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五十五章 小宦官汪直

文官力量壯大,這也是難以避免的事,畢竟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治天下還是要用文官。尤其是在宋朝以后,這更成了大勢所趨。

之前的漢唐時期,武將的力量還勉強能夠和文官們平衡,可是自從唐朝做了一個“好榜樣”之后,它后面的朝代,是沒一個敢再像他們一樣重用武臣了。

明朝也是,雖然沒有像宋朝那樣離譜,但是其實自從開國之后,已經漸漸地將重心放在文官們身上了。

從永樂開始,其實就已經在往軍隊里“摻水”,許多的文官進入武臣的體系之中。

原時空的奪門之變,就有一種說法,這是勛貴們的反抗。畢竟當時參與的武清侯石亨,就是武將之中的領袖人物,而功勞赫赫的靖遠伯王驥竟然也參與其中。

這個時空雖然沒有了土木堡等一系列事件,但是勛貴的沒落也是顯而易見的,文官集團實力在劇增。

朱見深感受到了棘手。

光靠那幾個國公,根本頂不住膨脹的文臣們,更何況其中還時不時出幾個如同嚴允登這樣的紈绔,剩下的,也有許多平庸之輩。

頭疼啊頭疼。

他坐直了身子,皺眉思忖著,而吳皇后見丈夫進入了工作的狀態,也沒有說話打擾他。

茶水不知不覺間已經飲盡,有一個長相頗為英俊聰慧的小宦官走上前,為他添上茶水。

朱見深看著這個的小宦官,內心思緒繼續飄飛。

宦官們在這個關頭本來應該替代勛貴起到作用,然而這一代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和東廠的廠督,全都是一群老好人,文官們眼中的“好太監”。

興許是從永樂開始至今沒有出現權宦的好榜樣,這些人一個個和文官們相處得都不錯,形成了內廷外堂通力合作的和睦局面。

偏偏東廠這種的特務組織,很挑領導人。

最好的例子就是錦衣衛陸炳,在他的領導下,幾乎已經淪為東廠附屬的錦衣衛徹底雄起,壓住了東廠一頭。

東廠和司禮監也是這樣,一旦出現有本事的,直接就權傾朝野如劉瑾、魏忠賢,但要是首領平庸,你可能連他的名字都不會聽說。

一想到這里,朱見深就有些來氣。

你們是帝王的爪牙,是皇帝的黑手套,一臉慈和的裝給誰看呢!

吳氏見朱見深的表情不是很好,于是輕輕地為他揉著肩膀,撫慰道:

“陛下為朝事夙夜操勞,自是極好的,有明君之象,可也別累著了自己,龍體要緊吶。”

一邊說,她還囑咐侍立在一旁的小宦官:

“去,給陛下拿些安神的香來。”

小宦官恭敬地行禮,應和一聲,隨即向殿外走去。

而朱見深卻是注意到了這個小宦官的長相,這莫名給了他些許的熟悉感。

“他是瑤人?”似乎是想到了誰,朱見深問道。

他感覺這個小宦官與自己的某個妃子有些相像。

“是,他是當年斷騰峽大捷之后,帶回宮里的。”吳氏大大方方的樣子,倒是令朱見深有些意外,他尷尬地笑了笑。

七月份的時候,同樣來自于瑤族的紀氏為朱見深生下了他的第二個兒子,取名朱佑樘。

母憑子貴,朱佑樘的出生讓紀氏的地位水漲船高,直接受封貴妃,地位僅在生出皇長子的柏氏之下,而朱見深也將自己的心思更多地花在了自己的兩個兒子身上,卻是有些冷淡了一直無子的吳皇后。

他以為吳氏一定會不滿,不過皇后的反應倒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這個叫汪直的小家伙倒是聰慧得很吶,雖然只有十二歲,但已經相當的有手腕,把奴婢們指揮得井井有條的,倒是讓我輕松不少。”

吳氏似乎真的并不太在意這些,狀若無意地隨口說道。

汪直本來就機靈非常,沒了萬貴妃,吳皇后便是這個后宮中最有權勢的人,不舔她,舔誰?幾年相處下來,已經成為了吳氏的心腹。

朱見深聽到這句話,卻是眼睛一亮。

他本來就對吳皇后有點愧疚的意思,一直想著補償她,這機會不就來了嗎?

而且這個小宦官看上去卻是機敏,說不定,也會是一把好用的刀。

“既然你都這么說了,看來他是有些能耐的。正好內廷缺人,只是不知皇后可否割愛?我倒是想給他在御馬監里安排一些差事。”朱見深笑瞇瞇地說道。

吳皇后聽著,也露出了笑容:

“能夠得到陛下的青睞,倒是這小子的福氣,臣妾哪有不同意的道理?臣妾先替他謝過陛下了。”

兩人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吳氏真的不在意嗎?不,母憑子貴是后宮中的鐵律,哪怕是皇后也不例外,生不出子嗣她沒有半分的安全感。

既然肚子不爭氣,那就只能……依靠宦官了。

兩人隨后又像普通夫婦一般閑聊,直到有宦官來稟告:

“陛下,內閣里的諸位大臣有事稟奏。”

朱見深無奈地笑了笑,吳氏則體貼地扶他起來,替他整理了一番服飾:

“陛下,政事要緊。”

朱見深歉意地看了吳皇后一眼,還是快速走了出去。

他知道,能讓內閣諸臣同時進諫,這事情絕對不小。

皇后……之后再多陪陪她吧!

來到御書房,內閣幾位臣子已經再次恭候,見皇帝進入,他們急忙行禮。

“免禮,賜座!”

朱見深揮了揮手,宦官立刻便為他們送上凳子。

“謝陛下。”

幾位臣子坐下,于謙立刻臉色凝重地開口:

“陛下,今年大旱,出現了極多的流民,形式危急!”

朱見深怔了一怔。

對于大明而言,流民可太熟悉了。明朝的天災極其頻繁,每一次大災之后都會產生相當數量的流民,最多的時候甚至有數十萬,其中不乏有心懷不軌者,但是每次大明都能輕松處理。

大旱,他是知道的,但是這也不是第一次了,所以當初聽說的時候,他也并沒有怎么當回事,按照之前的處理經驗,從國庫撥款,下令賑災,也就拋在腦后了。

怎么這就危急了?

然而他也明白,于謙不會危言聳聽。

于是他沉聲問道:

“到底是怎么回事,流民很多么?”

“陛下,很多。”于謙緩緩點了點頭:

“如果處理不當的話,朝廷將要面對,”

“將近兩百萬的流民浪潮。”

(本章完)

最新網址:92wx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寒夜吳歌寫的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歷史小說,如果你覺得《》不錯,就請把它推薦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