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的政策隨時改變,只因為劉韜是屬于那種想到就做,把官府的執行能力壓榨到極限的存在。有時候當你覺得,應該不會有事情需要忙的時候,結果第三天新的任務來了。
關鍵在于,劉韜不是想了一天才有了新的主意,只是給大家喘口氣,休息一天而已。
看著大漢,在自己這些人的努力下,逐漸充滿活力,百姓的生活也越來越好,荀彧雖然無可奈何,也是甘之若霖。
他們這些官員,無時不刻都在見證大漢朝變得更加強大,但是下面的百姓呢?
一項項政策下來,首先不適應,甚至覺得官府管得太多,直至最后的‘真香’。逐漸慢慢習慣這些,然后默默享受這些政策帶來的福利。
當一切司空見慣,荀彧不敢肯定,他們是否還能發現,那些他們忽視的東西。
那么一想的話,劉韜給出的這篇文章,其實主要針對的,就是并州的考生。他們享受過朝廷太多的福利,他們或許已經忘記朝廷為他們做過的事情。
所以這次,就讓他們回憶一下,然后學會什么叫做感恩。
腦子秀逗或者不懂感恩的家伙,那么不必說,這四十分作文分,最多給個幾分意思意思,甚至就是零分。
“唯獨這一次…”劉韜想了想,“把優秀的作文,張貼出去,讓他們看看。”
“遵旨!”荀彧點頭,的確有這樣做的必要,至少要讓他們明白,自己錯在哪里。
若是什么都不說,也不給別人改正的機會,這樣說不定,那些士人心里只會有怨恨,而不會有慚愧。最后對的是自己,錯的是官府,怒罵科考舞弊,故意刁難并州人什么的。
一天考試下來,結果考生們都沒有一個中途退場。無法,就是這個作文的內容,讓他們頭痛了好久。
直至午休時間,他們才意識到時間已經過半,如果不能快點解決,那么這道題估計是真的要廢掉。畢竟要打草稿,然后才能書寫。
每一個字要慢,要寫得準,同時寫得漂亮,這就意味著很花時間,也很消耗耐心。好在打草稿的話,倒不需要那么工整。
眼看時間差不多,大家都忙著先寫一份草稿…管它點不點題,再不寫才是真的要完蛋!科舉之前,進修班的老師,可沒少傳授他們這種應考的規則。
于是肉眼可見,或許還有一些考生在字字斟酌,已經有大量的考生開始龍飛鳳舞。
根本不需要多么好看的字,只需要自己認識就好,缺筆少劃都沒關系。最后抄寫的時候,工整一些就好。一份草稿不夠,那么就兩份,至少把這八百字的文章斟酌出來。
在草稿修改一遍,潤色完畢,然后再工整地抄寫到作文卷上。
并州學子和其他地方的考生,差距就就出現了,畢竟別的地方,可不會教導這些東西。
尤其是襄陽來的那一批考生,他們自負學富五車。對,或許是這樣,但他們接受的顯然不是應試教育,于是在正式科考的時候,開始嚴重的不適應和速度嚴重滯后。
直至最后好不容易把試卷寫完,離開考卷,還是擔心自己是不是點題。
“元直,這次的作文,你覺得是什么意思?”來自襄陽的士人,找到了唯一一個不合群的。大概也就是這種極度不自信的情況下,才會想起有他那么一號人。
畢竟以前這位是作為旁聽生,進入水鏡書院的。說是旁聽,實際上就是打雜的。而且大家也是最近才知道,原來他一直用的是假名。
進入書院的時候,用的是單福的名字,來到這里,才坦白告訴他們,他叫徐庶,來自潁川郡。之所以化名,是因為早年為鄉人報仇殺人,不得不化名遁逃。
行俠仗義之人,倒不會讓人討厭,甚至有些人更喜歡這種義士。只是襄陽這群士子,大多都是富貴人家出身,自然就不太愿意和徐庶扯上關系。
再說,他也不是荊州人,本身大家就不是一伙的。
與此同時,考官組的五人,此刻才是最痛苦的時候…一千多份的試卷,三天內必須要看完,不加班加點還真的沒辦法。
“該說這種試卷,優點還是有的…”荀彧看了看,前面那些題目的答案他都了然于胸,所以一眼掃過去,大概就知道這份試卷前面這八十分,大概可以給多少分。
“畢竟有標準答案和評分標準,這樣批改起來的確容易許多。唯一可惜的是,那些答題比較優秀的,卻沒辦法額外加分。”陳群感慨,不少考生,數算和政治不太好,但經學方面很扎實,甚至很出色。
只是這樣沒用,上面已經交代過,想要參加科舉,得八十分以上。
“按照這個評分標準的話,到底有多少人能考過八十分?”王匡有些頭痛。
“不過這份題目出得的確有意思,對于并州的考生來說,那些政治題目完全就是送分題,但是反而作文題目會被扣掉不少的分;相對的,那些外來的考生,反正很容易發現這到底是真正要表達的意思,只是政治題目方面會被扣分。”張楊感慨。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份試卷,也算做到了相對公平。
“優秀的考生,自然會在正式的科考里面好好表現。可一個官員,數算和行文都有問題,甚至連政治正確性都不知道的話,那么知識再多,也不堪重用。畢竟我們要的是官吏,而不是做學問的學者。”荀彧回道。
從頭到尾,賈詡都默默的看著試卷,一句話不說。甚至四人談論半天,估計都差點忘記這個考官五人組的最后一人。
這次批改試卷,就沒有糊名可譽寫,全程直接批卷批閱。相對的,賈詡這個錦衣衛副統領,率領一大堆的錦衣衛就守在考場周圍,誰營私舞弊,自然會第一時間送到劉韜那邊。
荀彧和陳群不需要擔心,但張楊和王匡,卻沒辦法保證。賈詡甚至考慮,要不要趁機找借口把兩人革職,這件事情劉韜肯定已經想做很久了。
畢竟兩人在任上,多多少少都有混日子的感覺。劉韜對此,也是頗為不滿。
第二天傍晚,閱卷已經完畢,超過八十分的試卷,被送到了劉韜那邊。榜單這邊已經做好,作文方面可以吃一些再張貼。
“還真是頗為意外,居然能釣到不少的人才過來…”劉韜翻了翻試卷,淡淡一笑。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