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五十六章 兩百萬流民???

第五十六章兩百萬流民???第五十六章兩百萬流民???:、、、、、、、、、最新網址:ishuquge

時間回到一個月前,那個時候朱佑樘才剛剛出生,紫禁城正處于一片歡騰之中。

漢中府的邊緣,卻有數個人影站在一座高山上,遠遠眺望。在他們的眼中,只見一條長龍,正向著東南而去。

那條長龍之中,全是衣著襤褸的百姓,他們背著簡陋的行囊,一腳深一腳淺,目標一致地某個目標行進。

在向遠處望去,隱隱可見無數的青山與密林,自然條件優渥。

正是勛陽,也就是荊襄地區。

“該死!那是荊襄,這幫家伙都涌到那里去干什么,去河南或者南直啊!那些地方不是富庶嘛!”有人憤憤說道:

“荊、襄、安、沔之地已有流民百萬,再涌進去這些家伙,早晚要出事的!”

“大旱,他們也沒有辦法。”漢中知府輕輕嘆了一口氣:

“河南、南直那邊一樣遭了旱,估計也不景氣……荊襄那里沒有官府不用交稅,土地又肥沃,百姓們走投無路,又能去哪里呢?”

他轉頭,向身后的師爺問道:

“這些天進入荊襄的流民,大概有多少?”

“光是從陜西入荊襄的,便有數十萬之巨,要是算上全國的,怕是有百萬之數。”師爺語氣顫抖地說出了這么一句話,而聽到他的話語,周圍的人們也都臉色慘白。

“流民近二百余萬……”有人低聲說道,臉色驚恐。

這個數量的流民,前所未有。

“上報朝廷吧,府尊。”師爺低聲開口道:“這已經不是我們可以處理的了。”

“現在的荊襄地區,就好像一個巨大的火藥桶,只需要一點火星,它就會爆炸。”

“而我們漢中府,可是首當其沖啊!”

漢中知府的上奏很快抵達了北京。

這般大事,內閣諸臣也不敢擅專,將它呈報給了朱見深。

因此,也就發生了之前的事情。

“多少???”

成化皇帝的手顫了顫,他甚至不可置信地掏了掏耳朵,隨后示意群臣再說一遍。

“陛下,據各省通查,有約九十萬流民進入勛陽地區,而根據成化四年時候的統計,那里原有流民一百余萬,就算不算近些年進入的流民,現在也當有近兩百萬……”

商輅的聲音也有些顫抖,這個數字他看了都發憷。

荊襄的問題由來已久,而這個事情追溯的話,要一直到太祖的身上。

荊襄這塊地方戰略位置很重要,并且此地山高林密,極其容易隱藏,不利于朝廷的管理,而一旦被流寇竊據,將成為大明的心腹大患,因此在明朝占領這塊區域之后,朱元璋便將所有百姓遷出,然后命令軍隊封禁這塊地方,嚴禁百姓出入。

可是荊襄之地土地肥沃,連綿的山林更有不知道多少的飛禽走獸,你要活不下去的流民不進去,實在不可能。

之前明朝還算太平,還沒什么,后面流民便越聚越多。到了成化二年的時候,荊襄就有過一次叛亂,那個時候這個地方就已經有約二十萬流民了,其中四萬人從賊。

而短短四年時間,荊襄之流民已達百萬之巨!可見此時明朝的天災人禍已經是愈發的嚴重。

商輅大概的給成化皇帝講解了一下,朱見深聽完之后,面色沉重地點了點頭。

之前他也不是沒有關注過那里,只是當時荊襄的流民還很少,而且之前平叛也有所驅除,因此也沒有什么關注,沒想到一下子竟然成長為這樣的心腹巨患!

主要也是近些年大明實在不太平,流民增長速度超乎想象。

他皺緊了眉頭,聲音低沉道:

“諸位,議一議吧。”

“荊襄之地沒有官府,秩序混亂,流民于此地自由開墾,看似太平,實則弱肉強食。”彭時說道:

“如今又有九十萬流民進入,此地流民數額更加龐大,而且新人加入,勢必引起利益爭端。”

“一旦有有心之人擅動流民作亂,則后果不堪設想。于大人所說形式危急,恐怕不是虛言。”

他的話音落下,在場的人心頭又緊了幾分。

兩百萬啊!這個數字想想都令人肝顫,哪怕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從賊,都將是一場可怕的叛亂。

而在原本的歷史上,當賊首李原起義之時,就有高達百萬人從賊,掀起了明朝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就連明末的時候,流寇加起來,怕也不過這個數!

唯一的好處是,相比于原本的歷史上,這回大明在九月份便提前得到了消息,而叛亂要到十月份才會爆發,一切還來得及!

“需要立刻派兵南下,以防止叛亂。”商輅當即說道。

朱見深當即點了點頭,這么一支流民在湖廣心腹之地,他簡直睡覺都不安穩。

他剛要張口下達命令,嚴敬休卻也在這個時候開口了。

“陛下,大軍南下當然是當務之急,不過卻是治標不治本之策。”嚴敬休皺著眉頭,一邊思索,一邊說道:

“陛下,荊襄流民產生的根本,是因為百姓苦于賦役之苦,又受天災摧殘被迫背井離鄉,而荊襄之地沃野千里,因此大量流民聚集。”

“就算陛下您派遣軍隊鎮壓了這一次的叛亂,只要荊襄之地還在,天災還在延續,那流民就不會斷,朝廷總不能過個幾十年清理一次吧?費時費力還空耗軍餉。”

一番話,說得群臣都點了點頭,朱見深深以為然,于是問道:

“既然如此,愛卿你有何良策?”

嚴敬休此時已經有了腹稿,他說道:

“陛下,需知堵不如疏。這就好像治理黃河一樣,如果只是一味地增高堤壩,總有泛濫的一天,而這個時候就將是生靈涂炭之時,而如果用疏的方式,就可以保證黃河兩岸百姓數十上百年的太平。”

“更何況,如今的荊襄之地沃野千里,若是白白空置,未免也太過可惜。”

“因此,臣的建議是,擇其中部分民眾尤其是那些居于山林之中的民眾,返回原籍。而已經在當地開墾荒地的百姓,則就地落戶,大明在當地設置府縣進行管理、收納賦稅。”

“如此,既將大患消弭于無形,又可以為朝廷增加一番收入。”

“兩百萬人,嘯聚山林,他們真的會聽從朝廷的調遣嗎?會不會反而激發民變?”彭時皺著眉頭,問道。

“會的。他們流落到荊襄之地數年,寧可耕作而不謀反,已經證明了他們只是求生存而已,否則早已經做了那葉宗留的舊事!只要招撫得當,絕不會生變。”嚴敬休信心滿滿地說道。

“當然,其中難免有刁民與心懷不軌之人,因此軍隊也是不可少的。”說到這里,嚴敬休的眼眸中掠過寒光:

“必要時刻,以鮮血……震懾不法之人!”

“雙管齊下!”

聽完一席話,朱見深的眼眸中已經露出了贊許的神色,很明顯嚴敬休這軟硬皆施的辦法深得他心。

他轉頭,看向內閣首輔于謙:

“愛卿,你有什么看法?”

“陛下,臣已經沒有什么可以補充的了,此便是荊襄致安之法。”

于謙的臉上也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本章完)

請:wap.ishuquge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