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子

第三章 管理奇才:王毛仲

把千騎發展成萬騎,這是大好事,李隆基能想到這點,令李旦特別欣慰。

“太子,你還有要說的?”李旦很是期待的看著李隆基。

“父皇,兒臣以為,對吐蕃之戰應該盡早進行。”李隆基再次道。

“甚?打吐蕃?”群臣吃了一驚。

吐蕃與唐朝是死敵,盡管有文成公主進藏之事,然而,吐蕃時不時就會進攻唐朝,這讓唐朝很是氣憤。攻打吐蕃一事,固然是美事,卻也太急了些,由不得眾人不驚訝。

“太子,進攻吐蕃這事必然要做,吐蕃與大唐不共戴天,薛仁貴兵敗大非川這仇要報,可也不能太急。”李旦搖頭,道:“朕新即位,要處理的國事很多,這戰端不能輕啟,得容朕把國內事務穩定下來再說。”

“是呀。”狄仁杰、張柬之二人大為贊成這話。

李旦新即位,根基還不夠穩固,先穩定國內,再來打吐蕃,這是穩妥之策。

“父皇所說固然有理,然時間不等人。”李隆基不贊成,道:“要是我沒有料錯的話,大食很快就會東進,若我們不能快速打敗吐蕃,拿下大非川,保證河西走廊的安全,那么,在與大食的大戰中,我們就會吃大虧。”

“大食?大食藐視華夏,支持突厥這帳是要算,可也要許久以后去了。”狄仁杰接過話頭,道:“兩國之間還有很多土地,相隔甚遠,這仗也不是一兩年就能打得起來的。”

“是呀,國老所言極是。”李旦和張柬之齊聲贊成。

他們不太相信阿拉伯帝國要想征服中國,這點在穆拉古出使一事就得到驗證。

“優素福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征服大唐,奴役華夏,他原本指望突厥能夠拖住大唐,如今突厥覆滅,他這一希望破滅了,那么,他就會另想辦法,他一定會派出大軍東進。”李隆基非常篤定,道:“兩國之間雖然路途遙遠,可只要大食東進,三兩千里路途不算一回事,很快就會被大食占領。”

阿拉伯帝國實力雄厚,憑借中亞那些小國,是不可能阻擋阿拉伯帝國東進的,只要優素福下定決心,這些小國很快就會被滅掉。

“這……”李隆基這話非常在理,李旦、狄仁杰、張柬之不由得一愣。

“太子,你據說固然有理,然兩國相距太遠,難以補給,這可是大事,會難住優素福的。”張柬之想了想,道:“當年,波斯向大唐求援,太宗皇上再三思慮,認為路途太過遙遠,無法補給,這才拒絕出兵。”

唐太宗當年拒絕出兵援助波斯帝國,主要原因是西突厥未滅,擋在唐軍西進的必經道路上。當然,路途遙遠,不能補給,也是一個原因。

“是呀,這可是大事,沒有糧草,大食怎么打仗?”李旦重重點頭,大為贊成這話。

“陛下,這事其實很好解決。”張說接過話頭,道:“優素福只要下定決心,要想征服大唐的話,那么,他可以派出大軍先一步東進,拿下這兩地就可以籌措糧草。”

張說站起身,走到巨型地圖前,指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道:“這兩地離大唐很近,而且又富饒,完全可以籌措到足夠的糧草。”

“好!張說了得!”李隆基也是如此想的,沒想到張說也想到這點了,李隆基大為贊賞。

“……”李旦、狄仁杰和張柬之三人嘴巴張得老大,半天合不攏。

他們對這兩地有所了解,知道這里富饒,口眾多,糧草豐富。而且,這兩地離西域很近,若是被大食打下來的話,就會成為阿拉伯帝國的戰略基地,這后果太嚴重了。

就在這時,賈銘進來,向李旦見禮道:“稟陛下,泥涅師求見。”

“泥涅師?他來做甚?叫他進來。”李隆基雖然不知道泥涅師求見有什么要事,還是決定召見他。

賈銘去帶泥涅師,很快就回轉。

泥涅師不再是以前那個小老頭了,紅光滿面,神采飛揚,竟然年輕了不少。

這也不用奇怪,以前泥涅師憂慮成疾,一心想要回到故土,卻是沒有機會。如今,機會當前,他回到故土的可能性大增,因為唐朝解決了突厥,就可以把兵力集中起來對付阿拉伯帝國,他復國就有希望了。

“見過陛下。”泥涅師忙向李旦見禮。

“免了。”李旦擺手,問道:“泥涅師,你前來見朕,有何要事?”

“稟陛下,臣帶來呼羅珊的消息。”泥涅師忙回答,道:“優素福快要平定呼羅珊的叛亂了,他已經派出古太白和穆罕默德各率五萬大軍東進,古太白攻打這里這里兩地,穆罕默德進攻撒馬爾罕,兵鋒直指碎葉城。”

一邊說,一邊走到地圖前,指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兩地。

“……”李旦張大了嘴巴,半天沒有說出話。

適才他還不太相信李隆基的判斷,這才多大一會兒,泥涅師帶來了呼羅珊的消息,得知優素福已經東進了,他不能不驚。

不僅李旦吃驚,在座的誰不吃驚?

“好快!”就是早就有所預料的李隆基也是吃驚,因為大食進東比他預計的還要快。

“你說的是真的?”李旦好半天這才反應過來,兀自有些不信。

“千真萬確!”泥涅師非常篤定,道:“臣自從當上波斯總督后,就在派遣人手,回到故地發展勢力,如今已經大有成效,再有摩尼教徒的支持,要打探到消息不難。”

泥涅師的價值不僅僅是他是波斯王子,還在于他能夠打探到消息,如今,得到證實了。

“優素福決心好大。”李隆基站起身,來到地圖前,看著地圖道:“他是兵分兩路,一路籌集糧草,一路打通道路。只要這兩人成功,優素福就能率領大軍大舉東進,到那時,就是一場生死大戰呀。”

“太子說得極是。”眾人憂心忡忡。

“這要如何是好?”李旦問道。

“陛下,以臣之見,我們當務之急就是打敗吐蕃,奪回大非川,保證河西走廊的安危。”狄仁杰眼中精光閃閃,道:“此事,宜早不宜遲。”

大非川就是現在青海湖一帶,薛仁貴兵敗后,就被吐蕃得到,得到這里后,吐蕃實力大漲。同時,這里也成了吐蕃的戰略基地,從大非川出發,可以威脅河西走廊。

唐朝要想與阿拉伯帝國大戰,首要任務就是保證河西走廊的安全,不能受到危脅。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得打敗吐蕃,奪取大非川,不然的話,就是妄想。

“國老所言極是,此戰應當盡早進行。”張柬之也改主意了。

“好!”李旦點頭,道:“大食不是想要征服大唐么?大唐就與大食決一死戰!嗯,太子首倡此戰,攻打吐蕃這事,就交給太子全權處置。”

對于李隆基,李旦是絕對信任的,這是給李隆基全權。

“謝父皇。”李隆基接令。

“太子,你打算此戰如何打?”李旦問道。

“父皇,兒臣以為,不打則已,既然要打,就要把吐蕃打敗,要讓吐蕃三二十年難以對大唐構成威脅。”李隆基眉頭一挑,眼中精光閃閃,道:“若是有機會的話,就把吐蕃滅了。”

“滅吐蕃?這可難了。”狄仁杰搖頭道:“吐蕃龜縮在高山密林里,進退自如,要想滅吐蕃,難如登天呀。比起滅突厥難了千百倍。”

突厥的國力比起吐蕃要強得多,卻是因為大漠空曠,便于大軍征戰,最終為唐朝所滅。而吐蕃不同,吐蕃地處高山密林,進退自如,唐朝就是派出再多的軍隊也沒用,要想滅吐蕃,無異于做夢。

“是呀,若是有機會的話也不要放過。”李隆基深知此點。

“那就如太子所說,打一場大仗。”李旦最終下定決心。

接下來商議一陣,這才散去。

回到東宮,李隆基把楊思勖召來,把事兒一說,要楊思勖跟著籌劃。

楊思勖雖然是太監出身,卻是精明過人,為人強毅,極富軍事才華,李旦早就想把他留在身邊,只是因為要讓他打探宮中消息,這才遲遲沒有把他留在身邊。如今,李旦已經登基,楊思勖不用再留在宮中,李隆基自然要是把他留在身邊了。

“太子,這將是一場大戰,需要的錢糧很多,運籌將是一件大事。”楊思勖提醒道。

“嗯。”對這說法,李隆基是贊成,道:“有張說在,這沒問題。”

張說大才盤盤盤,讓他來處理這錢糧之事自然不會有問題,讓人放心。

“張大人固然了得,然張大人有大器局,更應該運籌全局,而不是用來管理錢糧之事。”楊思勖不贊成。

張說策論天下第一,才華橫溢,有大局觀,讓他來運籌的話的確是更好。只是,李隆基眼下沒有管理糧草的人,不得不用張說。

“難道你有人?”李隆基有些狐疑。

“太子說對了,我還真知道一人,可以擔此重任。”楊思勖點頭道。

“誰?”要是有人能處置錢糧之事,把張說解脫出來,這是大好事,李隆基忙問道。

“王毛仲。”楊思勖舉薦,道:“此人本是高麗人,因為父輩犯法,被罰為宮奴。他善于管理,在宮中管著很多事兒,井井有條,眾人交口稱贊。若是由他來管理錢糧之事,必然不會有問題。”

“王毛仲?”李隆基眉頭一挑,想起了這人的資料。

王毛仲在歷史上并不出名,然而,他是一個管理奇才。李隆基派他掌管馬政,經過他的努力,唐朝的馬政取得巨大成就,官方掌握的戰馬就高達七十萬匹。rs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