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太上皇

第一百二十章:兩江劃治

(文學度)

李淵的目的很簡單。

是后世的一國兩治,你我劃江而治,錢糧可以在南方征召,但是不能管理南方的政治,南方也要保留一定數量的軍隊。

咱們還是統稱為一個朝廷,只不過有北唐和南唐的分別。

至于南唐的傳承問題,李淵并不在意,反正沒一個子嗣是他的。

長生不老的相應代價就是在子嗣上很難。

“父皇之意.”李世民猶豫了。

唐初的政治經濟中心都集中在北方,南方不如北方,當年隋文帝滅掉北齊,統一北方后沒幾年便攻下了南方。自古以來,就沒有南方能滅掉北方的。

劉寄奴還是差了分火候。

他若是整軍備戰,不出十年必定平定南方。

可這十年做的事情實在太多太多了。

而且以子攻父,先天上就比較被動。當然最關鍵的還是,現在整個大唐已經有些不穩了。

他的正統性正在遭受著懷疑。

這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父皇旨意兒臣自然遵守,這個天下也必定是朕的,而不是其他人的。”李世民抿嘴道。

他一揮袖袍,便決定離開,反正現在待著也無濟于事。

短短幾月,整個大唐分崩離析,他怎么都沒有想到。

李淵一笑,搖了搖頭。

他還是希望這個貞觀是那個萬國朝拜的大唐,而不是積弱的朝廷。

萬事在于人做。

南方還有很大的潛力需要得到開發,江南和湖廣這都是糧倉,而且還有東南亞這個中南半島,可是世界著名的糧倉,不拿到這個寶地真是羞于在世上走一遭。

你負責北面的夷狄,而他就對付南方的蠻夷。

雙方會盟之后,李淵當即下旨重封秦王為皇帝,兩人劃江而治。

北面的稱為北唐,南面的稱為南唐,當然只是私底下的稱呼,官面上還是統一唐。

而李世民也下了同樣的圣旨,并且下旨赦免了李道宗等李唐宗室的罪行,凡宗室如果沒有謀反,不得治罪。

河間郡王李孝恭聽到這消息松了口氣,他也沒有什么稱帝的大志向,只是想保住一家五口。

回到揚州之后,按照南朝的習慣,自然是以金陵為都,只不過金陵的皇宮早就破舊,于是先行修葺皇宮。

為了防止李孝恭一人獨大,李淵不得不先搬到金陵,私底下用掠奪白蓮教的財寶招攬兵馬,按照長安的規格組建十二衛。

組建私軍,一切合乎情理。

不久李淵就發現了李孝恭還真是個國臣,絲毫沒有取而代之的想法,對組建的三萬新軍沒有絲毫染指的想法。

招募三萬人馬沒什么難度,關鍵是軍隊的軍官,李淵便下圣旨讓醫學院的士子前來。

可是醫學院的士子有的愿意來,有的不愿來。

沒辦法,醫學院也開始拆分為南北兩個分校。

李淵一邊讓學生融入到新軍之中,一邊則開始了對新農具的研發當中。

開墾南方的土地是提高南方經濟的重要措施。

和北方不同,南方土地肥沃,一年兩熟到三熟,只要稍微辛苦點就可以衣食無憂,而北方土地漸為貧瘠,不斷開發新的農耕方式。

南方與北方的農具水準,相差較遠。

李淵派了三百人前往長安尋找當地農民取經,然后開始按照記憶中曲轅犁的樣式制造。

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曲轅犁雖然是唐朝的東西,但它大致成型在唐中期,而且是北方,南方經濟開發還要到唐晚期和宋朝這時。

但僅有曲轅犁遠遠不夠。

南方地多人稀,未開墾的農田一大片。

在宋朝有句話:蘇州熟,天下足。

明朝也有句話:湖廣熟,天下足。

雖然是夸張的說話,但足以證明這兩地的土壤有多么肥沃,糧食產出有多么富余,可是在唐朝這里還是一片片森林,瘴氣橫行。

開荒造林!

李淵當即下圣旨,如果在湖廣開墾的荒田種植三年以上,那么這片荒田的五成就屬于你自己,剩下的五成屬于朝廷,而且享有三年的免賦稅,剩下的公田以租賃的方式借給開墾者。

簡而言之,就是你有能耐開墾多少田,種上三年后一半就屬于你,剩下的一半算朝廷租給你的,而且在這三年還享有免賦稅的權益。

在唐朝初期是以均田制為基礎,確立租庸調制,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實行的一種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北魏初年,鑒于中國北方長期戰亂,人民流離失所,戶口遷徙,田地大量荒蕪,國家賦稅收入受到嚴重影響。為保證國家賦稅來源,北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農民向政府交納租稅,并承擔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租庸調制,唐時實行的賦稅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為政府服役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為基礎的賦役制度。租庸調制的內容是:每丁每年要向國家交納粟二石,稱做租;交納絹二丈、綿三兩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稱做調;服徭役二十天,閏年加二日,是為正役,國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則每丁可按每天交納絹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標準,交足二十天的數額以代役,這稱做庸,總體而言,“納絹代役即為庸”,也叫“輸庸代役”。

均田制雖然不錯,但田地到底還是有限的,每個農民都有自己的精明,都想當地主。

再加上唐朝朝廷的公信力還是有的。

這道圣旨一下,南方百姓立刻開始沸騰,幾乎所有人拖家帶口的前往湖廣,然后焚荒造林,開墾田地。

焚荒的雖然有毀環境,可是在古代基本上都處于未開發的地帶,吃飽重要還是環境重要?

但李淵還感覺差點,稍微一想便明白了原因,古代的戶籍政策決定了你不能胡亂跑,所以他再次下旨無論各地的百姓都可向當地官府申請前往湖廣開墾田地。

他甚至想腦子一拍,提出永不加賦這個舉措。

但想想還是算了,永不加賦也只有滿清這群不要臉的能提出來,確實不加賦了,但是稅一大堆。

李唐還是要點臉的,所以這條政策廢了。

但李淵還掛念著一個古代糧食的利器,那就是占城稻。

除了占城稻,李淵還立即讓醫學院設立農學院,研究雜交水稻。

。頂點

文學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