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太上皇

第四章:設立考題

宴席正酣,李綱提出這個法子助興也倒是個樂趣。

念此,李世民也樂于考核諸位皇子,他的三個皇子也算是人中龍鳳,一想讓他頗為自豪。

不過他還是大度的先詢問了朝臣,“諸位臣工,認為太子太傅此提議如何?朕出一考題,并不拙于只讓皇子作答,在座的諸位朝臣毋論是才華橫溢、飽學之輩,還是一介粗人,大字不識幾個,都......必須作答!

此次若是有文章可入朕的眼中,繳獲突厥人的好馬任由爾等先行挑選,另賜美酒十斛,奴隸十名。”

大唐覆滅東突厥,那便意味著整個蒙古草原已入大唐囊中,而游牧民族的戰馬向來精良。在東市的好馬,向來價值不菲,而此次繳獲的戰馬,至少是當世一流,可以說價值萬金。

對于武將來說,一張好弓、一匹好馬向來是視為生命,那意味著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有了好馬這個條件,在座的武將自然欣然接受,他們的府中向來也是養著食客,讓這些食客來作答便可。

見到武將齊齊抱拳接受之后,赴宴的文臣自然也視為雅事一樁。李世民點點頭,然后說道:“此次題目由朕親定,限時一個半時辰......那些才疏學淺的大老粗們,某可是給你們留下了充足的時間,若是敢給某亂寫,在眾臣面前脫下衣裳,鞭笞十下。”

說完,露出了促狹的笑容。

接下來宦官侍女將李世民身前案牘上的酒宴撤下,布上了文房四寶。

李世民的書法修養也是當世大家,他略微沉吟幾聲,只見捏起青玉紫毫毛筆,瞬間筆走龍蛇,行走間也頗具姿儀。

良久,他面色沉重,將毛筆掛在筆架,然后讓左右侍者將其裱糊視眾。

“陛下的書法,看來大有長進,看這一撇一捺,簡直鬼斧神工,昔日王羲之力透紙背,入木三分,陛下約有八分功力......”

“傳說當年王羲之,寫字之時墊了十六張宣紙,張張皆有紙墨,當世的書畫大家,在熟宣上書寫,若能將其分割為三層,層層相若,便是極境。”

“蔡邕自從創造這飛白體,自漢末到如今,不鮮見有模仿的,可是陛下的......”

幾位文臣正在撫須夸贊之時,不由得突然停聲,他們的眼睛瞪得大大的,那白紙上卻是一撇一捺鬼斧神工,因為就沒有撇捺。

白紙上畫了一個圈,圈中有一個墨點,在圈下有一恒。

這便是考題!

李世民很滿意的頷首點頭,笑道:“此便為朕出的題目,說難也不難,簡單也不簡單,但時間就是一個半時辰,若是寫的好,文采斐然,朕重重有賞,可若是.......”

他板起了臉,冷冷的哼了一聲,眼睛在那幾個不求上進的武官流轉了一會,再次開口道:“若是糊弄朕,某的馬鞭可不是吃素的,汝等難道就甘愿只當一個只知勇武的莽夫?統帥可是要懂得識字的。”

最后一句話,意味有點深長。

說罷嗎,李世民再看了一眼坐在右席的三位皇子。太子李承乾嘴角含著笑意,表情恬淡,似乎胸有成竹;魏王李泰胖臉緊繃,小腿有點小抖,表現還算頗為正常;吳王李恪眉頭深鎖,肘撐額頭,有點不耐......

在過去的三年時間里,太子承乾的表現雖然略微平庸,沒有《憫農》詩所做出的的驚艷,但按照他的話‘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李世民也深以為然,他這么富有學識的人才,也難以做出堪稱精妙的文章,自然也對李承乾的說辭很是認同。

魏王李泰,也從肉嘟嘟的小胖子進化為胖墩墩的豐姿少年。雖不如坊間所傳駱賓王等神童,但在文學上的造詣也非同小可,四書五經已經熟習,君子六藝堪稱上等。

但放在三位皇子中,反倒是最為平凡的。

李恪的武藝,在座的武將也不敢堪稱能在箭術更勝一籌,騎術更是精湛非凡,兵法韜略也是熟習于胸,這也是為什么李世民對這個庶子異常的喜愛,當年的他可不就是這樣,文學比不上建成,只有在領兵打仗上差不多。

因此,李恪的不耐,李世民自然了然于胸。

想及此,李世民便朝著幾位皇子的席位走了過去,問道:“承乾、青雀、恪兒,你們三個皇子想要什么?”

可還沒等皇子們開口,李淵便輕輕一笑,說道:“世民,你怎么不問父皇想要什么?莫非......這在場的眾人,不包括貧道?”

其實李淵心中也是略有考量的,東突厥雖然已滅,可是接下來的唐太宗將會實行一個延禍百年的政策,他必須要阻止。

東突厥是亡國了,可是還遺留了幾百萬的突厥百姓,

歷史上的李世民是怎么做的呢?只是招了長孫無忌問了幾句話,然后在東突厥原有的地盤設立單于都護府,將幾十萬突厥人遷到邊境,為大唐戍衛邊疆,其實就是高度自治,只是在打仗的時候征募突厥人。

這項大唐國策實行之后,突厥人感恩戴德,給李世民安了一個天可汗的稱號。

可長久來看,李世民此舉無疑是禍國殃民!

突厥人雖是唐人,可與中原漢人格格不入,一直保持高度的民族自治性,后來造成安史之亂,唐朝國力大衰之后,更是被突厥、契丹劫掠多次,甚至長安也幾次失守。

雖功在一時,卻弊在千秋。

可是這話太上皇卻不能直接與李世民當面說,只能用書信來委婉的勸誡。

聽到李淵這句自帶揶揄的話后,李世民訕訕一笑,既然老子這么說了,做兒子的還能不同意,只是感覺怪怪的......

“父皇既然要寫,兒臣自然不敢違背父皇意愿,只不過......兒臣卻不敢夸口盛談賜下座駕、美酒,萬土萬疆,皆為父皇與兒臣所共有。”

看到太上皇點頭后,李世民心中一松,轉而嚴肅的看向三個不爭氣的兒子,罵咧咧說道:“汝等三人,若是此次寫的不好,就準備抄《孝經》一百遍,三天不準吃飯!”

“......”諸皇子。

明明父皇剛才還和藹可親,一臉笑容,怎么轉臉就變了。果然天微不可測啊!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他們也不得不含淚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