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032 腳踏實地

  這些年,F1的安全性有了質的飛躍,一級方程式賽場已經許多年不曾出現致命事故,賽場仿佛不再那么駭人聽聞。

  也正是因為如此,現在年輕一代車手正在喪失一種東西——

  對速度的敬畏之心。

  即使旁人耳提面命,但他們沒有親眼見過賽車粉身碎骨的瞬間,也不曾聽過金屬撕裂血肉的可怕聲響,更加不曾經歷整個賽道在撞車之后鴉雀無聲的恐懼和絕望。

  對他們來說,賽車似乎只是炫技和榮譽的舞臺,刷圈也不過是游戲記錄的更新。

  然而,在馬拉內羅的青訓學院,蒙法蒂尼必須把這個關。

  他知道,每一次刷新最快圈速的背后,都是車手在天堂和地獄之間的徘徊,每一次速度的提升都必須建立在精準和尊重之上。

  所以,規則必須堅持。

  新人必須從模擬器開始,每周十到十五個小時,至少三個月打基礎,如果有需要,可能需要六個月時間,這才允許新人進入方程式賽車座艙里,真正進入賽道,體驗速度的極致和人類的極致。

  這些年,蒙法蒂尼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得重復,講到麻木,講到就連自己都懷疑是不是成為了夢想的絆腳石。

  因為越是天才,越不愿意等待——他們自以為與生俱來就配得上極限。

  但陸之洲沒有。

  冷靜。沉穩。專注。

  沒有理會阿萊西的風言風語,沒有心急火燎地證明自己,再次展現不符合十七歲的睿智,令人側目。

  事實上,不止賽道之外如此,在賽道之上也是一樣——

  上午的理論訓練結束,下午的訓練則從模擬器開始。

  蒙法蒂尼不會告訴車手應該怎么怎么開車,哪里踩剎車哪里踩油門、賽車行駛路線應該如何選擇、如何判斷自己在賽道上的位置等等等等,這里不是駕照培訓學校,他們不負責手把手地傳授開車技巧。

  在這里,他們培養每位學員自己的風格,對賽車的理解、對賽道的探索;同時,他們傳授學員分析數據的辦法,學員需要學習表達傳遞自己的感受,和數據分析員、比賽工程師探索提升速度的辦法。

  模擬器,人人都可以開,現在全面普及之后,一些賽車愛好者也能夠坐進模擬器體驗一把速度與激情。

  區別在于,外行人只是體驗而已,刷圈就是刷圈;但內行人卻不能只是刷圈而已,腦海需要運轉起來。

  和足球、籃球、橄欖球等等運動沒有區別,從本質來說,賽車需要身體和大腦同時運轉,并且依靠整個團隊的幫助試圖駕馭賽車,最終挖掘出賽車的全部潛力。

  此前試訓,陸之洲展現出驚艷的天賦,對速度擁有一種敏銳的直覺;但真正的潛力卻是對賽車和賽道的理解,在試錯之中快速建立數據庫并且完成調整升級,這份與生俱來的能力才是真正的亮點。

  不過,當時只是一種揣測、一種感覺,看不見摸不著,沒有人能夠百分之百確定,那只是一次偶然的靈光一閃,還是真正的天賦。

  現在,終于揭開神秘面紗。

  三天,僅僅三天而已,陸之洲已經完全適應模擬器測試,并且開始跟在蒙法蒂尼身后學習分析數據。

  短短一周,不需要陸之洲詢問,蒙法蒂尼主動為陸之洲升級,在模擬器上開始F3的測試。

  原因非常簡單,F4更像是基礎教學平臺,空氣動力學套件并不復雜,所謂的數據分析內容著實有限。

  從F4到F3,不僅僅是動力增加八十馬力而已,更像是從高級卡丁車進入真正專業方程式領域。

  空氣動力學套件更加復雜、賽車的動態反應也更加敏感,車手必須學會用工程語言和團隊保持交流,比如“車頭中段產生輕微漂移”或“后軸在四號彎出口有抬離趨勢”,而不是簡單的一句“感覺不對勁”。

  從性能層面來看,F4相當于F1的20%,F3則相當于F1的40%左右。

  但實際情況卻沒有如此簡單,不能用簡單的數據衡量,F4依舊屬于卡丁車范圍,F3則已經進入方程式領域。

  蒙法蒂尼經過認真觀察和親身體驗,他相信陸之洲已經準備妥當,可以在模擬器上進入F3模式訓練。

  果然,不負眾望——

  單純從圈速來看,陸之洲并沒有一夜之間脫胎換骨,一鳴驚人地刷新模擬器F3記錄繼續讓所有人瞻仰,畢竟,切換截然不同的駕駛模式和賽車語言,這依舊需要時間。

  然而,阿萊西他們依舊開心不起來。

  也許,陸之洲沒有馬上刷新圈速創造記錄,但明眼人都能夠看出來陸之洲的成長,快速適應全新模式。

  沒有刷新記錄,不是因為能力不足,而是因為信心滿滿,根本不著急打破記錄。

  切換F3模式的第一天,陸之洲就能夠明確感受到差異和區別,虛心請教、認真研究,適應了一天。

  當時,阿萊西還暗暗竊喜了一把,難得看到陸之洲吃癟,原來天才也“不過爾爾”。

  但第二天開始,陸之洲已經能夠準確說出賽車轉向不足的起始點、油門區段的響應遲滯。

  甚至于在第三天對懸掛設定提出修正提議,試圖讓這輛虛擬賽車更貼合自己的駕駛節奏。

  “他有種直覺,敏銳而細膩,似乎能夠直接觸碰到機械的每一根神經。”有人如此評價,甚至打趣了一句。

  “不知道當年舒馬赫是否就是這樣。”

  邁克爾-舒馬赫,七屆F1車手世界冠軍,F1世界里幾乎所有記錄的保持者,毫無疑問的一代傳奇巨星。

  舒馬赫就擁有這樣一種天賦,對機械敏銳而細膩的感知,事無巨細地感受車輛的變化,并且準確無誤地傳遞給自己的比賽工程師和技術工程師,在有限空間里發揮賽車的全部潛力。

  而現在,他們正在將陸之洲和一代傳奇相提并論。

  當然,這是玩笑,“小舒馬赫”、“小塞納”這樣的稱號在青訓學院屢見不鮮,但真正能夠達到他們高度的,卻一個都沒有。

  但至少,有一點是大家公認的:

  他正在成長。

  不是用驚艷的記錄震懾所有人,而是用難以置信的學習能力一步一個腳印地構建自己的成長路線。

  那種從容,由內而外地散發出來,如同一只貓,跟在老鼠身后不緊不慢地舔著毛,懶洋洋地漫步,卻始終沒有丟掉獵人的關注。

  對阿萊西來說,這種感覺著實太憋屈。

  他,拒絕承認。

  蒙法蒂尼默默地注視這一切,眼睛里難掩欣賞。

  本來,人人都認為陸之洲是一個刺頭,即將上演大鬧天宮;結果卻萬萬沒有想到,陸之洲以春風化雨的方式贏得工程師的尊重,悄無聲息地融入團隊,也令馬爾喬內大跌眼鏡。

  怎么回事,居然還能這樣?

飛翔鳥中文    極速車神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