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太上皇

第六章:無奈的李恪

看古文,就上文學度

正文卷

(文學度)

寫完之后,太上皇不放心其他的宦官宮女,親自將信封封好,然后再用印戳蓋好,保證此信安全無恙后,才交給等候的內侍。

這三項毒計看似平平無奇,可卻是延長了滿清三百年社稷的治國之本。

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

“皇爺爺你這就走了?”李承乾訝然的看著太上皇離去的背影,現在的宴席也不過進行樂一半。

這便走了?

在一旁的皇三子李恪位居大殿的中間,本來百無聊賴的答者考題,聽到這一聲,立刻抬起頭,眨了眨眼,說道:“皇爺爺看宴席無聊先行離去,岑先生還在王府等候李恪,那么......大哥某就先行告退!”

在李恪十歲的時候,便責令出宮,在宮外另有吳王府。另外的嫡子李泰倒是還沒有被責令開府出宮,反而居住在皇宮。

庶子與嫡子之間的地位本就天差地別。后來的小受李治更是成年后還在皇宮待著,這才有和武則天搞起來的機會......

這時候的李承乾還是非常大方的,雖然心里略微不滿,但還是點了點頭,允許了李恪出宮。

皇帝不在之時,一般都是太子做主。

李恪一臉淡然的起身對著李承乾隨意拱了拱手,然后快步走出了麟德殿,跟著太上皇的背影。

在一處假山掩映的小路上,他出聲叫停了太上皇。

“皇爺爺,還請停住腳步,恪兒有事想請教于你。”

假山奇峻,翠峰幕遮,遠方十數步傳來從灃水引來的活水,向一排排銀鈴似的叮鈴叮鈴,繞過山巒的柔和的陽光停留在了李恪俊逸的臉蛋......

一襲月白色的衣衫,雖僅僅十二歲,但舉手投足憑空溢出的英氣,讓人側目不已,他露出唇齒,笑道:“皇爺爺向來寵溺太子,大哥雖然平庸,但亦有神童稱號。”

說到此,他卻打住了,似是解釋:“父皇每五日檢查皇子的功課,看到大哥有所進益,自當欣喜。不過恪雖然與大哥不是朝夕相處,但卻知曉.....論起才思敏捷.....實不如三弟青雀,而皇爺爺年少便以才俊聞名長安.......

恪一些猜測,請皇爺爺勿怪,李恪絕無以此威脅之意,而是......有事想要求求皇爺爺。”

李淵轉身,眉頭微微緊鎖,他沒想到,率先發現他和李承乾之間齷齪的不是李世民,而是李恪!

這個和他親情之間僅次于太子李承乾的皇三子。

其實想想也能明白,李世民那么自信怎會相信自己的親身兒子欺騙自己,再加上平時的政務繁忙,也就對此比較疏忽。更或許是今日李承乾與李淵之間的異常舉動,從而讓李恪起了疑心,然后相互印證之下,得此結論。

“恪兒......你說吧,皇爺爺如今也不過是一個垂垂老矣的老頭,指不定什么時候就突然駕崩,趁此機會,你還能提些要求。咳咳”李淵嘆了幾口氣,目光注視前方,眼里似乎充滿了無奈與滄桑,那原本直的高高的背,也......不知什么時候突然彎了起來,彎的像一只小小的蝸牛。

走的很勉強,很無奈,很慢,很慢,慢的甚至連時光也凝滯在此刻。

李恪瞪大了眼睛,他的心里忽然有了一種隱隱的負罪感,想到太上皇對他的好,比如吃魚的時候給他魚目,聽聞有流疫的時候,親自喂發霉的饅頭,雖然最后肚子不舒服了好幾天,但總歸被太上皇治好......

種種事情回想起來,他也忍不住含淚,嗚咽道:“皇爺爺,恪別無他意,只是......想從軍爾!”

“恪曾許多次向父皇提起過想要入軍伍的想法,可父皇卻總是敷衍說再等等,再等等,你的年紀還小。可是......當年父皇從軍也不過十二歲,父皇既然說出恪英果類他,怎么就不能容許另一個他......出現!”

話音一落,李恪像抽干了所有的氣勁,癱軟倒在草叢中,靠著假山,眼神中有前路的無奈與迷茫,那雙力能拉兩石弓的手臂只能扣下山石的碎屑,卻難以憾山!

月白色的長衫沾染上了泥土,像極了一只狼狽極了的野狗。

郁悶!猶豫!不決!難受!可憐!

他眼神里的復雜難以有人能體會,誰能明白光鮮皇子外表下的無奈?

父皇要養死他啊!

饑腸轆轆的野狗給香氣盈鼻的寵物犬讓步時,不是懼怕它精致的打扮,或者高上數頭的身材,而是遛狗后的那人......

“此事......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李淵看了眼彷徨無措的李恪,深深的嘆了口氣。

周公那樣的人......或許只有先周的時候才有,可即使那樣也少不了管叔等人在背后的流言。

更何況皇子呢?

皇位的繼承向來是血淋淋的,英明的李世民自認為將皇位交給仁慈的唐高宗李治,那樣廢太子李承乾和他的諸位皇子就能幸免于難,可他卻是大錯特錯,千古陰帝李治可不是表面上的“可憐兒”!

現在的李淵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太子李承乾雖然相較另外兩名皇子比較平庸,可比歷史上的絕大數皇帝的能力要強,守成之君還是能行的。而李恪呢?后世沙陀族李存孝甚至遙認太宗三子李恪為先祖,南唐李昪也是這般,自稱為李恪的后世孫。(后者李昪爭論不一,有的說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吳王李恪的后輩曾經遷徙到沙陀族。)

王不過霸,將不過李。李存孝認定的祖先豈是易于之輩?不僅僅是太宗之子這么簡單。

而另一位的李泰,雖然胖墩墩,但也是很厲害,在太宗的許可下,籌辦崇文館,《括地志》便是他完成的,和西漢編《戰國策》的劉向比較相似。

這三個皇子,哪個都有資格繼承皇位。

李淵深深的吸了口氣,眼神頓時飽滿精神起來,摸著李恪的頭,勸慰道:“此事你放心,某定然會讓你父皇下令讓你從軍......

另外,皇爺爺的醫學院還有一名教書先生,叫做馬周,他是位有學之士,你可先讓他代筆寫今日之題,然后上奏請你父皇征辟為你王府的長史,在河東絳州龍門縣修村有一名少年英才,名叫薛禮。

若得他二人相助,那么你......不管是朝堂,還是戰場都能勉強自保!”文學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