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二五七八章詩書畫三絕
正文第二五七八章詩書畫三絕
板橋自己喜用泰州鄧氏羊毫筆,寫起來婉轉飛動,無不如意。獵文
于是把泰州鄧氏羊毫比作宣城諸葛齊鋒,最后說:“予何敢妄擬東坡而用筆作書皆愛肥不愛瘦,亦坡之意也。”
整幅作品結字大大小小,筆劃粗粗細細,態勢欹欹斜斜,點畫、提按、使轉如樂行于耳,鳥飛于空,魚游于水,在一種態情任意的節律中顯露著骨力和神采。
清人何紹基說他的字“間以蘭竹意致,尤為別趣”。
從這件作品的章法、結體和筆畫,不準看出他“波磔奇古形翩翩”的蘭竹婁神。
真正了解鄭板橋的字兒,就不難從這字的特點中看出鄭板橋的神韻來。
字如此。
畫亦有特點。
鄭板橋出身于書香門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舉人,乾隆元年中進士,五十歲起先后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計十二年。
“得志加澤于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對連年災荒的平民百姓采取了“開倉賑貸”“捐廉代輸”等舉措,這引起了貪官污吏、惡豪劣紳的不滿,被貶官。
之后,他靠賣畫維持生活。
鄭板橋的一生,經歷了坎坷,飽嘗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態炎涼,他敢于把這一切都糅進他的作品中。
鄭板橋的題畫詩已擺脫傳統單純的以詩就畫或以畫就詩的窠臼,他每畫必題以詩,有題必佳,達到“畫狀畫之像”“詩難畫之意”,詩畫映照,無限拓展畫面的廣度。
鄭板橋的題畫詩是關注現實生活的,有著深刻的思想內容,他以如槍似劍的文字,針砭時弊。
正如他在《蘭竹石圖》中云:“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電驚雷之字,呵神罵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固不在尋常蹊徑中也。”
大家可能都知道,鄭板橋最擅長畫的有三樣,一個是竹、一個是石、一個是蘭花。
倒是沒聽說過鄭板橋畫梅。
但是沒聽說過,并不代表他就沒畫過。
先從這幅九九消寒圖的石頭來看,就有鄭板橋畫中石頭的十分特點。
鄭板橋畫竹獨特,畫石亦如此。自然界再無情的石頭在他筆下也活了,如《竹石圖》中的石頭,這也是前人畫中常用題材,但很少把它作為主體形象來表現的。
而鄭板橋在畫幅中央別具一格地畫了一塊孤立的峰石,卻有直沖云霄的氣概,四周皆空沒有背景。
畫上四句七言詩:“誰與荒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
詩點破了畫題,一下子將石頭與人品結合到一塊兒,可謂“畫不足而題足之,畫無聲而詩聲之。詩畫互相為用,開后人無數法門。”
板橋借挺然堅勁的石頭,贊美陶淵明。
板橋贊美他剛直不阿、品格高尚的人格,同時似乎也有吐露他自己同樣遭遇及氣度的意思。
畫中的石頭代表了人物形象,蘊藏著剛直不阿、氣宇軒昂的品質,使人感到,此處畫石頭比畫人更有意味,更能揭示深刻含義。
很顯然,這幅九九消寒圖中的石頭,與《竹石圖》中的石頭是十分相似的。
只要稍微對國畫有研究的人,看到這兩幅畫里頭的石頭,就不難看出是出自于鄭板橋之手。
至于說梅花。
鄭板橋畫竹,“神似坡公,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
然而他筆下的梅花,一點都不輸給竹子。
甚至在梅花之中,還透著他所畫竹子的影子。
《清代學者像傳》說鄭板橋一生的三分之二歲月都在為竹傳神寫影,自己曾有詩寫道:“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后來他說:“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于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他通過觀察和藝術創作的實踐,提煉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論。
“眼中之竹”是自然實景,是對自然的觀察和從中體驗畫意;“胸中之竹”是藝術創作時的構思;“手中之竹”是藝術創作的實現。
他把主觀與客觀、現象與想象、真實與藝術有機地融為一體,創造了師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
自然之竹是客觀存在的,畫家看到眼里的竹已經和自然之竹有所區別了。
然后要進行加工、主觀處理,形成胸中之竹,這就是所說的意在筆先。
等落到紙上,轉化為手中之竹,“手中之竹”說的是畫家所創出的一個“第二自然”。
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都是眼中之竹的升華。
概括說就是畫家把眼睛看到的客觀形象,經過大腦的意象處理,最終經過技術加工物化為典型的藝術形象,是藝術創作的過程。
這個道理其實等同于畫梅。
只不過鄭板橋顯然太過擅長畫竹了,以至于在畫梅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用到畫竹的手法。
越是如此,才月越讓張天元確信,自己手中的這幅九九消寒圖,絕對是出自鄭板橋之手,這一點應當是毋庸置疑了。
鄭板橋這個人,不僅僅是書畫雙絕,而是詩書畫三絕!
所以這字跟畫出自同一人之手,也是可以理解了。
至于說生宣紙價格昂貴,那個被世人說成窮困潦倒的鄭板橋如何買得起?又如何敢用來畫九九消寒圖?
這個就更容易理解了。
鄭板橋賣畫,不像歷來文人畫家那樣猶抱琵琶半遮面。
既然已經邁進市場,索性大大方方的。
他制定《板橋潤格》,成為中國畫家明碼標價賣畫的第一人。
“大幅6兩,中幅4兩,小幅2兩,條幅對聯1兩,扇子斗方5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現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賬。年老體倦,亦不能陪諸君作無益語言也。”
還在最后附了一詩:“畫竹多于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只當秋風過耳邊。”
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諸板橋,轉覺其俗得分外可愛,正因他是出于率真。
在張天元看來,這幅九九消寒圖應該就是鄭板橋在賺了錢之后的得意之作。
也算是跟現代人一樣,了工資之后,很多人都喜歡去奢侈一把,買來自己平時不敢買的東西。
或者吃一頓平時不敢吃的美味。
(未完待續。)
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