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文
﹄新八一中文網—﹃值得收藏的網絡小說閱讀網
改制的事情已經從君王到核心重臣都認可,沒有資格去參與商議的人就算是有什么意見也得認了。
從三公九卿制度轉變到三省六部的制度,中下層官員其實并沒有受到什么損害,相反是上進的空間大大的增加,歡喜還來不及,不會有什么意見。
制度改革受損的是核心高層。
文官沒有了一個一言九鼎的老大,丞相的職權被一分為三,同時御使大夫的職權也是被再次細化,其它大部門被拆分的情況就更多了。
軍方也不是沒有利益受損。
大將軍被定為一品,可是大將軍只有一人,是能夠從品階上壓制文官第一人了,可之前軍方的話語權本來就比文官系統大。
對軍方影響最大的是六部的建立,其中的吏部、兵部、戶部和工部就直接搶走了原屬于軍方的一些權利和資源,相對要命的是郡縣兵不再規劃在將軍府的管理之下,等于是將軍府編制下的常備軍不能再從郡縣兵系統隨意獲得兵源補充了。
將軍府現在是由武將完全說了算的部門,劉彥是將這個部門視作對外征伐的利器,兵部則是作為后世參謀部的存在,等于是將軍府負責打,兵部則是策劃戰爭。
桓溫已經知道自己將會任職兵部尚書的同時兼任將軍府中丞,他研究了很久發現兵部尚書和將軍府中丞的職權根本就是一個樣,差別就是將軍府中丞是部門里的次官,兵部尚書則是一個獨立部門的老大。
“并未聽聞何人續任征南將軍一職。”桓溫壓低聲音問謝安:“安石這邊呢?”
謝安在隨后同樣也會卸任征西將軍一職,調任為戶部尚書,但不再兼任武職。
征南將軍以及征西將軍這兩個將軍職位在后面是會被空出來。
阿三大陸的戰爭將會由征南中郎將負責。
不過,短期之內阿三大陸也不會爆發什么大戰,征南中郎將以其說是指揮阿三大陸的戰爭,不如說是監視周邊的國家,同時也監督各個侯國以及封領。
西域將會設立安西都護府,最高長官就是都護,負責清理殘余之敵的同時,各類摩擦或者戰事也是由都護負責處理。
都護并不是什么新發明的官職,西漢時期就已經設立,按照當時的定義是秩比二千石,也就是九卿之下的待遇,與國內的郡尉同級。
現如今漢國的都護,定品是從三品武將,比將軍一職低了半級,高于國內的郡尉,郡尉是定為四品。
“西邊未來是采取相對的守勢。”謝安不再負責對西征戰,卸任之前卻是留下了自己的方針,他相信中樞會采納那個方針:“匈尼特不敢惹怒大漢,大漢也需要時間來掃清不服殘余。”
“司宏壯早早前往中南半島,履任平蠻校尉部校尉,就任征南中郎將合情合理。”桓溫在這一件事情上為了避嫌并沒有出任何的力氣,他問道:“出任西域都護府都護者,何人?”
“李匡。”謝安同樣沒有舉薦李匡,一樣是為了避嫌:“安能順利光復西域,多得承基助力。”
那就是原本的兩個次官都頂了上去,算是一次計劃內的接班,代表著以往的一些政策至少不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李壇和呂泰也在聊自己的事情。他們依然會是“征”字級別的將軍,差別是李壇從征北將軍轉任成為征東將軍,原先是征東將軍的呂泰則是就任征北將軍一職。
級別不換,換了個頭銜,看似沒有變化,其實變化大得很。
那是劉彥一早就確認的事情,沒有任何一名官員能夠永久地待在一個職位不動彈,不管武將還是文官都是,一般是同級的平調,像呂泰和李壇這種情況,各郡的郡守、郡丞以及各司、各曹也會進行調動,同時各縣也是如此。
調任是四年一次,并不是非調任不可,但最長連任不得超過三次,也就是在一個職位(地方)就職的最長年限為十二年。
元朔十三年會是很繁忙的一年,要不是出現了制度改革,一些前兩次沒有調任的官員都會在今年完成調動。
同時,元朔十三年也會是大考的一年。
軍方的哪一些將領接受任務有沒有完成,完成度又是怎么樣,或是干脆接了任務失敗,種種都會在今年進行核實,該增加功勛的自然是增加,該降級乃至于是丟官的也處理。
文官系統的考核則是針對少府全體人員以及郡縣一級,基本上就是各郡各縣來回調動,在地方為官取得優異成績的官員則會調到中樞任職。
朝議還在繼續,正在說話的人是呂議。他剛才短暫介紹了阿三大陸的山川地理,又談到了當前對阿三大陸的治理。
漢軍攻滅了吉塔拿多和笈多王朝,兩國的土地自然是變成了漢土,可是不代表漢人就真的完全控制住了全部的地皮,很多區域其實是阿三各高種姓自治的現狀。
桓溫率軍征討阿三大陸的時候,不是絕對的鐵血政策,對于歸降的阿三采取了收編,一些行政區也是名義上歸屬漢土。
自治的阿三高種姓服從漢國的國策,但是保留了管理權,需要的是進行上貢。
從先秦到西漢和東漢,諸夏并沒有過羈糜政策,桓溫戰時可以對阿三高種姓委蛇委蛇,等待大局確定下來自然是沒有那種事了的。
“臣以為,既然彼土分封,自是由各侯主以及領主自決。”呂議不管是作為典客還是即將上任的禮部尚書,都是有資格和那個權利來進行建議:“此法附合先王之策。”
侯主自然是侯爵,加個“主”是因為有自己的侯國。
領主就更加顧名思義,侯爵以下的爵位沒資格建國,封地也只是封領,那么自然就是領主。
將土地分封出去,誰的土地該是怎么樣自然是由受到分封的人去自行決定。這個是模仿周王室分封的策略。
周王室一開始的分封遠比漢國這一次要殘酷得多了。
周武王分封的時候,除了原先的商地之外,同陣營的諸侯國還依然是自己家的,沒有多余的土地分封有功之臣,只能是將眼睛盯到異族身上,找來地圖畫個圈,說“這里歸你了”。
那個功臣能不能將分封到的土地從異族那里搶來只能靠自己的實力,或是有一些實力強大的好哥們幫忙,是別奢望國家出兵幫忙打下來。
劉彥現在要搞異姓分封,惠及到連五級的大夫都有封領,土地是分封下去了,能管理好就繼續當自己的侯主或領主,要是管不好就將土地再收為國有,。是不是再分封出去是劉彥拿主意的事。
現實情況就是那樣,既然都是自己家的產業了,僅是在收攏管理權方面,不是遭遇到他國的入侵,誰有那個臉去要求國家出資出兵。就是有那個臉去求,得到的回復也只會是被詢問是否將封地還給國家。
呂議說完,夠資格的大臣都是出班進行附議。
其實這個對于家族實力強大的大臣并沒有什么影響,甚至巴不得國家力量別插手太多。
真正會覺得苦逼的會是受封了卻沒有足夠實力的人,像是一些近期才領受大夫爵位的人,他們剛剛晉升爵位,是獲得了來自國家分發應有的待遇,可是時間太短根本來不及積累。
在漢國,成為一名大夫之后就有資格每年固定從官方領取俸祿,同時宅院、田畝和仆人是一次性分發到位。
一名大夫,要是有眾多的族人倒是還好,還能將親族收為家臣或是武士。
要是成了大夫卻沒有親族,誰都不敢隨隨便便收不知根底的人作為家臣或是家族武士。
大夫的家臣和家族武士數量有限制,一名家臣和十名武士就到頂了。
收人之后,身為主家肯定是要給予待遇,逢年過節什么的也總要有好處,耗費真低不到哪去。
許許多多老牌的大夫,身在軍中的自然不用多說了,不在軍隊的則是會組織捕奴團隊,主要就是單純依靠土地產出根本維持不了耗費,肯定是要創造收益。
包括劉彥在內的決策階層,他們不是不知道一項政策決定之后會給哪一類群體帶來困難,問題是很多時候根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甚至是一項政策的背后就是一個淘汰的過程。
頒布可能會造成某類群體受損的政策,自然不是劉彥來干,大臣在這個時候就應該站出來扛。
所有的大臣一同附議,那就是表達全體高層站在統一陣營的態度,既是為君王背鍋,也是暗示受損的群體就別上訴了,上訴也不會有什么用。
有了自古以來的政策延續,再有全體高層為決議背書,事情其實就是已經完全定了下來。
基本的政策有了,接下來就是了解劃為分封區域地理的時刻。
關于實質的分封,要是沒有稱帝大典也就罷了,劉彥要稱帝,今年應該頒布的賞爵是被推遲了下來。
這一次賞爵推遲對于即將獲賞者其實是好事,按例劉彥稱帝的時候是需要表示表示,例如有爵者獲得實物的好處,有實際功勞卻未受封者,全體獲得爵位的增級。等于是一次難得的爵位大進步,皇帝高興了,大家伙一塊樂呵。
時間流逝,太陽由朝陽變成了日照當空。
正殿之內的天井照射下了充足的陽光,一聲鐘聲被敲響,百官皆是站立起來走到正道,整齊對寶座之上的劉彥行禮,隨后有序地向著偏殿而去。
漢家朝議有一個很人性化的設置,議事到了該進食的時候是會停下來,天子不是命人端來一碗小米粥裝模作樣顯示自己的仁慈,是會在幾處偏殿準備好食物,分為高階官員一個地方,以下再根據人數的多寡分別安排下去。
竟然吃中午飯?一日三餐從來只分富貴與否,不看具體年代,只吃早飯和晚飯不屬于貴人階層,只要財力足夠又不是那么極盡奢華,一天吃上幾十頓飯又沒礙誰的事。
“丞相。”劉彥特地招了紀昌以及徐正與自己一塊用膳,自然是各自一個案幾,并不是湊成一桌:“太尉。”
兩人放下餐具,對著劉彥做出傾聽狀。
“劉慎過年便是九歲,啟蒙階段就算是結束了。”劉彥同樣停下吃飯的動作,合乎君臣互相敬重的禮儀規范:“寡人要為劉慎選師,二位卿家可有建議?”
紀昌沒有過多的猶豫,自薦道:“臣自以為合適。”
徐正稍微愣了一下,恭敬說道:“臣亦自薦。”
劉彥本來就是這么個意思,讓紀昌做劉慎的文學老師,由徐正去教導武技,算是向國內和國外發出明顯信號,他有意要立劉慎為太子了。
以前只是大王,立不立太子沒有那么急迫,一旦劉彥成為皇帝就不能再讓儲存位空,尤其是眾皇子年紀是一年比一年大的情況下,不早早地定下太子人選,會被理解為劉彥鼓勵眾皇子競爭。
諸夏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是沒有所謂的嫡長子繼承規則,是賢能的子嗣繼承大統的規矩。這個與國家周邊環境異常惡劣有直接關系,自然是應該選擇賢能的子嗣,要不嫡長子是個傻子就該分分鐘亡國了。
嫡長子繼承大統的規則是從東漢才形成,那是因為東漢周邊的國家壓根無法威脅國祚,同時也因為東漢是一個豪族政1治1體1系的環境,豪族還巴不得寶座上的天子是個傻子呢。
“如此甚好。”劉彥露出了滿意的表情,示意兩人可以一遍用餐一遍交流,后面又說:“分封可有了名單?”
紀昌自然是回答“有”,然后不是開始念名字,是大略地說出哪一個爵位做出了什么樣的選擇,是外出就封,還是將封地選擇在本土。
侯爵全部選擇了外出就封是劉彥本來就能預料的結果,他們不可能放棄擁有侯國,人卻是會留在中樞,侯國會交給家族去經營。
侯爵以下,愿意外出就封的人占了六成,剩下的四成是選擇留在國內,尤其是大量的大夫是選擇留下來。
“是財帛不足的問題。”劉彥很清楚就是因為那樣,點了點頭:“這樣也好。”
{老鐵請記住
新八一中文網}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