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_第484章蓄勢待發影書 :yingsx第484章蓄勢待發第484章蓄勢待發←→:
紐約曼哈頓的某醫院診室,空氣中彌漫著消毒水與焦慮交織的氣息。
科里醫生剛結束一場會診,正要整理病歷,就被一名中年男子堵在了走廊盡頭。
“科里醫生,求您再給我些枸櫞酸西地那非片吧!”男子名叫喬治,是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臉上滿是急切,雙手緊緊攥著科里的白大褂袖口。
“哪怕幾片也行,我真的離不開它!”
科里皺起眉,抽回衣服,語氣帶著無奈:“喬治,臨床數據已經很明確了,這款藥對高血壓無效。現在不僅不能再給你,之前發的剩余藥片也要全部收回——這是家新藥企的試驗藥,果然比不上大企業的研發實力。”
“不要!求求您!”
喬治突然紅了眼,不顧周圍患者的目光,近乎哀求,“您不知道這十年我是怎么過的!妻子天天對著鄰居眉來眼去,我卻只能裝做看不見,就因為…就因為我這身體不爭氣!”
科里正想追問,又有兩名患者快步圍了上來。
“科里醫生,我也要枸櫞酸西地那非!”一名戴眼鏡的中年男子激動地說,“這藥太管用了,比任何降壓藥都讓我‘有精神’!”
“你們到底在說什么?”科里又氣又疑,提高了音量:“我們這組,參與試驗的10個病人,為什么只有你們三個反應‘有效’?而且儀器檢查顯示,你們的血壓指標根本沒改善!”
“誰在乎血壓啊!”喬治終于忍不住吼了出來,聲音帶著壓抑多年的委屈,“這藥讓我重新做回了男人!昨晚我妻子詹娜哭著求我停下,你知道嗎?我已經十年…十年沒體會過這種感覺了!”
戴眼鏡的男子也紅著臉補充:“我以前最多45秒,現在能堅持45分鐘!高血壓的事我早拋到腦后了,能做個真正的男人,比什么都重要!”
科里徹底愣住了,手里的病歷本“啪嗒”掉在地上。
他喃喃自語:“這不可能…這明明是針對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試驗藥啊…”
“不,它是治療男人的神藥!”三個患者異口同聲,眼里滿是篤定。
消息像長了翅膀,很快傳到安進生物制藥總部。
總工程師湯聞聲的辦公室里,他聽完助手的匯報,猛地從椅子上站起來,臉上故作驚訝:“你說什么?枸櫞酸西地那非對男性功能有顯著效果?”
“千真萬確,湯先生。”助手遞上臨床反饋記錄,“醫院那邊已經有12名參與試驗的患者,主動向醫生索要這款藥,都明確說它能改善那方面問題,甚至有人愿意自費購買。”
“太好了!這真是意外之喜!”
湯聞聲拿起記錄,手指劃過那些患者的證詞,眼底卻藏著一絲了然——早在研發之初,岳父陳光良就曾提點過他,某種磷酸二酯酶抑制劑或許能作用于男性生殖系統,只是當時團隊主攻心腦血管領域,并未深究。如今看來,岳父的遠見再次應驗。
他立刻起身,快步走向總裁辦公室。
推開門時,妻子陳樂怡正對著一份財報皺眉——作為安進生物的創始人兼總裁,這家由陳氏家族注資的新藥企,成立兩年多來還未拿出一款產品,財政壓力不小。
“樂怡,有個天大的好消息!”湯聞聲將臨床反饋放在桌上,語氣難掩興奮,“枸櫞酸西地那非對高血壓無效,但意外發現對男性勃起功能障礙有奇效!醫院的患者都快搶瘋了!”
陳樂怡抬起頭,先是驚訝,隨即目光變得銳利:“真有這么顯著的效果?”她瞥了一眼湯聞聲,突然笑了,“要不你試試?也好讓我放心。”
湯聞聲臉一紅,連忙擺手:“我又沒這問題!不過患者的反饋不會假,你想想,全球有多少男性受這方面困擾?市場規模可能比心腦血管藥物還大!只要能拿下專利和生產批文,安進生物說不定能直接躋身美國一流藥企!”
陳樂怡放下財報,指尖輕輕敲擊桌面,神色逐漸嚴肅:“方向可以調整,但必須慎之又慎。”
“我明白。”
湯聞聲點點頭,收起了興奮,“我已經安排好了,接下來會分三個階段做試驗:先擴大樣本量,驗證效果的普遍性;再進行為期兩年的長期跟蹤,觀察副作用;最后聯合泌尿外科專家,制定精準的用藥劑量標準。爭取三年內完成所有流程,拿到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文。”
陳樂怡滿意地點頭:“記住,我們是藥企,不是投機商。哪怕市場再誘人,也要守住‘安全’這條底線。”
她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看著遠處的曼哈頓天際線,“這款藥或許是安進的轉折點,但也可能是陷阱,每一步都得走穩。”
湯聞聲走到她身邊,握住她的手:“放心,我不會讓你和岳父失望的。”
辦公室外,陽光透過玻璃灑在“安進生物制藥”的logo上。
沒人知道,這款最初瞄準心腦血管市場的“失敗藥”,即將掀起一場全球醫藥行業的風暴,而安進生物,也將借此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新企,一步步站上世界醫藥舞臺的中心。
陳文驊以聯合麥迪遜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身份,帶著人來到泰揚公司。
泰揚公司的總裁沃倫,帶著人等候,并上前說道:“Blues先生,歡迎來到泰揚公司!”
陳文驊伸出手握住沃倫的手,一只手拍拍他的肩膀,說道:“沃倫,我聽到好消息,就迫不及待的趕來,希望真是一個好消息!”
“當然,至少是滿足你的所有要求!”
“好”
沃倫對于這個上司,也是非常敬佩的。
1966年斥資220萬美金收購聯合麥迪遜46的股權,稍后又利用聯合麥迪遜收購一家人壽保險和泰揚公司。關鍵在于,聯合麥迪遜將不少資金投入到股市,又在今年初退出股市,因此這家小型保險公司,資產擴大了5倍左右。
很快,陳文驊拿到一沓黃色的便利貼,他撕掉第一章,再快速粘上前。
“絕對可以反復利用!僅這個膠水,我們就研發和實驗了一年時間。”
陳文驊點點頭,說道:“膠水是關鍵的東西。”
隨后,他拿出口袋的一支筆,在上面寫著:“10億美金的市場”,然后找了一本書,將標簽貼在上面。
沃倫等人被嚇一跳,被這個‘10億美金’的市場。
稍后,沃倫試探性的問道:“接下來,是不是該講產品推入市場,專利我們已經拿到手了!”
陳文驊滿意的說道:“接下來,你們生產一批,然后郵寄給紐約各個公司的秘書處,供他們免費使用。同時,也該進行貸款,擴大生產的規模。”
“免費使用?”沃倫眼前一亮,隨即說道:“是啦,秘書是最需要便利貼的人,她們是最好的宣傳使者。”
陳文驊自信的說道:“不,秘書只是其中之一,不管是學生,還是喜歡閱讀的人,亦或者寫字樓的白領,或者那些高高在上的大BOSS。他們,都是我們的客戶。這個便利貼,將誕生一個龐大的市場,我已經讓公司的法務部、財務部等,加強對這個產品的強力支持。”
“是,布魯斯先生!”
陳文驊一直使用英文名,只有在家人和華人面前用中文名,這也是父親的意思——融入當地,不需要做表里不如一的人。
11月初,報紙上首先傳出李福兆、王啟銘等人已根據《公司法》在1969年10月31日向政府登記,創辦另一家全新的交易所——遠東證券交易所。
消息使社會大為震動,而股票經紀們更大為緊張,擔心新交易所會影響他們的生意。
消息傳出后,行動迅速的記者馬上向傳聞中的主角李福兆求證。
李氏如此說:“香港上市公司的數目,一直都維持在68家左右,但工廠的數目已由1947年的3000家上升至1969年的15300家,至于進出口金額更由1947年的125600萬元攀升至1968年的1042800萬元…上市公司的數目,明顯不能反映香港經濟整體力量的增長。
李福兆雖然沒有直接回應記者的提問,但他所列舉的數據,卻十分清楚地說明了當時股票市場未能配合社會和經濟發展步伐的事實。也即是說,成立新交易所不但是大勢所趨,也是經濟及社會實質需求強大的一種表現。
針對遠東證券交易所的籌劃,《南華早報》訪問了一些經紀及商人,了解他們對新交易所的看法。從報紙報道上看,大部分受訪者的態度都頗為保守。
有不愿透露身份的受訪者指出,股票市場充滿變數,人們不應以當時股市蓬勃而貿然成立交易所,應該想到股市淡靜時又如何維持的問題。
有些則直截了當地指出當時社會沒有成立新交易所的必要,又說如果新交易所沒法吸引新的資金和新的投資者,只會給市場帶來負面沖擊。
也有受訪者質疑那些帶頭創立新交易所人士的動機,認為他們只是為著個人利益,沒有考慮社會實際情況。
花園道1號,平安銀行大廈。
陳光良看著報紙上紛紛揚揚的新聞,嘴角露出笑容。關于成立新的證券交易會,他自然是持歡迎的態度,畢竟在股市里撈錢,也是他的手段。
他并不是擅長炒股,而是知道歷史大勢吧!
所謂大勢,自然不是輕易被人改變的。
例如香港前世七十年代初期的牛市和股災,都屬于大勢。牛市因為證券交易所的紛紛成立,以及香港經濟的突飛猛進,還有東南亞資本因為今年‘東南亞五月事件’紛紛來港發展等等;而暴跌,那純粹就是炒高股票后,過度投機而導致的暴跌,和那個假股票關系不是特別大,假股票肯定只是導火索而已。
“爸,這是你要的平安投資的投資詳細情況!”
27歲的陳文勝,走進父親的辦公室,遞上厚厚的一沓資料。
陳光良沒有先去看資料,而是指著報紙上的新聞說道:“你怎么看這件事?”
陳文勝看了看報紙上的‘遠東證券交易所’即將開業的新聞,當即說道:“我覺得是利大于弊。香港的經濟發展迅速,而證券市場發展落后,有新的交易所出現,會是一件促進證券市場發展及改革的好事情。當然,也有弊端,就是兩家證券交易所的管理及被監管,可能出現一些問題;而且,遠東證券交易所可以成立,那么別的證券交易所是不是也能成立.”
畢竟是喝過洋墨水的,且出身大家族。
陳光良笑著說道:“嗯,你能獨立思考,我很高興。當然至于你所擔心的事情,那不過是交學費而已。而我們平安銀行投資證券,一定是要秉持價值投資,長期看好香港發展等主要思慮。”
“好的,我明白了。對了爸,我準備去遠東證券交易所,為我們拿下一個經紀席位。”
“可以”
待陳文勝離開后,陳光良看著手中的厚厚的資料。
平安投資,是平安金融集團的‘投資銀行業務’,其業務包括證券投資及經紀、地產信托、海外投資、金融服務等等。
在投資領域,其中很重要就是投資了香港三十多家上市企業的510股權,都是價值投資理念;與此同時,地產信托也有一些工廠大廈及寫字樓,但規模已經不算大,被兄弟公司給拿走不少。
海外投資上,美國股市已經平倉,實際上也并不多;日本、英國股市等,也有一些投資;整體規模不大,只是那么個意義。
此時的平安金融集團,商業銀行業務已經交給職業經理人,陳光良并不會太干預。哪怕是長實集團和環球集團的貸款業務,也要有嚴格的抵押物才行,當然這兩家企業本身就是優質企業。
大概看完資料,陳光良已經為平安投資制定了一些策略,例如要加強明年的美股抄底投資,畢竟香港太小了,海外投資比例要加強等等。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