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50章 跨洋航行

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_第350章跨洋航行影書  :yingsx第350章跨洋航行第350章跨洋航行←→:

  關于環球航運在香港注冊并擁有四艘自由輪的事情,很快傳遍滬港粵。

  有人說,當初交通總長俞飛鵬公報私仇,傷透了陳光良的心,所以此次四艘自由輪被注冊在香港;

  有人說,陳光良早已經轉移資產至香港和美國,在香港注冊船隊,是為了避開國內的外匯審核;

  當然還有人說,陳光良對國民政府的腐敗享樂有些失望,便躲在香港,關注國內的勢態發展。

  不管哪種說法,陳光良此舉都引起很大風波,他畢竟曾是華夏商人的領袖,為抗戰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如今在香港‘養病’一年,但商業上卻沒有停下腳步,顯然有些耐人尋味。

  所以,總司令甚至邀請陳光良去南鯨,許下高官厚祿,并提出要補償環球航運;不過,陳光良再次使出‘養病’為由,委宛的推脫。

  但他會繼續派弟弟去滬市,以表示陳家不是退出大陸。

  除了國民政府的‘爭取’,陳光良自然也引起民Z人士的注意,可惜他已經志不在官場,所以類似的會面都會拒絕。

  當然,還有商人朋友來香港打聽消息,陳光良不好言明什么,但也說出一些自己的擔心——戰火恐怕波及全國。

  他不說誰勝誰負,但也說明事情的嚴重性,一時間遷港的企業開始增加起來;畢竟陳光良在滬市商圈很有影響力,當然主要還是兩頭下注居多,畢竟現在還是國民政府占優勢。

  與此同時。

  環球航運的四艘自由輪,想開辟至東南亞、至歐洲、至北美的航線,也不是一帆風順。

  一些英資航運紛紛找麻煩,向港府游說,向英國殖民部游說——環球航運的船長是華人,應該給予限制。

  這些英資航運公司,還是怕環球航運公司崛起,所以橫加阻攔而已。

  不過陳光良也不是吃素的,他首先讓環球航運在香港的媒體上大作輿論——環球航運將作為全班華人船員的首次跨洋航行,歷史意義非同凡響。

  (招商局當年開通跨洋航行,但船長是外國人)

  此輿論一經傳播,香港的華人無不歡欣鼓舞,社會輿論上升。

  隨后,陳光良又親自和港府、和英國政府溝通(寫信),表示環球航運作為香港的一家本地企業,四艘自由輪的船員都是最優秀的華人高級海員,擁有豐厚的經驗.

  一時間,這已經成為一場博弈。

  隔9年前,華人船長想過蘇伊士運河、停靠英國港口等行為,基本是不可能的;至少,也得保證船長是洋人。

  而如今,華夏打贏了二戰,華夏高級海員已經成長起來,這些都是西方必須面對的問題。

  在環球航運進行游說的時候,國民政府也在交涉,雙方的目的是一樣的,只不過國民政府更有影響力而已。

  港督府。

  陳光良的到來,港督楊幕奇也比較友好,抽出時間接待。

  “港督閣下,我知道你是一位改革派,香港畢竟是華人多,英國統治下的香港,就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如何保障華人的公平營商環境。”

  他首先提出自己的明確看法。

  楊幕奇很贊同的說道:“這是自然,在二戰中,我們兩國并肩作戰,也讓我看到華人的抗爭精神。如今的香港,已經摒棄很多過去不合理的規定,相信陳先生也是看到了的。”

  在他現在的計劃中,還有更激進的改革——建議香港應設立一個市議會,三分之二議員為民選,其余三分一則屬委任;另外,在民選議員部份中,一半由華人直選,而另一半則由洋人直選。構想中的市議會最初可負責管理消防、康樂場地和市政局,到日后情況許可的話,更可以管理教育、社會福利和公共建設,甚至于公共事業。

  此舉,可是讓華人在香港參政的權利大增。

  陳光良點點頭,說道:“確實,我看到了!此次我來找港督閣下,是提出自己的一點點看法!”

  “請講”

  陳光良作為華商有地位的人,如今在香港定居,港府也不得不考慮其影響力;好在陳光良一直保持著‘非官商’的風格,這讓港府覺得這可能是件好事,吸引更多的投資來港。

  “租界已經不再,那么香港卻迎來一波經濟發展的機遇而香港的未來,可能有著‘轉口貿易’和‘航運’的雙重前景,特別是航運業的發展,香港有著天然的良港.所以,我希望港府能在航運業上,公平對待英資、華資,不再設置門檻,畢竟為香港經濟帶來的,我們是一樣的。而且香港航運前景遠大,英資可以賺錢,華資也可以賺錢,大家共同發展,才是未來。”

  他的言語中,求的是‘公平’,也沒有說英資如何如何,而是謀求共同發展。

  不管是誰做港督,態度肯定是支持陳光良的觀點,畢竟這才是主流。

  而楊幕奇不僅支持,還大方的保證道:“這一點陳先生放心,我們會一視同仁的。聽說你購買了四艘自由輪,想開通幾條航線,我們港府會給予支持。”

  “多謝閣下”

  他要的也是個態度,實際上各方面手續都是合法的,英國人也拿不出什么理由來卡脖子。

  陳光聰需要再次回到滬市,陳光良將他叫到書房里。

  “你到滬市后,一切行動要低調,只需要偶爾出現一下,表示我們陳家人還在滬市,僅此而已。”

  此時的滬市,陳光良還有平安銀行、新豐紡織等企業,就是國內的業務也有很多;他倒不是在意這些資產,而是一種緩兵之計,告訴大家自己只是在香港‘養病’,自己的弟弟代表自己在滬。

  當然這也是應付一下,很多人恐怕也猜測出一些。

  陳光聰點點頭,說道:“我明白,平常我基本都在平安銀行大廈和酒店里,偶爾參加一些商業應酬。對于前來試探的人,和拉攏的人,我一律按照你的意思應對。”

  “嗯,你如今也算我的得力助手,大家多少也會相信。等到明年中,你也差不多不用待在滬市了。另外,安保問題不容輕視,多一些謹慎。”

  有榮宗敬、榮德生的例子,陳光聰還是有些危險的。但同時,陳光聰又是比較安全的,因為陳光良的影響力和關系網,都已經超過榮家。

  “嗯,我會注意的。”

  陳光聰倒是不會擔心,這第一,他們陳家不是榮家,榮家當初影響力也就是面粉和紡織,但陳家可是方方面面;這第二,陳家在滬市依舊有一些安保力量和信息渠道,足夠保護他的安全。

  最后一點,陳光聰相信,綁匪要100萬美金,大哥會毫不猶豫調動資金救他。

  “記得拜訪一下杜先生,黑的有他照看,白的無非是錢財,最差不能差到哪里去。”

  “好的”

  陳光良的意思是,假設真有綁匪成功綁架了陳光聰,有杜月笙幫忙,至少能保住性命,只是花點錢而已;如果是白的在操控,那同樣也只是錢的問題,性命無憂。

  這些都是最壞的情況,也有防備。

  榮德生被綁架,是司機出了問題,但陳光聰身邊的安保和司機,清一色要把家人安置在香港,由陳光良養著,出問題的可能性很低。

  兩兄弟走出書房,一家人正在一樓聊天,好不熱鬧。

  第二天,陳光良來到九龍的一間廠房里,只見這里已經掛上牌子——合和拉鏈(HEHE)。

  “老板”

  里面的人見陳光良,紛紛打招呼。

  “王經理,機器裝的怎么樣了?”

  合和拉鏈從美國進口了四臺‘自動鏈牙機(自動排米機)’,每臺3萬美金,總價值12萬美金。正好搭乘這次的自由輪,還請了一位美國師傅來裝機器,和指導技術,又花費了5000美金左右。

  而王經理則是出自新豐紡織系統的管理層,他當即回答道:“裝好了,已經可以進行運轉,老板這邊請!”

  隨即,在一名美國人的指導下,兩名技術員開始啟動自動拉鏈機器。

  將一顆顆制作好的‘銅米(即拉鏈的軌道顆粒)’,倒入一個容器中,伴隨著機器的聲音,一顆顆銅米被機器整齊的釘在紡織部上。

  “邦邦.”

  現代化的機器,是生產力提高的象征。

  原本需要一位老師傅100分鐘才能制作的一條拉鏈,而如今僅不到1分鐘就已經制作完成,這是一條西裝褲的拉鏈。

  王經理在一旁驚嘆道:“100倍以上的效率,而且良品率遠高于手工。這美國的機器真是先進,就是貴!”

  陳光良很是滿意的說道:“貴怕什么,只要能賺回來就行。當務之急,我們是要打開市場。”

  王飛朝當即說道:“市場的話,我們已經有些想法了,主要分內地、香港、東南亞三個市場,利用新豐紡織的銷售網絡,將樣品投放到這些市場,后續以代理和直銷的兩種方式,在內地和東南亞進行銷售.”

  好產品,不缺銷售。

  而此時滬市差不多有1000名拉鏈工人,接下來可就要失業了。

  不過,這也管不了那么多了,總不能放著科學的進步不利用。

  “嗯,拉鏈產業的前景很遠大.所以,我們要從新豐紡織引進4S管理,對拉鏈產品的質量要壓根把控,盡快將產品在亞洲打開局面。”

  “好的”

  先好好利用這四臺機器,奠定企業的基礎。后續的發展,自然是要一步步擴張。

  拉鏈產業做大后,涉及到工業的方方面面,這對香港的產業多元化,也是起到很大貢獻的。

  如今的‘陳氏工業’,已經涉及到:紡織、食品飲料、拉鏈,當然這不是重點,只是一個起點而已。

  9月,九龍倉的碼頭大量的華人聚集,都是前來參觀——首艘由全華海員駕駛,且是萬噸巨輪的跨洋航行。

  金山號,啟用了當年環球航運第一艘船的名字,如今將從香港出發,陸續抵達舊金山和溫哥華。

  看熱鬧的華人很多,畢竟報紙宣傳了一個月時間了,大家都非常振奮。

  這個記錄不是由滬市的船隊創造,而是由香港注冊的船來創造,當然更讓人興奮。

  “我的娘,這艘船可真大,給軍艦似的。”

  當船停在碼頭時,有人驚呼起來。

  “萬噸巨輪,怕是比軍艦都大。”

  “我覺得差不多大,不過這艘船是我們華人擁有的,船長叫做陳光良,聽說他有數艘這樣的自由輪,我的天呢!”

  “不稀奇,陳光良很早就是華夏的船王,只是沒想到他會來香港發展航運業。”

  “陳先生現在可是香港商界的炙熱人物,說是頭號人物也不為過。”

  伴隨著議論紛紛,陳光良也在和一些邀請嘉賓聊天,今天來參觀的‘高等華人’也不少,包括何東、周壽臣這樣的‘爵士’,也有許愛周這樣的船東,還有金融界的朋友,都來參觀。

  何東還笑著說道:“陳先生,香港比起滬市發展航運,似乎還差一些,你把這些大船注冊在香港,就不擔心么?”

  不少人紛紛矚目起來,這可是一個很有研究性的問題。

  陳光良不是個小人物,而是華夏商界的領袖般的人物,但突然來香港大肆發展商業,這不得不讓人很奇怪。如果是擔心內地的戰爭,大可先在香港開‘分公司’,但從最近的動作來看,陳光良是將香港作為‘商業總部’。

  “哈哈,我只看前景,香港擁有天然的良港,且是遠東轉口貿易的理想地,我覺得自己不會選錯的。”

  何東撫著白胡子,說道:“這倒是,早聽說陳先生很有眼光,相信如今的眼光會更好。”

  大家一聽,也明白陳光良的意思——論前景,香港要比滬市更好了。

  “莫非是因為法幣貶值的原因?內戰的原因?”

  一時間,大家都這樣想。

  雖然目前內戰已經開始,但畢竟國民政府的優勢明顯,大家怎么也不會想到——國民政府很快要兵敗如山倒,短短三年時間就失去了花費三十年才打下的江山。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