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閣老

第二十章 返回寧波

№Ⅰ手機用戶請訪問:№Ⅰ

催婚這件事,縱觀古今中外都是一道令人頭大的難題。

何況在這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大明朝。

徐言除了順著外公的話鋒暫且應下還能如何?

兵法有云,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從靈隱寺回來后,徐言用過晚飯便回屋歇息了。

翌日一早,他便帶著小書童雙喜啟程返回寧波。

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嗎?

按下這些且不表,卻說徐小郎君返回寧波府定海縣已是日暮時分。

趕在關閉城門前進入縣城,徐言總算長松了一口氣。

在他的記憶中,這位地主家的傻兒子還是第一次出遠門,又獨自在杭州待了一個月,家里人肯定甚是掛念。

果不其然,當徐言返回家中后,老爹娘親便急忙把他喚去。

徐懷遠還保持著一定克制,徐陳氏卻是一把將徐言摟入懷中,拍著徐言的腦袋道:“我兒瘦了,我兒瘦了啊...”

徐言有些尷尬道:“娘,您先放開孩兒行嗎?”

徐陳氏這才發覺自己有些失態,連忙松開兒子,擦了擦眼角的淚水道:“你這孩子也真是,在杭州那么長時間不知道給家里寫一封信。”

徐言連忙賠罪道:“孩兒知錯了。”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徐陳氏拉著徐言的手在官帽椅前坐下,從小幾上端起青花瓷碗,用勺子輕輕一挖送到徐言嘴邊:“這是你最愛吃的冰酪,快吃一口去去暑氣。”

徐言鼻子不禁一酸。

血濃于水,不管怎么說徐陳氏待他這個兒子是極好的。

冰酪入口,酸甜冰爽,周身上下確是清爽了不少。

“咳咳,既然已經回來了,就先好好休息一晚。過幾日便是縣試了,我兒定要發揮出最好的狀態啊。”

一直不說話的徐懷遠也發聲了。他對待這個獨子一直十分溺愛,因為徐言打小便不喜歡讀書,他便也沒有強求,心想著大不了養這小子一輩子,讓他做個富家翁。

但自從徐言那次“敗家”的捐糧開始,他發現這個孩子性情發生了極大改變。

兒子不但開始喜讀書了,待人接物上也變得很得體,甚至表現出與他年齡不相稱的成熟。

縣尊、巡撫,平日里這些高高在上可望不可即的大人物皆對兒子稱贊有加。

徐懷遠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天底下有哪個父親不是望子成龍的呢?

徐言將來若是能夠中舉登科,那光耀的也是老徐家的門楣啊。

“父親放心,孩兒一定努力備考,不負父親所望。”

徐言沖老爹拱了拱手恭敬答道。稍頓了頓,徐言轉向徐陳氏道:“娘親,朝廷下了旨意,提督織造太監孫慶已經被錦衣衛逮拿進京問罪,外公那里安全了。”

徐陳氏微微頷首,笑聲道:“你外公早就派人送信來了。這次多虧了我兒啊。”

“孩兒不過是順水推舟,要說還是那孫慶囂張跋扈自尋死路。多行不義必自斃,即便這次巡撫大人不收他,老天爺也會收他的。”

“你這油嘴滑舌的!”

徐陳氏被逗樂了,手指在徐言額頭點了一點,寵溺的“訓斥”道。

“對了,你外公在信里面說,想給你說一門婚事。為娘覺得啊,吾兒也年紀不小了,倒是可以考慮考慮。”

本是母慈子孝,其樂融融的氛圍,被徐陳氏一句話弄得寒意陣陣。

徐言怎么也沒有想到外公還會下這一步妙棋,與母親聯手逼他就范。

“哎呀,娘親我的頭疾好像又犯了。我先回屋休息了。”

說罷徐言拔腿便跑。

見兒子的背影愈來愈遠,徐陳氏搖了搖頭嘆聲道:“這孩子。”

徐懷遠咳嗽了一聲道:“秋哥畢竟還小,依我看倒是不急于一時。”

徐陳氏瞪了他一眼道:“什么叫還小,我兒已經十五了。再說,只是叫他考慮考慮,又不是訂婚,瞧把他給怕的。”

徐懷遠苦笑道:“娘子...說的對。這事便交給娘子定奪好了。”

翌日一早,徐言便前往縣衙操辦縣試相關手續。

對于參加縣試人員的條件,朝廷做了非常明確的規定。

本縣籍貫、身家清白、非倡優皂隸子弟、未居父母之喪。這些是基本的條件,只要有一條沒有滿足,就不能參加考試。

具備這些資格后需要五名考生互保,并且有一位秀才相公擔保,縣衙才接受報名。

這一應事宜徐言的老爹徐懷遠早就安排妥當了。與徐言互保的其他四名考生都是徐言的遠房親戚,同族之人自然是信得過的。而給徐言作保的乃是定海縣除官身外唯一的舉人老爺方汝昌。

方老爺子曾經在江西吉安做過一任教諭,后來覺得無趣便索性辭官回鄉。

方家和徐家一直關系不錯,此次方老爺子給徐言作保自然也沒有什么問題。

徐言來到縣衙時,同族幾人皆是已經到了。

他殘存記憶中對這幾人也算有些印象,除了一人與他年紀相仿外,其余幾人皆是三十余歲,也算是屢敗屢戰的典范了。

徐言沖他們拱了拱手算是打了招呼。

因為時辰尚早,此刻縣衙前排隊辦手續的考生不算太多。

差役掃了一眼,便將徐言等五人帶了進去。

具體辦手續是在縣衙禮房,此前徐言雖然來過幾次縣衙但還真沒有去過禮房。

縣衙六房是仿照朝廷六部所設,六房各司其職。

吏、兵二房為前行,戶、刑二房為中行,禮、工二房為后行。

徐言等人前去禮房的過程中自然穿過了其余諸房。

那差役把諸人帶到了便徑自離去。

其余幾人顯然已是很熟練的,拔腿便往禮房走,徐言只需要跟著就好。

這禮房基本就是縣衙的微縮版。其頭目稱作書吏,手下曰貼書。具體人數沒有定制,往往由縣衙自己決定。

定海縣不算大縣,書吏、貼書的數量自然不多。

徐言抬頭去瞧,只見一個三十余歲的中年男子坐在書案之后,其左右兩側各有三名貼書。

五人一齊沖禮房書吏拱手行禮,之后便是照例的問詢環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