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太上皇

第九十九章:讓老百姓評判!

UC手機站:.ucxsw

“院長?院長怎么來了......士修,趕緊往旁邊站,離遠點......”

“不可能,院長不是在桃李閣嗎?而且......我等只是不服周寒的投書,行得正,坐得直,有什么好害怕的!”

在聽濤閣圍觀鼓噪的士子迅速分成兩撥人,一種向后退后幾步,高高掛起,表情有多么茫然就有多茫然,似乎剛是進入這是非之地。而如狄知遜這等率先站出來的人,不知是因為退無可退,還是心性坦然,將下袍一甩,當真有些傲骨寒梅的錚錚士子滋味!

“學生參見院長!”眾多士子皆同時躬身拜道。

雖院長是太上皇的身份,但早在事先表明,進了這醫學院之后,不管什么達官顯貴,還是地里刨食的窮酸。

他們只有學生和老師兩種身份。

醫學院是用來教學的地方,而不是用來攀比誰的身份更為尊貴的地方。

自從太上皇這位大唐地位最高崇的君父率先做出表率后,醫學院的風氣頓時大好了起來,比務本坊的國子監來說更像是做學問的地方。

可不料......唐初世家門閥與寒門士子最尖銳的矛盾,終究還是被周寒獲金這一小小事件而開始爆發了!

李淵若是處理不好這件事情,可想而知,自此但凡寒門士子有優秀的表現,就會被豪富子弟取笑定時舞弊而來,或是考官判斷失誤......

”諸位學生,某遠遠的就聽到了你們再爭辯周寒他.......”李淵看了眼周圍的學生,大約有三十幾名,但是遠處的學生聽聞此處的動靜后,也開始陸續的趕來,不過片刻鐘頭,就簇擁了近乎上百名學生。

他頓了頓聲,再次說道:“你等是在爭辯某是否應該將賞賜給周寒?”

最前面的是四名面有憤慨之色的學生,縱然眼中有點怯懦的猶豫,但還是絲毫不顧忌的迎上了太上皇的目光。

狄知遜等四人絲毫不以為他們錯了,尤其是狄知遜,今早他笑談借周寒的講義一看,只是作為他送予飯食的借口罷了。

世卿世祿之家,家中藏書汗牛充棟,從西漢傳至現在的竹簡也并不稀缺。他們安肯認為他們驕傲的學識被一個小小的寒門士子踩在腳底?

更何況,狄知遜很是清楚周寒雖然讀書很是勤勉,但無疑見識與他差多了。

是賞是罰?

李淵感覺他正在,不,是皇家醫學院正在行走在一個十字路口。向左,懲罰這些世家子弟,恐怕會讓士子們認為院長偏袒寒門;而向右,撤回對周寒的獎勵,那么從此醫學院還有什么威信可言?

事情的矛盾根源在于世家與寒門!

“周寒......某很看好你,你寫的投書雖然文采不足,卻情真意切,里面的學問是切真切實的刻苦研究的,這......二十貫錢,你受之無愧!”李淵走到周寒身旁,拍了拍的肩膀,嘴角露出淺淺笑容。

周寒的投書無疑是眾人中最“精彩”的,當然李淵指的不是文采,而是內容上已經漸為貼近沙礫形成玻璃的科學原理。

當然他所寫的與后世成熟的科學理論來講還很稚嫩,但這一點已經很難得了,尤其是“吾聞吳中有蠶室將病蠶投以盆中,未幾有類紙之物浮于水面,曬干可用于書寫,而紙張是由舊魚網、薪柴等制成,所用自然之物不同,而得相通之紙張相同......

故吾以為,履底之沙礫能成千金之琉璃,概莫過于細微相通之物......”

周寒所提出的“細微相通之物”可是著實讓李淵心中大吃一驚,這不就是元素嗎?他在李淵的心中頓時升了一個檔次,成了和玻耳同等的存在......

忽的,他看到了地上斷裂碎成兩半的狼毫,筆端處已經半禿,難怪投書里面的文字有些墨跡枯白。

李淵心底略有觸動,開始仔細打量了幾眼周寒,稚嫩的臉色透出幾分歷經滄桑的成熟,臉色有些蒼白,血色不足,牙齒輕咬上唇,絲絲鮮血染在齒間。

他搖搖頭,心里嘆了口氣,貧富之間的壁壘怎么可能輕易打破?

站在前面的狄知遜等四名士子,聽到太上皇這句話,頓時就如同炸開鍋一般,沸沸揚揚了起來。

這入了聽濤閣的士子,哪位學習不刻苦?

寒門子弟可以練筆把筆練禿,難道他們這些豪富子弟就沒有了?王羲之貴為瑯琊王氏的子孫,照樣練字將池塘水染黑,這才有了入木三分!

那五宗七姓歷代出的名臣將相,難道都是徒有虛名?都沒有寒門子用心?

這就是天大的笑話,世家子不僅有錢,而且一般來說比寒門子還要刻苦的多!

“院長此話何其不公也,我等的投書也熬了數個日夜,怎么就比不上周寒的了?難道醫學院欲扶持寒門子?以至于不公于我等!”一個士子憤慨道。

自從隋文帝創立科舉后,世家大族也看出了其中的隱患,但卻并未在意,畢竟科舉取士十之八九都是他們的子弟,寒門子弟能升上去的少之又少,只要維持這個平衡就行。

可是不在意并非代表心里就能忍受!

聽濤閣里里外外人群沸議越來越厲害,若僅是周寒一人,還未能引起如此大的波瀾,可現在貴為太上皇的院長卷入了這場爭斗......

一只南美洲的小小蝴蝶,就能引起美國西海岸的一場風暴,何況太上皇呢?

“非是某不公,而是汝等實在不爭氣!”李淵皺著眉頭,厲聲道:“汝等將你們的投書分別打開,讓諸位看......還有馬先生把你懷中周寒的投書也打開看看,讓他們看看,院長的眼睛是瞎的,還是桃李閣的諸位老師都是瞎的!”

說罷,他腦海突然想到一個計策,臉色一松道:“既然汝等不服,可將各人的投書懸掛在長安西市,由街市百姓互相品評,分為優、中、劣,一人一天一次,五天為界限,評判得到優最多的士子,某親自向世民舉薦,如何?”

若是以雷霆手段鎮壓,固然醫學院肅之一清。可若是一個學院連最基本的言論自由都沒有,那么學院就不應該稱之為學院,囚牢更適合!

盛唐的包容與開放足以容納弦外之音!

狄知遜等四名士子面面相覷,這是現今唯一的解決方案,讓評判的人換為老百姓更為公平,否則兩方都難以下臺。

只不過讓他們更為驚喜的是,來自太上皇的舉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