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39章 大力發展地產

  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第339章大力發展地產_wbshuku

第339章大力發展地產第339章大力發展地產  陳光良來到港府,受到軍政府的港督夏慤,及政務官麥道高的同時接見。

  顯然,港府也對陳光良在戰后還長期留在香港,也是非常重視,畢竟陳光良和國民政府在以往的關系密切。

  一開始,夏慤便說道:“感謝陳先生愿意幫助港府,一起應對糧食等物資的危機。”

  最近,環球貿易和環球航運傾巢出動,為香港從東南亞購入大量的糧食,僅這一步,香港其它商人就沒有幾個可以做到。

  因為首先是要熟悉東南亞或內地的貿易,其次還得有遠洋船,恰好陳光良都有這些資源;就算太古和怡和不賣給他船,陳光良也能從滬市租界船只運糧,畢竟他曾是華夏航運業的扛把子。

  陳光良很是沉穩的說道:“香港以華人居多,這些人也是我的同胞,既然我在香港從事商業活動,自然會盡最大努力幫助香港的秩序恢復。”

  這句話有兩個意思:第一,他會在香港;第二,他從事的是商業活動。

  其實,現在所有港英政府的人都明白——二戰后,香港的華人必須得到重視,負責英國人統治不了香港。

  因為在二戰中,華夏人的英勇抗戰,前期獨自硬抗日本四年多的時間,這充分說明這個民族覺醒了。一個民族覺醒了,哪怕這個國家再落后,也不會當被殖民者。

  而港英政府現在還想掌控香港,那就必須將華人的地位提起來——包括不允許住山頂、不允許去某些沙灘等等,全部要取消。

  面對陳光良的回答,夏慤和麥道高并沒有往深處想,畢竟他們只是軍政府,香港穩定后就會交出去。

  當務之急,香港是擺脫混亂的處境。

  所以麥道高說道:“陳先生是一個優秀且厲害的商人,你以個人的身份,能否提出香港現在的問題及建議?”

  陳光良當即說道:“我以一個香港居民的身份,確實對此時香港有一些建議:首先是糧食和物資的問題,這一步我覺得要盡快穩定,同時也要盡快取消價格管控,這樣才能增加糧食輸入;其次是住房的缺少,主要是建筑材料的缺少,港府可以對這方面的外匯和貿易給予支持。”

  缺糧食、缺住房,這是目前香港的根本原因。

  麥高迪當即說道:“港府不可能動用龐大的公共資金修復私人住所,畢竟獲利的是私人房東。”

  陳光良說道:“此舉會讓不少人感到相當不滿,這是事實。當然,我也明白軍政府的難處。當然最后還有一點,那就是交通。”

  他的話,自然是讓夏慤、麥道高很重視,而且事實也是如此。

  但軍政府有他的難處,所以最后麥道高也只是說道:“關于難民的問題,軍政府只能夠盡可能地將空置的建筑物安置居民以及征用旅館作收容難民。當然,軍政府可以對于糧食的輸入、建筑材料的輸入,給予一定的方便,鼓勵想陳先生這樣的商人,一起參與香港戰后的重建。”

  陳光良點點頭,說道:“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他即將擁有一支龐大的船隊:4艘自由輪(萬噸巨輪)、1艘5000噸加拿大輪、1艘3300噸A1型輪。

  這些船只接下來的主要工作是:

第一、開辟香港至上海的定期航線第二、打通華夏沿海和香港的貿易第三、承接遠東和歐美的運輸航線  與此同時,他要在明年組織一艘船,由全華人的海員,從香港駛向美國的跨洋航行,達成華夏首次的壯舉。(當初招商局雖然開辟跨洋航行,但由于英國的人阻攔,過巴拿馬必須用英國籍船長,故沒有全華人的船)

  如今戰后,華人的地位提高,不可能存在——華籍船長不能過巴拿馬運河的規定。

  總體來說,此次港府之行,陳光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此時,大家對于陳光良滯留香港,并沒有感覺到——他是要留在香港,不回滬市。

  不過明年內戰開始,再加上法幣瘋狂貶值,內地的富豪們大概從1947年初就紛紛轉移資產來香港了。

  回到德輔道的平安銀行大廈辦公室,陳光良開始盤算起來。

  接下來,長江地產應該大量收購舊物業、破物業、地皮,然后大興土木,興建一座又一座的五層唐樓。

  至少需要1000幢房子,差不多5000層,可容納3萬人居住。

  而此時的長江地產,不過300幢出頭,離目標還差得遠。

  主要是考慮資金方面:陳光良從內地帶來價值250萬美金的外匯、黃金、白銀、大洋,這些資金都已經存放在平安銀行大廈保險庫;另外,陳光聰回港后,從澳門取出50萬美金。

  相當于,陳光良擁有300萬美金。

  發展航運方面,陳光聰資金掏100萬美金,陳光良大概還需要投資150萬美金;但實質上,這些資金可以分期支付,不會馬上使用。

  至于工業的支出,正好是由平安銀行貸款支持。

  這樣一來,陳光良實際上可以給予長江地產150萬美金的支持,也就是600萬港幣。

  另外一方面,他可以從美國調動資金回港,手中的‘迫簽港幣’也會很快被匯豐銀行承認。

  綜述:長江地產要加快腳步,趕在1947年前,大舉收購地皮和破舊物業,并進行建筑。

  這樣一來,僅在1947年以后的租金,就夠大賺特賺了。更何況這些房子及地皮,是留在將來作為建高樓用的。

  隨即,他將嚴寬、吳新河喊到辦公室。

  “現在香港很多破舊物業的主人,因為沒有資金重建,市場上應該很多,我們要抓緊時間購買。另外,港九的住宅地皮也大力吸納。資金不用擔心,我馬上調,我們的目標是,要在1947年前,擁有1000幢樓或相應的地皮。”

  還有14個月時間,時間有點緊迫。

  相當于還需要700幢唐樓,若是按地皮計算,差不多也需要100萬平方尺以上,耗資在千萬左右。至于建筑費,這個自然也不低,畢竟現在建筑材料挺缺的。

  不過都是值得的,陳光良準備從蔣梅英那里先借200萬美金。

  嚴寬當即說道:“有,市場確實很多私人地皮和舊物業待售,我們一定抓緊時間購買。”

  吳新河點點頭,說道:“確實,現在香港人口反而是朝著滬市流動,雖然有些粵籍人士重返香港,但一些華僑也朝著滬市流動。故,私人物業出售比較多。”

  “好,抓緊時間,國內要打內戰了,屆時大家還得來香港。”

  兩人一震,老板一直都預判很準確,看來這一次也是真的了。

  “是,老板”

  安排好這件事后,陳光良松了一口氣,有這樣一批物業和地皮,他兒子的‘地產王國’就是躺贏,后世什么‘四大家族’給他們家族提鞋都不配了。

  畢竟陳光良已經熟悉大家的套路,根本沒人在地產上做得過他。

  陳光良在葉熙明、李鴻生的陪同下,視察了平安銀行旺角支行。

  這家支行的物業,便是長江地產的一座唐樓一二層,樓是商住兩用的臨街物業。

  陳光良滿意的說道:“存款的人似乎挺多的,這是一件好事呢!”

  現在一些香港銀行,對存款并不熱衷,原因是資金找不到出路,這倒是給了平安銀行發展的機會。

  李鴻生自豪的說道:“別的銀行對存款有些不上心,是因為他們找不到資金的出路。但我們平安銀行不同,新豐紡織、維他奶的工廠要復工,再加上時代影業、長江地產等企業都有需求,甚至老板你做主要給工業貸款予以方便,所以我們的資金出路很多。”

  平安銀行在香港工業界,從1937年就建立了比較好的合作關系,這一點其它華資銀行都還跟不上,也沒有足夠的信心。

  相反,平安銀行在8月份第一時間就準備復業,當下也是第一時間和工廠主建立關系。

  這一切,都是陳光良知道,香港的工業將迎來一波發展。

  葉熙明也說道:“我們的資金出路多,反倒是擔心存款不夠,所以我們開業后,對存款異常給予優惠和方便。首先是我們開通100元就可開戶,其次是利息比其它銀行高一些,最后便是我們擁有充足的信譽,短時間內,我們已經擁有500萬的存款。”

  信譽的問題,主要是體現在兩個事情:

  第一,當年日軍占領香港前,平安銀行將儲戶的資金基本給還掉,且在利息上給予照顧,剩下的資金也轉移至澳門,讓儲戶基本沒有損失;

  第二,坐落在中環德輔道的平安銀行大廈,是華資銀行最龐大、最漂亮的銀行大廈,這就是信譽的保證。

  基于此,平安銀行在短短的2個多月,便已經吸納存款500萬港幣以上。

  陳光良說道:“盡快讓五家分行全部開業,抓緊時間吸納存款,我們要大力發展儲蓄、貸款業務,趁著匯豐、渣打元氣大傷,其它華資銀行沒有反應過來。”

  “好的”

  此時的匯豐銀行,信譽有些讓人不放心,因為那批上億的‘迫簽港幣’,讓很多持幣的人非常憤怒。

  而像恒生銀號之類的,壓根不算銀行,信譽更無從談起。也就是東亞銀行,發展也不錯。

  此時,香港的粵籍商人,依舊沒有他們海派商人財大氣粗,平安銀行作為海派銀行,自然要迅速發展起來。

  特別是接下來,江浙滬商人將資金轉移香港,平安銀行便可以趁機大賺,而且還能建立很好的信譽。

  回到中環的德輔道平安銀行大廈。

  陳光良對葉熙明和李鴻生說道:“第一件事,平安銀行要加速本土化,招募職員時,要考慮的粵語和國語并行的問題,所以粵籍員工的培養也要一視同仁,招募粵籍的高中畢業生,培養他們的金融知識。”

  “明白,事實上從我們平安銀行進入香港一來,粵籍職員占比就在3040,和滬籍比例差不多。”

  “管理層的比例也要上前”

  “好的”

  雖然平安銀行是海派銀行,陳光良也想賺這一波江浙滬商人遷徙香港的業務,但最后終究是要扎根本地,服務粵籍占比更多的群體。

  前世江浙滬商人為什么在香港逐步落后粵籍商人?

  并不是海派商人的實力不足、智慧不及。

  真正的原因是,很大一部分商人,只是將香港視為‘臨時居住地’,眼睛一邊盯著內地,希望有天能回去,也一邊盯著海外,哪天軍隊打到香港就跑到國外。

  正是有這樣的心理,其實很多海派富翁到香港后,并沒有投資他們最喜歡的產業——地產;一部分投資了工業,一部分投資了航運,前者是海派商人的理念‘實業救國’,后者則是‘可走資產’隨時跑路。

  海派商人失去了最重要的兩個產業——銀行、地產,這是比較可惜的。特別是銀行,到最后顆粒無收。

  晚上,聽說要向自己借200萬美金,蔣梅英馬上說道:“200萬美金怎么夠呢,現在你要趕在資產低的時候大量購買,又要發展航運和其它。我干脆讓花旗銀行和大通銀行一共在香港取出500萬給你,我相信你需要這筆錢的。”

  嚴人美也在一旁,她自然知道蔣梅英這幾年在美國炒股賺了近700萬美金,資產也有1000萬美金。

  不過她并不吃醋,因為陳光良手中的財富更多,相當于正房一脈依舊遠多與二房。

  陳光良思索了一下,說道:“也行,這次從內地帶來的財富,很多都是黃金、白銀、大洋,我實際上也不想兌換掉。借你500萬美金,等過兩年我在美國的資產解封,便連本帶利還給你。”

  蔣梅英不滿的說道:“都一家人,談什么利息!”

  陳光良笑著說道:“雖然是一家人,但錢財還是的,更何況著這些資金我拿去投資,兩年夠翻一倍了。”

  嚴人美也在一旁說道:“好啦,事情定下來就行,一家人不要老是談錢。”

  對于她來說,既然蔣梅英已經進門了,那就是合法的陳家人。若真是要和她這一房爭家產,她也只能面對。

  如今蔣梅英雖然有1000萬美金的財富,但那主要是人家從美國賺的,她根本不要擔心其它。

  基于此,她并沒有吃醋。

  而她也知道,陳光良現在是在香港建立一個:航運、地產、金融、實業的龐大產業鏈,需要資金,暫時借一下蔣梅英的錢,她是應該感激人家的。

  三人便停止談錢的事情,如今蔣梅英是美國國籍,三個孩子也是美國國籍,實際上相當于已經分家。

  之所以蔣梅英要回香港,第一是陳光良和她都還年輕,不能長期分居兩地;第二是孩子們還小,不能缺少中文、傳統文化的教育。:wbshuku

飛翔鳥中文    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