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

第九十七章 放榜(下)

紙是麻紙,不是后世的紙張,很厚。

因此必須從下往上拉。

兩個衙役將紙角貼好,那個衙役開始慢慢往上拉,兩個衙役再扶著紙將它貼起來。

開始露出第八名新科舉子的姓名,門山葛少華。

大家茫然,許多人都不認識,包括王巨在內,可能是幾年前的州學學子吧。或者不是,畢竟甘泉縣在延州最東南邊,離延州很遠了,比云巖縣到延州城還要遠二十多里路。

這也是程勘將王巨請回延州的原因。

延州是宋朝的大州之一,人口不少,好幾萬戶,而不是象某些小州軍,只有幾千戶百姓,面積更大。就算是延川、青澗城、延州、保安軍以北廣大的地方都屬于戰區,邊荒地帶,但在這一線南邊還有廣大的面積,例如延州南邊的敷政、甘泉二縣,東南的門山、臨真、延長。

然而教育太落后了,宋朝立國一百余年,幾十屆科舉,幾萬名進士,可若大的延州連一個進士都沒有中過。

所以看這個舉子的名額,有的大州能給一百多名,即便中州也能給幾十名,若大的延州只給了八名舉子。但不能怨朝廷啊,要知道每屆新科舉子進京趕考,都由官府承擔費用的,給得多費用就會承擔得多,但朝廷總得有回報吧,不能連廣南那么落后地區都不如,讓朝廷怎能多給名額?

但只要王巨能唱名東華門,不但帶動了大家的信心,朝廷也能放寬名額,名額多起來,學子們信心也更足了,良性循環便有了。

他在延州政績的最大短板也就彌補了。

第七名出來,這一回有人能認識了,一個近僅五十的老學子,叫項遵的,不知考了多少次,還是其妻子勸說,官人不能這樣考啊,我們一家人嗷嗷待哺呢,不如你也開一個私塾吧。

于是項遵開了一個私塾,因為沒有功名,專門教童蒙,半饑不活地活著。

看到自己高中,老項滿眼流淚,手舞足蹈,以至讓王巨萬分擔心,老先生,你可不要學范進啦。

但這個舉子會給老項帶來很多好處,到京城看看花花世界就不談了,到了項遵這個年齡,那有那心思。

不過有了舉子這個身份,那么他以后就是繼續開私塾,也會有很多人將子女送過來,甚至收費也能略略提高,一家人生活便得以改善。

第六名又出來,王峻,甘泉學子。

尤滔低聲說道:“前幾年在州學里學習過近兩年時間,我認識他,不過前年他回甘泉了。”

王巨點點頭。

盡管延州州學亂七八糟,不過苦學者還是能學到一些東西的,如朱俊。

第五名再度出來,張得勝,這一回認識的人更多,延州大戶張家的三小子,正在州學讀書,算是成績比較好的一位。

總之,這次程勘主考,十分公平,若是以往,這后面幾名都是照顧了關系戶,那么除了張家的孩子外,余下三人可能就沒有機會了。

第四名又是延州州學的學子,延長羅曾,但他現在就是延州州學里讀書,并沒有回去,看到自己名字了,也樂得手舞足蹈。

延州州學的幾位教授臉色才松了松。

如果州學里一個不中,那他們也丟臉。

第三名又有許多人不認識,延長洪士信。

李妃兒擔心地說:“王郎,只有兩個了。”

有兩個結果,一個是王巨高中,并高高在上。一個王巨可能不中。

于是又造成了兩個結果,與王巨有關系的人,希望王巨名字最好不要立即出現,但又希望能出現。

雖最后出來十分風光,但讓人揪心啦。

第二名出來,熊禹方,又是延州州學的學子。

不過此人家庭情況不好,十分貧窮,因此在州學里幾乎成了被遺忘的角落。

但在這時他的命運馬上就改變了,周圍幾個學子不顧他窮了,一起上去恭賀。

到了最緊張的時刻,解元即將揭曉。

二妞與王儲臉都憋紅了,額頭上也冒出汗。

偏偏衙役手又停下,在等另一個衙役刷糯米粉糊。

二妞便大聲喊道:“快貼啊。”

李妃兒笑著撫摸著二妞的腦袋,不過她一顆心也怦怦地跳個不停。

不過衙役也沒有賣關子,延州的舉子嘛,何必要賣關子。粉糊刷好了,立即將榜單最后面貼出來。

保安軍王巨。

周圍的人一起圍了過來,紛紛祝賀。

盡管王巨對科舉有著看法,但在這一刻,他心中也是幸福滿滿,十分驕傲。

朱琦用蘭花指敲王巨的臉:“王小郎,我早就祝賀你得解元了,你還腥腥作態!”

“運氣啊,運氣。”

就在這時,程勘開口說話了:“諸位學子,諸位鄉親,有人說本官這次出的考題難,本官在此說了一句話。”

“你們讀書是為了什么?當然,都會說想光宗耀祖,唱名東華門,然而我朝立國一百零幾年了,試問那個學子唱名了東華門?實際多是博取一個功名,好接承家業,或者去做授教,或者做去管事賬房。”

“你們讀書最后做了什么,那是你們的自由,但是你們來科舉最終用意還是想唱名東華門,唱名后好拜官封爵。但如何做官?難道西夏人入侵,對他們說圣人大義嗎?難道遇到案子,念念論語案子就能破了嗎?所以朝廷才考論策。”

“本官出了幾個策論,可你們有幾個人能圓滿地給本官一個答案,只有一人!自己不努力,不關心時局,不思考如何做官輔君治民,卻又想科舉得中,這是什么道理!”

“本官將某人的卷子帶來,讓你們看看,讓你們反思!”

說完程勘一揮手,衙役又將王巨的卷子張貼出來。

除了那道錯了的墨義外,這張卷子可以說能做標準答案了。

那怕王巨的弱項詩賦,但在延州學子的詩賦中同樣也能算是鶴立雞群。只是程勘要求高,延州有什么好比較的,要比較得在省試殿試上比較,因此心中還有些不滿意。

當然大家也知道程勘說的某人是那某人,許多學子一起圍過去看。

不看心中還有許多想法,看了嘴中就發苦了,那個差距可不是一般地大,特別是那策論,簡單是天壤之別的差距。

服氣了。

程勘沖王巨招了招手,王巨只好推開恭賀的人群,擠了過去,隨著程勘往州衙里走。

“王巨,你的詩賦這次發揮得不怎么樣。”

王巨無語了。

但怎么說呢,只好道:“是有點。”

別以為寫詩簡單,對仗押韻就行了,還有呢,格律、平仄、拗句,而且作為一個后來人,發音與現在發音又不同,如白,不是發白,而是發波。

這是現在,若是兩年前,他的詩賦寫得那才叫慘哪,就是去年春天朱歡他們去云巖,詩賦仍拿不出手,不知挨了張載多少下戒尺。

但還來得及,到明年省試還有五個多月時間,到明年殿試還有七個多月時間。

到時候不能寫出流傳百世的詩賦,至少比現在有所長進,那就能湊合了。

程勘真以為他發揮不好,又說道:“老夫也是進士出身,考場上不能多想,越想發揮就越不好。”

“謝過程公賜教。”

“恩,另外本官讓你隨我來,還有一件事,本官想將你的那兩篇策子遞給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