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六八四章 鄉下撿漏

販子帶張天元去了貨主家。

說是鄰村,其實近得很,不足一里地,他還騎了摩托車,三枴兩轉就到了。

張天元當時有些奇怪,這樣近還用騎摩托?

后來才明白其中奧妙。

貨主是老鰥夫,五十幾歲,挑頭拉起小吹奏班,成員有他的大女兒及幾個鄉親,為農村婚喪嫁娶吹吹唱唱,混點小錢。

可是,就是這點小本領,對于沒見識的鄉下人,那也了不得。

在鄉親面前擺譜,口氣很狂妄。

運氣不錯,正趕上老小子在家,從他走到院子里搭腔的姿勢,就看出這小子不是省油的燈。

歪著脖子,斜著眼,陰陽怪氣,活脫脫的兩頭帶刺的主——有幾分見識,又有倆活泛錢的土包子,難揍又刁蠻。

據說他是個畜生,把老婆氣死了,據他觀察,他似乎跟小女兒打得火熱,那閨女胖墩墩的,扭著肥屁股,出個半青樣。

后來張天元出門方便時似乎看到了證據,廁所里丟著用過的避孕套。

不過即便這是個畜生,跟張天元購買他的東西也沒多大關系,最多就是狠狠宰一刀便是。

這人是個聰明人,見了販子就知道來意,卻裝糊涂,故意明知故問,聽到販子打哈哈,并不正面回應,也不生氣,而是很熱情的招呼:“進屋,進屋!”

正事不談,把他們留下來喝酒。

這廝家里有一盤剩菜,又讓小女兒去買了包花生米和兩條熟鲅魚,圍在小桌上邊開始胡吹海侃,當然是小河溝里泥鰍自吹自擂的把戲。

一旁的柳憐心里很著急,販子也不是傻瓜,總想引到正題,吃吹飯的家伙卻不理會。

張天元倒是淡定,知道這種人就是故意掉你胃口呢,你越是著急,他還就越來勁,倒不如隨他去。

反正這么多年了,張天元好東西見了不少,也并不是一定就要買這廝手里的玩意兒。

而且張天元相信這廝雖然表面上輕松,其實心里頭也是急于出售手里頭的東西的。

果不其然。

等到小酒在肚子里發揮作用后,這廝突然起身走到里屋,拉出一條退役的化肥袋子,拎到門口,把袋子打開。

“就是這玩意!”老家伙說道。

張天元沒著急,鐵柱先上去看的。

他酒喝得不多,卻有點暈乎乎的。

撐開眼皮用朦朧的眼打量。

鐵柱本是天馬行空的性格,沒有細心推敲的天性,對古董鑒定完全是一知半解,對青銅器根本斷不了真假。

僅僅對那所謂的寶貝粗粗的掃了兩眼。看到了,也就死心了。

這一幕,看得張天元、展飛和柳憐哭笑不得,看起來這傻大個也有很強烈的好奇心啊。

販子問張天元:“這就算看好了?”

“看好了。”張天元做了肯定回答。

其實他不用看,隨意瞄上一眼就知道情況了。

販子開始半開玩笑半認真的問價,可是吹鼓手就是不正面回復,輕蔑的講本地人如果給價,似乎都是騙子,別想癩蛤蟆吃天鵝肉。

又是大講貨物怎么來的,又是講他估摸的可能的價值,就是不拉正格。

磨蹭到下午快五點鐘,仍舊沒絲毫進展,張天元等人便告辭了。

“這小子老怕賣少了,吃了虧!”走出大門,販子對他說。

“這老貨一看就不是個好東西,他是想要壓價呢!”張天元笑了笑,感覺東西是買不了了。

販子的臉上也挺凝重。

等拐了彎,進到另一個胡同里,販子突然停住,說總覺得能買。

“要不我再回去試試?你把錢給我。”

“你覺得多少錢能買下?”

“三千塊應該夠了,不能讓您吃虧是不?”

販子笑瞇瞇地說道。

張天元暗暗笑了笑,這販子介紹這老貨,多半是要從里面抽油水的。

本來的話,三千塊對張天元來說真不算什么,他還真不是特別在乎,給就給了吧。

可是他看那老貨不順眼,心里頭盤算了一陣道:“一千塊,他要是賣就買,不賣就算了。”

張天元明白這些人的心理,心里頭想賣,可是又惦記著或許能拿到更高的價。

只要他斷絕對方這種想法,那這事兒就成了。

那件東西雖然不錯,到他手里興許能變大錢,不過在老貨手里永遠賣不上一千塊的。

這就是圈子。

張天元有這樣的圈子,而那老貨沒有。

販子愣了一下,有點猶豫。

張天元笑道:“事兒辦成了,另外給你一百塊辛苦費。”

販子這才笑瞇瞇地拿著一千塊轉身進了屋子。

大約十多分鐘之后,他提了個化肥袋子走了出來,臉上笑容都堆滿了。

“趕緊上車,免得他后悔追來!”

販子把袋子遞給了張天元,手里沉甸甸的,確實是剛剛那件東西,并沒有調包,這樣他就放心了。

張天元雖然不怕對方追出來,不過也不想惹麻煩。

回到鎮子上的旅館,他將一百塊好處費給了那販子,另外還有二百塊勞務費一并給了。

總共花費下來也就是一千三。

等販子離開之后,他就將東西拿出來欣賞了起來。

罐子果然是水里出來的,保存完好,造型古樸,有一種雄渾茁壯的氣度。

綠銹斑斕,非常漂亮,有的部位露地,有的部位覆蓋著綠銹。

兩個鋪首銜環耳,因年代久遠,獸首口內銜環沒有了,帶狀紋飾,雕刻細致漂亮。

等到仔細看時,竟意外的發現了驚喜,紋飾中間竟有一個小篆“魚”字!

莫名的欣喜籠上心頭,他趕緊把老婆喊過來,指給柳憐看。

因為銹的重了些,他們又細細尋找,接二連三的好消息透露出來,到最后竟然發現了近二十個銘文,真是太讓人興奮了。

他們之所以興奮,這自然是有原因的。

國內現存的青銅器帶銘文者不超過二萬件,而且多數是一兩個字的器物,這隨意來下鄉淘寶,就買到一件多銘文的東西,難道不是太幸運了嗎?

張天元根據銅質和制作工藝、銘文特征,紋飾特征等等信息,斷定此物是春秋戰國時候的青銅器,而青銅罐子造型此前并沒有出現過,它可能是目前最早的一件實物。

由此看,他花一千三百塊錢買的青銅罐不僅太值了,而且是個大漏。

“張哥,這東西值幾個錢?”展飛隨口問道。

“這個東西以前沒出現過,價錢不好說,不過與這相似的東西,賣個十多萬應該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