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霸道_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_都市小說_螞蟻文學第431章霸道 第431章霸道←→:
九龍,窩打老道。
陳文杰帶著舅舅嚴祖和,來到一幅地盤上,說道:“舅舅,這幅地盤6萬多平方尺,可建4幢住宅樓,差不多800多個住宅單元現在業主開價1300萬港幣。怎么樣,我們兩家合和,各占50股權?”
嚴祖和有些難為情的說道:“文杰,我這里就籌齊600萬港幣,其中500萬還是借你媽媽的錢,哪能做這么大一個項目?這個項目加起來的投資,穩穩超過2000萬港幣了!”
目前,香港地產的情況是:地皮費:建筑費2:1,當然,這是一個大概的水平。
陳文杰笑道:“舅舅有所不知,我們無需一次性全部支付業主的資金;可以約定一年付清,到時候,這個地盤都已經銷售出去,自然不存在資金不足的情況。”
嚴祖和自然也知道有這種玩法,在1957年前,甚至有的僅需要支付10分之1的地皮費,然后地產公司快速通過售樓花回籠資金。
但到了1957年后,港府先是出臺政策限制‘售樓花’,其次律師行、銀行等也開始限制資金的撥付。當然,地產暴跌后,就連地皮業主也謹慎的簽署買賣合約,支付比例大大的提高。
但嚴祖和也明白,不管任何限制,對長實集團這個巨無霸來說,都是不存在的;長實不僅實力強大,就是背靠平安銀行及陳氏財團,也是信譽卓越的存在。
“好,有長實做靠山,自然不存在那些問題。這次,你們幫我實在太多了!”
陳文杰說道:“舅舅,你和媽咪畢竟是一母同胞,她看到你這個樣子,自然也是不忍心的。只是希望你經過這一次的‘失誤’后,能穩打穩扎。”
他先是將功勞推給母親,然后又點出舅舅這次失敗的原因,當然很是委宛。
“你說的對,是我太冒失!”
陳文杰說道:“我父親常說一句話,只要負債率不超過三成,便可以立于不敗之地。不管是投資地產,還是股票,從長期的目的來看,他都是賺錢的,而且一定是可以跑贏通脹的。”
嚴祖和感嘆的說道:“你父親這些話,其實是說給你們聽的,當然對我們也是受用無窮。”
實際上,此次嚴氏是因禍得福,資產不僅沒有下跌,反而上升很多。
另外一方面,上一次沒有陳光良家族的救助,嚴氏也不至于破產,只是會資產損失而已。
陳文杰點點頭,他自然明白這一點。
雙方確定后,很快將這個地盤買下,并準備投入開發。
目前香港已經規定,在新樓交付9個月前,才能允許出售樓花;亦或者,這家公司的凈資產達到一定的數額。
就算如此,市民也不會相信連樓都沒有開始建的地盤,所以地產商都是先開工到一定程度,然后開售時強調進度和交付日期。
時間匆匆,轉眼又是新的一年(1960)。
在1959年,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就突破75億港幣,人均2420元。(前世1964年人均才2538元,當時人口已經350萬)
更重要的是,現在一年本地生產總值的增在超過8億港幣,增速在10左右。
進入六十年代,香港的經濟更加繁榮,預計GDP增長速度保持在10。
元旦過后,陳光良自然優先巡視長江工業集團的各家公司,便能了解香港工業的情況,預估香港工業的發展趨勢。
例如在1958年,美國和香港之間實行棉織品貿易限制,香港為了盡量利用配額和提高回報率,香港制衣產業提高生產技術和質量,增加產品的附加值,香港輸美的成衣增加迅速,制衣業業迅速發展,成為全球最知名的成衣出口地之一。
在這種形勢下,新豐紡織早就做了調整,成衣產業擴大比值,超過紡織業;整個香港也是如此,成衣業出口,已經超過紡織業。
這意味著,香港輸出的產品,附加值更高,利潤也更高。
“老板,目前我們建立的中高檔成衣生產線,不僅僅為自家的鱷魚恤品牌生產,包括美國、澳洲的品牌服裝,都有委托我們代工.”新豐紡織的總經理林建云,很是自信的介紹起來。
新豐紡織的成衣產值,在五十年代后期,就已經超過紡織,是香港最早改變的紡織企業。
當然,成衣超過紡織業,不代表紡織業就沒落了,畢竟紡織和成衣,雇傭著香港近四成的工人。
陳光良拿起一件代工的服裝產品,仔細打量一番后,才說道:“嗯,產品不錯!”
他話鋒一轉,說道:“配額的事情,你一定要多上心,最起碼要港府做到公平。在這一點上,你的眼光不能局限在新豐紡織內部上,而是一個長遠的眼光。”
從去年開始,港英政府在倫敦政府的壓力下,也主動限制香港產品輸出至共同市場。配額,是一個關鍵。
林建云點點頭,說道:“我們初步的想法是,出口商和生產商各持有一半的配額,具體還需要和同行及港府進行交涉。”
“嗯,總之這個事很重要。”
“好的”
目前,童潤夫僅擔任新豐紡織集團的顧問,并在港府擔任行政局的議員,以及擔任香港紡織公會的主席。其在香港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
林建云從成衣業務的總經理,一舉擔任整個新豐紡織集團的總經理,自然能力也是很不錯的;更重要的是,他是祖籍是粵省,早在1937年加入新豐紡織集團。
配額的事情,陳光良不是讓林建云主要考慮新豐紡織集團,而是站在整個行業的角度出發;當然,新豐紡織也是會拿到自己該有的那部分份額。
隨后,陳光良還考察了‘鱷魚恤’的生產線。
目前鱷魚恤已經在香港、新加坡、臺島、吉隆坡開設門店,分別是五家、三家、三家、一家,總計12家門店。成長的速度很快,建立的品牌效應很成功。
事后,林建云帶著兩名管理層,來到陳光良的辦公室。
“陳先生”
“嗯,坐,我們一起開個會!”
兩個管理層有些忐忑,因為他們很難有機會看到老板,而今天還是在老板的辦公室里開會,不知道是什么事情。
陳光良沒有過多的廢話,直接說道:“我讓林總經理介紹兩位擁有豐富的海外經驗,又膽大心細的管理層。是因為,我需要外派非洲一個團隊,不知道你們愿不愿前往。”
“非洲?”
“南非?”
新豐紡織在南非,確實有著出口業務。
“是尼日尼亞,也是英國的殖民地,不過在1954年已經高度自治,預計今年要獨立,但應該也是英聯邦國家。這是非常的一個大國,如果英國人離開,這個國家就有大量的外匯,但商品一定是非常缺乏的。具體資料,你們看一下,愿意去的,就回復我;不愿意去的,也無妨,我再派其他人。”
畢竟都是拖家帶口的,去非洲工作肯定是要深思熟慮的。
兩人紛紛看起資料來,這一看他們就入神了,這個尼日尼亞雖然是非洲國家,人口卻比英國還多,高達4000萬以上。
如果英國人離開,這個國家就會陷入一個‘商業真空’,大量的外匯被留下,但產品非常稀缺。
不消說,在這里發展紡織業,勢必很有優勢。
當然缺點也有,那就是政Z環境不穩定,生活條件不會太好。
林建云在一旁誘惑道:“你們只是中層的管理,香港晉升困難,如果愿意帶隊去尼日尼亞,那就享受高層管理的待遇。與此同時,我們在尼日尼亞的業務,會給團隊一定的績效分紅。”
此言一出,叫來的王志和、呂超再也扛不住誘惑,當即答應前往。
陳光良點點頭,說道:“這個事情不急于一時,稍后林總經理會親自帶隊考察,而真正確定投資,可能得等考察結果。”
這是新豐紡織在海外的首次建廠,自然要走穩一些。
當然,以后新豐紡織會考慮海外建廠,最終形成一個全球性的紡織集團。
與此同時,在日本的‘康師傅拉面’正在和日本的本土拉面品牌,進行強烈的廝殺。
香港康師傅方便面進入日本市場已經兩年時間,一開始的半年多時間,沒有競爭對手,迅速拿下大量的市場,并成為暢銷級產品。
半年多后,日本的安藤百福率先搞出,并以‘日清’品牌開始銷售拉面。
當然,康師傅可沒有錯過機會,當即以侵犯專利為由,向日本法院進行起訴。
消息傳得紛紛揚揚,最終在半年后,康師傅給出新的方案——凡是生產方便面的品牌,必須向康師傅繳納5萬美金的專利費。
此舉也是無奈之舉,日清之后,日本方便面廠家如同雨后春筍,絡繹不絕的成立,大家還斥責康師傅是搞壟斷。
如果拖下去,對康師傅品牌在日本的市場不利,所以康師傅轉而降低專利費,每家收取5萬美金的象征專利費。
就算如此,也已經收取了上百萬美金的專利費。
稍后的近一年時間,康師傅轉變策略,打起了價格戰,在日本點燃方便面大戰。
經過兩年的時間,香港品牌‘康師傅’在日本不僅站穩腳步,而且還占據著市場的第一份額。
維他奶集團總裁陳志興、康師傅方便面總裁馬嘉柏,在銀座的寫字樓里,正在召開會議。
在場的管理層和技術骨干中,有一半是日本人,因為康師傅將主力市場定在日本,且在日本投資了一家方便面工廠。
陳志興開口說道:“為了打贏這場拉面大戰,我們所在的這幢銀座物業,將更名為康師傅大廈,將成為康師傅拉面的日本總部。”
眾人不由得錯愕,香港管理層倒是都知道,這座物業隸屬長實集團,是母公司的物業。
馬嘉柏高興的說道:“這就是最好的招牌!日本其它拉面品牌,都是小打小鬧,而我們康師傅品牌在日本,才是牢牢的占據第一。”
日本籍地區總經理安田顯,當即說道:“雖然康師傅暫時位列銷量第一,但本土的群狼戰術,依舊讓我們感到很吃力。而且,低價策略已經實行一年,期間我們全靠專利費支撐日本的利潤,這不是長久之計。”
他當然知道,集團公司實力強勁,不然也不會一開始就在日本建立一座大型食品廠。
馬嘉柏點點頭,承認這種說法,不過他話鋒一轉,說道:“當然不能坐以待斃,集團公司決定研發新產品——豚骨拉面(豬骨),目前已經差不多研發成功。稍后,將同時在日本生產。屆時,我們將擁有兩種口味,讓顧客擁有更好的選擇。”
一種管理層一喜,沒想到集團公司這么快就有新產品,這是一個很好的跡象。
與此同時,陳志興也說道:“不僅僅如此,集團決定繼續支持你們的低價策略,直到穩定市場的占有率為止。不僅僅如此,我們還可以將五袋康師傅拉面,打包一個大袋,然后送一個瓷碗,以此進一步占領市場。”
這可是出血本了!
本來利潤就是微乎其微,如今還送碗,這是明擺著不給日本品牌活路。
其實這個策略,也是陳光良親自關照的,前世日本的方便面便是如此打敗香港的本土品牌‘公仔面’,讓公仔面的老板不得將公司賣給日清拉面,最后日本方便面一統香港市場。
當然,現在康師傅的低價營銷策略,主要是站穩日本市場,擴大日本市場,而非在日本壟斷,畢竟這是不可能的,日本大財團都不會看下去。
銀座大廈冠名、繼續低價策略、附送塑料碗、新產品即將登場一個個重磅的營銷方案,即將登場。
但這還不是結局,稍微陳志興又說道:“日本人喜歡吃拉面,集團有意讓康師傅成立一家快餐品牌——味千拉面。具體的模式類似美國的連鎖快餐企業,但味千拉面主營拉面,包括各種口味”
馬嘉柏自然也得到消息,當即表示道:“對,我們已經擁有一份關于快餐企業的設計方案,稍后便會組建團隊。”
這個設計方案,出自老板之手,自然是非常寶貴,也必定成功的。
事實也是如此,哪怕美國的快餐企業,此時在陳光良眼里,也不過是一個小孩子。對連鎖快餐品牌的理解上,自然沒有人比得上他。
日清拉面。
安藤百福此時在辦公室,焦慮的看著一些市場報告。
差不多一年半前,他賣掉物業,又貸款進入拉面行業。但隨即而來的是康師傅的‘壓迫’,官司差點讓日清的品牌形象跌入谷底,背上‘山寨’的名頭。
若不是他聯合其它日本品牌,給康師傅的壓力,康師傅也不會妥協,只收五萬美金的專利費(一家)。
但接踵而來的是康師傅強大的實力,采取低價策略,打壓日本各品牌。一些有背景的品牌還好,安藤百福的日清可就倒霉了。
這一世,安藤百福的日清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自然也沒有優勢。
“安騰社長,康師傅的總裁馬嘉柏先生來了!”
“有請”
不一會,馬嘉柏走進來,笑道:“安騰社長,別來無恙!”
曾經的仇人,如今再見面,自然能控制情緒。
安藤百福笑著說道:“還不錯,畢竟我們日清發展很好!”
馬嘉柏坐在沙發上,說道:“不然吧,日清背后并沒有大財團的支持,本身也只是日本眾多品牌的一家,沒有特別的優勢。當然,我也不說太多,此次來日清,是希望收購安騰社長你的這個品牌。”
安藤百福猛然站立起來,說道:“不可能!我是不會出售日清的。”
雖然經營困難,但也沒有想過賣掉。
馬嘉柏笑道:“安騰社長別急,你可能不知道,我們接下來還有更大的營銷力度,屆時戰端一開,日清根本沒法招架。與其如此,安騰社長還不如賣一個好價格,而且我們愿意邀請你擔任康師傅的全球副總裁,和我一起工作。”
安藤百福內心咯噔一下,他調查過,康師傅只是香港維他奶集團的一個品牌,而維他奶又只是長實集團的子公司。更重要的是,長實集團又只是‘世界船王’的一家集團公司。
這就是相當于日本的財閥級,甚至更大。
如果再進行更厲害的低價策略,他還真就扛不住了!
眼見安藤百福猶豫,馬嘉柏說道:“千金買馬骨,我們對日清的價格絕對讓你滿意,畢竟你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家。”
“我再考慮考慮吧”
“好”:mayiwsk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