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0365章 軍火交易

  柴武給出了三十萬人的‘預算’,劉弘想要直接腰斬,自然要用排除法。

  即:柴武這套三十萬戰斗編制的預案中,有哪些部分,是絕對不能削減一兵一卒的。

  首當其沖的,自然是整場戰役的中心:馬邑。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這一場馬邑戰役,并非是常見的伏擊包圍戰。

  一般而言,伏擊戰,通常都是本方提前預知地方的行軍路線,而后在該路線選擇伏擊地點,如山谷、峽谷等雙向通道形戰場,然后提前設伏。

  待地方按計劃進入戰場,就可以來一出‘兩頭堵’,然后借助地形地勢,對敵方進行某種意義上的包圍、殲滅。

  這樣的伏擊戰,實際上并沒有什么風險。

  只要敵方按計劃進入包圍圈,那無論如何,戰爭打響的片刻時間,伏擊一方都能憑借敵方‘倉惶迎敵’而獲得巨大的優勢。

  即便后續的戰斗形式逐漸不利,伏擊一方也能做出相對安全的決策。

  如拉開距離,憑借地勢用滾木、巨石進行‘遠程殺傷’,或圍而不攻,消耗敵方士氣、糧草,乃至于安全撤退。

  而現在漢室正在籌備的馬邑戰役,與尋常的伏擊戰最大的一處不同,就是戰場。

  正常的伏擊戰,都是在敵軍的行軍途中偷襲;而馬邑戰役,則更像是在敵軍的戰略目標周圍,上演一出反包圍。

  馬邑至武州塞之間的百里區域,某種意義上確實能形成類似山谷的‘雙向通道’,馬邑城、武州塞兩處關隘,也確實能負擔起戰略要點的使命。

  但相較于純粹意義上的伏擊戰,馬邑戰役所可能帶來的影響,對漢室而言卻風險巨大!

  很簡單的道理:如果是打伏擊,那不過是‘一條路來兩頭堵’,如果沒堵住,那就干脆放棄山谷兩側谷口的防守,直接跑路就好了。

  反正敵方是受襲,哪怕出于‘小心有詐’的考慮,也不會繼續追殺。

  但在馬邑戰役中,充當‘山谷口防線’的兩處要隘,卻是肩負趙長城防線安危的馬邑,以及武州塞!

  尤其是馬邑,正好位于趙長城唯一一處缺口的正北方向。

  一旦戰況有變,馬邑告破,那馬邑戰役,將很有可能脫離劉弘預想中‘伏擊戰’‘殲滅戰’的性質,反而轉變為匈奴人大規模入侵的開端。

  馬邑一破,趙長城形同虛設,代國將陷入全面戰爭;而后,匈奴人可以東侵燕地,或南下趙地,亦或是西取上郡。

  說白了就是:一旦趙長城告破,整個關東,都將不再具備任何一條,能限制匈奴人大規模機動的防線。

  燕國若出問題,漢室的北方防線將更加搖搖欲墜;本就無法完全掌控的雁門地區,或許將徹底脫離漢室的掌控。

  真要那樣,恐怕趙長城,就真的要成為絕對意義上的第一線···

  若是趙地被攻,則關東必然動蕩,且先不提這爛攤子怎么收拾,光是關東諸侯為了收拾各自境內的爛攤子,從而名正言順的擴充武裝,就能讓劉弘惡心好幾年!

  至于匈奴破馬邑,跨過趙長城后西進,那更是讓整個漢室都無法接受。

  ——一帶上郡失去漢室的控制,匈奴又可以有三個方向的選擇。

  往北,可以對長城外的云中城,實施絕對以上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包圍!

  在上郡都失去的情況下,漢室絕對不可能支援的到遠在后世內蒙境內的云中。

  這樣一來,云中被圍個一年半載,而后自然破滅,也就是時間的問題了。

  往西,則北地、隴右告急,最糟糕的狀況,就是云中依舊被全面包圍的同時,漢室整個北方淪陷!

  關中北方門戶的蕭關,或許就會成為今后,整個漢室的北方門戶;作為天子的劉弘,也能被迫體驗一下大明皇帝們的感受。

  ——天子守國門嘛!

  最糟糕的狀況,則是匈奴人取下上郡之后,直接南下,近逼關中!

  關中對漢室的意義自是不用多敘;若關中告急,那即便是最樂觀的狀況,也得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入京勤王’。

  而這一切,從代國(代郡)淪陷引發的后果,到關東可能出現的亂況,再到上郡失陷后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都將對如今的漢室造成史無前例的重大打擊。

  ——一場比高皇帝平城戰役(白登之圍),乃至于秦始皇沙丘之變還要嚴重的打擊!

  要想保證這一切可怕到令人發指的事情不發生,最關鍵的一點,就在馬邑。

  ——無論如何,馬邑都絕不能陷落!

  哪怕拼著陣亡十萬、二十萬,甚至五十萬將士,都必須保證馬邑處在漢室的實際掌控之中!

  當然,實際狀況也沒那么悲觀——要想保住馬邑,根本不需要死那么多人。

  但柴武所提出的預案中,駐扎馬邑內的那五萬人,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削減的。

  這不是劉弘肆意揣測,而是漢室從過去二十多年的戰爭中,所總結出的血淋淋的寶貴經驗。

  ——當某一座城池被匈奴騎兵集群攻打時,漢室必須要用兩倍于敵方的兵力,才能確保城池三月不失。

  至于三個月之后,倒也不是說城池受不住了,而是冬天來臨,匈奴人就該溜回草原了。

  至于匈奴人可能來犯的兵力,目前的狀況是:如果只有右賢王帶幕南諸部來,那就是五萬人左右;要是單于冒頓親自來,就是十萬。

  但無論是五萬還是十萬,實際上馬邑城面對的,都只會是最多三萬人。

  ——再多,馬邑武州塞一帶的戰場就塞不下了。

  面對三萬人,派出五萬士卒據城而守,再加上緊急修繕一下城防工事,出擊自是不可能,守住城池還是沒問題的。

  若是從馬邑城的大小、城墻所能容納的守軍士卒來推斷,這五萬守軍甚至有可能被分為三到四部分,輪流上墻守衛!

  馬邑既然‘萬無一失’,那馬邑以南的樓煩一帶,及趙長城一線的五萬士卒所組成的‘第二道防線’,就基本沒有太大的必要了。

  最起碼,也不許要和馬邑、武州塞的守軍那般,提前從長安調動、布置,然后在樓煩一帶吃喝三個月。

  即便馬邑由于某些出人意料的因素被攻破,也不可能是戰役前半段。

  ——五萬人守城,一個月總是能守住的吧?

  所以,位于馬邑以南四十里處的趙長城缺口,劉弘不打算按柴武所說那般,設置第二道防線。

  倒也不是說劉弘孤注一擲,而是趙長城作為漢室北方防線當中,代北一線實際意義上的‘北墻’,本身就是有守備力量的。

  憑借這部分力量,漢室在過去二十幾年,都沒讓匈奴人大肆跨過長城,進行太嚴重的破壞。

  馬邑真要出了問題,趙長城代北段已有的守備力量,足夠將匈奴人南下的腳步擋住一段時間。

  借著這點時間,漢室就能做出充足的反應,對代北趙長城防線發起支援。

  這樣,三十萬人的部隊,就被劉弘削減了五萬——樓煩第二道防線。

  同時,又確定了駐守馬邑的五萬部隊絕不能動。

  剩下的二十萬人,按照柴武的說法,其中十萬,是要在武州塞輪流防守,阻止匈奴人北逃;剩下十萬,是要在馬邑和武州塞之間的野外,對陷入包圍的匈奴人進行絞殺。

  沒錯,步兵對騎兵的絞殺。

  或許聽上去很魔幻,但結合時代背景,卻是再正常不過。

  ——這個時代的匈奴騎兵,與后世蒙古奇兵最大的一處不同,就是沒有馬鞍、馬鐙!

  若是無視匈奴騎兵墊在屁股下的牛皮墊,那此時的匈奴騎兵,幾乎和遠古時期騎馬的野人毫無差別!

  如果劉弘沒記錯的話,現在這個時間點,匈奴騎兵連韁繩都沒有;策馬奔騰的時候,都還得靠揪馬鬃來保持平衡!

  在原本的歷史上,這種狀況得一直到文帝登基,并于三年爆發河南戰役后,漢匈達成新一輪的和親條約,邊境商貿逐漸繁榮,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除了茶、鹽等生活必需品,以及香料、絲綢等奢侈品,匈奴從邊境貿易得到的最重要的一個東西,就是以苧麻搓制而成的、堅韌度更高的麻繩!

  試想一下:一個沒有馬鐙、馬鞍,甚至沒有韁繩,騎馬都需要雙手攥緊馬鬃的騎兵,是通過怎樣的方式作戰的?

  沒錯,與絕大多數人想象中的不同,匈奴騎兵最熟練,也最引以為傲的作戰方式,是近距離肉搏,即白刃戰!

  至于馬,在絕大多數時候,都只起到快速機動,以及恐嚇的作用。

  還原一下匈奴騎兵,在面對步兵集群最常見的戰斗方式。

  ——列陣,嗚哇亂叫的沖過去,試著用馬撞飛幾個人,然后跳下馬,取出身后的各種‘武器’,開始肉搏。

  頂天了去,也就是在沖鋒途中,用類似短矛之類的拋擲類武器,造成一些遠程的殺傷。

  即便是純粹意義上的‘弓騎兵’,也是類似的狀況。

  ——策馬沖向步兵陣營,騙出一波齊射,然后急轉彎,與步兵平行方向沖一段,找個合適的地方止步,彎弓搭箭,完成射擊,然后策馬離開。

  就連‘騎著馬靜止射箭’,在匈奴騎兵當中都屬于不可多得的‘好身手’;絕大多數匈奴弓騎兵,都得先下馬射箭,然后再重新上馬逃跑。

  至于后世人刻板印象中的騎兵對沖、攪亂地方陣型,也基本不會出現在匈奴人的作戰方式當中。

  這樣的作戰方式,對如今的漢室而言或許是什么了不得的‘黑科技’,但在劉弘這樣一個穿越者看來,卻稱得上漏洞百出。

  既然匈奴人策馬沖鋒是恐嚇,那兩道陷馬坑挖下去,是誰先被嚇到?

  看著陷馬坑前人仰馬翻的匈奴士卒,漢軍將士只怕是捧腹大笑之余,瞬間就要士氣大振!

  再者說了,對穿越者而言,騎兵的限制方式算什么?

  光是封建時代,就有陷馬坑、拒馬、鐵蒺藜等有限的限制方式!

  有了這些,別說武州塞能不能把十萬守軍削減為五萬人了,就連馬邑的五萬守軍,都還能有些許商量的余地。

  按最保守的估計,配合著這些防御工事和器械,武州塞方向,派五萬士卒,足矣。

  這,就又減少了五萬人的‘預算’,距離十五萬人的心理預期,還差最后五萬。

  但最后剩下的這十萬人,卻是讓劉弘犯了難。

  馬邑、武州塞兩個方向,馬邑有城池,武州塞也有簡單地防御工事,再加上各式專門針對騎兵的工事,各有五萬人就足夠了。

  畢竟這兩個方向的部隊,并沒有出擊任務,只需要守住陣地即刻。

  但剩下這十萬人,卻是要在馬邑和武州塞之間的曠野,在沒有城池、關隘庇護的情況下,肩負剿滅匈奴部隊有生力量的使命!

  通常情況下,漢室步兵集群與匈奴騎兵集群在野外對峙,在雙方兵力對等的情況下,漢室步兵幾乎必然會陷入包圍!

  沒辦法,機動性差太多。

  具體到馬邑戰役,雖然有馬邑、武州塞方向作為遠程掩護,但在戰場內的部隊卻并非只需要自保,而是要主動出擊,對匈奴人造成有效打擊,甚至分割包圍、絞殺!

  要想完成這樣的戰役預期,那這支部隊要在保證足夠的戰斗力的同時,還至少需要在兵力上,與包圍圈內部的匈奴人對等。

  從劉弘目前的角度來看,這支部隊的組成,起碼要完整包括長安三軍其中一支。

  在藍田都尉新立、虎賁都尉還處于‘政治考核期’的情況下,這支部隊,很有可能就是整個羽林都尉。

  即:馬邑戰役中,負責掃蕩戰場的部隊,將會是以羽林都尉為主,吸收關中青壯所組成的中央部隊!

  按照劉弘的預算,這支部隊,最多不能超過五萬人;同時,這支部隊又起碼要和包圍圈內的匈奴部隊人數對等···

  “五萬···”

  “可惜,不能讓冒頓親自來了。”

  “這一戰,就好好收拾收拾右賢王,換幾年安生日子過吧···”

  略有些戲謔的笑著搖了搖頭,劉弘便望向身旁,執著一枚棋子遲遲不落的張蒼。

  “御史大夫以為,若朕允月氏王軍械以萬計,以換月氏王遣軍東出河西,嚇左賢王出軍以應,或可成否?”

飛翔鳥中文    少帝成長計劃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