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74章 投靠劉邈?

朕,都是為了大漢!_第374章投靠劉邈?影書  :yingsx第374章投靠劉邈?第374章投靠劉邈?←→:

  雪山江水映城郭。

  蜀地的濕氣即便是乍暖還寒時候,也沒有半點減退。呼吸之間,總覺得一股水汽一并下到了肺中,使得身上也沾住幾分涼意。

  “孝直,從關中來到蜀地這么久,怎么還是不適應蜀地的氣候?”

  張松將桌案上已經燒開的茶壺拿起,將其中的茶水倒了出來。那焦褐色的茶水中有股濃郁的異香,使得對面的法正也忍不住抽動鼻翼。

  “這是…胡椒?”

  “不錯,用茶葉和胡椒煮在一起,有驅寒的功效。”

  張松將一杯茶水推給法正,輪到自己時,卻摸著手中的茶杯有些失神。

  “幾年前,蜀地哪有這些東西?”

  “這些細膩的瓷器,都是劉邈在襄陽設置文昌門學后才慢慢傳至益州的。便是這胡椒香料,聽說也是從西域運到荊州,再從荊州運到蜀地的。”

  “利惠能至他處,劉邈此人當真是讓人捉摸不透。”

  在張松看來,劉邈有了好東西,就應該全部私藏起來,哪里還會像這樣陸續將瓷器、香料又賣到別的地方?讓他們蜀地的人也跟著享受?

  不明白,不理解。

  而法正則是舉起面前濃烈氣味的茶水一飲而盡。

  “我倒是有些猜測。”

  “哦?孝直以為如何?”

  法正身上忽然一個哆嗦,然后劇烈咳嗽起來,顯然是這胡椒茶水那過于濃厚的底色讓法正一時間內無法適應。

  張松趕緊又給法正倒了杯溫白水,兩杯白水下肚,法正臉色這才好看了許多,沒有方才的灰白。

  “如今荊州大量產出瓷器、織物,總要想辦法將這些東西賣出去。”

  “只有賣出去,換成糧食、金銀、銅錢,才能夠讓荊州富足。不然光產出這樣的東西,卻不能將其賣出去,那有什么意義?”

  “蜀地這幾年和荊州的貿易愈發頻繁,購買荊州商貨的數目也越來越多。而購買的越多,他們生產的也就越多,所以劉邈巴不得多往蜀地賣來一些商貨。”

  張松似懂非懂的皺起眉頭。

  “那劉邈圖什么?”

  法正指著茶壺:“這要多少錢?”

  “十貫而已。”

  “十貫,其實不少了。”

  法正搖頭。

  “這東西,成本估計也就三貫。被商賈賺去四貫,至少還有三貫會流入荊州。”

  “長久以往,劉邈就算不派一兵一卒來到蜀地。蜀地的錢糧,也會被他慢慢搬空。”

  張松搖手:“哪里有那么夸張?”

  “蜀地同樣在向荊州販賣蜀錦一類的商貨,賺荊州的錢!不然的話早就不與劉邈做貿易了!”

  “但子喬沒有發現,如今蜀錦其實越來越不容易往外販賣了嗎?”

  法正重新端起那杯胡椒茶水:“我聽說江東那里也出現了一種質地極為輕柔的絲綢。這些絲綢甚至比蜀錦還要華麗,導致如今有不少商賈來到蜀地后,都不再購買成品蜀錦,而是購買大量蠶絲、染料,運往江東。制作好后,再來到蜀地販賣。”

  “如此,蜀地百姓只能以極低的價格向外出售蠶絲、稻谷、生鐵等原料。但江東卻能夠朝蜀地販賣絲綢、瓷器、鐵器這些貴重之物。一來一回,蜀地不知有多少錢財就被劉邈賺了去,難道不是這個道理嗎?”

  張松忽然眉目一緊:“還有這樣的事情?”

  見張松神情嚴峻,法正反倒輕輕一笑。

  “這幾日,是有客人去覲見蜀王吧?”

  “孝直怎么知道?”

  “這些年戰亂,雖然有大量關中、中原的百姓逃往蜀地。但是河北人來到蜀地的,終究還是少數。前幾日我剛好聽到有幾個操著河北口音的人抱怨蜀地濕冷…想必這些人,便是袁紹的使者了?”

  “孝直見微知著,吾不如也!”

  張松稱贊了法正的觀察之細致,同時也承認了法正的猜測。

  “確實是袁紹遣使來到蜀地。”

  “至于目的…孝直應該能夠猜中!就不必多談了。”

  法正這才慢慢品著杯中茶水:“蜀王殿下是如何應對的?”

  “還在猶豫。”

  “因為懼怕劉邈?”

  “也有,不過蜀王殿下終究姓劉,還認著漢室。”

  說到這,張松有些苦惱的拍著頭。

  “但現在這大漢,卻不認殿下了!”

  法正再次微微一笑,卻并不言語。

  不是劉邈的大漢不認劉璋這個漢室宗親了。

  單純是因為,劉邈的這個大漢,和之前的大漢,完全就是兩個東西!

  劉邈的大漢,是施行三長的,是施行均田的。

  這對于蜀地的那些豪族而言,根本就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與這些蜀地豪族的意志相比,劉璋個人的感情,簡直就是微不足道。

  “子喬以為,殿下最終會怎么選擇?”

  張松自身也是蜀地豪族出身。

  哪怕為了自己的利益,張松也不可能選擇劉邈。

  所以張松自然說出答案——

  “若是袁紹能夠保全蜀地,那殿下想必還是更傾向于北趙的。”

  法正對此,也不意外。

  “孝直,你說劉邈會生氣嗎?”

  “子喬這個問題,一點意義都沒有。”

  一整個蜀地驟然叛變,劉邈那是生氣的事嗎?

  張松也趕緊給了自己一個嘴巴:“瞧我問的!這是什么話?”

  “我的意思是,劉邈會因為此事,不惜代價的進攻蜀地嗎?”

  法正反問張松:“子喬以為呢?”

  “應該不會吧?”

  張松道。

  “劉邈在昆陽之戰中雖然戰勝袁紹,但其總體依舊勢危,怎么可能選擇不顧北方的威脅而進攻蜀地?”

  需知,蜀地,那也不是面團捏的!

  即便是當年世祖光武帝劉秀進攻割據蜀地的白帝公孫述,那也是足足打了有四年之久!

  在此途中,甚至還戰死了云臺二十八將之一的岑彭,逼得后漢大司馬吳漢戰敗落入水中,要抓著馬尾巴才能逃生…故此對于蜀地的防御,張松有著無與倫比的自信!

  “劉邈受制于北方袁紹,必然不敢大舉進攻蜀地,只敢小規模侵擾。”

  “然蜀地有山川之險,非小股兵馬能夠攻破!如此便可阻劉邈于蜀地之外,還能將其部分兵馬困至西側,為袁紹南征提供利好。”

  “若是袁紹取得天下,那蜀地自然也就能夠安寧了!”

  張松有一句話沒說。

  就是倘若袁紹真的取得天下,那劉璋可能做不成他的蜀王,但是蜀地的豪族世家,卻依舊是豪族世家!

  反觀若是讓劉邈取得天下。

  劉璋這個漢室宗親說不定還能夠封王,但是蜀地的豪族世家,卻肯定先要被劉邈弄死大半!

  所以,蜀地的官吏,是絕對不允許劉璋無條件投降劉邈的!

  法正一杯茶水已經喝完,又給自己倒了一杯。

  “子喬真的這么認為嗎?”

  “不然呢?難道孝直以為,劉邈會不顧北方的威脅,轉而來進攻蜀地嗎?”

  張松搖頭——

  “我見過劉邈。”

  “劉邈,實乃英雄也!”

  “這樣的英雄,應該識大局,明是非!不可能因為賭氣,就憑意氣行事!”

  “所以依我看,劉邈是不會大肆進攻蜀地的!”

  法正好奇的看著張松:“子喬對劉邈的評價竟然這么高嗎?”

  “唉”

  張松只是嘆息。

  “若是孝直也見過劉邈…不,都不必去見劉邈,只要看看如今的荊州、揚州那不遜于昔日雒陽的繁華,大抵就該知道劉邈是怎樣的人了!”

  “而且我當日在金陵見到劉邈時,劉邈雖對我并不客氣,但卻并沒有因為我的容貌而羞辱我,不過是對殿下私自稱王有些不滿罷了。”

  “可惜,若非劉邈非要搞他什么均田,那他真可謂是明主也!”

  張松感慨過后,也是繼續堅持自己的觀點。

  “劉邈是個明白人!就算此時蜀地投靠袁紹,他也絕不可能大肆進攻蜀地!”

  法正靜靜聽完,終于搖頭。

  “看來我一開始和子喬說的話,子喬是一點都沒有聽懂。”

  “劉邈治下的大漢之所以繁盛,是因為能夠向蜀地傾銷商貨,將蜀地的財富大肆掠走,所以才能夠支撐其治下地方在短短數年之內,就與昔日雒陽一般無二的繁華!”

  “對劉邈而言,蜀地這塊有著大量錢糧,大量世家的地方,就是荊揚能夠騰飛的關鍵!”

  “若是蜀地突然投靠袁紹,斷絕了貿易。那荊州產的白瓷、織物,江東產的絲綢、茶葉,他去賣給誰?”

  法正還不知道劉邈與關中、遼東兩個方向保持著大量的走私。

  可即便知道,蜀地那也是一塊必不可少的市場,其支持著荊、揚手工業者超過三分之一的產量。

  若是與蜀地的貿易一斷,對荊、揚手工業者還有商賈的打擊將是致命的!

  甚至可以說,如今蜀地對于劉邈,比河北對于劉邈還要重要!

  這種情況下,蜀地若是忽然閉關鎖國,那劉邈不得瘋了一樣進攻蜀地?

  所以,法正斷言——

  “今天殿下宣布蜀地歸屬北趙,明日劉邈就會親自率領大軍前來進攻蜀地。”

  張松脖子一縮:“不會吧?”

  法正則是將最后的茶水一飲而盡:“賭什么?”

  “孝直說了便是。”

  “若劉邈來攻,你我便一同投靠劉邈,如何?”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朕,都是為了大漢!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