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鳳翔蛋疼無比的出班道:“臣在!”
薛鳳翔自己心里也清楚,永陵滲水這事兒肯定是要了命的大事兒,這板子卻肯定會打到自己身上,雖然不會要命,可是想要輕松過關,卻也不太可能。
問題在于,嘉靖十五年就已經開始了修建的永陵,選址是輔臣張璁及兵部員外郎駱用卿等人,最后確認的是江西一帶著名風水師楊筠松、曾文迪、廖三傳的后人。
甚至于陽翠嶺這個名字都是因為世宗嘉靖皇帝嫌原本的十八道嶺這個名字不好聽而下詔改的。
主持修建永陵的是翊國公郭勛和輔臣李時。
這兩個人里面,李時也在嘉靖十七年時去世,郭勛也在嘉靖二十年就下了詔獄被論死。
至于營建永陵的工匠,那更是萬人之數,現在上哪兒找這些人去?
高居龍椅上面的崇禎皇帝冷哼道:“永陵到底是個什么情況?當年何人主持營造?何人參與選址?為何會突然之間滲水?”
崇禎皇帝冷冰冰的話問完之后,溫體仁就直接躬身道:“啟奏陛下,無論是主持之人還是營造之人,已經在嘉靖年間做古。工匠等人的資料如今也是多有佚失。
唯今之計,當討論如何善后之事,至于追責,不如等事情平定之后再議之?”
薛鳳翔感激的瞄了溫體仁一眼——這時候能伸手拉兄弟一把,夠意思!
果然,崇禎皇帝又是一聲冷哼之后,才開口道:“那依溫愛卿的看法呢?”
溫體仁躬身道:“啟奏陛下,唯今之計,倒是有兩條路可以選。
其一,便是對永陵加以修繕,防止以后再出現類似的問題。其二,便是遷陵,另擇一處風水寶地。”
崇禎皇帝冷哼了一聲后,又將目光投向了翔鳳翔:“薛愛卿有何看法?”
悄然打量了崇禎皇帝一眼后,薛鳳翔躬身道:“啟奏陛下,臣以為當以選陵為上。
眼下陽翠嶺風水已破,不適合再做為永陵之所,加以修繕也只是治標之法,倒不如遷陵為上。”
崇禎皇帝噌的一聲從龍椅上站了起來,來回踱了幾步后才怒道:“工部和禮部共同替世宗皇帝擇一處風水寶地重新安陵,原永陵廢棄不用。退朝!”
說完之后,崇禎皇帝便一揮袖子,轉回后宮去了,留下整個朝堂上的大臣們在那里大眼瞪小眼。
這事兒實在是太詭異了,好好的永陵居然說滲水就滲水了?在此之前一點兒的征兆都沒有?
回到內閣以后,薛鳳翔就找了過來,對著溫體仁拱手道:“今日之事,多謝溫閣老援手,下官感激不盡!”
溫體仁則是笑瞇瞇的道:“你我同朝為官,本就是應有之意,薛大人又何必這般客氣。”
薛鳳翔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道:“永陵滲水一事非同小可,陛下的板子要是打下來,下官可是首當其沖,只怕因此事而告老也未為可知。”
溫體仁整個人看起來就像是個慈祥的老者,依舊笑瞇瞇的道:“事涉世宗皇帝陵寢,陛下要是沒有任何的表示,只怕為天下人笑。
薛大人此次臨陣受命,主持遷陵一事,身上的擔子可是不輕啊。”
薛鳳翔點了點頭,臉上擠出一絲比哭還要難看的笑容,苦笑道:“下官回頭便組織人手勘陵。”
說完之后,薛鳳翔正打算向溫體仁告辭,卻聽溫體仁突然間開口道:“對了,老夫冒昧的問上一句,不知道薛大人對永陵遷陵事涉之葬品怎么看?”
像是溫體仁這種老狐貍,絕對不可能突然之間開口談起永陵葬品的問題,只要開口了,就肯定是有什么問題在里面。
斟酌了一番后,薛鳳翔才試探著道:“下官打算先組織人手勘陵,然后對其中的葬品進行清點后再行入葬。”
溫體仁喝道:“糊涂!世宗皇帝何等尊貴的身份?這些被起出來的葬品如何能再第二次陪葬?”
薛鳳翔道:“那溫大人的意思是?”
抿了口茶后,溫體仁才淡淡的道:“不是老夫的意思如何,而是你薛工部如何。”
薛鳳翔聞言,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永陵滲水這事兒,從上到下都透著一股子詭異,只是沒有任何人敢說出來。
皇陵滲水這種破事兒在歷史上有沒有過?應該是有過的,歷史上埋了那么多的皇帝,誰知道有沒有滲水的。
但是永陵能一樣?從埋了世宗皇帝開始到現在也不過是短短的七十三年時間而已,現在就滲水?
真當給皇帝選陵的那些人都是混飯吃的?真當帝陵的營造標準跟百姓家里蓋房子一樣呢?
三合土,包磚,機關,各種各樣的技術不說是當時最頂尖的,估計也找不出第二家敢這么奢侈的。
這么牛逼的技術營建好的帝陵居然有滲水的跡象,惹得皇帝大怒,然后不得不遷陵?
怎么看都透著一股子詭異。
當溫體仁再提出來永陵的葬品之后,薛鳳翔頓時就感覺自己抓住了什么東西。
靈光一閃間,薛鳳翔脫口而出道:“永樂大典!”
永樂三年開始編纂,動用文臣三千多人,涉及到的宿學老儒達到兩萬多人,直到永樂七年才完工的永樂大典!
明世宗十分喜歡《永樂大典》,經常隨身攜帶翻閱,這事兒大家都知道。
可是在嘉靖三十六年,宮中發生大火,三大殿都被燒毀。火勢蔓延之下,連文樓中的《永樂大典》都有被焚毀的危險!
為了防止再出現這種情況,嘉靖四十一年,明世宗任命高拱、瞿景淳、張居正等人負責重錄《永樂大典》。
為了重錄大典,吏部和禮部主持了“糊名考試”,選撥出一百零九位善書人來謄抄,內府調撥了畫匠、砑光匠、紙匠等,惜薪司、光祿寺和翰林院也分別負責木炭、酒飯和月米的供應。
重錄《永樂大典》的繕寫者被規定每人每日抄寫三頁,這樣重錄工作整整花了六年時間,到穆宗隆慶元年才算是匆匆完工。
問題是,按照這個速度來計算,《永樂大典》應該是沒有抄完的!
正本永樂大典約合五十五萬頁,理論上來說應該是謄抄完整了。
可是實際上,這一百零九個善書人還有休沐的時間,還有生病請假等等情況在內,很可能導致嘉靖副本的《永樂大典》沒有完全謄抄完畢。
依據江湖傳言,正本《永樂大典》已經陪著世宗皇帝下葬了!
前幾些日子,崇禎皇帝正好跟自己這些人說過,要把皇史宬里面包括《永樂大典》在內的大部分藏書都要多印幾份!
然后永陵就發生了滲水事件,前后不過一旬的時間!
這些事情串聯到一起以后,薛鳳翔的額頭上開始不斷的冒出冷汗——細思極恐啊!
自己知道了這么多的事情,會不會被廠衛給滅口?
大驚之下,薛鳳翔也顧不得什么體面了,直接向著溫體仁哀求道:“首輔大人救我!”
溫體仁撫須道:“薛大人不必如此,其中忌諱,便是陛下的心中也是一清二楚,否則直接派廠衛去永陵中取了大典出來又有何難?
如今借著永陵滲水之機把事情辦的完美一些,想必陛下那邊就能交待過去了。”
左右現在內閣里面沒有其他人在,溫體仁干脆又多說了幾句:“薛大人只消安心辦好差事,倒是不用擔心,魏公公身上擔了多少事?現在不也在安心養老?”
聽到溫體仁提起了魏忠賢,薛鳳翔一顆提著的心才算是放下了一些。
論到身上背的黑鍋和罵名,自己這些所謂的閹黨成員比起魏忠賢魏公公來可差的遠了,那位可是當過九千歲的主兒!
定了定神后,薛鳳翔便向著溫體仁拱手道:“下官多謝閣老提點,以后愿以閣老馬首是瞻,絕無二心。”
溫體仁依舊是那副笑瞇瞇的表情:“你我一同為天子效力,又何分彼此?”..
薛鳳翔再一次致謝后才道:“下官這就先行告辭了。”
從內閣向溫體仁告辭以后,薛鳳翔就去尋了孟紹虞,打算找這個禮部尚書一起研究下該如何遷陵。
孟紹虞揮揮手命人都退下了之后,才親自倒了杯茶水給薛鳳翔,笑道:“孟某可是等候多時了。”
薛鳳翔勉強笑道:“孟大人等候本官,也是為了遷陵之事?”
孟紹虞笑道:“孟某方才與禮部諸位同僚已經商議過了,四月十八日是個好時機,宜破土,遷墳,祭祀。”
薛鳳翔拱手致謝后才斟酌著道:“是不是太急了些?”
孟紹虞有些意味深長的道:“帝陵滲水之事非同小可,若是遷延日久,水滲入了玄宮,只怕你我都沒辦法向陛下交待啊。
更何況,孟某對永樂大典也是仰慕以久,正好借此機會一觀?”
薛鳳翔忽然之間哈哈大笑了起來,向著孟紹虞拱手后便起身道:“既然如此,那薛某便回去準備一番,三日后破土。”
匆匆告辭而去后,薛鳳翔便直接往工部而去。
其他人的事情都少得多,就是自己這個工部尚書命苦。
遷陵這種事兒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里面的彎彎繞更是多不勝數。
比如什么時候破土挖墳,什么時候開建新墳,迎出來的棺槨該怎么存放,什么時候再次下葬等等。
這些跟禮部糾纏不清的破事兒太多,自己要考慮的也就多。
真不知道為了一部永樂大典就挖了世宗皇帝的墳,到底值得還是不值得,哪怕自己也想見識一下真正的永樂大典到底是什么樣子。
這是一出大戲,從導演到演員都在盡力的演出。
崇禎皇帝自以為自己干的很到位,卻不曾想下面的官員們早就看破了一些。
但是該配合皇帝的演出,下面的官員們都用生命在努力的配合著,以保證這場大戲可以完美收官。
禮部跟工部這兩個衙門再加上少府的官員們跟瘋了一樣,大有要把天壽山掘地三尺的氣勢,以求再找到一個適合于重建永陵的地方。
短短幾天的時間,新陵就選好了址,然后開始破土動工,開始修建新永陵。
原本的永陵在四月十八那天經過繁瑣的祭天祭祖等儀式后就開始了破墳。
就連崇禎皇帝也躲進了靜室齋戒三日,對自己不孝的行為表示懺悔和思過——連老祖宗的墳都下手挖了,可以說是不孝至極了。
但是崇禎皇帝卻從來沒有后悔過。
能拯救出《永樂大典》,別說是世宗皇帝朱厚熜,就算是永樂皇帝朱老四的墳,崇禎皇帝也敢挖!
最為關鍵的是,現在離著朱厚熜埋墳里的時間才過去七十三年,永樂大典在墳里保存的應該是完好的。
等過上個幾百年,連無字天書都剩不下了,還扯什么永樂大典!
這么珍貴的典籍隨著一具尸體靜靜的埋在歲月的長河里,簡直就是犯罪!
隨著時間的一點點推進,嘉靖皇帝的墳頭也終于被挖開了,琳瑯滿目的陪葬品沒有人去關心,所有人關注的重點都是占據了幾間房子大小的永樂大典。
崇禎皇帝也見識到了傳說中的《永樂大典》——在剛剛被挖出來之后,《永樂大典》就立即送入了已經騰好了地方的皇史宬。
一眾打理皇史宬的大小太監們得到的命令有點兒嚇人——整個京城毀了都沒關系,但是大典稍微損毀一處,所有打理皇史宬的人都要為之抵命!
崇禎皇帝知道自己的這個命令有些夸張,也有些過分了。
但是在對面著《永樂大典》這么一部典籍的時候,再如何小心都不為過!
除了《春秋釋例》、《元和姓纂》、《舊五代史》、《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和醫學名著《蘇沈良方》、《博濟方》、《傷寒微旨》之外,更多聽都沒有聽過,更沒有見過的典籍也赫然收錄其中!
京城與《永樂大典》,到底哪個更重要,其實真的不好說。
在崇禎皇帝這個穿越者的心里,自己穿越一回,能拯救出《永樂大典》,這次穿越就有意義!
不過,也正是在崇禎皇帝的這道命令之下,所有皇史宬的太監們打起了十二萬分的精神對待《永樂大典》,生怕出了一點兒的問題就是人頭落地的下場。
與此同時,國子監也開始忙了起來。
挑出來一百余個字寫的好的監生之后,就開始進駐皇史宬,開始對《永樂大典》進行謄抄。
少府也跟著忙碌了起來——國子監的人是玩了命的進行謄抄,少府則是要弄出印模還有圖形的雕版出來,再拓印上二十多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