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國色江山

第二十九章 觀念的碰撞

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九章觀念的碰撞

三輛雙馬牽引的豪華四輪馬車在工匠民夫的驚嘆聲中,停靠在了紫陽觀西側的小溪邊,車上錦衣高冠的應大掌柜對引發的轟動毫不在意,下車后先抖了抖飄逸的大袖,正了正頭上的儒冠,在一片敬畏的目光中邁著方步走向小木橋。

兩名身強體壯衣衫鮮亮的應家仆從驕傲地挺起胸膛,托舉覆蓋紅綢的沉重托盤快步跟上。

留在馬車周圍的仆從和車夫們得意洋洋,對周圍或是目瞪口呆、或是連聲驚嘆的工匠民夫非常鄙夷,心想我們隨三少爺乘車穿過半座金陵城時,成千上萬人此起彼伏的驚呼那才叫轟動,你們這些沒見過世面的鄉巴佬這點動靜算得了什么?

應大掌柜剛過木橋,朱道臨已經帶著幾位師弟迎上來,人還未到,一陣濃郁的酒氣就灌進應大掌柜的鼻子,弄得剛要說幾句場面話的應大掌柜差點兒喘不過氣來。

朱道臨繼續他一貫的不羈風格,說了句“來接我就來吧這么客氣干什么”,便吩咐兩個師弟接過蓋著紅綢的托盤,一把拉上應大掌柜的手往里走:

“幾位師叔師伯今天高興多喝了點,都躺下了,客廳里全是酒氣,你想見也見不著,還是去后面我那間小屋舒服些。”

“別去你的小屋了,干脆到前面的山崗上走走,我挺喜歡那地方的。”

應昌培已經習慣朱道臨的做派,除首次和第二次見面時這家伙還講點禮節之外,此后見面就沒見這家伙客氣過。

朱道臨知道應昌培有話要單獨說,吩咐幾個師弟招呼客人,便與興致盎然的應昌培走向兩排屋子后方的小山坳。

百余米的山道很快走完,喘息稍顯急促的應昌培站在山崗上長出了口氣,俯瞰規模宏大的紫陽觀建設工地,頗有感觸地說道:“再過一年半載,這地方恐怕就要成為金陵一大勝景了。”

“這話說對了,上元節那天,我茅山祖庭派來幾位德高望重的元老巡視重建的紫陽觀,臨走前做出個重要決定:回去后立刻挑選百余名精通營造與雕刻繪畫的門人過來,把紫陽觀修建成茅山祖庭之外最大的清修之地,估計這兩天挑選出的百余人就會到來,我也能騰出手來,全力修建西面莊園和江邊碼頭。”朱道臨一點也不謙虛。

應昌培轉身望向大江之畔早已沒了蹤影的上元門碼頭:“賢弟修建碼頭的目的,是不是打算擴大海外貿易?”

朱道臨從未認真考慮過是否涉足海外貿易,對他來說,海外貿易完全是個可有可無的選擇,他不靠大明朝眼下的海外貿易發財,之所以下決心修建擴建廢棄多年的上元門碼頭,完全是出于倒買倒賣的需要,他需要個合情合理的幌子作掩護,需要個安全穩妥的地方存放商品,用以掩蓋諸多無法解釋的東西,除此之外,他考慮的并不多。

買下城中的靈應觀并大肆修葺擴建的目的也是如此,只是多出一份面對苦難流民和倒閉街邊的孤苦孩子的傷感與同情,還有就是對師傅玄青道長的深深感激和報答之情。

但是應昌培既然問起了,朱道臨就不得給個過得去的說法,否則很可能對將來的合作不利:

“我不是一直在做海外貿易嗎?有個屬于自己的碼頭更方便穩妥一些,悄悄從外海運回來的東西總要有個中轉的地方吧?金陵城里人多眼雜,大宗貨物進進出出既不方便,也很費神,一次兩次沒什么,再多幾次就不行了,你說是吧?”

應昌培非常理解,朱道臨的做法和想法與他的推斷大體一致,而且朱道臨所說的“金陵城里人多眼雜,大宗貨物進進出出既不方便也很費神”這句話,很好地證實了他和父親做出的判斷完全正確:

神不知鬼不覺將價值數百萬的貨物運進金陵城中相當不易,朱道臨為此付出的代價肯定不小,隱藏在朱道臨背后的必然是勢力強大的道門,具體干活的只能是能夠駕馭船只自由出入的漕幫了!

而最為重要、最能證明應家父子判斷正確的證據是:

紫陽觀的重建、紫竹園的擴建、正在緊鑼密鼓籌建的莊園和碼頭,都是道教茅山派的產業,耗費的人力物力非常龐大,細細分析,其資金來源無疑是通過朱道臨負責的極為隱秘的海外貿易賺來的,朱道臨本人就是茅山上清派弟子,其背景之神秘,在道門中享有的權力和超然地位,不得不讓應家父子倍加重視。

朱道臨哪里知道應昌培此時的所思所感,看到應昌培望著滾滾長江出神,還以為自己沒說明白,讓應昌培胡思亂想了,只好再找個理由補充道:

“其實我也希望把生意最大的,只是目前能力有限,只能慢慢來,等碼頭和造船作坊修好之后就好辦多了。”

應昌培嘿嘿一笑:“我看不止如此吧?如果只是想把海外貿易做大,修建碼頭的同時出錢買回十艘八艘大海船豈不更加方便?為何還要耗費時間修建造船作坊和鐵器作坊?還要修建能容納三千工匠居住的房屋和供工匠孩子們讀書識字的是私塾學堂?”

朱道臨明顯愣了一下,很快滿臉鄙視地教訓應昌培:“大明朝之所以落到今天這個破爛不堪的地步,就是你這種不思進取的人太多了!你腦子里肯定想著造不如買、買不如租對吧?要是人人都這么做,國家哪來的繁榮昌盛?”

“我修建各種工坊的目的,就是要把海外先進的機器設備和技術知識帶回來,造出我大明無法制造每次都要花大價錢買回來的各種機器設備、四輪馬車、香皂座鐘、印刷器械、玻璃鏡子甚至望遠鏡等等,既能增加我們的財富,又能解決數以千計的貧苦工匠和孩子們的生計,還能滿足無數人的生活需要,一舉多得之事何樂而不為?為何總是被動地拿出一筆筆銀子從海外買回來?”

應昌培被朱道臨唬得噤若寒蟬,覺得朱道臨的話似乎很有道理,轉念一想,好像又和自己常年接受的思想教育和價值觀相互沖突,一時間竟然無法理清腦子里亂哄哄的思緒。

朱道臨看得應昌培慫包了,得意一笑馬上露出了狐貍尾巴:“有道是三人行必有吾師,哈哈!要是你一時想不通也沒關系,回去慢慢想就是了,但千萬別耽誤賺錢,我還等著你給我銀子好盡快修碼頭建倉庫呢,如今動一動都是銀子啊!”

回過神來的應昌培連連擺頭:“老子算服了你了,行!我走,你在這做你的圣人吧。”

“哎哎!別急嘛,你不會只是給我送禮來的吧?”朱道臨叫住佯裝轉身下山的應昌培。

應昌培無奈地嘆了口氣:“如何定價、如何售賣已定下方略,你留給我的那份進貨清單已送到我應家總號,此刻有不下于十名分號掌柜、朝奉和賬房先生聚在那里,正群策群力核定售賣價格和出貨方式。”

“我來這兒除了帶來你的馬車之外,主要是遵家父之命向你致謝,邀請你哪天有空到寒舍見個面,喝杯酒,順便送你一名車夫、八匹拉車的健馬、兩件西漢的青銅簋和兩套道袍,并向你請示,是否可以把紫竹園東跨院里的貨物運回我應家總號庫房便于發賣?你是否跟我回城里看一看即將制定出來的總體方略?”

朱道臨大度地笑道:“既然已經全權托付給你,我還操那份心干什么?明天我也要進城一趟,不過恐怕沒時間去見你,和孟山兄商量完建造的事情,就得到上元縣衙和江寧縣衙拜見父母官,看能不能從滯留在城里城外上萬流民中,挑幾千人回來干活。”

“哦,我差點兒忘了……有件大事還得麻煩你,能不能幫我購買兩萬石糧食運回這地方?順便請你的成衣鋪子盡快做五千套暖和的冬衣和五千雙布鞋送過來?”

應昌培驚愕不已:“你是想變著法兒以工代賑?”

“沒錯,是這意思,不過這里面私心居多,眼下流民越來越多,兩縣父母官這段時間恐怕也睡不著覺,我現在既然有能力,就幫他們一回,留個好印象以后好辦事,也借此機會樹立我紫陽觀和道教的聲譽,一舉多得之事值得干。”朱道臨毫無隱瞞地解釋道。

應昌培心里非常欽佩:“別把自己說的這么不堪,這是天大的善舉,我定會鼎力支持,回去就馬上辦。”

“那我先謝你了。”

朱道臨陪同應昌培慢慢下山,一路就貨物銷售和回款事宜相互商量,不知不覺來到停在溪邊的馬車旁,經應昌培的介紹與年逾四十孔武穩重的車夫見面。

朱道臨詢問之后才知道,剛從軍中退役的車夫至今仍是個毫無牽掛單身漢,朱道臨意外之余深感滿意,叫過師弟玉虎負責把夫安頓好。

告別完畢,急著趕回去的畢應昌培鉆進自己的四輪豪華馬車,還沒來得急走,朱道臨又過去了:

“差點兒忘了件大事,兩種繡像話本給我各留幾套,我師伯師叔和師兄弟們還沒看呢,千萬別為了幾個銀子全都賣了,下會進貨還不知道什么時候呢。”

應昌培無可奈何地答應下來:“還有什么差點忘了的大事盡管說,我不急。”

“太好了,干脆你留下喝一杯再回去吧,說不定等會我又能想起什么大事來。”朱道臨樂哈哈反擊。

應昌培立刻關門,大聲吩咐車夫趕快走,走出老遠身后還聽到朱道臨爽朗的笑聲。

比無賴比不過的應昌培惱火不已,可很快就搖著腦袋笑了起來,笑著笑著忽然想起朱道臨在矮崗上教訓自己的一席話,越想越覺得朱道臨的話有道理,越想越懷疑自己一直以來接受的各種觀念。

馬車進城之后,心事重重的應昌培沒有急于返回應家總號,也沒回自家宅院,而是吩咐車夫把車趕往應家祖宅,他要把朱道臨教訓自己的一席話告訴睿智的父親,請父親幫助自己辨別真偽,為自己指引方向。,看書之家!唯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