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八一三章 六幅特別的畫(一)

正文第二八一三章六幅特別的畫(一)

目錄:

作者:北域神燈

類別:都市言情

高劍父所作水墨花鳥,放縱似徐渭。又以石恪、梁楷一體“減筆”畫人物,著墨敷彩不多,寥寥數筆,生動傳神。

高劍父很早就在國際上有較高聲譽,他的《江關蕭瑟》和《絕代名姝》在比利時萬國博覽會上曾獲最優等獎狀。

其《松風水月圖》在中德美術展覽會上,為德國國家博物館購藏。

其作品在巴拿馬和意大利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展出時,每次都獲得國際藝術界的高度評價。

高劍父作品最近幾年行情較高,嶺南畫派從地理上接近港臺,更能為該地的投資者所喜歡。

1986年高劍父的一幅《彩虹》軸以5.2萬港元售出,價格與齊白石,傅抱石作品差不多,但以后價格雖有上漲,但不如他們的上漲幅度大。

1989年9月高劍父一幅小幅立軸《月月平安圖》賣了5.5萬港元,同時一幅大立軸《埃及風光圖》賣到11萬港元。

比起以前的價格上升幅度將近一倍。

1990年香港市場共見到6幅作品出售,低的3萬,高的15萬。

高劍父作品行情基本上穩定在10萬港元左右,一般作品不及10萬,個別精品10多萬,但還不很高。

雖然行情如此,可是對于真正喜歡高劍父畫作的人來說,就算是花上百萬購買他的畫也是毫不猶豫的。

恰恰張天元就是其中之一。

一個人喜歡另外一個人的畫。

有時候是真得喜歡畫。

有時候是欣賞這個畫家。

還有時候是兩者兼備。

張天元便是如此。

“大兄弟,咱就不廢話了,我出價十萬元,你這幅畫賣給我怎么樣?”

他雖然收藏無數,可是高劍父的畫還是頭一回得到,尤其是這幅畫的內容十分特殊。

據說高劍父感懷社會的黑暗,所以當是一共做了這樣類似的幾幅畫,內容主題都是差不多的。

“十萬!”

那人直接就蹦了起來:“張老師,您不會跟我開玩笑吧?”

“呵呵,我跟你開什么玩笑啊,展飛,付錢。”

張天元笑了笑,他還害怕對方不賣畫呢。

那人拿了錢,才癡癡呆呆地說道:“張老師,實在抱歉啊,其實我家里還有這樣的五幅畫,您也要嗎?”

“要!當然要!趕緊去拿來!”

張天元激動地幾乎跳了起來。

那人急忙回家拿了五幅畫過來,這期間張天元甚至都沒心思去鑒定別的了。

幸虧畫主人的家距離村委會也不遠,而且又是騎著電動車離開的,到這兒的時候,也就花費了十來分鐘時間。

“果然如此!果然如此啊!”

張天元其實都大概猜出了其余五幅畫的內容,只是親眼見到的時候,才更加確定。

不論是帝王的陵寑,還是民間的墳墓,盜墓時就不可能不碰到尸體。

由于盜掘者的動機和目的不同,對尸骨的處理方式也不盡一樣,也就有“臟盜”,不尊重死者的說法,是不同形式的“辱尸”行為。

從中國盜墓史上來看,“辱尸”現象很普遍,但表征各異,造成的后果和社會影響也有差別。

其中,六種罕見行為,那是最為荒唐,有的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而高劍父的這六幅畫,描繪的就是這六種行為。

伍子胥鞭尸三百只是其中之一。

這第二幅畫面則是盜賊剖皇后肚皮。

從中國盜墓史上看,盜墓者的動機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如伍子胥、齊懿公所謂的“報復”;

二是壞人祖墳風水,如上面的楊輦真珈;

三就是盜取珠寶,從死人手里“借錢”。

早期的盜墓者以前兩種目的為主,而后來盜墓事件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則集中表現在第三方面。

因為在秦漢以后,真正的“厚葬”才算開始,遠古時期甚至沒有陪葬品的概念。

由于中國古代人相信,口鼻等竅門塞緊了可以讓靈魂附身,獲得永生,而讓死者口中含“夜明珠”一類的寶物,則是這種喪葬觀中下最常見的表現方式。

有條件的帝王還要身著金鏤玉衣趕天堂,將這種喪葬觀發揮到了更為奢華的地步。

盜墓中,“辱尸”現象本來就很多,尸體內外再有寶物,這下想有一個完尸就更困難了。

如,慈禧、乾隆的陵寑被現代大盜賊孫殿英部下掘開后,他們的尸體全被損壞了,嘴都被摳壞。

令人搖頭的當是同治的皇后阿魯特氏尸體遭辱情形,真的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阿魯特氏,14歲時由慈禧太后選定進宮,與同治的感情很深,夫妻恩愛,為人也不錯。

由于不隨流合污,不善討好,看不慣慈禧的獨裁霸道,受到慈禧冷落。

民國版《清史稿》認為,阿魯特氏是一個頗不幸的女人,在同治死后不滿百日,她憤然自殺于儲秀宮。

但想不到,這么正派、剛烈的女人未能好死,死后也未能安寧。

盜掘阿魯特氏和同治合葬墓惠陵的是一伙現代盜賊,出于尋找珠寶的目的,阿魯特氏的尸體被拖出棺外扔在地上,身上的衣服都被搶了。

聽說她是吞金自殺的,這伙賊人又把她的肚子剖開尋寶,場景慘不忍睹,命運對這位皇后太不公平了!

高劍父在畫這幅畫的時候,也是表現出了對這個女人的同情,以及對盜墓賊的憤怒。

對他來說,外族入侵者就是盜墓賊,那女人則是飽受蹂躪的中華民族。

第三幅畫是齊懿公對尸施“刖刑”。

伍子胥為春秋末期人,吳國大夫。

他掘墓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報復讓他家破人亡、被迫遠走它鄉的楚平王。

在伍子胥所處的時代,這類“辱尸”現象時常發生。

除了伍子胥的“鞭尸”,史上還記錄有“刖足”的事件。

這事發生在“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姜小白之子齊懿公的身上。

齊懿公名字叫姜商人,尚未稱王時與大夫邴歜爭奪田產,結果時大商人管仲將其斷給了邴歜。

懷恨在心的齊懿公即位后,不只奪回了邴歜的田產,還把邴歜的墓掘開,拖出尸體“而刖之”。

“刖”什么意思?

《周禮·司刑》稱,“斷足也。周改髕作刖”,是古代的一種酷型。

齊懿公還忌恨管仲,把管仲的封邑都收回了。

齊懿公作出這種事情并不偶然,其王位就是通過血腥手段得來的。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