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官

18.淮南行鹽引

總之,在柳宗元的眼中,這位衛國公是決計不會減免蔡州、光州賦稅的。

以前他在過堂時,這衛國公還曾問他:都說我在蔡州手段太酷,子厚你怎么看?

結果自己說什么,不要以小仁害大義,現在想想都覺得無比羞愧。

這時高岳在堂中,繼續說了下去:

我淮南各州刺史,各縣縣令,自即日起只有一項工作,那便是立期限、收賦稅,盡快將今年的夏秋兩稅給征齊!另外夏秋時節,禁百姓爭訟,全力稼穡收割,轉輸完稅,有至衙署爭訟者,付杖刑,罰錢糧!

聽到這里,柳宗元只看到江都縣縣令韓愈在坐席上是肅然無比,聽到征稅,這位有過實務經驗的韓退之,明白衛國公的這話絕不是在開玩笑——刺史和縣令,本職工作就是征稅,其他都是虛的。

唉,這韓退之,那日在東渭橋是慷慨激昂,寫什么《感二鳥賦》,憤怒抨擊朝政,可真的臨事,怕是絕對會用盡各種手段,勒令百姓完稅的,當真是說一套做一套。

在柳宗元暗中埋怨時,高岳的規劃如連珠炮般沒有斷絕,他對揚子留后王海朝說:“請在淮南全境推行鹽引。”

王海朝嘴角的肌肉明顯牽動下,然后只能拱手聽取。

高岳的意思是:“鹽利方面,我們淮南、宣潤和三川、河東劃界。川鹽、峽鹽(夔府的鹽)販濟荊襄,解鹽(河東產的鹽)販濟京畿、都畿,朔方鹽和祁山鹽則販濟河隴。對我們江淮來說,宣潤的蘇州鹽,內銷于宣歙、浙東、浙西,外銷于江南西道及福建;淮南的鹽則就內銷于管內揚、楚、和、壽、廬、滁、舒、蔡、潁、光九州,外銷于鄂岳、湖南。各安界限,以軍府所刊鹽引為憑信,無鹽引之鹽則視為私鹽,鹽引以十貫、二十貫、五十貫、一百貫為大小面額不等,揚州鹽商必須納現錢換取鹽引,并廢虛估法,禁用布帛換取鹽引。”

在座的各位巡官無不驚愕。

這也就意味著,整個淮南鹽商的高額利潤,頓時被高岳攔腰斬斷。

原本鹽商的暴利,便是來源于虛估法,用所謂“四貫錢一匹”的布帛去榷等值的鹽,然后再加價賣給百姓,買賣通吃,兩頭牟利。

現在不存在了,揚州各處鹽場也就是生產基地還是把持在官府手中的,故而高岳很有底氣,以后別拿布帛來榷鹽,我們只收現錢。

“衛公,若是鹽商們不來榷鹽,那該如何?”王海朝還不死心,便如此質問。

是的,以前鹽商之所以跋扈,都是因唐廷自劉晏時代起,便立下東南鹽利每年六百萬貫的定額,故而官員為完成這個定額,便不得不巴結縱容鹽商,然后再將鹽利折換成亂七八糟的“輕貨”,自己再給輕貨標上高價,湊夠賬面的六百萬貫搪塞朝廷。

簡而言之,以前市場主導權在鹽商手里。

對此高岳冷笑聲。

那邊壽廬巡院的孟仲陽心領神會,便立刻出列,“那我鹽鐵司愿接管揚子鹽鐵院,引他州的商賈來行銷淮鹽。”

王海朝大窘。

他要是不做,那鹽鐵司的孟仲陽可就來做了。

“鹽這東西,是國家所有的,海水里煮出來的,出力勞累的是鹽戶,莫非那群鹽商真的以為主導權在他的手里?他們不愿求這筆利潤,這天下有的是商賈取而代之。”對此高岳完全是有底氣的,非但如此,高岳還強硬地規定:

“自此以后,有了鹽引,整個淮南不得隨意抬價。為體恤鹽戶辛苦,鹽本錢每斗升到二十五文;商人榷鹽,每斗一百二十五文(除去鹽本,一百文歸官府所有),納錢完畢換取鹽引行銷,底價為二百文錢,而后每五百里,抬價十五文,不得隨意加價,違者重罰。”

也就是說,產鹽的楚、揚,鹽賣給百姓的市價就是一斗二百文。

過五百里,到壽廬一帶,市價也就是二百一十五文,多出的十五文錢為腳力錢;

賣到千里外的蔡州光州,或者鄂岳,每斗也就是二百三十文。

另外每年官府在鹽場里以底價調運部分鹽(海鹽的產量實則遠大于銷量,不過因政府專營,多余的部分不會投入市場而已),儲藏于各地鹽倉里,一旦淮南鹽價因市場原因有任何波動,便用這些鹽來均衡價格。

聽到高岳的這個話,柳宗元心中又油然起了敬佩之情。

最終王海朝哭喪著臉,只能表示聽從安排。

高岳給揚子留后院安排的任務,而今就是把鹽引制度給搞起來,從鹽商口中奪取現錢。

這高岳的權力,可比單純的淮南節度使要大多了,對整個江淮三司的巡院,他同樣不可置疑的權力。

接著便是壽廬巡院,高岳給孟仲陽的任務有兩個,一個是仿照鹽引,同樣設茶引和酒引,先前高岳廢除了榷茶法,可為了方便抽稅,依舊下令所有的茶酒必須在榷場領取引子,才能行銷四方;第二個任務,就是讓壽廬巡院加派人手,負責勘測在雞鳴崗,通淝水和施水,入居巢湖的工程。

對此,孟仲陽也領受下來。

而后高岳伸出還殘留著傷痕的手指,朗聲宣告全場,“另外本道欲在淮南,新設軍府經界巡院,一來負責于各路要津、集鎮設稅場、稅務,二來要徹底打畫淮南九州的田產,就先從最簡單的蔡州、光州做起!”

他這個經界巡院,是直屬揚州都督府、淮南節度使的,當即高岳就點名,由都督府司馬顧秀為總知院官,柳宗元、歐陽詹、裴度也赫然名列于巡院官名單之中——這名單是高岳親口念出來的,足見此事他是籌劃已久。

“什么,這也就意味我要直接在衛國公麾下行事,行的還是抽稅、打畫田產這樣的事......”柳宗元心理活動很是豐富。

高岳絕對是雷厲風行的,他聲稱經界巡院先設兩處,一處在揚州,讓顧秀統籌,負責設場務;一處在蔡州汝南,“由裴中立權知!打畫蔡州田界,且推行保甲。”

此言一出,四座又是驚愕。

裴度不過八品,現在卻被高岳一下子拔擢到權知一院的程度,而柳宗元等,都還要在他手下做事。

連韓愈都有些嫉妒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