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47章 上市前夕

  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第147章上市前夕_wbshuku

第147章上市前夕第147章上市前夕  在4月份,陳光良將車行業務的4萬大洋貸款及5000利息,盡數償還清,手中還剩下幾千大洋的零花錢。

  至此,他貸款還剩下:

  一、購入地皮的貸款50萬大洋;

  二、維他奶的貸款5萬大洋;

  三、同昌車行貸款的3.5萬大洋(部分權益承擔的債務)。

  這三筆貸款,后續相應的業務賺了錢,自然償還是毫無問題的。

  而長江車行現在可是‘無抵押’狀態,所以陳光良若是拿去抵押20萬大洋,自然也是沒有問題的。

  現在一張‘大照會’的價格已經飆升至700大洋,長江車行的總資產已經超過30萬大洋,陳光良的權益至少是20多萬。

  另外,長江地產的賬上,還有差不多6萬大洋(第三個地產項目的建筑利潤,及后續顧問費),后續平均每年有12000的租金收益。

  所以陳光良接下來的想法是,將‘長江車行(含長江出租車)’作為抵押,再貸款二十萬大洋,用于購買地皮。

  當然,他并不是非要將‘風險擴大至極致’,而是這一次的貸款,他有自己的小九九。

  這天。

  在‘寧波幫’老好人方椒伯的牽線下,陳光良來到‘源通海官銀號’見嚴智多。

  嚴智多的父親嚴子均,是鼎鼎大名的實業家(還健在,今年57歲);而嚴智多作為嚴子均的長子,自然是繼承了祖業。

  嚴家經營的錢莊包括源豐潤銀號、源吉錢莊和德源錢莊,此外,嚴家還承辦了源通海官銀號,并且擁有上海城隍廟的物華樓金店和南京路的老九章綢莊等產業,家產在千萬以上。

  “智多,這位是陳光良,你應該聽過,《東方日報》和《長江地產》的老板,旗下還有一家車行。”雙方一見面,方椒伯就熱情的介紹起來。

  嚴智多今年也才三十七歲,長著端正的臉龐,很是沉穩。

  在聽聞方椒伯的介紹后,表情舒展,和氣的說道:“原來是我們寧波的新晉風云人物,最近我有經常聽到。”

  最近的陳光良,確實鬧出很大的動靜,主要就是《東方日報》的事情。

  去年的長江地產,影響最多也就是在地產界,而且也不算特別大。

  “嚴先生過獎了,我不過是小打小鬧,倒是鬧出一些笑話!”

  “可不敢有人笑話你.兩位請坐!”

  隨后,三人在源通海官銀號的會客廳坐下。

  所謂的‘銀號’,其實就和銀行一個性質,只不過一個是傳統的,一個是西方傳入的現代模式。

  嚴家掌管那么多‘銀號’和‘錢莊’,自然是主營金融產業。

  不過隨著銀行業的興起,以及三十年代國民政府的一些金融措施,這些錢莊和銀號再也很難生存下去。

  坐下來后,方椒伯開口說道:“這次光良拜托我引薦寧波嚴氏,是為借款一事!”

  隨后。

  陳光良主動說道:“是的,我打算向貴銀號和錢莊貸款,不知道是否可行?”

  貸款是假,先拜訪一下‘未來岳父’是真,主要是留下一些好印象。

  嚴智多沒有多想,當即說道:“陳老板打算借多少,用什么抵押?”

  陳光良隨即說道:“貸款20萬大洋,抵押物是一家車行,這家車行的情況是當然,我旗下的《東方日報》股份也可以作為抵押,如果車行資產不夠的話!”

  方椒伯嚇了一跳,這個年輕人還真是狠啊,把錢用到了極致。

  嚴智多也嚇一跳,這一開口就是二十萬大洋的貸款,也是算多了。

  他們是銀號,實力沒有銀行雄厚。

  “我有些好奇,陳先生貸款的資金去做什么?”

  陳光良隨即說道:“打算購入地皮”

  嚴智多說道:“原來是炒地皮啊,最近一年多,滬市的地皮確實漲得很快,有不少人都在說——今天買進,明天就有錢賺。”

  現在的地皮,已經是完全暴漲中!

  陳光良笑道:“我不是炒地皮,而是開發地產,全部建成樓房,并出售掉。”

  方椒伯在一旁,有些為‘小友’擔心道:“我記著光良你是愚園路的地皮大王,那些地皮還沒有開發房屋,現在又貸款購入大量的地皮,后續資金如何解決?”

  嚴智多也表情凝重的看著陳光良,畢竟這事他要預估風險。

  想到還有不到一個月時間,長江地產就要大批量推出‘分層和分期’房屋,陳光良也就大方的說道:“不瞞兩位,長江地產可以將房子分層賣出去,而且還能先收錢,再建屋!所以我們只要有地皮,就不缺沒人給我們錢!”

  “房子怎么能分層賣?”兩人異口同聲的問道。

  陳光良笑道:“自然是已經有把握的事情,這是長江地產的新地產模式。嚴先生,如果你能給我貸款自然是好,如果不能貸款也無妨,畢竟我手中已經有不少地皮了。這次來,第一是借款的事情,第二是特地來拜訪一下我們寧波的望族。”

  眼見鉤子已經放出去,自然不需要太急。

  嚴智多稍做思考,便說道:“貸款也不是不行,畢竟陳先生還是很有信譽的,只是我希望考察一下長江車行和《東方日報》。”

  其實,陳光良貸款已經算保守了,這個年代不少人都喜歡‘滾雪球’貸款,例如前世的滬市地產大亨孫春生,從1925年的幾萬資金介入地產行業,等到1932年前資產已經高達400萬,‘一二八事件’后破產。

  ‘滾雪球’只需要一個要求,那就是你擁有足夠的‘名氣’,現在陳光良是完全滿足的。

  陳光良回道:“當然,隨時歡迎!”

  在嚴智多看來,陳光良是寧波新勢力,又有方椒伯來介紹,能不能貸款都要先了解一下再說。

  隨后,三人聊起閑事來。

  嚴智多甚至多問一句:“我看陳先生年紀輕輕,不知有沒有婚配?”

  來了,莫非看中自己這個女婿了?

  陳光良坦然的說道:“在下今年才19歲,一直是以事業為重、學習為重,所以未曾婚配!”

  嚴智多驚訝的說道:“這么年輕?”

  方椒伯都愣住了,他一直以為陳光良已經二十歲出頭,怎么也有個22歲以上。

  結果人家才19歲,真是個厲害人物啊!

  陳光良說道:“出生社會早,13歲就來滬市討生活。”

  嚴智多點點頭,感嘆的說道:“如此年輕,又有這份決心和事業,將來必不可限量!”

  保守了!

  過段時間,你就知道‘長江地產’的大名鼎鼎了!

  嚴家的花園別墅。

  嚴仁美正在花園里,對著圍墻練習英語口語。

  自從上次和陳光良分開后,嚴仁美卻記著陳光良關于學英語的竅門——記單詞、勤交流、大膽講。

  現在她正對著圍墻‘演講’,便是領悟的一種學習方法。

  只可惜她的英語水平,還是非常低,詞匯量并不大。

  “仁美,你在干什么?”嚴智多一臉嚴肅的看著大女兒,臉上有些不喜。

  他作為嚴氏家族的嫡孫,是個標準的重男輕女思想,對于大女兒的上學,并不是很高興。

  只不過大女兒要死要活的去讀書,再加上有她外公、爺爺的寵愛,也就只能妥協。

  “爹,我在學英語!”嚴仁美有些害怕又難為情的回道。

  “哼”嚴智多隨后說道:“學英語有什么用,你一個女孩子。”

  去年,他是不愿意女兒去中西女中讀書的,但他的父親,也就是嚴仁美的爺爺寵溺孫女,事情也就發展現在這樣。

  嚴仁美不是驕橫的女兒,自然不敢在父親面前大聲反駁,只是說道:“我們是中西女中,自然要學好英文才行!”

  嚴智多不再多說什么,隨即便離開!

  嚴仁美頓時有些失望,但更加堅決她要讀書的決心,甚至要好好讀書的決心。

  她的三個姑姑:嚴彩韻、嚴蓮韻、嚴幼韻,都受過高等教育,是女性的典范,所以也是她的偶像。而現在,她要朝著三個姑姑的目標去努力。

  一大早,陳光良便蘇醒過來,時間才早上五點半。

  洗漱一番,便來到小院子里活動一下筋骨。

  如此強壯的身體,沒有個女人也是難受!

  但如今他偏偏又看中嚴仁美,事情變得有些更難受了;

  因為就算嚴智多同意,怕是也得三十年代后結婚。

  不過娶妻要娶賢,這是很有必要的,畢竟陳光良又希望創造一個‘百年豪門世家’,那就更要看中妻子的家庭背景、品性等。

  活動一番筋骨后,保鏢也將當天的報紙買回來,陳光良便坐在一樓客廳看報。

  一共是幾份報紙,包括《申報》、《新聞報》、《東方日報》這三大報紙,一份報紙又有好幾大張。

  得虧陳光良的閱讀速度快,不然一個早上看不完,但他上班后一半都有很多事情,未必有時間看報。

  《東方日報》在吞并《商報》之后,已經發行五天時間,目前是六張大紙。

  而銷量更是讓所有人意外,最近五天的銷量,《東方日報》都維持在50000份以上,陳光良的‘報業大亨’地位穩固。

  反之,《新聞報》和《申報》全部跌至13萬份,實力大損!

  《東方日報》六大張的內容,比《申報》和《新聞報》八大張的內容還多,內容覆蓋非常全面——正刊以全國新聞、本地新聞為主,海外新聞和時事評論為輔;副刊則是娛樂消閑方面的內容,包括娛樂八卦、連載、馬經狗經等。

  排版、編輯、內容,都是已經相當的優秀,甚至是《新聞報》和《申報》該學習的對象!

  缺點也很大,那就是沒有足夠多的名家、大文豪,愿意來《東方日報》定期發表文章。這就導致《東方日報》缺乏很多進步青年、文人的青睞。

  不過沒關系,陳光良覺得《東方日報》未來保持在510萬份,也是一個非常理想的銷量。

  接下來《東方日報》需要朝著兩個方向發展:

  第一,定位時事新聞、商業、娛樂性質的報紙,要定位明確;

  第二,全國的重要城市發行,初步定位北平、武漢,后面再擴展至香港、重慶等城市。

  想到這些事情,陳光良暗自記下來,等下次開會時提出。

  現在的東方報社,是由常務協理兼副總經理的黃春蓀負責,陳光良則機動性的工作而已。

  上午,陳光良來到愚園路西段的‘維他奶’工廠。

  只見工廠里面已經擁有很多現代的機械設備,看著就非常先進和衛生。

  “老板”

  招募的副總經理陳世源、技術總工吳廣生,紛紛迎了上來。

  兩人一個負責營銷和行政,一個負責技術和生產,正好配合陳光良的工作。

  “機器調試得如何?”

  吳廣生馬上說道:“一切正常,可以組織生產了!”

  好消息!

  陳光良當即說道:“好,今天我來檢驗一下產品,如果確定沒問題,我們馬上組織會議,準備這個月向市場推出維他奶。”

  “好的”

  接下來,吳廣生開始組織生產,每一個步驟都要檢查。

  當然黃豆昨天已經泡好,并進行了分揀、去皮,不然時間哪里來得及。

  伴隨著黃豆注入一個個不銹鋼桶,黃豆在研磨機的作用下,分解出米白色的汁水。不過此時的豆漿,生味很重,很難想象它是如此的營養和美味。

  接下來是過慮、煮沸、調制、殺菌、灌裝,一步步下來,新鮮的豆奶才真正成型。

  經過高溫、殺菌的豆奶,理論上可以保值十五天時間。

  但一開始‘維他奶’定的保質期是‘七天’,后期再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

  中午前,第一批‘豆奶’已經灌裝好,足足1000瓶,將作為‘樣品’不作為出售。

  陳光良直接品嘗起來!

  “大豆的生味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甜味、乳味、豆香味的復合體。可以,我們去辦公室開會!”

  “好的”

  隨后,七個管理層跟著陳光良到了二樓的會議室。

  “這個產品現在我們是做出來了,而且還挺不錯。后期無非就是逐步改進生產工藝和調整口味,但這個需要長期性的,暫時不用那么急!”

  “當務之急,我們是要將產品推廣出去,如何讓消費者來買單的問題!”

  眾人紛紛點頭,隨后各自發表意見。

  陳世源首先說道:“如今我們的產品包裝,定位的是中高檔產品,普通人肯定難消費得起。而我們的豆奶又講究的是營養,所以我們要想推廣,就只能先去向各大中小飯館進行寄售。為了讓各大小飯館接受,我們可以派出銷售員一家家的推銷,先放在店內寄售,定期回收,賣出去再算錢。”

  這是最好的一個辦法,后世新產品也是這樣做的。

  隨后,陳光良說道:“廣告是最重要的,我們最近要打出廣告‘維他奶,不僅僅像汽水那么簡單’、‘豆奶,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牛奶’,大肆宣傳大豆的健康,能很好的改變華夏人營養不良的身體,廉價而富有營養等等。”

  大家紛紛記下來,這可是重點。他們都聽說過陳光良為‘可口可樂’獻計的故事,如今可口可樂能暢銷,他們老板有很大的功勞。

  但現在,他們將成為屈臣氏和可口可樂的競爭對手。

  接下來,陳光良又說道:“在打開各大餐館的市場后,維他奶下一步是‘上門訂購’服務,把全市的住宅分為多少區域,營業員一家家的推銷營業員每天上面送,客戶喝完將瓶子放在門口的小箱子,次日我們再送時回收這些營業員,我們只需要外聘,經過培訓上崗,按銷售發錢即可。”

  大家聽得非常認真,而且臉上露出驚喜的表情。

  這老板太厲害了!

  先是在廣告上大肆鼓吹‘豆奶’的營養,中國人喝不起牛奶,但是可以用豆奶來替代;之后,又迅速將買得起的客戶群體一網打盡。

  這樣一來,想不成功都難!

  最后,陳光良說道:“為了更好的打開市場,我們有半個月的準備時間,5月份再正式上市,大家這段時間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是,老板”:wbshuku

飛翔鳥中文    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