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第411章地產霸主_wbshuku
第411章地產霸主第411章地產霸主 1956年2月初,春節前的一周,陳光良從歐洲回到香港。
目前陳氏企業在很多國家及地區都有投資,包括英國、摩納哥、美國、巴西(銅礦)、星島、馬來西亞、泰國、日本、香港等。
算是已經初步踏入全球化投資的戰略,當然接下來依舊會保持著立足香港,全球發展的戰略。
環球集團大廈。
這里也是長江工業集團的行政總部,而長江工業集團旗下的新豐紡織、榮昌重工、華泰塑膠、合和拉鏈、瑞貝卡假發等企業。
而在去年,整個長江工業集團創下2億港幣的產值,占香港工業產值的5;其中新豐紡織集團,占香港紡織業的10以上的份額;華泰塑膠占香港塑膠產業的20左右,瑞貝卡假發占香港假發的30份額。
利潤方面,整個長江工業集團創下2000萬出頭的純利潤,比長實集團的利潤還多近一倍。
會議室里,郭德明用數據在匯報工作:“去年,塑膠花產業的香港出口總值為5200萬港幣,我們占41的份額(塑膠行業除塑膠花,還有塑膠制品、玩具等),假發的香港出口總值為3600萬港幣,我們占30這兩個新興的產業,去年為香港帶來8800萬港幣的出口,而今年塑膠花增長態勢更好”
陳光良聽著也微微點點頭,認可這種觀點——塑膠花預計在明年(1957)能突破1個億的出口總額,這還不是重點,保守在六十年代初達到巔峰,成為香港前五的工業品類。
假發就差點,估計最近幾年增長幅度不會大,能維持在5000萬應該差不多;不過六十年代初,歐美流行一些‘潮流’,假發總產值突破上億也是沒有問題的。
接著,陳光良說道:“日本去年采用六個晶體管,生產出索尼T55我覺得香港如果采購日本的晶體管,生產自己的收音機,也是可行的。所以,我想組建一家叫做‘美的電器’的企業,初步的兩個產品,就是收音機和電風扇。你們組建一下團隊,晚一點我會考察!”
郭德明等集團高層,連忙說道:“好的”
陳光良也知道,香港的人材稀缺,也就只能做一些科技含量不高的產品,不過他卻希望積累足夠的經驗,以期望改變香港的這種情況。
前世香港的電子產業,也是替日本代工索尼收音機開始,當時日本為了規避英國的關稅問題,特意在英聯邦的香港生產索尼收音機,等兩年后索尼將工廠搬到愛爾蘭,香港已經可以組裝收音機了。哪怕日本將晶體管不賣給香港,香港也能從英國購入。
而陳光良當然看不上這個收音機組裝的利潤,他是希望積累這方面的技術和經驗,為以后獨立研究隨身聽產品,打下基礎。
至于電風扇,這是為將來的電器生產打下基礎。
接著,陳光良又說道:“我時常出國,雖然不用自己拿行李包,但也發現現在的行李箱很是不方便。所以我打算讓新豐紡織集團成立一個子品牌,專門研發和生產行李箱,品牌就叫做Travelpro這個行李箱的設計草稿,我都已經做好了,它有四個360°活動的輪子,還有一個可伸縮的拉桿.”
眾人紛紛好奇的看了起來,這一看就覺得挺新意和創新的。
就是這么一個小小的發明,居然比登月還晚二十年時間呢!
新豐紡織集團的總經理張芳碩,當即說道:“正好鱷魚恤旗下可以生產皮具行李箱,可以將這個Travelpro品牌掛在鱷魚恤旗下。”
陳光良當即說道:“不對,Travelpro品牌應該和鱷魚恤并列,掛在新豐紡織的‘服裝品牌部’旗下。所以,我們注冊一家叫做‘優衣庫服裝影響公司’,這家企業以后管理旗下的服飾品牌吧!”
“好的,我會安排好的!”
大家看得出來,老板這是想在‘工業領域’多點開花,大生意也要做,小生意也要做。而且老板要做的工業品類,總是香港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當年新豐紡織進入香港時,那時候其實也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至少新豐紡織是有真正香港記錄,和帶領香港紡織崛起的‘唯一人選’。
榮昌重工也是如此,是香港真正意義的冶煉工廠,最早的拆船公司之一,機械公司之一;當然,香港的造船業一直都比較厲害(太古怡和),其工人此時還有上萬名的。
年前,陳光良攜嚴人美、蔣梅英來到深水灣80、79、77號,三幢全新的花園別墅已經全部建好,也已經裝修完畢。
深水灣79號,將作為陳氏的祖宅(陳氏大房);深水灣80號,則是陳氏二房蔣梅英的住所;深水灣77號,則是三房奧黛麗赫本的住所,當然奧黛麗赫本一年來住不了多久。
至于淺水灣的別墅,只能留作度假用。
深水灣79號別墅,一幢現代化三層別墅是主建筑,走進去后,里面的家具都已經布置好。
“五年時間,全部建成,各方面都挺讓人滿意的!”陳光良滿意的說道。
蔣梅英笑著說道:“正好文杰結婚,搬進來,還是打算提前搬?”
長子,肯定是要和父母居住的。
所以深水灣79號,既是祖宅和陳光良和嚴人美的住宅,也是陳文杰和莊元貞的新房。
陳光良說道:“不等他們,今年底左右我們就住進來!”
蔣梅英說道:“那我明年搬!”
嚴人美取笑道:“怎么,你還擔心我找事不成?”
比大房先搬新房,好像也是個事!
蔣梅英回道:“切,我這是覺得讓這里透透氣也好。”
說是如此,實際上也是尊重嚴人美的這個大房,減少矛盾。也只有在床上,她蔣梅英才會騎在嚴人美的身上,無大無小,有大有小。
陳光良沒有參與兩人的話題,他在想一個問題,半山區的那些洋房,以后肯定要建高層豪宅的;那他還有三子一女,以后長住香港,也就是和嚴人美剩下的四個孩子,以后該住哪里?
很快,他便笑了笑,考慮那么多干什么,以后香港的豪宅地盤多的是,例如石澳、山頂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二房的子女,倒是不需要在香港購入太過豪華的別墅,以后有個獨幢別墅就行了。
春節過后。
一天,嚴寬向陳光良匯報了一件事:“老板,現在官地拍賣會上,很多地產商在‘食餅仔’,我們若是不參與,就把我們的價格頂高!”
陳光良詢問道:“何為‘食餅仔’?”
嚴寬介紹道:
“比如港府要拍賣一幅地,A可能是獨力競投,B可能也是獨立競投,C可能是幾個人合作競投,有實力的就獨資,沒實力的就幾個公司合伙叫價,D根本無心買地,卻也來湊熱鬧參與競投。這幅地本來1000萬才可以投得,沒有這1000萬的人,一般不敢叫價;因為若真的投到,拿不出錢來怎么辦。于是,有人就找后援,姨媽、姑姐也叫出來。
好啦,開投了。假如ABCD四方競投,從500萬開始叫價,600萬、700萬,叫到差不多的時候,當中就會有人即場商量‘不如我們投回來再投過啦’。
于是大家來了妥協,某方叫到750萬時,另外三方就不叫價了,750萬成交。
之后,ABCD四方隨即找個地方坐下來,重新把這幅地拿出來競投。好了,再次叫價,叫900萬時,CD不叫價了,只剩下A和B。900萬和750萬之間的差價150萬,四方平分,每方分得30多萬.
接著,A和B再競投,A叫價950萬,B可能就放手了。這幅地最終由A以950萬投得,而950萬與900萬之間的差價50萬,再由A和B平分,每方分得25萬。
“整個過程,就是大餅分小餅,你吃一塊,他吃一塊,大家都有好處。A以較便宜的價錢投得地盤,其余三方也得到利益。當然,也有例外的時候。比如ABCD是一伙的,但突然有個E出來,老是去頂,叫高價,把地價頂高,結果最后投得地盤的人就要出高價錢了。”
聽完這些,陳光良直接說道:“我們不參加食餅仔,他們愿意頂就頂,總之只要有利潤,今年上半年,要拿三四個地盤開工。”
“嗯,他們邀請我們,我也沒有同意。”
陳光良隨即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地價炒高,對我們長江實業集團也有好處,而且還能洗涮出去一批不合格的置業公司呢!”
嚴寬驚訝了一下,合著老板又在‘算計’什么?
莫非,香港的地產有大跌的風險?
陳光良確實有這種心理,但他不算主動去算計什么,只是已經參與其中。
由于長實集團手握大量的地皮地盤,且新界這個年代根本不會去開發地產,所以港島和九龍的資源本來就稀缺,那么地皮價格肯定比前世貴一些;
其次,霍英東、廖寶珊、張玉良、恒生銀行(也投資地產)等,實際上被陳光良的出現,削弱了實力,那么他們抗風險的能力減弱。
最后,如今香港經濟又比前世好,地價自然漲得更厲害。
那么這一波的‘地產暴跌(1958)’,一定有更多的人因此倒閉,像李康節、陳德泰這些,說不定就徹底倒下來;還有一部分,從地產中開始變得謹慎,像恒生銀行的何添、廖創興銀行的廖寶珊、張玉良等人。
事實上,前世的‘四大家族’,也已經不同程度的‘受損’,就看將來大家的手段了!
灣仔的一家高檔酒樓的包廂里,一群香港‘大型’的華資置業公司首腦,正在‘食餅仔’。
包括‘港澳聯合地產’的李康節,僑豐地產的關啟明、大昌地產的陳德泰、‘廖創興銀行’廖寶珊、霍英東。
將一副地皮‘食餅仔’完畢后,大家閑聊起來。
李康節不滿的說道:“這個長實集團太過霸道,他們不參加我們的‘食餅仔’,也拍賣我們港澳聯合地產公司的北角地皮,簡直不把我們放在眼里。”
他也是滬籍人,搞建筑出身,他去年看到霍英東經營地產賺大錢,于是想與霍英東“埋堆”,一起做地產生意,霍英東認為跟李康節等人合作,可能會出現很多問題,于是宛然謝絕了他們的要求。
李康節又想出一個方法,搞“大聯合”,把港澳兩地的一些商家聯合起來,合組一間公司發展地產。他能說會道,結果游說了澳門富商何賢等人加入。霍英東自然也在李康節極力游說之列。霍英東雖然不贊成“大聯合”的做法,認為“大聯合”會引發很多問題,但最后還是拿出一些錢入股。
霍英棟曾在榮昌重工業基地做過事,說道:“不放在眼里才叫正常,若放在眼里才不正常,長實集團的實力,我們加起來也不夠打的。”
大家紛紛點頭!
李康節也知道陳氏家族的實力,只是不甘心的說道:“只是他們這樣一搞,哪里還有我們多少蛋糕分?”
分蛋糕?
誰TMD要給你分。
這一波,陳光良本身就像搞倒閉一些參差不齊的地產企業。
所以長實集團在拍賣會上,會頂價,將香港地價給頂到非常高。
讓這些只拿著10資金就去購入地皮的人,準備破產。
李康節抱怨了幾句,但發現沒有人附和,也只能訕訕的停止口舌。
長實集團時隔兩個月時間,再將公眾四方街的‘文華新村’放出兩幢樓,總計四百個住宅單元出頭。
兩個月前的元旦節,長實集團兩幢樓24小時售罄的新聞,造成了轟動。
而如今長實集團再次一口氣拿出兩幢樓,顯示出其在香港超人一等的地位,不是其它華資置業可以比擬的。
去年的霍英棟,也就賣了兩幢樓而已,實際上香港這一波地產銷售才剛剛啟動。
長實集團這一次再次創造了‘大新聞’,依舊是24小時售罄,這讓香港地產界震撼不已。難道長實集團的信譽,已經好到如此程度?
事實上大家很快明白三件事:
第一,長實集團確實信譽好,那是因為長實集團的資產豐富,實力強大,就連英資置地也得排第二。
第二,文華新村都已經造了差不多一半了,還有一年出頭就可以竣工交付,所以大家是可以看得住,而且文華新村宣傳了設施齊全的屋邨。
第三,依舊有不少陳氏企業的員工,享受著‘九五折’,他們本身就具備購買力,所以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
文華新村第二期全部二十四小時售罄的新聞,加劇了香港的地價上漲,樓價倒是漲的不多(購買力的問題)。
而地價:建筑費的比例,也變化巨大,從一開始的1(地價):2(建筑費),變成現在的1:1,接下來朝著2(地價):1(建筑費)的方向發展。
以一幅2萬平方尺的地皮為例,以前可能只要6070萬地皮費,建筑費加稅費不會超過150萬,而總售價則可以達到500萬港幣;
而如今,這幅地皮的地皮費可能是150萬,建筑費和稅費150萬,總售價可以達到600萬。
但明年,可能就是這幅地皮是300萬,建筑費和稅費160萬,總售價還是600萬,利潤不多了。
而且,這些還沒有計算貸款的利息,所以競爭很是激烈。:wbshu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