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靈寶鑄長生_第一百一十章曙光現矣影書 :yingsx第一百一十章曙光現矣第一百一十章曙光現矣←→:
時節易去,日月如梭。
每當應闡沉浸在修行中,便總能夠感受到此中滋味。
不知不覺,又是一月飛逝。
這日應闡坐于靜室,五心朝天,收視返聽,已近乎是進入了那離形去知之境。
平常的識感似乎不復存在,神念也已尋至極靜,內外天地歸于無中,唯有一道寶箓顯現。
這道寶箓,由極繁復的符文凝成,似有都統萬象之玄妙,煥發明光。
正是萬法寶箓。
此時應闡正于其中,梳理自己修煉時的所得、所悟,嘗試凝聚法印。
當日,他在滄溟洞天中,兌取、抄錄了三本道書,兩門法術。
三本道書之中,有一本為《五氣論》的注解,乃是景成真人所書。
也不知道,這位真人是否本宗高修,滄溟洞天中的道書注解,許多都是其人手筆,且皆提綱挈領、鉤玄扼要,總能使人茅塞頓開。
其它兩本道書,也皆是講說五行的經典。
應闡抄錄這些道書,是為了提升對五行大道的理解,當然也是為了輔佐自己修煉法術。
這一月來,他的五行法術各有長進,萬法寶箓中的法印,自也更添幾分玄奧。
除此以外,那兩門法術則是一門《玄中靈巽妙章》,一門《小五行雷罡訣要》。
《玄中靈巽妙章》乃是風法。
應闡接觸風法,更在五行法術之前,早在道院中煉氣時,就已有了一定造詣。
即使是在今日,應闡對風法的感悟,也未必比五行落后多少,他自不會棄如敝屣。
只是五行乃物質之基,先將五行修齊,對于應闡修煉《萬法玄象寶箓》有莫大好處,因此他才選擇了將風法按后。
如今他的五行法術已經小成,也是時候將風法給拾回來了。
不過,應闡的呼風御氣之術,畢竟乃是自己所悟,若想跟上進度,還是當有一門高深風法作為印證。
所以他在滄溟洞天之中,尋來了這《玄中靈巽妙章》。
此章似是本宗上真所創,即是講說風法的道經,也是講說風法運煉與變化的高深法術。
一月以來,應闡潛心鉆研,收獲之巨甚至難以言語而喻。
至于《小五行雷罡訣要》,不想也知,正是雷法。
這門雷法與應闡學過的五行靈風之法有些相似,只是更加高深一些。
應闡以往不曾接觸雷法,學起來不如《玄中靈巽妙章》那么快,但是這門雷法是以五行為基,因此慢慢摸索下來,總算也是入了門徑。
修煉《萬法玄象寶箓》,不必追求所有法門齊頭并進。
應闡五行法術的進境,其實亦有一些參差,但是五行本就相生互補,更有萬法寶箓作為統御,絕不會有法性失衡之憂。
風雷亦是同理。
所以,應闡的雷法雖還淺薄,但也同樣可以凝聚法印。
隨著風、雷二印凝成,應闡清晰的感知到,自己的根基增厚了些許,法力上限也在隱隱增長,心中頓時生出欣喜。
但他并未退轉,開始吞吐靈機,提高修為。
除了風法、雷法,應闡此番還要嘗試凝聚一枚法印,即是其弓術、射術!
他的弓術、射術,乃是參悟乾坤弓時所領悟的。
應闡未踏足修行之門時,就已能夠做到箭無虛發,隨著修為提升,不僅越發犀利,他也漸漸開始領悟一些更高深的用法。
如配合氣機鎖定之法,引導箭矢覓敵,如以氣御箭,使箭矢如飛劍一般靈動變化…
時至今日,應闡縱使兩手空空,其實亦能凝聚弓箭為用,只是因有乾坤弓傍身,他才從來沒有如此施為而已。
這又如何不算‘法’呢?
修煉《萬法玄象寶箓》的重中之重,從來不僅僅是‘法術’而已。
為了驗證這個設想,應闡還專程往玄成山聞道齋走過一趟,得到座師指點,又經這段時日不斷梳理,總算有了一定把握。
應闡仍將萬法寶箓祭起,緩緩將自己對于弓術、射術的感悟悉數烙印其上。
在這過程之中,他竟忽然憶起了自己離開云山觀以來,依仗乾坤弓與一身射術,行走四方,獨游萬里的一幕幕。
這種感覺十分奇妙。
因為應闡持定澄清,其實根本不曾有任何回憶之念,但這一幕一幕偏生如夢如幻,不斷閃過。
其中甚至還間有應闡參悟靈寶道種的日日夜夜。
而他也未因此有分毫的心神搖曳。
此中之妙,恐怕無人能夠厘清。
當應闡的回憶悉數閃過,一枚全新的法印已于寶箓之中凝聚成形。
其與五行、風雷都截然不同,繁復非常,玄奧無比,仿佛是乾坤弓的神紋縮影,又似乎是一枚小小的‘靈寶道種’一般。
有莫可名狀之美。
應闡不由微微怔神。
他忽然意識到,自己這枚法印,恐怕并不僅僅‘射術’那么簡單,更恐怕比自己的一身法術,都要來的更加奧妙。
沉思之間,應闡已經不知不覺,從那靜極物忘的境界之中退轉。
他忽然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饑渴’。
此非身軀之饑,亦非神思之渴,而是他已察覺到了,似乎只要他一動念,便能無窮無盡的提高法力,增長修為。
這種感覺,甚至遠逾他玄光初成,寶箓初成之時。
“原來如此…”
應闡昂首,望著穹頂水光變幻,眸中生出驚人神采。
“當日我選《萬法玄象寶箓》,果然無錯!”
“大道漫漫,曙光現矣。”
應闡長笑一聲,放開感知,勾動著天地間的靈氣:“來!”
霎時間,虛空之中靈氣暴動,甚而及至涵虛道場以外,無形的靈機匯聚成流,朝著靜室之中蜂擁而來,爭先恐后涌入應闡的內天地中,經其周天搬運,化為浩浩法力。
又隨萬法寶箓凝質煉形,玄象滋生。
如是日移月轉。
忽的,應闡身上竟有點點靈光,溢體而出,伴隨諸氣周流,仿佛霞衣籠身。
緊接著,這身霞衣便由熒熒微耀,飛快變得明亮起來,不過片刻時間,已是熠熠生輝,仿佛天日!
整間靜室,一時如置萬里晴光之中。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