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_第425章兵強馬壯影書 :yingsx第425章兵強馬壯第425章兵強馬壯←→:
結束歐洲之行后,陳光良來到美國。
他先是帶著妻子蔣梅英和兒子陳文錦,在超級游艇上,招待了肯尼迪夫婦,為兒子陳文錦在美國發展擴展人脈。
陳光良在五十年代初中期,便結識了肯尼迪,他和丘吉爾都是‘英美號’超級游艇的常客。
當然和這些政客的交往,陳光良都比較謹慎,也沒有太多的利益往來。不過在關鍵時刻,卻是可以派上用場,例如當初收購香港航空,丘吉爾就出過力。
至于和肯尼迪的交往,目前依舊沒有派上什么用場。
“陳先生,你有多少船只?”甲板上,肯尼迪享受著翹起二郎腿,好奇的詢問道。
“100萬噸吧”陳光良平淡的說道。
肯尼迪尚未回答,其妻子杰奎琳說道:“偶買噶,你應該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船東吧?”
陳光良謙虛的說道:“我的船隊有不少二手船,所以應該還算不上。”
雖然如此,但依舊震撼了肯尼迪和杰奎琳。
事實上,1957年后,環球航運的船隊增長很慢,主要是購入二手船為主,另外環球集團有著上億美金的現金流。
至于什么時候造船,陳光良預計明年是個好時機,畢竟今年的航運已經走下坡路,明年就是航運寒冰期。
肯尼迪隨即說道:“如果說美國和英國是第一代航運強國,那么希臘、日本算是第二代,香港應該也算得上二代。”
陳光良回道:“香港應該算二代半,比希臘晚半代。”
這是事實,目前香港的大船東中,環球集團以絕對的優勢領先,斷崖式的領先,其他像是董浩云、趙從衍、包宇剛等,只能算是小船東,在世界航運里是這樣的。
肯尼迪說道:“沒想到,美國這么快失去航運和造船產業!”
航運業轉移,造船業也全線潰敗,無疑有些讓政客感到失望。
陳光良笑道:“以自由輪為例,美國船員覺得上面條件惡劣,但我們香港的海員則覺得上面是天堂,設備齊全。這是一種產業轉移,也是美國產業升級的體現。”
大家聊的范圍很廣,期間肯尼迪主動詢問陳文錦道:“George,你在美國從事什么事業?”
這一次陳光良將兒子帶來見他,肯尼迪也明白里面的深層含義。
這個狡滑的華人,意圖打造一個遍布全球的家族,顯然野心不小。當然,他依舊選擇和陳光良交往,因為可以從陳光良這里聽到一些遠東的事情。
“成立了一家地產企業,正在加州舊金山開發了一個購物中心!”
“很厲害呀,你應該才20多歲,居然已經可以獨立做事。”
“24歲了,我大學已經畢業三年,哈佛畢業的。”
“那我們是校友”
一切進展很順利,當肯尼迪聽說陳文錦找了一個加州議員的女兒做女朋友時,更是熱情了起來。
這充分說明,陳文錦是在本地發展。
兩天后,陳光良、嚴人美來到舊金山,考察了陳文錦正在建設的亞馬遜購物中心。
“父親,這個地盤一共是59000平方米占地面積,通過融合購物、餐飲、文化為一體的購物中心為此,我們還準備在周邊開發了住宅公寓,充分利用土地資源.”陳文錦介紹的很認真。
這是一幅比較空曠的土地,如果是在香港,陳光良一定認為太偏僻。
但這里是美國,購物中心普遍都不會在市中心。
因為購物中心本身就是一個‘聚群效應’,其次美國家庭擁有車輛比例很高。
“這附近擁有多少人口,你覺得這個項目能輻射多大的范圍?”
陳文錦詳細的做了工作報告,心中很希望得到父親的認可。
在1956年,美國真正意義的第一家購物中心——南谷購物中心開業,拉開了美國購物中心的歷史。
而陳文錦在1957年,就組建地產企業,然后募集資金,籌建了這個亞馬遜購物中心。
目前,陳文錦占這個項目的60,其余40有陳光良的人脈,也有陳文錦的人脈。
不是陳文錦得不到足夠的資金支持,而是他需要通過這種方式,擴大在美國的人脈。
“它是面向整個舊金山,我們是做舊金山最大的、最先進的購物中心,是地標性建筑模式。”
陳光良滿意的說道:“好小子,有野心!”
第一座亞馬遜購物中心的設計,陳光良也參與了一些,主要設計方是美國的一家知名設計公司。
預計在1961年開業,這期間陳文錦主要就是做這一個地產項目,因為只有這個項目成功,才代表著他的經驗充足。
接下來,陳文錦就可以在商業地產中大展拳腳。
當然,陳文錦還在做證券和風險投資,總之事情還挺多的。
考察結束后,陳光良沒有見陳文錦的合伙人,他將這個兒子扔在美國,就是鍛煉來的。
主意,他可以出!
資金,他可以出!
人,他就是不能出自己。來考察,就是看看進展而已。
如果失敗,那就給錢繼續再來。
當然在地產領域,陳文錦想不成功也難!
現在美國在建的購物中心不少,甚至在去年,美國還成立了購物中心協會。
但,唯有陳文錦在建的亞馬遜購物中心,才是在做品牌,做連鎖。
回到舊金山的別墅,女兒陳樂怡也從大學里請假來團聚,一見面就挽著陳光良的胳膊。
“爸爸,我想你了!”
陳光良頓時心都化了,很長一段時間里,陳樂怡是他唯一的女兒,可謂家族的掌中寶。
而如今這個掌中寶,也是20歲了,遺傳了父母的長相,非常的清純美麗。
“好啦,都多大了,還想著撒嬌呢!”
“我再大也是你女兒是不是?”
“是是”
一家四口齊聚在這里,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蔣梅英這一房,長子陳文錦今年24歲,長女陳樂怡今年20歲,次子陳文驊今年16歲,而幼子陳文海才6歲。
隨意目前來說,在美國創建事業的就是陳文錦。
坐下來后,陳光良詢問道:“樂怡,還有兩年時間畢業,你有沒有打算?”
她是名牌大學的財務管理專業,找工作是不難的,當然陳光良希望她加入家族企業。
“我當然是加入媽媽的企業中,幫媽媽打理財務了!”
蔣梅英手中有家投資企業,資產將近6000萬美金,投資項目包括地產、證券等。
“好,我看干脆這個暑假你開始實習!”
陳樂怡說道:“好呀”
她沒有其她的心思,就是想幫母親分擔。
蔣梅英的投資企業,陳文錦四年前也開始加入,但一直也是‘兼職’。
而陳光良說過,蔣梅英這一房,女孩子也要分家產,所以不可能虧待陳樂怡。
時間匆匆,轉眼來到1958年秋。
香港的地產已經停止下跌,甚至開始回暖的跡象。
此次下跌,只是單純的供大于求,經過接近一年的消化,市場已經重新緩過來。更何況,隨著香港經濟的快速增長,也勢必會帶動地產。
次輪下跌,地皮最高跌幅70,但這也是少部分地盤,例如原業主破產和瀕臨倒閉,屬于撿漏性質。
而長實集團無疑撿漏成功,這段時間拿下10幢樓的地盤,可建2000多個住宅單元的龐大。
會議室。
陳光良說道:“從19591961年,長實集團計劃要售出3000個住宅單元的目標,相當于每年銷售1000個。而且,我們不能動用手中的那些唐樓地盤,畢竟才建十多年時間呢!也不能動用那些大幅地盤,那是將來的大型項目儲備地盤。所以,所需地產原材料只能從外面購入。”
長實集團的唐樓,有1000幢以上,很多都是一個區域,以后隨時可以重建。
長實集團的大幅地皮,像是包括北角的‘宋城’(原月園),九龍灣的時代拍攝基地(原)此類。
當然,加上時代影城在北角園明山的‘原制片基地’,以及維他奶在北角的工廠等等,這些陳氏企業還擁有大量的土地儲備。
地產部負責人陸孝清,說道:“港府有意擴大西環的馬路,而平安銀行在那邊的倉庫必然要拆卸,我建議購入平安銀行的在那里幾個倉庫,修建住宅大廈。與此同時,我們一邊銷售,一邊再購入儲備地盤。”
平安銀行畢竟是銀行,不適合直接做地產。
另外,此時的地皮和建筑費的比例在2:1,也不適合合作。
買賣地盤,對平安銀行最公平。
“行,既然西環要發展,也不能拖累,就讓平安銀行賣出手中的倉庫。”
接下來,由陳文杰匯報了百德新街項目、長江廣場項目的進展。
長實集團動工的項目不少,還包括美麗華酒店的側翼,建了一幢17層高的大廈,還有一幢等60年代再建。
總體來說,在這一階段,長實集團的戰略是‘以戰養戰’,即用發展地產(銷售為主)賺到的錢,來投資商業地產(酒店、寫字樓、購物中心,出租為目的地產)。
與此同時,長實集團還要保持著充足的土地儲備。
會議結束后,長實集團的住宅樓盤立即開始準備陸續的動工。
維港塑膠。
李家成在辦公室里,計算著財務。
從1955年開始做塑膠花,也是哪一年遭遇‘最大危機’,但隨后因為有平安銀行的貸款,轉危為安。
1955年,盈利20萬;1956年,盈利50萬;1957年,盈利80萬;而今年才過去9個多月,就已經盈利80萬。
雖然已經躋身年盈利近百萬的企業,但李家成依舊感覺到——塑膠花產業不會長久,所以他想進入地產行業。
只是他手中不過一兩百萬的資金,實力還是太弱小。
“購買一幅工業地皮,應該是足夠了。至于建筑費,我可以分期支出。應該問題不大!”
李家成思考一番后,做出這樣的決定。
雖然李家成做出這個決定非常英明,但他現在受限于維港塑膠能提供他的資金不多,注定不可能有前世的成就。
按照李家成的計劃,他至少需要三年時間,才能建立起一座工業大廈。更重要的是,三年后的塑膠花可能走下坡路。
哪怕是1967年他想抄底,也不會有太多的資金供應。
陳光良當初也算到這些,才做個好人,扶持一下李家成。
這一天,陳光良召回海外的侄子陳文博。
他這個侄子是1935年出生,今年23歲,去年大學畢業后,便在歐美各大造船廠和航運公司學習。
雖然侄子沒有陳光良的子女聰慧,但也是刻苦穩健,而且也是畢業于英國名牌大學——帝國理工。
所以,陳光良自然也會親自培養。
在辦公室里,陳光良、陳光聰兩兄弟,陳文銘、陳文博兩堂兄弟,坐在一起。
“文博,說說看,歐美的港口是個什么情況?”
陳文博得到任務,自然有調查,他馬上說道:“停了越來越多的船只,很多船只的年份比較久遠。這第一是如今航運開始不景氣,第二是這一部分船只到了淘汰的年齡。”
“價格呢?”
陳文博隨即說道:“價格很優惠的,一艘船只要6萬美金,還可以允許4萬美金的貸款,簡直就給送一樣。我覺得一些船,維修保養一下,還可以使用一段時間。”
陳光良點點頭,這個侄子還是有認真調查,不是個草包。
認真做事,就已經足以。
稍后,陳光良說道:“那就給你一個任務,你去歐美的各大港口,買下這些船只。記得只要便宜的貨。拿回來后,能使用的,我們就維修保養一下,可以賣給別人,也可以自己使用;不能使用的,就在將軍澳拆卸,發展拆船產業。這一波,別說這些商船到了淘汰的浪潮,就是歐美的航母都到了拆船的時候。香港可以發展一波拆船產業。”
雖然拆船污染環境,但此時英國都還沒有擺脫污染的重工業,香港自然無從談環保的話題。當務之急,是先發展經濟。
至于造成的污染,幾年就消失了,畢竟大海是很大的。
陳文博一下子感受到被重用,而且是大伯的重用,當即說道:“大伯,我保證做好這件事。”
陳光良說道:“我們陳家的,自然沒有弱者。好好去做!”
“是,大伯”
將這個侄子安排一番后,陳光良也算安心下來。
如今在環球集團,有他的弟弟陳光聰,有他的三子陳文銘,還有他侄子陳文博,也算得上家族成員兵強馬壯了。
而環球集團雖然此時積攢了大量的現金(主要來自蘇伊士運河關閉期間),但明年開始,也要造新船,造大船,所以不愁資金沒有出路。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