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0364章 大炮一響

  須得一提的是,馬邑、武州塞南北相聚不過六十余里,東面的山林和西面的峽谷,距離也不到百里。

  長百里,寬六十里是個什么概念,那長安城作為參考就具體多了。

  ——長安城南北約二十里,東西十五里!

  以此為參考,若是將馬邑與武州塞之間的區域作為戰場,那匈奴可能出現的十萬以上的騎兵,和漢室派去包圍的三十萬步兵部隊,就要擠在一片只有二十個長安城那么大的狹小區域!

  誠然,漢都長安在整個華夏封建史上,都算得上是氣勢磅礴,規模龐大的都城。

  但再怎么說,長安城終究不過是一座城邑···

  二十里*十五里的長寬,換算在后世就是八公里*六公里,還沒一個縣大!

  百里*六十里,也不過是一塊長四十公里,寬二十五公里左右的區域。

  ——后世隨便一個一線城市,其三環以內的區域,就大概是這么個范圍!

  如此狹小的區域,容納四十萬人,而且還是四十萬戰斗編制,本來就已經顯得有些擁擠了,更別提騎兵這種本就需要縱深的兵種了。

  按冷兵器時代的狀況,一支十萬人的騎兵部隊要想全部參戰,且自由鋪開,起碼需要方圓五百里以上的戰場!

  畢竟騎兵的戰爭,并不全是對沖,還有追逐、分割的內容。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如果匈奴人真的把十萬人以上的騎兵部隊送入武州塞,并陷于馬邑與武州塞之間的狹小區域,那就等同于自廢一半武功。

  根據劉弘地推測,那樣一片狹小的戰場,匈奴人最多最多,只能鋪開23萬騎兵。

  剩下的,就都只能擠在營地,等前線有人死了,再遞補上去。

  這也是劉弘對此次‘馬邑之謀’滿懷信心,且對漢室步兵集群的戰斗力并不十分擔憂的原因。

  ——兩萬騎兵,再怎么機動性強,在馬邑和武州塞之間的狹小戰場,都將失去‘進退自如’的活動空間。

  在這種情況下,殲滅一支十萬人數量級,卻根本不具備活動空間的騎兵集群,同等數量的重步兵、弓弩部隊,應該就足夠了。

  畢竟步兵對戰場縱深的要求不是很高——甚至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戰場縱深越狹小,對步兵越有利!

  十萬漢軍重步兵派去馬邑,也不過是面對23萬匈奴騎兵,至于剩下的匈奴騎兵,則都類似于‘排隊送死’的性質。

  十萬漢軍vs三萬匈奴騎兵,能不能穩贏?

  ——歷史上的武帝一朝,漢軍將士都人均‘以一敵五’了!

  劉弘現在憑借重步兵集群,把匈奴騎兵圍在馬邑和武州塞之間,說一句‘三打一穩贏’,不過分吧?

  劉弘先前對此次戰爭的預算,如武器裝備、軍隊調動、糧草軍餉等,也都是按照‘大概十萬人’來預測的。

  現在可倒好:柴武開口就是‘要想殲滅就得三十萬人’,還補了一句‘三十萬人也未必能成’?

  真要這樣,那這場仗打下來,劉弘得賠死!

  ——三十萬人,一個月光是糧食,那就是最低六十萬石的標準!

  再按照‘每一個士卒需要34個民夫運糧’,就意味著漢室還要發動將近百萬人的民夫運糧。

  而這些民夫在戰時的吃喝,中央也是要管的。

  萬一這場仗打到三個月,三十萬戰卒加百來萬民夫,那就是將近的八百萬石糧食損耗,價值六萬萬錢以上!

  再有,就是肉食。

  ——在戰時,野戰軍那都是要吃肉的!

  三十萬人,一天吃掉個千八百頭牛,根本就跟玩兒一樣!

  三個月下來,就又是百八十萬頭牛羊,價值超十萬萬錢。

  再算上傷亡撫恤、有功將士的賞賜,以及武器軍械的損耗、馬邑地區的戰后重建等等,這一場仗打下來,沒個五十萬萬錢,根本就打不住。

  五十萬萬錢,什么概念?

  從去年九月正式施行糧食保護價政策,到如今的七月,十個月的時間,少府從粟米壟斷生意上得到的全部利潤,也才不過十五萬萬錢!

  算上國庫前后收的兩次農稅,以及少府按每人四十錢征收的口賦,漢室在過去一年的全部收入,也就堪堪能到四十五萬萬錢。

  其中,國庫農稅收入的二十多萬萬,早在收上來之前,就已經有了去向,包括俸祿發放、地方行政費用、軍費等等。

  這部分,劉弘是一分錢都摳不出來的。

  剩下的二十來萬萬,才是進入劉弘的小金庫:少府,能讓劉弘隨意支配,而不用和朝堂商量的部分。

  這還沒把少府需要負責的宮廷日常開支、來年的預算給算進去。

  在這種情況下,發起一場花費最起碼也將達到五十萬萬錢以上的大型戰役,別說劉弘地小金庫遭不住,即便是整個漢室中央,都遭不住!

  要是沒有糧食保護價政策,這樣一場仗打下來,漢室中央絕對會一夜回到解放前。

  丞相審食其,也將分分鐘體驗到坐牛車上朝的趕腳。

  “三十萬···”

  輕喃一聲,劉弘極力遏制住否決的沖動,面色略有些僵硬的望向柴武。

  “還請大將軍細言之。”

  看著劉弘皺眉沉思,不時搖頭嘆息的模樣,柴武本來氣都泄了一半。

  ——在柴武看來,劉弘再怎么‘非人’‘早熟’,也終究還是‘肉食者’。

  對于如此高額的軍費開銷,肉食者,往往都會選擇當縮頭烏龜。

  但劉弘并沒有著急說‘這場仗先不打了’,倒是讓柴武心中復又燃起一絲僥幸。

  “匈奴,漢室之大敵也;陛下城府頗深,屢有老成謀國之舉,當是分得清利害吧?”

  不是很有底氣的暗語一聲,柴武便拱了拱手,指向堪輿上的馬邑地區。

  “稟陛下,馬邑,其位趙長城北四十里,周遭無城邑;復北六十里,便乃武州塞。”

  “誘匈奴入武州塞,此事非為難事;然一俟風聲鶴唳,匈奴欲遁,則武州塞之阻,當為此戰首重!”

  說到這里,柴武的手指便在一個標有‘武州’的空三角上狠狠一點,旋即稍嘆口氣。

  “兵法云,歸師勿掩。”

  “若欲阻匈奴騎兵十萬北遁,武州一線,當有材官五萬以列陣,方可阻其旬月。”

  “且武州一線,材官軍陣當日日換替,方可使士卒無有勞肌疲乏之苦,故此,武州塞當需材官弓弩十萬,分為兩部接替列陣,以阻匈奴北遁之道。”

  言罷,柴武再看了一眼象征武州塞的黑點,篤定的點了點頭,又將手指拉回了此次戰役的中心。

  “馬邑,臣幸于孝惠皇帝六年往之;其城矮墻舊,城河寬不逾數丈,深不過五尺;且季秋初冬多已絕流。”

  “若胡北遁武州塞而不得,乃南攻馬邑,則馬邑之內,當有守卒五萬,方或可據城而守,保馬邑不破。”

  “及困胡于馬邑,待其疲餓行絞殺事,亦當需jing銳步卒十萬,以嚴密之陣步步為營,方可成行。”

  言罷,柴武似是如釋重負般長出了口氣,又將手指下移,指向了馬邑以北四十里處,位于趙長城缺口的樓煩縣一帶。

  “正所謂未算勝,先算敗;戰未起,陛下便當備策:若馬邑破,該當如何?”

  “故樓煩一線,亦當有步卒五萬以備胡;若馬邑破,此五萬卒可保樓煩以北不見胡騎;若馬邑危,此五萬卒亦可為援兵,以解馬邑之困也。”

  言罷,柴武最后有掃了一眼整個代北地區,似是滿意的點了點頭,從堪輿上站起身,又虛指向堪輿左上角。

  “云中距馬邑不過二百里,若欲萬無一失,陛下或當征調云中騎校尉千人,以為絞殺之用。”

  說完這句,柴武終是長出口氣,欲言又止的一拱手,終究是躬身一拜,略有些遺憾的退到了一側。

  在柴武看來,當聽到‘需要三十萬士卒’這個消息之后,眼前這位酷愛用數據說話,jing通算術之道的小祖宗,必然會對這場戰役持有遲疑態度。

  在此次戰役可能需要的花費,最終擺上這位小祖宗的御案之后,此次‘馬邑戰役’很有可能,就會胎死腹中。

  ——開什么玩笑?

  這位可是能想出踢開糧商,以政府的身份下場做糧食壟斷生意,去賺每石粟米五錢利潤的老財迷!

  而這次戰役,最低最低的耗費也是在五十萬萬錢以上!

  按照少府如今‘每石粟米盈利五錢’來計算,為了湊齊這場戰役的軍費,少府至少要賣出十萬萬石粟米。

  十萬萬石粟米···

  去年整個關中的粟米產出,也才不過三萬萬石···

  在具體的說出此次戰役的基本準備要求后,柴武心中已經篤定:馬邑戰役,大概率打不起來了。

  對于柴武面帶遺憾,甚至隱隱有些如喪考批的神情,劉弘可謂是一無所知。

  此時的劉弘,已經取代了方才柴武所在的位置,站在了堪輿前數尺的位置,俯瞰起平鋪在地上的堪輿來。

  根據柴武方才的敘述,漢室對于此次馬邑戰役的大致安排,也被劉弘在腦海中勾踐起來。

  ——南邊的馬邑、北面的武周塞,加上東西兩面的山林、澗崖,將匈奴十萬騎兵圍困在內。

  由于戰場過于狹小,匈奴人最多能在同一時間出動兩萬騎兵。

  東西兩個方向不用漢室去管,直接交給天險就可以;但南北方向的馬邑、武州塞,則都需要駐扎重兵,以避免匈奴人沖出包圍圈。

  出于以防萬一的考慮,為了保證匈奴不會在意外攻破馬邑之后,繼續引兵南下,兵鋒踏過趙長城,就還需要在馬邑以南的趙長城一線布置第二道防線。

  而這兩個方向共計三個防線,純粹出于包圍、防守目的的軍隊,就需要漢室砸二十萬進去!

  砸進去這二十萬,才能保證包圍圈‘大概率不會被沖破’,至于對匈奴人造成打擊,還需要大幾萬,甚至柴武所說那般的‘十萬步卒’,針對包圍圈內的匈奴騎兵進行掃蕩。

  而漢室這邊,從接到韓王部的消息,開始調兵遣將開始,到韓王部跨過馬邑,再到匈奴人跨過武州塞,漢室又重奪武州塞,形成包圍圈,就需要至少一個月時間。

  包圍圈形成,匈奴人必然會嘗試向北攻打武州塞,以重回草原;失敗之后,又極有可能破釜沉舟,全力攻打馬邑。

  甚至有可能,會兩頭同時進行!

  如果幸運的話,武州塞和馬邑都守住了防線,匈奴人身心俱疲,糧草輜重吃得差不多,就又是一個月。

  再算上之后的縮小包圍圈、分割剿滅,又是個把月。

  就這樣,三個月的時間,三十萬戰斗編制、百萬人級別的民夫征召,漢室就如雪崩般花掉五十萬萬錢,戰果卻充滿未知。

  ——馬邑武州塞一帶東面的山林,并非是絕對意義上‘絕對不能通過’的天險!

  雖然山林間遍布蛇蝎虎狼,也多有暗坑險崖,但也并非完全沒有生存的可能性。

  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匈奴人大概率會選擇進入山林,拼著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的折損代價,從深山老林里繞回草原!

  所以,即便戰況與漢室的預想一致,包圍圈形成,且沒被攻破,依舊不大可能做到‘全殲來犯之敵’。

  頂天了去,也就是重創來犯的匈奴諸部,讓他們過幾年慘淡日子,好換得漢室過幾年安生日子。

  從這個戰果而言,一場針對匈奴有生力量‘重創’的戰役,花費五十萬萬錢以上,是劉弘不太能接受的。

  頂天了去,劉弘也最多只能拿出今年,少府憑借糧食保護價政策賺到的十五萬萬錢,以及收上來的十來萬萬錢口賦。

  這就意味著:馬邑之戰,漢室最多只能投入十五萬人左右的兵力,并取得預想的戰果。

  包括重創來犯之敵,緩解漢室未來幾年的北墻防守壓力;重新掌握雁北地區的實際掌控權以保證漢室盡快在雁門地區開始蓄養馬匹,為將來騎兵部隊的建設做準備,等等這一系列的戰略目標。

  那么接下來,劉弘就需要在盡量不影響戰略實施難度的前提下,將柴武‘三十萬人’的戰員預案,直接折半。

  而這,恰恰就是一位穿越者發揮自己‘特長’的領域。

飛翔鳥中文    少帝成長計劃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