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全都要

第15章 籌建工廠

顧轍雖然和馬老板做成了一筆價值十幾萬人民幣的小生意、賣了點代碼。

但明眼人都知道,這點屁大的小錢壓根兒不算雙方攀上合作交情,純粹是很干脆的各取所需。

畢竟對方現在是在衛生隔離期間,閑著沒事兒才接顧轍幾個電話。雙方連面都沒見過一次——好在兩人都是上過電視的,所以最多就通過電視認識對方長啥樣。

說不定掛斷電話,過兩三天就把這事兒忘了,得將來再次用上這條業務關系才能想起來。

在商界,這樣的人際交情才是常態,所謂談過一次小事、互相交換名片,僅此而已。

而對于顧轍來說,預約了未來“淘寶入駐首店”的意向之后,他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還必須在兩個月內搞定——他連工廠、產能這些都還完全沒影呢。

好在,顧轍有核心技術。加上之前跟海昌方面技術支持、磨合了一陣之后,顧轍對于如何生產“伽馬聚谷氨酸甘油醚”隱形眼鏡的全套工藝,都掌握得比較徹底了。

稍微搞幾臺幾十萬成本的隱形眼鏡離心機,再弄點別的設備,再訂購一批離心模具鍍膜(配方由他自己掌握,有專利),租一間無塵車間,組織一批人手,基本上就可以開始生產。

小規模投產所需的總成本,絕對可以控制在200萬元以內,這也是顧轍目前可以承受的。

雖然他之的800萬還沒全部到賬,而到賬的部分也已經有150多萬投到家里的各項事情、還有150多萬投到實驗室、200多萬投到熔噴機上,看上去手頭剩下的錢不多。

但是,只要托管在明遠國際的那臺熔噴機,可以穩定運營下去,每天都能給他噴出2萬多塊錢的毛利來。從三月到六月,熔噴布是絕對不愁銷路,而且毛利率高達80以上。

而顧轍建廠之所以能這么省錢,主要是因為他連無塵車間廠房都沒打算自己造。

正常情況下,那個才是開支的大頭,顧轍現在絕對造不起的,所以照就用老辦法、直接租就好。

開工廠搞實業當然是非常麻煩的,顧轍從來沒低估過這里面的難度。但顧轍也知道,制造本身的麻煩不是主要的。有成熟技術,工藝把控和管理終究可以搞定。

傳統開廠,最麻煩的是尋找銷路、搭建渠道、打響品牌、開拓市場。

這也是海昌三個月前非要跟他簽“租賃四年派他授權”的專利協議,而不肯買斷的重要原因——

海昌壓根兒不怕顧轍自己開廠、自營品牌搞隱形眼鏡。海昌相信顧轍有本事把東西造出來,但絕不相信顧轍能鋪設得起這個銷售渠道、把隱形眼鏡賣出去。

當然了,這里必須澄清一點當初合同上的商務和法律細節:如果顧轍選擇“不要自己的品牌,給別人貼牌代工”的方式生產制造低價隱形眼鏡,那還是有可能對海昌造成威脅的。

因為如果是面向企業級客戶、給其他有品牌的廠家供貨、顧轍自己不要牌子,做ODM或者OEM,那顧轍鋪設銷售渠道的成本會大大降低。

他只要貨確實好、質量給力價格極低,肯定會有圈內專業人士嗅到其中套利空間。

就算顧轍不知道怎么鋪設銷售,那些人也會主動找上門來、低價進顧轍的貨。然后再貼上他們自己的牌子、用自己的門店渠道,加一道價轉賣出去。

而海昌的人也不傻,當然預料到了這種危險性,所以當初簽訂“排他授權”的時候,明明白白把這些細節條款附進去了:

如果顧轍敢ODM或者OEM,給別人代工,那也算違約,算是侵犯了授權的“排他性”,海昌方面有權要求顧轍退還部分授權費。

或者是顧轍不還的話,海昌方面可以自行評估損失、延長對顧轍授權的使用年限、用后續多出來年限本該交給顧轍的授權費、來沖抵這部分損失——

可見海昌方面心里其實也有數的,已經給到顧轍的錢、想重新從顧轍兜里掏回來,那基本不可能。哪怕打官司,執行成本也會很高。所以他們也留了一手,用后續授權免費延期折抵的方式,確保自己被侵權時的執行力。

但可惜的是,海昌方面千算萬算偏偏不可能算到一點——2003年,也算是華夏2C電商真正復蘇發力的元年了,顧轍完全有可能得到新的橫空出世的銷售渠道。

當年的8848珠峰電商早已作古,外來的易趣看上去也沒什么動靜,但是在這兩個先烈折戟沉沙的尸體旁邊,真正的2C電商先驅卻在醞釀之中。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顧轍心中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做起事情來自然是信心滿滿,每一步看上去都那么有條不紊,揚長避短。

他身邊那些同學、雇員也都空前忙碌起來,卻都顯得很有主心骨,就算犯點兒小錯誤也不至于懵逼,因為他們知道大方向是不會有問題的,有顧哥給他們掌舵。

一切困難都只是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最終會被發展本身解決掉。

財務方面的開支和賬目,顧轍又雇了一個臨時的會計,讓葉小敏專注于做出納,也跟著專業會計學學,練練手。

有時候每天動輒幾十萬的錢財進出,剛剛收到的款項又立刻打出去,大筆大筆地采購、付租金。

看得兼職工資才剛剛加到每月八百塊的葉小敏很是緊張,唯恐自己負不起責任,所以天天晚上加班仔細核驗,偶爾還得請假不去上課。

顧轍身邊現在也沒更可靠的同學能幫他管錢了,女朋友陸幽幽也志不在此,也不是非常擅長數學,她最多是偶爾盯著點,幫葉小敏一起看一下。

其他采購設備和無塵車間廠房租賃的事情,顧轍也轉交了一些給徐嵩和林靜靜去經手跟單。反正他倆目前也沒什么市場調研的工作可以做了,還不如跟跟供應鏈,熟悉一下公司的運作。

當然,涉及到具體的采購比價壓價、工作技巧,這倆人也沒經驗,顧轍只能是讓公司逐步正規化,又從其他眼鏡企業同行那里,挖角了一個全職的采購經理。

顧轍給那個挖來的采購經理開了每月開五千塊的薪水,在當時絕對算是優厚的了。畢竟錢如果不比原來的薪酬高至少一半以上,別人也不可能看得上這點錢就跳槽。

別人也會擔心顧轍干不長久、短時間內雖然漲了工資,但長期來看顧轍的工廠卻倒閉了,他想回原單位也不可能了。到時候雖然還能再另謀高就,卻可能要損失一些人脈資本。

新廠區的選址方面,顧轍原本也想就在大學附近隨便租個無塵車間。可惜發現合適的地方實在是太少了。

方舟市城西壓根兒就不是什么高端制造業的產業區,反而都是科研文教區,大學和科技園倒是不少,先進制造工業園當時幾乎沒有。

區政府的產業政策扶持方向、優惠力度,也都是傾向于那些不涉及工廠的產業,這也是為了保護西子湖畔的生態環境、不想發展制造業。

顧轍無奈,最后一番權衡考察之后,只能把工廠租在城東的下沙產業園區。那里是錢塘江下游,也不怕水污染,反正都排到東海里去了,新型的高端制造業在那個區片還挺受扶持。

顧轍也順勢又在城東重新注冊了一家生產型的公司,以后凡是這些工廠相關的業務,全部歸到這家新公司下面,該給技術服務費和專利使用授權費的,那就付給科技資訊公司即可。

財務和采購那邊都補上了jing兵強將、廠區選址也搞定后,籌建工廠所需的物質基礎,就算是敲定了。剩下比物更麻煩的,就是人的問題。

顧轍還需要馬不停蹄找一個給這家即將成立的生產型企業擔任總經理的人才,主要負責市場工作。另外還需要招幾個骨干的產線調試工程師和一兩個生產組織、供應鏈管理人才。

至于普通工人,倒是好解決。

總的算下來,他還需要一兩個偏文的營銷管理崗干部,五六個理工科干部。

雖然他到時候能借助淘寶首店的渠道、直接試圖在網上低價鋪貨,但是淘寶渠道也是要有人運營管理的,省掉的只是下面各級經銷商、實體門店的銷售、管理人員。

負責抓總的銷售總監還是不能省的,否則公司連分析、調整價格策略都搞不好。

偏偏顧轍還得盡量快地把這些問題搞定,最好是半個月之內——因為等到三月底四月初,誰知道會不會冒出什么封鎖、隔離的新措施,到時候很多組織工作就會再延期。

如果搶在四月初之前把一切搞定,哪怕最后真的遇到政策變化,顧轍也能先把所有人集中起來,直接在新建的廠里隔離,這樣就不存在停工掉鏈子的問題了。

大不了每天沒事兒也給白發工資、還管吃喝住。如果要加班,那就再多給加班費,總能維持住人心。

可惜,顧轍的招人大計,卻不是很順利,主要是圈內可以被他薅羊毛挖角的同行太少了。

隱形眼鏡這種產業本來就比較集中,技術上過硬的骨干企業沒幾家,海昌目前跟顧轍關系又還處在和睦期,不太好挖。

依視路倒是能挖,但他們在國內的技術骨干也不多,很多產品甚至都不是國內這邊工廠生產的、而是直接原裝進口的。誰讓眼鏡這種東西價值密度高、運輸成本可以忽略不計呢。

就算是在米國原廠生產的東西,拉到華夏這邊來賣,也沒多少運輸成本。

顧轍要挖人,只能是放寬對行業的要求,哪怕挖不到原先恰好在隱形眼鏡工廠工作的人,退求其次、挖一點傳統框架眼鏡企業、甚至其他光學器材企業的技術管理崗,也不是不能接受。

他決定好好冷靜一下,從長計議解決挖人的問題。

PS:三更!今天超過一萬字了。

主要是,實業比較瑣碎,細節容易流水賬,那就多加一更吧。

請記住本書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yq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