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70章 瘋狂擴張

第470章瘋狂擴張_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_都市小說_螞蟻文學第470章瘋狂擴張  第470章瘋狂擴張←→:

  1968年元旦的鐘聲剛過,日本橫濱港的海風還裹著新年的余溫,陳光良的“英美號”超級游艇已緩緩駛入碼頭。

  與以往不同,這次他的隨行團隊里,除了環球航運的高管,還有日本開發銀行與住友銀行的兩位資深信貸總監——一場足以震動全球航運界的“超級定單”談判,即將在日本多家造船廠拉開序幕,而這筆訂單的資金核心,正來自日本本土銀行的鼎力支持。

  此時的國際航運界,正籠罩在“蘇伊士運河關閉”的焦慮中。自1967年6月運河關閉以來,全球原油運輸航線被迫繞行好望角,航程拉長近5000海里,油輪需求一度暴漲,運費從7美元/噸飆升至30美元/噸。

  但隨著1967年下半年部分船東開始放緩造船節奏(多數人預判運河最多關閉12年),日本造船廠的訂單排期已從“爆滿”轉為“寬松”,三菱、川崎等巨頭雖仍有產能,卻鮮少接到超2艘的大額訂單——日本銀行也因此急于尋找“優質放貸對象”,既能長期發展造船業,又能獲取穩定利息收益。

  1月5日,三菱重工橫濱造船廠的會議室里,社長渡邊正雄看著眼前的訂單清單,手指忍不住微微顫抖:15艘22.7萬噸級VLCC油輪、10艘28.8萬噸級超大型油輪、5艘5萬噸級貨柜船,總運力達600多萬噸,交付期要求三年內完成——這幾乎相當于三菱重工未來四年多的油輪產能總和,若能拿下部分,不僅能讓船廠滿負荷運轉,還能帶動住友金屬、神戶制鋼等上游企業。

  “陳先生,您確定要下這么大的訂單?”渡邊正雄忍不住確認,“現在航運界都在觀望,不少船東認為運河隨時可能通航,您這樣大規模造船,風險太大了。”

  陳光良坐在沙發上,指尖劃過訂單細則,語氣沉穩:“渡邊社長,風險與收益永遠成正比。蘇伊士運河關閉至今已一年半,埃及與以色列的對峙沒有緩和跡象,運河通航至少還要等3年,這期間油輪需求只會增不會減。我們很多船只供日本租賃使用,但對歐美略有不足,所以只有繼續造船才能牢牢抓住歐洲、美國的原油運輸訂單。”

  他話鋒一轉,看向身旁的日本開發銀行信貸總監佐藤一郎:“資金方面,日本開發銀行與住友銀行已聯合承諾提供2.5億美元專項貸款,利率按日本央行基準利率下浮12——這是對長期合作伙伴的誠意。首付20將在簽約后一周內到賬,剩余款項按船舶交付進度分期支付,相信你該明白我們目前的盈利能力。”

  佐藤一郎立刻補充:“我們之所以愿意提供低息貸款,一是認可環球航運的實力——過去兩年,貴公司的租金回收率達100,從未出現逾期;二是看好這筆訂單對日本造船業的帶動,570萬噸運力的建造,能為日本創造超2萬個就業崗位,還能拉動鋼材、機械等產業出口;三是環球航運這次簽約很多訂單,源源不斷的利潤作為保證。”

  渡邊正雄心中徹底松了口氣。

  這樣的條件既保障了船廠的利潤(每艘船的建造成本因鋼材價格回落可下降5),又通過日本本土銀行貸款規避了跨境支付風險,幾乎沒有拒絕的理由。

  他立刻召集管理層開會,半小時后便拍板:“三菱重工愿意承接5艘22.7萬噸級VLCC和5艘貨柜船,28.8萬噸級油輪的建造難度較大,我們將聯合川崎重工一起完成2艘,確保三年內如期交付。”

  隨后幾天,陳光良馬不停蹄地拜訪川崎、石川島播磨等造船廠,每到一處,日本銀行的代表都會同步跟進貸款細節,讓船廠徹底打消“資金不到位”的顧慮。

  1月10日,環球航運聯合日本開發銀行、住友銀行等正式對外宣布“600萬噸超級造船訂單”,消息一出,國際航運界瞬間沸騰。

  《華爾街日報》以“瘋狂的華人船王”為題:“蘇伊士運河關閉的紅利期已過,多數船東選擇保守觀望,陳光良卻聯合日本銀行逆勢豪賭600萬噸運力,若運河三年內通航,環球航運與日本銀行都將面臨巨額虧損。”

  希臘船王奧納西斯的發言人更是直言:“這是一場不理智的冒險,全球油輪運力已出現過剩跡象,再多600萬噸,只會加劇市場競爭,拖垮整個行業。”

  香港環球航運總部里,高管們也多少有些憂心忡忡。

  幾天后。

  陳光良在“英美號”上設宴款待日本造船廠高管與銀行代表。

  夜色中,橫濱港的燈火璀璨,他舉起酒杯:“三年后,這些超級油輪將穿梭在波斯灣與歐洲、美洲之間,它們不僅是環球航運的財富引擎,更是日本造船業、銀行業與我們深度合作的見證。讓我們一起,抓住蘇伊士運河關閉的機遇,共創航運業的新高峰!”

  渡邊正雄、佐藤一郎等人紛紛舉杯響應,酒杯碰撞的清脆聲響在海風中斷斷續續傳開。

  他們知道,這場豪賭不僅關乎環球航運的未來,更將重塑日本造船業與銀行業的國際地位。而陳光良站在甲板上,望著遠處的日本海岸線,心中早已規劃好下一步——隨著600萬噸運力的加入,環球航運將在1971年前成為首個突破2000萬噸的航運公司,真正實現“稱霸海上”的目標,而日本,也將因這場合作,鞏固“全球造船中心”的地位。

  稍后,陳光良乘坐自家的航班公司——香港航空,回到香港,此時距離春節僅兩周的時間。

  陳光良一直都認為——做航運是他最簡單的事業,倒不是說本身這個事業簡單,而是因為做航運最重要的是——周期。

  每一個航運低谷時期,倒閉的大型航運公司數不勝數,前世在八十年代,日本航運公司破產比比皆是,2016年時的韓國航運公司.

  而陳光良恰恰能把握住未來六十年的航運周期,這就保證他懂得該什么時候減船,什么時候造船等。

  當然如果他僅僅是知道周期,也做不到如今的航運事業規模,陳光良從三十年代開始進入航運,他對船舶技術、航行技術等,都是了如指掌。他每年都會考察很多造船廠,一起討論造船技術、國家造船標準等。

  毫不客氣的說,假設以后華夏改開,需要發展航運業,請他或環球公司當個‘顧問’,那比國內的一百個工程師、海外的10個資深造船工程師都管用。

  日本人恐怕都不知道,陳光良擁有過目不忘和強大的頭腦,他們的造船技術很多時候,都被陳光良偷學到。如果不是香港的產業鏈不足,陳光良都有興趣開一家造船廠。

  每次陳光良去日本工廠考察,日本造船廠也非常的大方,將一些技術參數詳細的告知;日積夜累,陳光良將這些資料回去快速整理出來。

  很簡單,他以后打算扶持華夏的造船業,自然需要很多技術資料。

  環球集團大廈。

  這座大廈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位于德輔道中,三十年代中期是平安銀行大廈總部。陳光良看了看大廈,準備在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初期,進行重建。

  剛進辦公室不久,陳文博、陳文銘這對堂兄弟聯袂走進來,陳光聰隨后也走進來。

  可以說在環球集團,陳氏家族的力量最大,畢竟陳光良的弟弟和侄子都加入進來,而且都是核心高層。

  “你們有什么事情?”

  陳文博先說道:“港府鑒于葵涌三個貨柜碼頭已經相當的繁忙,打算準備公開招標葵涌四號貨柜碼頭。我想,我們要不要自行組建一個貨柜碼頭公司,去投標!”

  葵涌1號碼頭,是環球航運及歐洲三家航運公司,再加上本地三個財團,共同投資的。2號碼頭則是日本航運公司投資,3號碼頭是美國航運公司投資。

  如今招標四號葵涌貨柜碼頭,無疑對環球航運很有利,因為此時風波剛過不久,其它財團未必敢投資。

  “可行,環球航運組建自己的貨柜碼頭公司——國際貨柜碼頭公司,去投標。我們環球航運擁有較為豐富的貨柜碼頭運營經驗,相信標書方面不是問題,價格上,我相信如今的形式,我們也是沒有懸念。文博,你來負責這件事,具體直接向我匯報!”

  “好的,伯父”

  陳光良打算將‘碼頭業務’,一直放在環球集團。再加上控有香港航空的股權,將來上岸只需要再拿下九龍倉即可。

  接著,陳文銘匯報了一番:“埃索、德士古、莫比爾石油公司紛紛打聽我們新油船下水的時間,希望我們繼續租賃給他們新油船。我已經答應他們盡快給他們安排今年上半年下水的油船!”

  陳光良點點頭,說道:“我們的油輪大,成本更低,如今美國缺運力,他們自然渴望。你做的很對,美國航運市場比歐洲市場更容易拿下,他們的航運成本實在太高了。”

  接下來,陳文銘又匯報道:“父親,我們需要自行造集裝箱,畢竟這未來是趨勢。”

  此言一出,倒是點醒了陳光良。

  環球航運已經很久不造散裝船,主力是油船,然后是貨柜船;散裝船業務,大概有一百多萬噸,但已經到是三四年前造的了。

  這一點也無形中給了趙從衍、曹文錦、楊小虎等大船東的生產空間。

  “是要自己造集裝箱,以后也是一筆優質的事業。這樣,讓榮昌重工提供技術支持,環球航運自行組建制造公司。不僅僅香港要有工廠,新加坡也要一家工廠,哪里的戰略意義大,兩家工廠盡快籌備起來,投入到生產中。”

  陳文銘馬上說道:“是”

  雖然環球集團的事情是真多,畢竟還涉及環球貿易、香港航空等。但自己的弟弟陳光聰是環球航運總經理,兒子陳文銘是集團總經理助理兼環球航運的業務部負責人,侄子是環球航運的執行董事,陳光良反而更輕松。

  三人離開后,陳光良陷入思考中:

  這一世香港的貨柜碼頭提前幾年出現,而祁德尊的和記公司此時還沒有發展起來,不太可能有實力競爭得過四號貨柜碼頭。

  這樣一來,實際上環球航運已經先一步把握主動。

  如今和記的資產中,實際上只有屈臣氏的零售業務,還是陳光良比較看重的。當然,如果和記黃埔將來還是遭遇破產危機,陳光良也不會放過的。

  環球航運大肆造船的舉止,不僅讓希臘船東、歐洲船東震撼,就連本土的船東也紛紛震驚。

  香港船東反應過來后,再去日本造船時,訂單已經排到了70年代后。一時間,他們想造船,但日本船塢沒檔期;他們想等到1971年交付,但又擔心航運行情下跌。

  一時間,大家自然嫉妒起來,心里恨不得陳光良賭博失敗,船隊轟然倒塌。

  這其中影響最大的當然是包宇剛,他得到匯豐銀行支持,但很快發現,日本航運公司更信任環球集團,而日本造船廠更是給環球航運大開綠燈,他們則只能按部就班的排隊。

  至于去歐洲造船,這個造一點多功能的船型或許還行,但要造油船、貨船的大型船只,那成本實在太高了,香港船隊都舍不得那么高的成本。

  至于希臘船東,他們一般是相信歐美造船技術,對日本造船持有一定的懷疑;再加上他們需要歐美的航線支持,所以也不得不在歐洲造船。

  事實上,哪怕環球集團,也會象征性的在德法英造船,也是為了維護基本的關系。

  包宇剛從日本考察回來,臉上有些鐵青,如今就算他獲得貸款支持,造大油船也要排隊到1970年下半年,這讓他頓時有些投鼠忌器起來。

  “環球航運擴張如此冒險,陳光良就不怕他的航運帝國轟然倒塌?”

  “如今日本航運界更信任環球航運,能給我們的訂單也不是很多!”

  “陳光良帶動了香港航運,但也幾乎壟斷了日本油船運輸,以及歐美油船運輸占據很大份額”

  他有些不甘心,畢竟有環球集團這個龐然大物,香港船東發展到100萬噸以上后,就發現阻力是來自環球。:mayiwsk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