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一零二章 守護靈

第三一零二章守護靈

第三一零二章守護靈

第三一零二章守護靈

張天元拿起小陸手中的玉墜看了一會兒說道:“這做工還是很不錯的,而且用的玉也是真玉,只不過是普通的碧玉而已,只是上了一些特殊的色,所以變成紫色了。

嗯,要我說的話,這吊墜在市面上也能賣個一兩千美金,不過跟你的十萬美金相比,就相差太遠了。”

“謝特!那幫龜孫子,居然敢這么騙我,等老子找到他們,一定找他們算賬,不弄死他娘的。”

小陸氣得是七竅生煙。

本來他到楊懷仁這里的時候,其實心里頭還有那么一點點小小的期待的,覺著搞不好是自己的那幾個朋友看錯了,或許是真正的紫玉呢。

然而聽到張天元這么說,再看看楊懷仁點了點頭,他這心里頭的一點點小小期待也沒了。

還真是被人給騙了啊,而且騙得如此徹底。

“兄弟,你有什么話直說,放心,我知道你們的規矩,鑒定東西肯定不會白鑒定,我現在也沒錢了,不過請你吃頓飯還是辦得到的,算我欠你一個人情。”

小陸看著張天元說道。

其實張天元真不在乎什么報酬,尤其是這會兒,他再給這小陸要報酬,那就成了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了。

不過這古董行里也有自己的規矩,就好像說賊不走空一個道理。

鑒定東西那也是有著嚴格的規矩的,那就是絕不能白白幫別人鑒定,那怕報酬是一包火柴,一根煙。

但是堅決不白做鑒定的事情。

有人可能說那些上節目的專家就是白鑒定,這就是不懂了。

人家專家上一期節目電視臺可是要給錢的好不好。

張天元上過這樣的節目,自然知道這方面的道理。

具體這個規矩是誰定的,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了,不過張天元倒是聽說過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傳聞中,這個規矩的出現算是比較邪乎的。

有這么一種說法,古董那都是有靈魂的,歷史越久,這靈魂就越是強大。

而這些靈魂,就是守護古董的存在。

幫助別人鑒定古董,那就難免要得罪古董上的靈魂。

但是收了報酬以后就不一樣了。

就是守護古董的靈魂真的找上門來,那么鑒定者也可以說自己拿了別人的報酬,所以必須得辦事兒,這樣一般守護靈就不會為難人了。

當然這個規矩在舊社會的時候比較流行,甚至就算是七八十年代的時候也有。

幾乎所有的鑒定師中間都流傳著這么一個說法,絕對不能免費鑒定東西,否則會有守護靈上門來算賬。

而拿了報酬就不一樣了,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這些錢就算是給守護靈的孝敬了。

當然這是過去的老說法。

在過去的各行各業,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證行業權益和平衡個人之間的權益,基本上都立有行業規矩。

新中國建立之后,公私合營,人民公社大集體,各個行業同歸國有或集體,行業規矩和“潛規則”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人們整天強調的是集體利益、如何改造思想和如何長期的進行階級斗爭,尤其這種極端的階級改造和“投機倒把罪”的設立,可以說徹底摧毀了中國傳統行業存在的根基。

古玩行業也不例外,公私合營之后,全國各個地區統一由文物商店進行唯一的古玩經營,但這種經營絕大部分只對特權階層和外國人開放,普通老百姓連吃飽飯都成問題,那有心思收藏古玩?

再說“破四舊”運動席卷全國,各種只要沾上“老舊”的東西,要么查抄,要么焚毀,要么砸爛和破壞,誰家里也不敢擺放老物件,更別說公開談論收藏了。

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實行開放和允許發展各行各業,雖然看似熱熱鬧鬧,雖然經濟上取得巨大成就,但各行業誠信發生嚴重危機,各行業規矩更是早已不存,取而代之的多是相互的惡性競爭和人性的泯滅。

過去無論是經營古玩生意的還是收藏古玩的,只要進入古玩行業就要了解和懂得行內的規矩或習慣,否則就無法真正入行。

現在不同,只要誰愿意,即便手里全是大假貨,去哪里開店、擺攤、展覽、設館等都不受限制,什么行業規矩或誠信統統都靠邊站,剩下的多都是行業潛規則。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古玩行老規矩和誠信體系在經歷二三十年野蠻生長之后,慢慢的在恢復。

行有行規,道有道行,一言一行,舉手投足,都會體現入行多深和入道多久。

作為一個有修養的藏家,不開門的藏品打死都不能公開拿出來展示給眾人,只有自己或要好的圈子里高手、再或私下請教行業內公認高手鑒定清楚,確真無誤的情況下,才會公開展示。

這是收藏人起碼的藏性之一。

沒有搞清楚就公開展示或捐獻,還要讓社會必須認可,行家或媒體質疑還要伙同其同道圍攻謾罵,甚至不惜打官司恐嚇質疑者,這些都不是一個正常收藏人所為。

收藏自玩自娛不放在社會層面,純粹是個人愛好行為,別人也不會說三道四。

但要把這種自玩自娛的私人行為擴大到社會層面,就不是私人行為了,說嚴重點已經屬于社會行為,既然是社會行為,就必須考慮這種行為帶來的負面性,就必須接受社會評判和質疑。

否則最好別拿出來展示給社會,社會上人外有人,總會有懂的人,總會有判斷標準,哪能就你是大爺?

就你說了算?

無知無畏或狂妄自大是收藏人的死敵,耍流氓更是收藏圈和社會人人誅之的對象。

就一個資深古玩行商家而言,信譽的保證必然是賣老貨。

古玩圈子說大也大,說小也小,興許你賣一兩件假貨或參與一兩次做局,就會在圈子里臭名遠揚。

明者也許都不說,暗地里都有警惕。

所以說,做人難,開店更難。

能不能開成信譽老店,就看各自修行了。

當然,往往古玩店商多有自己的門道,比如擺在明面上的是給不懂古玩的愛好者看的,擺在暗處的是給行家看的,擺在保險柜里的是給真正眼力買家看的。

這些事兒,只要是入了行的,應該都懂。

本書來自/book/html/8/8837/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