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加大投資_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_都市小說_螞蟻文學第308章加大投資 第308章加大投資←→:
幾日后,川蜀傳來消息,由陳光良投資的2萬噸甘蔗種,已經在內江全部種下。
這批甘蔗種的管理,由‘內江甘蔗培育實驗園’管理,技術人員是有川蜀建設廳和農學院委派。
說起來,這次陳光良入川投資白糖產業,盧作孚也幫了大忙,2萬噸甘蔗是由民生公司第一時間運抵內江,趕在了4月初最好的種植季節。
而盧作孚不僅僅是民生公司的創始人,實際上他也是劉湘的‘經濟建設高級顧問’,還即將擔任川蜀的建設廳廳長。
此次陳光良入川,讓很多人都看到川蜀發展‘機制糖’的機遇,所以各方面也是比較順利的。
在一間會議室里,為陳光良開辦糖廠的技術專家們齊聚一堂,他們很多都是參與了粵省白糖產業的元老,如今陳光良振臂一呼,大家又紛紛齊聚。
除了陳光良頂著‘華夏白糖產業奠基人’身份外,還有就是當初陳光良為大家謀取了一份福利——第一制糖廠的股分。當時陳光良是個人出資,為大家購入相當的股份,后來這批股份的回報率是近三倍,大家也因此發了一筆大財。
會議上,制糖專家曹銘先說道:“此次考察內江制糖業,我發現一個問題,很多大型作坊的漏棚都沒有一個關鍵的東西——離心機。如果有了這樣的設備,那邊的大型作坊可以改造成‘半機械’的工廠。”
機械專家吳新炳也說道:“確實。那邊作坊數千家,如果采取人工熬糖,機械精制,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商業模式。”
大家的建議,讓陳光良慎重對待起來。
一直以來,華夏的糖業實際上是非常發達的,只不過后來的洋塘宛如白雪,純度和質量更是驚人,以這樣的方式,將華夏土糖打的落花流水。
若不是粵省白糖在1932年崛起,華夏不知道要損失多少‘外匯’。
事實上,華夏土糖只是‘白糖產業’的粗加工。
以香港為基地的英國太古洋行,于1884年建立糖廠,由爪哇與菲律賓進口粗糖(赤砂糖)到香港,以最先進的離心機、骨炭濾法與二氧化硫漂白法精煉,進攻內地市場。機械制造的太古糖顆粒潔白細致,甜度質量穩定,時稱“車白糖”。
陳光良說道:“我還是傾向投資全機械式的制糖設備,畢竟在產能上,我已經縮減至日榨甘蔗500噸的標準。不過,兩種方案你們都給我準備起來,一種是全機械化制糖,一種是‘人工熬糖,機械精致’的模式。方案出來后,我再比較下。”
“好的,陳先生。”
不過這些人的話,也給陳光良提了個醒。
如果他采購相當數量的離心機,屆時可以承接內江制糖廠‘整改’活計,還能大賺一筆。
整改順利后,整個內江制糖產業也提前迎來高速的發展,可以向全國抗戰區提供大量的戰略物資——白糖。
所以,陳光良準備下半年成立一家‘制糖機械采購’代理商。
如今陳光良將事業的中心,放在紡織業和白糖產業上,準備這幾年再多賺一點。
4月初旬,陳光聰帶著老婆楊秀英和兒子陳文博,回到滬市探親、度假。
事實上,也是陳光良的意思,讓楊秀英帶著兒子回滬住一段時間,畢竟老太太楊慧還沒有見過這個孫子,但心里也是一直掛念著。
這幾年,楊慧一下子有了四個孫子,時常也是為家人誦經念佛,保佑家人平平安安。
陳光聰沒得休息,很快就被帶到環球航運工作。
“租給招商局的兩艘船已經到期,我和太古洋行的施約克大班已經商議好,準備將這兩艘船租給太古洋行,走歐洲線路。”在會議室里,陳光良開口說道。
趙鐵毅說道:“租給招商局的兩艘船,我們看得很緊,已經和船長及高級海員溝通好,完成這次運輸就回香港檢修。畢竟現在招商局的總經理是孫科的親信蔡增基,而交通總長則是當年和老板你有點過節的俞飛鵬,我們也擔心他們扣著船不還。”
去年底時,俞飛鵬就已經代理交通部總長,劉鴻生眼見形勢不利,也主動卸任招商局總經理,由孫科親信蔡增基接任。
俞飛鵬和陳光良確實有過節,當初其小舅子是招商局買辦,被陳光良直接給開除了,還不是取消買辦,直接來了個不錄用。
事后,俞飛鵬還在朋友面前說了一些狠話,意思要給陳光良點顏色看看。朝著朋友說這些話,無非就想帶到陳光良耳朵里。
可惜陳光良不吃那一套!
但如今俞飛鵬上任交通部總長,還真是陳光良的航運事業的主管上司,這接下來會不會給他上眼藥,也不太清楚。
陳光良點點頭,說道:“光聰,你負責和太古公司接洽,以及負責這兩艘船回港,凡事都要謹慎小心。”
六艘次新船,每一艘現在的價值都是60萬以上的價值,不僅沒有貶值,反而因為航運回暖而升值。
比如這次太古洋行租賃下兩艘船,一年就可以為陳光良帶來30萬的純收益。
“好的,董事長”
這一日,俞飛鵬來到招商局考察,蔡增基帶著人陪同。
雖然俞飛鵬去年底便已經代理交通部總長,實際上上個月(3月)才正式委任。
而招商局目前已經成為一家資產值四千多萬的龐大企業,可謂交通部的重要下屬企業。
特別是這幾年招商局的債務極低,每年也少支付很多的利息,同時經營良好,企業可謂發展非常的順風順水。
因此,南鯨政府更加重視招商局的作用,畢竟這相當于掌握著‘華夏海運’的核心企業。
考察時,俞飛鵬問道:“聽說招商局在籌備遠赴歐洲和北美,開辟航線?”
蔡增基當即回道:“是有這個機會,目前兩艘新船還在建造中,預計下半年就能成行。”
俞飛鵬順勢問道:“那南洋的兩條新船呢?”
蔡增基不疑有他,說道:“剛剛到滬,準備投入到南洋航線,替代原來租賃的兩艘船只。”
俞飛鵬笑著說道:“這就是了,你們可以將租賃的船只繼續使用,然后盡快開辟歐洲和北美的航線嘛!”
曾經他和陳光良有矛盾,如今他卻擔任交通部總長,這多多少少也得給陳光良上點眼藥,誰叫他現在是主管單位呢!
蔡增基一愣,不知道這個交通部總長為什么如此關心這種事,不過他還是老實的說道:“那兩艘船已經到期,租賃方是香港的航運企業,船長已經通知我們,他們回香港去修整了。”
俞飛鵬大感陳光良滑頭,知道他一上任,必然回針對陳光良,這連船都急著拿回香港。
“不就是陳光良的船嘛,藏頭露尾的,他在香港的投資可不少。”
“主要是租期到了,而且人家已經租給了其它航運公司。”
俞飛鵬碰壁后,并不失望,而是繼續說道:“那這個南北、南南航線中,環球航運的份額似乎比招商局還得,你們有沒有對策?”
在這兩條航線中,環球航運憑借4艘5000噸的貨船,再加上過硬的服務和管理,一直是超過招商局、怡和、太古。
蔡增基終于明白,俞飛鵬這是準備給陳光良上眼藥。
不過他接手招商局后,也深感陳光良這個‘前輩’的厲害,不管是財務,還是經營;不管是江海陸聯運,還是遠洋運輸,招商局的成績,都離不開陳光良打下的基礎。
“國家沒有明確法律,規定航線是國營優先和壟斷,故公平競爭是唯一的辦法。且環球航運不拿國家的補貼,我們自然也無從下手。”
俞飛鵬不死心的說道:“不,招商局有優勢,那就是碼頭!”
蔡增基當即說道:“雖然環球航運也用招商局的碼頭,但確實給招商局創造業務,我們自然不能在這方面針對。”
俞飛鵬臉黑的說道:“我是為國家的利益考慮”
蔡增基只能說道:“我們會好好考慮的,增加招商局在沿海的份額。”
事實上,他倒不是非要幫陳光良說話,而是他覺得俞飛鵬想得太簡單。
除非有明確的法律和法規,削弱環球航運在沿海航線的份量,負責招商局沒有對策和方案去針對人家。
俞飛鵬腦海里只有‘報復’,但別說他只是交通局的總長,就是他是總司令,難道還能明目張膽打壓民營行業不成。
從4月份開始,滬市債市轉趨活躍,各債市價逐漸上漲,交易繁榮。
這和陳光良的想法差不多,不過陳光良還知道6月份有重大的‘軍事行動’(廣西和廣東的軍閥作亂),勢必會讓債市上漲打斷。
故平安銀行投資的公債,可在5月底套現,應該能獲得20上下的利潤。
為了‘抗戰’,陳光良又是投資紡織,又是投資白糖和酒精,還有航運,所有投資總額上千萬,這讓陳光良自身也是心驚膽戰,生怕發生意外,讓他損失不菲。
雖然說損失一千多萬,陳光良不至于‘大傷元氣’,但心痛肯定是必然的。
“老板,您要投資白糖、酒精的資金,都已經準備好了,您隨時可以抽走!”夏高翔來到辦公室,匯報道。
陳光良投資白糖、酒精的資金,預算是500萬元,不足部分向外募集資金。
但是這500萬的資金,他不會去動用嚴人美和自己存儲的黃金,更不會動用蔣梅英的黃金;而是以這批黃金作為抵押,向平安銀行借貸的方式支取。
這樣一來,平安銀行不存在‘銀根短缺’,依舊有黃金打底;而陳光良個人投資,則只需要支付6厘的銀行利息而已,也可以接受。
陳光良點點頭,說道:“是分批支走,不僅可以為平安銀行緩解資金壓力,我也少支付一些銀行利息。”
支走一筆,算一筆的銀行利息。
夏高翔隨即說道:“如此當然好,就和新豐紡織的貸款一樣,兩全其美的照顧到雙方利益。最近新豐紡織的現金流回籠很快,相信今年新豐紡織盈利一定不菲。”
去年‘棉花’一戰,就決定了新豐紡織今年的順利。
今年新豐紡織的利潤,一定會讓人滿意的。
陳光良說道:“我預計今年棉花是豐收年,新豐紡織會繼續大量囤積棉花,下半年平安銀行要做好準備,給予最大的支持。”
“沒問題,平安銀行的現金流充足。”
平安銀行的存款突破3000萬,但對外放貸也就700萬,而對內的貸款(陳光良相關企業)卻非常的高,達到1300萬左右。
不僅僅如此,平安銀行的投資也是‘初見成效’,很多地產投資都開始收到豐厚的租金。
夏高翔離開后,陳光良陷入思考中。
今年棉花在歷史上是大豐收,從去年的800萬擔,猛漲到1600萬擔,這就意味著大家都不再缺原材料。
而明年又發生了所謂的‘紗交風波’,棉紗包在上半年暴漲。
基于此,陳光良決定今年繼續開始囤棉,明年在現貨、期貨上,都可以大賺一筆。不用等到抗戰,先把紡織投資的成本賺回來再說。
下旬,陳光良再次來到香港視察。
最近一年,陳光良在香港下了‘重注’,包括:
長江地產在香港投資150萬大洋的住宅地皮、平安銀行在香港投資160萬工業地皮和住宅地皮,后續這兩家企業還有相應的建筑投資。
新豐紡織在香港投資一家150萬大洋的工廠、時代影業在香港投資一家200萬大洋的制片基地,維他奶在香港投資分廠.
僅憑借這些投資,就足以奠定陳氏家族在抗戰后,能在第一時間,成為香港華資第一大財閥。畢竟,平安銀行也已經在香港扎根。
陳光良視察了半山的兩幢‘陳氏府邸’的項目,都正在抓緊時間建筑,明年上半年才能完工。
他在香港的府邸也不算豪華,倒是占地面積還算夠大,都在20000平方尺左右(三畝),建筑物則只是洋房風格。
陳光良也是考慮到,過于豪華,以后都是日本占領,說不定就搞出什么幺蛾子。
比如前世余東璇在香港的三座城堡式豪宅,都被日本人占領了,特別是淺水灣的別墅,更是淪為日本的集中營,在里面殺死了不少抗戰人士,后成為兇宅。
這就是陳光良不愿意在香港修建太過豪華別墅愿意,他更講究隱私性的保護,所以一個圍墻院子,一幢三層洋房,就已經滿足他的住宅需求。
“光聰,沒事去澳門考察一下環境,然后在那邊購置物業。所需要的經費,你找我要。”陳光良對一旁陪同的弟弟,交代道。
陳光聰說道:“澳門那邊我去過,地方比較狹小,社會比較混雜,特別賭博業發達。”
陳光良叮囑道:“賭毒都是絕對不能沾的,你過去主要是考察那邊的銀行保險庫業務、倉庫儲蓄業務,還有住宅上的情況。晚一點,那邊也能成為我們的一個臨時容身之地。”
陳光聰連忙說道:“大哥放心,我對黃賭毒絲毫不沾,知道那里面都是害人的玩意。澳門那邊,我一定盡心考察。”
陳光良拍拍他的肩膀,說道:“局勢陡轉直下,你現在也已經長大了,連孩子也有了,要多多盡心。”
“是,大哥”
有親弟弟在這邊坐鎮,很多業務就算陳光聰不參與,性質也完全不一樣。:mayiwsk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