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官之道

轉載一篇

轉帖]正是“醫療改革”狠狠阻擊了中國經濟

李志寧(中國社科院經濟所)2005.3.3.

對于國內的“醫療改革”,我一再想發出一點不同聲音。但聲音太細小了,沒有辦法。

非典時期,我曾寫過一篇長文《中國百姓的最大難題,仔細探討了醫改,對中國醫療改革的方向表示懷疑。這文章在網上偶有轉載,基本上沒人注意。我在“李志寧個人網頁”()上把它放在了顯要位置,但也沒有人愿與我探討這個問題。也可能我的話說得太過逆耳,不中聽。但我想,“耳順”則順耳、那樣肚子里才能撐船。如果我們只能聽贊美的話,恨不得全世界都來歡呼“中華偉大復興”;誰若敢批評我們,我們就發火,反唇相譏,那我們這個中華民族就太沒有氣度了。

不過,無論如何,醫改這題目我還是不愿意歇手。幾天前有次看電視節目后,又氣憤憤地寫了一篇《中國的“醫療改革”實在令人恐懼,貼到網上。這次,點擊人數仍然不多,但多數點擊者支持我的看法。批評者則認為我不懂醫療,還有人懷疑我不是“社科院”的。我得告訴懷疑者,不才確是社科院研究生院的第一屆畢業生,盡管碌碌無為,但畢業后沒有在其他單位工作過。社科院不是神仙居所,內中良莠不齊,像我這樣的“低水平的研究人員”也忝列其中,是有點愧對師門。但我很努力,駑馬十駕,功在不舍,也很希望能把“醫改”的事情弄弄清楚,只是鄙人理論能力太弱,也是沒有辦法。

我估計,醫改問題雖然重大,但畢竟沒有什么娛樂性。不過事情如此切身,網上人們卻不很關心?也出乎我意外。莫非是我錯了?難道“醫改”本無事,庸人我自擾之?盡管懷疑自己,但既做“研究”,還得把這問題弄個明白。我認為,一定還會有些東西,埋在“現象”里面、而被眾人忽略了。也可能,真相,正等待著研究人員們來“抽象”它。

在最近關于各種“十大暴利行業”、“十大霸王行業”的報道中,“醫療”行業總跑不掉,得算一個。有的報紙分析說,20年來,工資上揚了1020倍,而醫藥費用的上漲幅度則在100200倍!我知道,這里的計算不對,計算工資肯定未用“不變價格”,但是工資和醫療費用這兩種事物之間的比較,還是成立的。因此,醫療行業“暴利”論也是成立的。就是在國家的宏觀計算中,國民的醫療費用支出,也已經高居第三位,僅次于購買房屋和孩子讀書。所以,本文想從宏觀經濟方面,來看看“醫改”對中國經濟發展所起的嚴重阻礙作用。

這個問題,是幾乎所有經濟學家都“忽略”了的一點。

首先,看看全國的醫療事業總共需要多少錢?

據衛生部2005年1月公布:2003年的“全國醫院總收入”為3911億元。總支出是多少?不得而知。總收入中,屬于“衛生部門”的醫院為2686億元,算一下,占了68.7。就是說超過了2/3,其資產負債總額為10417.5億元,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比2002年增加了205.37億元。我想,通常,“資產負債”并不是“借錢”的意思。在過去是指“資金平衡表”,或者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某時期、某部分或全部預算款的來源或分布情況的會計報表。如今指什么?是否有變化?我查了查我們“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于2004年12月出版的《現代經濟詞典,該條目卻付闕如,使我惶惑。按照衛生部公布,2003全國病人對醫院的欠費合計為31.7億元,居然這么少,也是我以前沒有想到的。

所以,即使情況仍有點迷糊,使我們就像喝醉酒的人看世界,但還是得到了一個“大概”。即:近年中國一年在醫療上花出的錢,其總量,不過就是4000億元的規模。

了解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中國的病人們要花多少錢?

據一個星期前的報道,至2004年底參加“醫療保險”的人數為12386萬人,全年醫療保險的基金收入為1089億元,而其支出,據公布居然僅有847億元!當然,醫療保險金的支出,不代表中國“病人支出”的全部,還有許許多多病人花的錢,不是“醫保”支出的。這是顯而易見的。一是因為參加醫保的人數,不過1億人出頭,而中國是13億人;二是,即使參加醫保,或者某些事業機關單位還有國家財政擔負一部分醫療費用,也有很多藥品和器具是不能報銷的,而且現今不能報銷的“單子”正越拉越長,從而把支出推到病人頭上去。例如,許多進口藥品、心臟支架、血糖儀等,都是不能報銷的。我不知道國外的確切情況,也可能國外的醫保也不能報銷,但中國老百姓的工資,就是比起許多“發展中國家”,也還要低好幾倍,乃至十幾倍。這樣,中國人民的負擔就格外沉重了。看得起病、還是看不起病?即使參加了醫療保險,這個問題還是尖銳地存在著。

這里想順便說說,中國的高官和學者們總是把“醫療保險”和“醫療保障”混為一談。在中國,這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醫療保險并不都能起“保障”作用。而且,理論上,保險的金額應一直處于“商業運作”之中,例如購買債券和證券等。還有,保險公司完全可能倒閉,國家若不明確申明最后替保險公司兜底,那么被保險者如何“保障”呢?如果國家肯定要替保險公司兜底,那為什么還需要一幫子辦保險公司的爺們從中撈它一筆?所以,在中國即使參加了“醫療保險”,也未必有醫療保障,這已是路人皆知。而所謂“保障”,就是無論如何,都沒有任何看不起病之虞。更何況,國家認為,“更多的人”參加了醫療保險,也就享有了“醫療保障”,這是非常不合邏輯的說法。因為,作為國家必須考慮:如何使“全體公民”、而不是“更多的人”都有醫療保障。就是說,不管以什么方式,也不管參沒參加醫療保險,都必須有保障才行。而國家的職責,就是對“全體公民”負責,而不是對“少數人”負責,否則,這個國家怎么能讓人民放心呢?

讓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看醫改對于中國經濟的阻滯作用。

目前,人們越來越看出,經濟學家們抑揚頓挫的歡快語調越來越不靈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無窮的活力,也越來越讓人生疑了。靠投資、靠大量引進外資企業、包括很多重污染企業,來發展中國經濟,這個發展格式已經越來越難以施展身段,因為中國就是靠支付沉重的環境資源代價,也沒有多大后勁了。總之,由“投資”而不是由“人民消費”來拉動“總需求”,日子長了,也總歸會走上末路。近年來,中國“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劇烈失衡,已日益彰顯出它的厲害。我想,看不起凱恩斯的中國經濟學家們也終會發現,對抗經濟規律最后是不會成正果的。

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差距,目前中國到底有多大?照理說,應該在國家的統計上有很清楚的昭示。但不知為什么,在《中國統計年鑒上卻是很難查出。記得早在2002年的時候,報紙上有一篇文章稱,中國的“庫存積壓”已經達到4萬億元,它與GDP的比例高達41。該文章認為,這與西方國家通常僅1的比率比起來,是很可怕的。但近近些日子的報紙又報道,國家的“庫存積壓”連年增長,已經達到3萬億元了。顯然,盡管信息是混亂的,但問題是清楚的:就是中國的“總需求”已經大大落后于“總供給”。

這就是危機。

但似乎中國并不怕這個。這就如多年前一個順口溜所說“十億人民九億商,九億商人騙中央;中央什么都不怕,見到商品就漲價”。現在,在國內大量存在的多種暴利行業,就起到了這個“什么都不怕”的作用:什么都高價,看你買不買!幾乎除了電視冰箱之類,現在沒有多少與多數老百姓收入相稱的商品價格了。但是,事與愿違,似乎人民就是不買什么,這使得全國“庫存積壓”格外豐盈,使得“總需求”居低不上。這情況使得中國經濟學家和宣傳專家們著起急來,他們一齊上陣,大講了一番“居民儲蓄”如何應當轉變為“投資”,什么基金投資、什么債券、什么股票……,足一通亂侃。

但奇怪的是,居民儲蓄就是靜若處子、不為所動。看來,經濟學家們也不由納悶了,從不少文章中可以看出他們的苦悶。

在中國“居民儲蓄”也是個怪異事物,近年來每年增加的“居民儲蓄額”,竟比“全國工資總額”還要高出許多。所以,居民儲蓄是不是勞動人民存的錢?問題也是很清楚的。但畢竟,勞動者會有少量存款。有多少?據我看,在目前12萬億元的儲蓄總量中,占人口80的老百姓大概能有個34萬億元吧。

如果真的能夠啟動勞動者消費,那么這34萬億元進入“總需求”,也能大大改觀全國“總供給”和“總需求”的極端不平衡狀況,給全國經濟帶來巨大活力。就是說,盡管目前國家貧富懸殊,極少數富人得到了他們的天堂,但如果窮人能夠將其被重重盤剝后、剩下的小小收入拿去擴大“總需求”的話,因為窮人多么,全國的消費狀況還是會有很大的改觀。那么經濟也會真正“活”起來。我一直在說,如果要使經濟真正繁榮,需要有兩點:第一,大大提高勞動者的“工資”部分,使得“全國工資總額”在GDP中比例由目前的12左右上升到50左右,因為工資是清白收入,不是混水摸魚,那么社會風氣也會隨之好起來;第二,國家擔當起“社會保障”的資金基礎,無論是醫療、還是教育,都應當實行免費(我想,最終全世界都會免費的,社會主義國家當然應當“先走一步”)。這樣,人民花錢沒有了后顧之憂,無疑,“總需求”就會大大提高,經濟情況就會大大好轉,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也就有了深厚的動力。

為什么現在多數老百姓不敢花錢?一個重要原因、甚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醫療改革”。活命,無疑比日用品消費更重要,醫療重于一切,誰都不會弄錯。所以,人們需要攢錢,以備未來應付醫療的“不時之需”。

但是,人們為了在得大病時能活下來,要攢多少錢才夠呢?

這是個很傷腦筋的問題。如果僅是孩子讀書,要花多少錢?大致能夠算出,有一定剛性。惟有生病,要花多少錢?鬼也不知道。人非神仙,誰有本事能夠預測出自己將患哪一種病、需要多少錢?那么應當存多少錢足以應付救命呢?誰也說不上,只好多多益善。薩斯期間,全國第一例非典黃先生將自己積蓄的16萬元花得精光,保住了性命。這是否意味著:每個人存上16萬元就能保住自己?恐怕不行的。如果要換腎換肝呢?如果要做極為復雜的心臟手術呢?那還不知道要多少錢。所以,在當今中國的醫院眼里,16萬元,不過是小錢一筆。也所以,由于醫療費用的日益高昂,窮人,也就自然越來越不在醫院的眼里了。

但16萬元,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卻是個天文數字。10年不一定掙得到,30年不一定攢得下來。先不管它吧,現在,如果我們快樂地假設:全國每個人都攢了16萬元用于保命的準備,那么13億人應當攢多少錢呢?很容易算,16×13=208萬億元。

我們知道,目前全國貧富懸殊的“居民儲蓄總額”,也不過只有12萬億元。而80的老百姓可能只有34萬億元儲蓄。也就是說,十來億人的生命,本當有200萬億元來保命,但現在,就懸在34萬億元這樣一根細細的蛛絲上了。

當然,有人會指責說:人們不可能都生病,生病的人只是少數。所以,不需要這么多錢。

完全正確!依我說:問題問對了,但是答錯了。的確,問題的癥結正在于:不是所有的人都生病,所以,實際上全國的醫療費用當然不是208萬億元!這是誰都清楚的。是多少呢?如本文的開頭所說,僅只4000億元!這時,真的讓人要喊叫老天爺了。難道是:全國人民需要存起208萬億元,來對付全國0.4萬億元的“醫療風險”嗎!這是怎么回事啊?這難道這就是我們醫療改革嗎?可是,事情很清楚:只要把醫療風險攤到全國人民頭上,人民就只能攢錢,以應付醫療,不可能有別的選擇。“居民儲蓄”也就只能向208萬億元爬進,當然,只能是爬,也永遠爬不到。所以,決定“醫改”政策的高官們是那么聰明嗎?人們地位高了就一定有智慧嗎?人們不由會這樣問道。所以,按照目前的情況,豈不是說:

如果國家實行免費醫療、承擔全國人民的醫療風險,僅只需要0.4萬億元!

如果由全國人民每個人自擔醫療風險,那就需要208萬億元!

這種算術是不是太過神奇了,人們或許不能接受!讓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看,中國全國人民的“醫療風險”到底有多大?由誰來承擔對經濟發展更有利?

據衛生部2004年12月公布:城市居民兩周患病率為153.2/1000,農村比例是139.5/1000;如果排除季節性影響,由此測算我國年患病人次數為50.8億。各位看看,有了這個數據,分析情況就更清楚了。50.8億次,聽起來很巨大,實際上并不大。假設13億人民每人每天看一次病,是多少次呢?為4745億次。50.8億次僅達1。那么,假設13億人每個星期看一次病,那么50.8億次達7.5。再用另一種算法,城市和鄉村的“居民兩周患病率”,按衛生部公布的數據,為13.915.3。但這是假設全國13億人每兩周看一次病的比率。所以無論怎么算,生病看病的人都是很少數。如果由國家承擔這個風險,在宏觀經濟的總體運行看來,都是最合算、最經濟的。可能在國家看來,應由“保險公司”來承擔此風險,這樣還可以順便賺些老百姓的錢,更愜意些。我看,由醫療保險公司保險,不是不可以,但中國的保險公司的眼球是僅看著“賺錢”二字,這樣就會大大降低人民應得到的“人道主義待遇”。要知道,在美國,人們繳納醫療保險之外,國家仍需大量投入;據悉,日本是由國家替人民來繳納保險基金。在歐洲許多國家的“免費醫療”就不用說了,在香港澳門也是有醫療保障的。這世界上,甚至連暴君薩達姆和阿富汗塔利班都曾實施“免費醫療”。不錯,伊拉克在第一次海灣戰爭前人均GDP達到9000美元,但塔利班有什么呀?所以,不在乎國家是不是富有。把醫療風險推到人民身上,對經濟發展無疑是非常不利的,其原因,就是會大大縮小“總需求”。至于有人反對我說:國外的高級醫療也不是公共醫療單位,而是私營醫院。我不知道他是否要求中國人民都得到百萬富翁般的醫療待遇?對于中國老百姓來說,最首要的問題是能夠看上病,能住上普通的“單人病房”,而不是豪華的待遇。若是以此來反對國家承擔相應責任,也是沒有說服力的。

所以,要使得中國老百姓都能看得起病,這是目的。不管用什么方法,都不能忘了這個目的。凡偏離了這個目的、希圖從中賺老百姓錢的,都是歪招,都是餿主意,無論學者的話說得多么漂亮。

目前,衛生部公布的調查材料,已經夠驚心動魄的了。調查發現:我國有48.9的居民生病不去看醫生,有些人自己買藥吃,還有人壓根兒不采取任何治療措施。在去看了病的患者中,經醫生診斷該住院治療卻未住院的也達29.6。還有,調查分析認為,生病未就診、未住院且未采取任何治療措施的患者中,有38.2是由于經濟困難;應該住院而未住院患者中,70是由于經濟困難。城鄉低收入人群應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達到了41,遠高于一般收入人群。我想,我們國家的高級的有決策權的干部們,僅看看這幾個百分比,就應當知道,我們對不起我們的人民,應當慚愧得無地自容。

如本文開頭所說,國家拿出40005000億元就能把全國人民的免費醫療搞定,為什么不能做呢?

總而言之,國家在全民“醫療保障”中的作用,是不容推卸的,也是推卸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