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_第320章多賺錢影書 :yingsx第320章多賺錢第320章多賺錢←→:
新的一年來臨(1938)。
元旦節這一天,在干德道的洋房里,嚴人美邀請蔣梅英母子來團聚,讓陳光良感到很是心情不錯。
事實上,兩女都已經相繼懷孕,而且懷孕時間差不多都是五個月時間,是陳光良到港后,才陸續懷上的。
當然,嚴人美雖然允許蔣梅英來洋房團聚,但卻絲毫沒有提及——讓蔣梅英母子入門。
這一點,陳光良也是放在心上,準備今年兩女誕下孩子后,他主動提出來,然后給蔣梅英一個婚禮。
事已至此,一個男人的魄力還是要拿出來的,畢竟連‘孫二代’都知道娶姨太太,他陳光良一介商人,自然也是可以娶的。
正好,香港的法律也是可以娶的,他也準備轉成香港的戶籍。
一層大廳里,好不熱鬧,包括陳光聰、楊秀英夫婦都在。
而陳家的第二代,此時已經六位,包括陳光良的侄子陳文博,以及嚴人美和蔣梅英肚子里的兩個孩子。
蔣梅英也是很開心,參加這樣的家庭聚會,一直以來,她很少給陳光良壓力,但不代表她不希望名正言順的成為陳光良的二太太。
她心中開心,嘴上關切的說道:“姐姐,伯父他們怎么不來香港?”
嚴人美笑道:“別說了,他來香港考察一圈,說香港實在是落后,住著不習慣,又回租界去了。”
蔣梅英回道:“還真是如此,我也叫父親他們過來,結果你猜怎么著,他還說現在租界很賺錢,沒事來香港做什么。”
楊秀英也連忙加入兩個嫂子的話題,避免自己被冷落,她說道:“是喔,我父母他們沒有做生意,現在也是舍不得過來,說租界的生活更舒服。”
隨后,三女看向陳光良,意思是你來點評一下。
陳光良笑道:“不急,這還不是我干預的時候。此時的租界,確實迎來畸形的繁華,人口暴增兩倍,財富也劇增.再加上你們父母的社會影響力不大,不至于被日本特務針對;就算幾年后,租界淪陷了,也不至于有什么危險。當然了,租界淪陷前,我會通知他們去重慶的。”
楊秀英快人快語的說道:“大哥,你怎么知道租界什么時候淪陷?”
陳光良笑道:“自然是動腦子。很多事情,都是有理可循,所以大家無需擔憂生存問題,我會安排好的。”
嚴智多雖然沒有來香港居住,但也投資100萬大洋的物業資產,說明他充分信任陳光良這個女婿。
不來香港居住,是因為滬市的產業還有很多,以及全家老少不易輕易決定撤離滬市。
但倘若租界都要淪陷了,嚴智多也會聽他這個女婿,去重慶生活的。
至于1945年后,那就更加容易勸說了,畢竟嚴智多對陳光良的選擇,一向是非常參考的。此次陳光良雖然來香港避難,但畢竟租界的產業沒有拋棄,所以這讓嚴智多也不急。
是夜。
嚴人美還留蔣梅英母子在別墅居住,讓蔣梅英激動的了一番。
而陳光良自然不敢多說什么,只能任由嚴人美的安排,他實際上不是‘懼內’,而是希望‘家庭和諧’,特別是正房一脈不要出什么事情。
所以,他晚上自然是摟著嚴人美睡覺,沒有去詢問蔣梅英,反正有母親楊慧照顧。
“是不是很得意?”嚴人美躺在陳光良懷里,故意的說道。
陳光良馬上一本正經的說道:“得意什么,就算我得意,那也是因為娶了一位好妻子!”
嚴人美有些傷感的說道:“你還說呢!因為梅英的事情,我不知道有多委屈,我的三個姑姑.還有干媽、令儀她們,那個不覺得我能容忍梅英,能容忍你,是多么放低姿態的事情。”
“是是,我承認這一點。”
陳光良馬上認錯。
雖然這個年代娶姨太太很常見,但稍微有些思想的女人,是很難接受的。
哪怕是杜月笙想娶孟小冬,做‘舔狗’已經那么年了,至今還沒有成功。當年孟小冬和梅蘭芳離婚,杜月笙可是敲詐了梅蘭芳四萬大洋作為分手費.
一個戲子尚且如此‘金貴’,更不要說嚴人美、蔣梅英這樣的‘出身不凡’、‘獨立思維’、‘新時代女性’等標簽的優質女人。
可以說,如果僅是陳光良的財富,是根本不可能實現今日的場景。
嚴人美繼續說道:“但我要賭,賭你對我說的話是真的,現在和將來我一定是最幸福的女人。所以,我可以接受蔣梅英入門,但僅此一例,不然我是真會和你”
最后一個詞,她不敢說!
陳光良馬上心中很高興的說道:“我發誓,以后再犯這樣的錯誤,讓我畢生努力.”
嚴人美馬上堵住他的嘴,隨后說道:“不要發誓,我相信你!”
那么多年來,她已經釋懷蔣梅英的存在,也相信陳光良不會再有其她的想法。如今大家淪落到香港避難,說不定哪天又會分開,干脆她妥協,讓蔣梅英進門。
這一夜,陳光良確實感覺到很幸福。
女人不需要太多,有兩位知己便已經足以。
在1937年底時,各歐美輪船已經恢復了南北洋和長江航線的航運。
與此同時,‘孤島(滬市)’的經濟恢復驚人,工廠以驚人的速度在復工。
由于租界人口從150萬暴增至450萬,這些人所需要的食物、衣物等都是龐大的,而這些物資相比站前,漲幅至少也是四成。
一時間,投資迎來瘋狂的回報率。
而且租界的工廠,不僅供應著華夏,而且也向東南亞出口,賺取著大量的外匯收益。
新的一年,新豐紡織的財務情況也統計出來,1937年總計盈利560萬法幣,其中包含250萬的炒棉紗利潤,回報率高達80左右.
不僅僅如此,新豐紡織手上還有大量的紗錠庫存,足以租界兩家工廠的一年多之用,這些紗錠自身實際上也已經增值50左右。
與此同時,新豐紡織一直在繼續購入棉花,相當于一直在存棉、存紗。
新豐紡織在1937年分紅400萬后,總資產也上升至1500萬(負債300萬,用于紗錠的庫存),凈資產則高達1200萬(四家工廠、紗錠)。
相當于投資三年時間不到,資產就已經翻了一倍多(分紅在內),回報率十分的夸張;當然,這里面主要是炒棉紗的利潤,差不多都有500萬以上。
而接下來,新豐紡織才是真正的開始,四家紡織工廠不僅已經接到后方的軍用棉布,而且也打開了海外的貿易出口,更是有租界的高消費市場。
租界,平安銀行大廈。
夏高翔、葉熙明、張樹年三人,正在辦公室秘議。
“老板讓人帶來信件,讓我們再兌換300萬法幣的美元,轉移至香港,盡快!”
三人輪流看了一下信件,確定是老板字跡及相應的公章。
葉熙明說道:“老板是擔心法幣的匯率穩不住,決定再增加兌換的美元,估計后續會轉移至美國。”
夏高翔擺擺手,說道:“后續的事情,我們暫時不需要操心,當務之急是兌換美元,這事你們兩人負責,然后再轉至香港,務必不要讓人發現,以免影響我們的信譽。”
“好,沒問題!”
去年,他們就已經兌現200萬法幣(60萬美金),如今再兌現300萬法幣(90萬美金);再加上將300萬法幣兌現成銀元、英鎊,去購入一些以‘銀元’和‘英鎊’為貨幣單位的股票。
總計,平安銀行總計已經兌了800萬法幣。
而這800萬法幣,基本都是儲戶的資金,暫時由平安銀行‘借用’而已,后面自然是通過新豐紡織的分紅、租金收益、出售紡織機械設備的利潤,來償還。
事實上,陳光良是有預期的:新豐紡織今年(1938)盈利預期600萬以上、平安銀行(滬市)盈利至少是400萬(有炒賣紡織機械設備、房租、給租界投資工廠的貸款)。
所以,這樣做是沒有問題的。
接著,夏高翔說道:“投資股票的事情,也需要繼續進行,不能有松懈!”
葉熙明點點頭,說道:“已經安排好了,2月底全部買進。這樣不僅不引起市場的注意,我們兌換白銀、英鎊也方便。”
因為老板點名的股票,基本都是以‘白銀’、‘英鎊’為建制的股票,所以法幣去購入這些股票,需要先進行兌換。
同理,這些股票后面的升值,也是以相應的貨幣為單位,法幣貶值,股票本身不會貶值,反而會加速持有法幣者,來投資這些股票,以達到資產保值的效果。
而目前300萬法幣購入的股票,那是相當的多,僅計算‘白銀’和‘英鎊’為建制的股票,相當于買進了12的。
當然,還有以‘法幣’、‘美元’、‘日元’為建制的股票,其中‘法幣’類股票也有上億元。
一番交流后,三人還沒有散會,便聽見職員匯報——新豐紡織的童潤夫、李升伯前來商量事情。
隨即,五人聚集在辦公室里。
童潤夫當即說道:“聽說平安銀行還有一批進口的紡織機械設備在倉庫?”
夏高翔也不隱瞞,說道:“不錯,這批設備在淞滬會戰前,我們便已經買下,原本打算開設新豐紡織滬市第三廠的,但目前香港和重慶相繼開工,這批設備我們打算后面找個好時機出掉。”
童潤夫連忙說道:“夏經理,這事糊涂啊,如今除租界外,沿海地帶的紡織廠基本都毀于戰火,全國對棉紗、棉布的需求非常巨大,甚至形成棉花便宜、棉紗和棉布昂貴的情況。我們有現成的機械設備,廠房也有空地,把這批設備拿來擴大產能,今年(1938)保證能有巨大的回報。平安銀行賣設備是一次性買賣,例如最多也就五六成,不超過一倍;但投資擴大產能,一年說不定就回本了。現在租界,那個不是千方百計的開設工廠?”
夏高翔、葉熙明、張樹年對視一番,因為這些策略是老板制定的,但如今童潤夫說的也非常有道理。
葉熙明隨即說道:“那我們請示一下老板,明天就能給你們答復。”
“好,相信陳先生有遠大的眼光,不會只看眼前的利益。”
“這自然”
陳光良很快就收到滬市的電報,因為他不在滬市,所以租界的工業發展到底有多火爆,他心里沒有詳細的數據。
(歷史上1938年,滬市紡織工人從3萬多增長到13萬人,工廠從400家增加4000家,小工廠自然也算;申新九廠在1939年,一年便賺了1000萬,還清了很多戰前的債務)
但陳光良還是選擇相信屬下的判斷,也就是童潤夫、李升伯等人的建議,他是完全相信的——賣設備,肯定不如開工廠賺的多。
在陳光良的計劃中,滬市源源不斷的產生‘法幣’利潤,也一邊兌換成外匯和黃金,然后運到香港,再準備轉存到紐約。
他當即通過電報回復滬市——將機器設備用于擴大產能。
隨后,陳光良研究起‘在滬職員’的福利待遇來。
首先:津貼主要的對象是管理層和技術人員,這些才是企業和工廠賺錢的核心,所以這些人有員工宿舍、米油補貼等福利。
其次:普通工人不降薪已經是不錯了,要知道現在租界的工廠最不缺的就是工人,甚至越到后面,工人的薪資反而越變相的降低,例如吃住的成本從占薪水60,漲到80以上。
陳光良雖然也想對工人好一點,但卻不利于團結,不利于同行。當然,他旗下的工人依舊是滬市待遇最好的工廠之一,例如‘三節’和‘十三薪’的福利已經實行一兩年了。
這樣一來,開廠的人工成本不會增加,接下來反而利潤會大增,陳光良算到這里,心情還是很不錯的。
當然了,他還是為工人和普通職員考慮了‘福利’,那就是以比市場略低的價格,用米油來抵工資。
這樣一來,‘陳氏企業’可以集中采購米油等物資,去抵消工人的部分工資,企業的負擔不大,但員工卻減輕了負擔。
總結起來,接下來陳光良是讓企業的管理層和技術人員,過的比其它工廠和單位舒服;例如平安銀行的管理層和高級職員,要比國營銀行的福利都要好,新豐紡織的管理層和技術人員也是要冠絕業內的。
畢竟,接下來的三年時間,是至關重要的三年,平安銀行、新豐紡織、制糖廠等的利潤,是要兌換成外匯和黃金,轉存至安全地方的。
陳光良不會覺得內疚,對不起抗戰什么的!
要知道,僅當年進口白銀1億兩個計算,陳光良實際上為抗戰增加了五六千萬美金的外匯。更不要說白糖和航運上的貢獻,也是為國家增加了不少。
當前南鯨政府的外匯,主要是出售給美國白銀、黃金,當然也有一些物資的出口,例如豬鬃、紡織、礦產等。
多為自己賺一點錢,畢竟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包括孔宋這些家族,同樣也會為自己的家族考慮;相比較而言,陳光良賺的錢,每一分至少是干凈的。
抗戰肯定是支持的,但也不影響他賺錢。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