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第353章1947年_wbshuku
第353章1947年第353章1947年 時間匆匆,轉眼來到1947年。
元旦過后。
上午,陳光良乘坐汽車朝著中環駛去。
他如果在香港,是每天都會去上班的,和打工仔沒有什么不同。
他的車隊是由兩輛雪佛蘭汽車組成,車上還有兩名保鑣、兩名司機,如此的布局,也是陳光良對自己的身手很有自信。另外,防備的是亡命徒,至于香港的幫派卻絲毫無需擔憂,畢竟那只是富人的‘狗’。
汽車駛入中環時,陳光良發現街道睡著一些難民,顯然是新入城的。從1947年開始,內地將有大量的人口涌入香港,這些人口中不乏富商和技術人員。
期待這些人的加入,這可是香港崛起的關鍵。而這一世,應該會有更多的富商和技術人員來港,因為他們有一個最大的‘風向標’。
抵達德輔道的平安銀行大廈,陳光良露出一些欣慰的語氣,這可是他在中環唯一的寫字樓大廈。當然在接下來,長江地產會考慮投資商業大廈,畢竟陳光良的美國資金已經調回香港。
上午,陳光良和平安銀行的高層,開了一個會議,高層中包括葉熙明、李鴻生、郭德明等人。
其中郭德明是最近從滬市調到香港的,同時也安排其家人來港,其本人擔任平安銀行(香港)副總經理,主要負債香港和內地的業務聯絡。
葉熙明率先匯報道:“截止目前,平安銀行(香港)的公眾存款達到3212萬港幣,應該是位于華資東亞銀行之后,成為香港本土第二大儲蓄銀行.放出貸款1906萬港幣,主要集中在工商業中的工廠業務”
在香港的華資銀行中,東亞銀行的存款應該有3500萬4000萬的規模,畢竟是本土老牌銀行,而且在簡東浦的領導下,當初也將資金轉移至美國,避免銀行大傷元氣。
除了這兩家華資銀行外,其余華資銀行的存款,都很難超過1000萬港幣。
至于香港流通的港幣,已經從站后的2.2億,擴大至如今的6億多,所以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吸納的存款依舊是壓倒性的領先。
陳光良當即說道:“繼續吸納存款,同時擴大對工廠主的支持,存貸比就是90也是無妨。”
葉熙明等人紛紛點頭,對于這個危險的‘存貸比’,在場的人并不擔心。
為什么剛剛說的是‘公眾存款’?
因為陳光良家族、平安銀行自有資金,都沒有計算在內的。
接下來,陳光良說道:“如今的平安銀行,已經不需要再去投資風險項目,例如炒黃金、炒股票。只需要踏踏實實的發展儲蓄、貸款、匯兌、地產.等業務,這便是我希望的發展。在這里,我們所有人要堅信一點,不管國內的局勢如何變化,香港一定是會保持現狀的所以,我們才大膽的對那些來港開設工廠的企業主進行扶持,并建立合作關系網絡。”
戰后,平安銀行是香港工廠主最大的支持者,憑借這個關系,也最快適應本地的商業。而這些企業主成長起來后,一定是繼續選擇和平安銀行合作,為平安銀行發展提供助力。
這些相互的!
而其它銀行對香港的前途,或多或少保持著警惕;而像匯豐和渣打等英資,現在還對華人比較傲慢,沒有放下身段。
所以趁著這個檔口,平安銀行要趁機發展自己的關系網絡,反正又沒有什么風險。
在場的高層,終于聽到一個關于香港未來的預測,他們對此深信不疑,因為老板向來是最有眼光的商人。
葉熙明高興的說道:“這真是我們的機會,現在來港建廠的商人很多,還有一些需要資金的小企業主,例如在塑膠、橡膠、紡織、手電筒等行業,都是我們重點的扶持對象。”
眾人紛紛點頭,這確實是機會。
這些小企業主雖然今天規模還小,但總會有發展起來的一天,屆時必然成為平安銀行的忠實合作伙伴。
再加上在老板的分析中,香港必將取代滬市,成為遠東的明珠,他們就更有信心了。
“地產信托公司的工作進展如何?”
兼任這方面工作的李鴻生,當即匯報道:“已經全部安排在重建截止目前,建好的工廠和倉庫面積為60萬平方尺預期在今年底,平安銀行擁有的70萬平方尺工業占地,將全部完成工廠和倉庫建設,為市場提供約160萬平方尺工廠和倉庫。”
太狠了!
這一時期,平安銀行投資的工廠建筑,還基本都是三層,僅少量的五層。而160萬平方尺的工廠和倉庫樓面,屬于相當龐大。大概.后世七十年代一年的新廠樓面投入量,差不多是個范疇,那可是全港。
地產信托,已經成為平安銀行的重要收入來源。
當然,平安銀行接下來不會繼續投入更多的資金,去發展地產行業。他們現在發展的地產信托,只是將戰前的工業土地,充分運營起來而已。
與此同時,平安銀行大廈的租金,也是一筆客觀的收入。
最后,陳光良講道:“這次從美國調回的資金,除了拿出50萬美金用于地產信托的建筑支出外,其余暫時封存在我們銀行的保險庫,后續等股東到港后,再分紅。”
“好的”
眾人心都顫抖了一下,那可是1050萬美金的巨額財富,拿出50萬美金給平安地產信托,也還有1000萬美金。雖然老板占92.5股權,但還有7.5股權在嚴智多、方椒伯、杜月笙等人手中,其中又以嚴智多手中的5最多。
散會后。
陳光良坐在自己的辦公室,在紙上寫著一些東西。
這一次,他從美國調回資產1500萬美金,即1050萬美金的平安銀行資產,以及11.8萬兩黃金(在美國價值450萬美金)。
大大的緩解香港的資金壓力。
戰后,陳光良一共在香港投入800萬美金,其中600萬美金將陸續用于長江地產的購地、建筑等,另外還有200萬美金用于從金銀貿易場套現黃金,以及拿出50萬美金用于收購‘迫簽港幣’,最后還有投資150萬美金用于航運.相當于需要總投資1000萬美金出頭,不過其中一些支出可以分批,例如地產和航運。
這個缺口200萬美金,一點問題沒有,首先有700萬港幣的‘迫簽港幣’在1949年可以提出使用(另外700萬入股匯豐銀行);其次19451949年的租金收益也是不菲,最后是航運也在賺錢。
那么。
接下來,便是‘炒黃金’的布局:
最近一年出頭,從香港金銀貿易場大概套現4萬兩黃金(200克一兩的成本,一兩37.5克);
而這次從美國運回的11.8萬兩黃金(31.5克一兩),折合香港的建制,就是9.9萬兩。
相當于,陳光良個人手中擁有13.9萬兩的黃金(香港建制)。
這些黃金在未來,只要金銀貿易場的黃金漲到600一兩(機會很多很長),他就陸續套現,預計是8500萬港幣以上的巨額財富。
另外一方面,此次平安銀行分紅,他已經通知股東們到港,陳光良也會很快分到925萬美金。如何投資,接下來就要看一看,可能不會局限香港。
下午,陳光良又和長江地產的管理層開了個會議。
期間嚴寬匯報道:“根據港府那邊傳來的消息,似乎戰前樓宇即將獲準加租,住宅漲幅為標準租金30。”
長江地產已經是香港最大的地產企業,雖然沒有上市,也比較低調,但業內不可能一點不知道,甚至可以說大家都知道,陳光良已經成為香港的‘大地主’。
畢竟在戰后,長江地產就進行了轟轟烈烈的重建和修建住宅樓的動作,很多人都看得到的。
陳光良聽聞這個消息后,說道:“這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同時對改善香港住房環境也是一件好事。”
戰后,香港房屋損失嚴重,據港英政府去年統計,房屋損壞合計19000幢,其中完全損壞8700幢,部分損壞10300幢。
戰后經濟復蘇,加上國內的戰爭不斷,香港吸引大量人口遷入,迫切需要解決住房的問題。
港府在戰后租金管制,鼓勵業主維修與建房。由于戰后房屋損壞嚴重,人口驟增導致市場加租迫遷現象嚴重,加劇房荒問題。1945年,香港政府制定《業主與租客條例》,對戰前私人樓宇實行租務管制,規定戰后樓宇租金不得超過戰前租金水平,但管制不包括戰后大規模修復與新建的私人住宅樓宇,鼓勵業主修復與建房出租;同年,租務法庭開庭審理租務糾紛案件。
也就是說,戰后修復和新建的私人住宅樓宇,不受租金管制。
但長江地產還有不少戰前修建,并保存完好的一批住宅,受到租金管制,一直不能提供更高的租金。
如今港府松動,顯然也是受‘全球資產升值’的影響,不可能再讓大家以戰前的租金來收取。
據個‘資產升值’的案例,在1945年陳光良購買的那艘加拿大1920年生產的5000噸船,當時價值是16萬美金左右;而如今,5000噸的20多年齡的船,至少也需要30萬美金,可謂船價飆升。
國內的盧作孚,原本想大舉借款,向美國和加拿大購入價值500萬美金的船只,具體項目都已經安排好;結果就遇到國民政府拖拉‘貸款’和‘外匯’支持,造成船價飆升后,這500萬美金的船,已經飆升至八百萬以上了,只能放棄。
至于國民政府倒是給了盧作孚一些船,但盧作孚氣得直罵娘——全是一些舊的不能再舊,甚至需要大修的船。說是廢鐵,也能說得過去的。
接著,陳光良說道:“如今資金已經到位,長江地產要加快步伐,完成我們這一階段的任務。”
“是,老板”
什么任務呢?
自然是地皮達到150萬平方尺,樓宇達到1000幢、5000層,樓面達到500萬平方尺左右。
目前地皮還差20萬平方尺左右,至于建筑,預計在1948年底或1949年上半年,陸續完工。
隨后,嚴寬還提及一件事:“老板,去年一個叫做吳多泰的地產商人,采用分層、分期的方式,出售了三幢五層的唐樓,引起市場的一些轟動。我擔心這種模式一旦推開,對我們長江地產有一定的影響!”
曾經,這個模式‘分層分期’是長江地產的崛起法寶。
而如今,長江地產采取的是‘只租不售’,自然是抵制這種模式的。
陳光良笑道:“無需擔憂。凡事都要視市場的環境,而做出不一樣的安排。‘分層分期’會在接下來出現不少,但絕不會成為主流的房產開發模式。你們想想,這是為什么?”
隨后,大家陷入思考。
負責財務的吳新河,說道:“新來的地產商,他們只是將香港視為一個臨時站,不會對香港地產抱有興趣;而香港本土的地產商,則更希望‘只租不售’,獲得長期的回報率這樣只有部分缺乏資金的商人,才會這樣操作。”
陳光良點點頭,這話有道理的。
從內地來的巨富,他們不會沉下心來,進入香港房地產行業;因為他們也擔心哪一天,軍隊越過那條河。他們更希望的是,要么投資工業,要么投資可走資產。
當然,這種模式接下來肯定也是市場的房產開發模式,只不過不會有大規模的地產商涌現而已。
這主要還是和香港的局勢有關!
不過這個吳多泰很聰明,這個時候他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如果后面繼續如此操作,將來說不定也能成為香港的一個大地產商。
當然,未來的事情很難說,不是每個人都有那么堅定的信念。
嚴寬隨即也說道:“現在市場的私人土地已經不多,低價也上漲,再加上大家對于投資新房屋依舊抱有戒心,所以分層分期不會大規模發展。”
“對,市場對于投資新房的信心,還是不足的。”
畢竟不是人人都像老板一樣,預知未來會有更多人口涌入香港,投資地產的決心自然不會那么大。
很快,這件事便翻篇,長江地產做好自己的事情即可。
晚上,陳光良參加了香港保良局的宴會,和一些本土‘高等華人’打打交情,進一步在香港盤根。
來到香港后,陳光良家族做慈善不再以‘寧安基金會’,畢竟不太適合。所以,陳光良便加入保良局、東華三院擔任高層,資助這些慈善機構。
按照他目前做出的貢獻,今年一個‘太平紳士’跑不了;再過一兩年,英國王室也該給他授銜了。至于爵士,五年時間應該也沒有問題。
畢竟,陳光良將代表著‘江浙滬商人’階級,這是香港的重要力量,同時他對香港經濟的發展,對香港難民的捐贈這些都讓他很快能獲得英國人的器重。
晚上十點出頭,結束應酬后,陳光良便微醺的回到家。
此時蔣梅英還在美國處理投資上的事情,畢竟這一次投資巨大,且是以后家族在美國的根基,她也花費時間好好處理。
所以蔣梅英的三個孩子,就暫時由嚴人美帶,這個問題不大,兩房本來就相處和諧。
“孩子們都睡了?”
嚴人美替陳光良收拾衛生,笑著說道:“都嚷嚷著要等爸爸回來,不過給我都鎮壓了,都去房間睡了。”
陳光良故意說道:“不怕梅英的三個孩子,說你這個大媽兇啊!”
嚴人美屬于嚴母,她聞言后,說道:“我本來就兇,才不怕他們說!再說,我一視同仁,才不會怕呢!”
陳光良連忙奉上好言,說:“你這個大媽,已經是古今未來最好的大媽了,他們要是真敢去梅英面前告狀,梅英肯定揍他們。”
嚴人美故意說道:“你呢”
陳光良堅決的說道:“我也揍”
嚴人美頓時心滿意足,他對七個孩子一視同仁,都希望成材,將來為他們的父親分擔壓力。
這些年來,她見陳光良為了這個家族,太辛苦,所以她也很心痛自己的丈夫。:wbshu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