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都是為了大漢!_第355章戰術革新影書 :yingsx第355章戰術革新第355章戰術革新←→:
“現在?”
張遼看著劉邈身上隨便裹的那件玄色深衣以及腰間胡亂系住的赤紅腰帶,不由有些遲疑。
“走了!朕是去校場見一堆大老爺們,又不是去女閭見女人,搞的那么干凈做什么?難不成文遠還要朕在臉上抹上胭脂才成?”
大漢皇宮,原則上是不允許有人在宮中騎馬的。
但無奈,現在劉邈就是那個原則。
本來侍者是要叫玉輅前來的,可劉邈嫌棄那玩意太慢,直接讓人去將最近夜夜笙歌的快航帶來往北面的校場而去。
整個宮室都還在修繕中,但北面的校場倒是已經提前布置好,駐扎著由周泰、陳武、高順統領的三股禁軍。
周泰看到劉邈頗為激動,甚至于有些騷動:“陛下,去女閭?”
“去什么女閭?朕是那種人?去!找兩個重甲騎兵來!”
周泰事與愿違,只能是老老實實的去將之前昆陽之戰中繳獲的兩套具裝鎧甲拿來,由兩名士卒穿戴在身。
“先試試在戰馬上能不能施展的開。”
張遼又讓周泰拿來幾張弓交給兩名騎兵。虎賁弓、雕弓、角弓、路弓、強弓,全都拿來要讓兩名騎兵試上一試。
“陛下,這是干嘛呢?”
周泰也過來蹲到劉邈身邊,奇怪的看著張遼忙前忙后:“就這鐵疙瘩,跑兩步就栽那了!用的上弓箭嗎?”
“文遠說用的上,就過來試試。”
當周泰聽說張遼竟然還對重甲騎兵挑三揀四,也是瞪圓雙眼:“他事情怎么這么多?多少將領想領這么一支重甲騎兵都領不到,他還挑上了?”
“滾蛋!”
劉邈罵了一聲,隨即便目不轉睛的盯著兩名換上弓箭的重甲騎兵。
因為當張遼提及重騎兵的問題時,劉邈就想到了后世蒙古騎兵那堪稱無敵的騎射之法。
如果能夠復制那樣的兵種,那樣的戰術,到時候在戰場上,毫無疑問能夠對有些死板的重甲騎兵受到重創!
而兩名重甲騎兵在經過測試后,也給出了自己的實操體驗。
“陛下、將軍,還是角弓好使些!”
角弓,便是以動物的角與竹木、魚膠、牛筋等材料復合制成的強弓。
角弓需要六材制備:即干、角、筋、膠、絲、漆。
“六材”的功用分別是“干也者,以為遠也;角也者,以為疾也;筋也者,以為深也;膠也者,以為和也;絲也者,以為固也;漆也者,以為受霜露也。”
簡單來說,就是木材、牛角、牛筋、魚膠、絲線、清漆。
這樣一柄角弓,造價同樣不菲…不過即便再不菲,也遠遠趕不上一套具裝鎧甲的費用。
劉邈要來一柄角弓,奮力將其拉開,拉成一輪明月。
雖然沒有專門鍛煉過,但劉邈畢竟久在軍營,氣力不減反增,故此能夠輕松拉開。
但劉邈也從耗費的力氣判斷:“尋常士卒,恐怕拉不開幾次弓。”
“而且將士又身著重甲,拉這角弓耗費的力氣必然更大,恐怕不能連續使用。”
“陛下英明!”
張遼此時也說出自己在昆陽之戰時,因為戰馬力竭而不能持續作戰的痛楚。
“臣以為,重騎兵之戰法不該僅僅是一股腦的沖鋒過去。”
雖然如此能夠將重騎兵的攻堅能力發揮到最大,但卻并不是重騎兵最有效的作戰方式。
張遼結合自己的經驗給出一套全新的戰法——
“重甲騎兵,不該單獨行動。”
“相反,其應該與配備弓箭的輕騎一起作戰。”
張遼描繪了一副藍圖。
雙方騎兵交戰。
袁紹軍騎兵數量遠勝劉邈,故此無所顧忌,發動先攻。
張遼遣百名重騎,兩百名輕騎一同持弓箭上前,將袁紹的重騎兵勾引出來,然后憑借機動性迅速后撤。等到袁紹再次追上來的時候,換另外一支混編騎兵再次如法炮制,如此最多三輪,袁紹麾下的重騎兵就會力竭。
之后轉守為攻,同樣也是用混編騎兵欺壓而上,等到一輪力竭,再換另一支混編騎兵沖上去,如此攻勢一浪更勝一浪,就好似排山倒海一般,以點破面,將敵軍整支大軍摧毀!
不光劉邈在聽,身后的周泰、陳武同樣也在聽張遼的戰術。
聽過后,周泰有些嘆為觀止的上前拍了拍張遼的肩膀:“原來你是真有東西啊?”
而劉邈則是越聽越興奮。
只能說張遼不愧是從邊地出來的將領。
這套戰法,不僅僅是融合了漢軍的嚴明紀律,同時也帶有游牧一方那極具侵略性以及狡詐性的豺狼本性!
若是這套戰法真的能夠在中原戰場上施展開來,劉邈保證能夠將袁紹送去和親愛的后將軍團聚!
但顯然,張遼的這套戰法,目前為止還屬于空中樓閣。
想要施行這套戰法,還要有足夠的物質基礎,而這顯然是劉邈要為張遼解決的。
戰馬、弓箭自不必說。
若是從多余的弓箭來看,混編騎兵的花費似乎還要高于重甲騎兵。
可是按照張遼的混編戰法,輕騎兵的數目顯然要遠大于重騎兵的數目。這也就意味著具裝重甲這一最大的開支其實會大幅減少。
如此算下來。
其實組建一支千人重騎兵的費用,反而是比組建一支兩百名重騎兵、八百名輕騎兵的費用還要多。
而后面的這支混編騎兵,在戰場上的作用顯然要強于前者。
如此,就能夠將成本打下來。
成本一下來,也就意味著可以組建更多這樣的騎兵部隊,擴大己方戰場上的優勢。
劉邈簡單盤算了一下重新組建騎兵賬目,便已經定下此事。
“后日朝會上,文遠上個奏議。”
“喏!”
張遼眼前一亮,顯然知道劉邈已經同意了此事!
“不過別高興的太早,還有其他的問題要解決。”
劉邈讓騎兵將自己身上的重甲脫下來,放在不遠處的箭靶旁,隨即便舉起弓箭朝著那身重甲射去!
“噔!”
劉邈雖不及黃忠、太史慈那樣的神射手,但是氣血充足,射出的箭矢霸道非凡,直直墜落到了那副甲胄上。
可當士卒將那副重甲搬到劉邈面前時,劉邈清晰的看見那重甲上不過是有幾處甲片微微翹起。
見到這一幕,張遼面色發白。
誠然。
如張遼這樣的將領,射出弓箭,必然能夠使其貫穿敵甲。
但其他士卒呢?
若是都這樣綿軟無力,那騎射戰術不過是個笑話!
“嗯…”
劉邈摩挲著箭鏃。
這是一枚鐵制三棱鏃,也就是俗稱的羊頭鏃。
這種箭鏃對輕甲士卒的殺傷極為可觀,但破甲效果,只能說是差強人意。
劉邈又問士卒要來一桿馬槊。
這馬槊重而長,能夠平舉沖鋒的,毫無疑問都是有千鈞之力的猛士!
可劉邈也能感受到這馬槊的笨重。
這樣的馬槊,尋常士卒也就能在沖鋒的時候用用。
倘若戰馬一停,揮動這樣的馬槊作戰那簡直就是在自尋死路!
當初昆陽之戰的時候,劉邈就知道有許多重甲士卒一旦沖入到袁軍隊伍當中后,就只能迫不得已的丟下貴重的馬槊,而拔出隨身帶著的環首刀對敵。
如此一來,其實大量的馬槊也是被作為損耗消失不見。
所以對弓箭,對馬槊的改進同樣是勢在必得。
“準備一下,等會去趟冶城!”
“喏!”
還沒完。
劉邈又來到戰馬旁邊,摸著戰馬側面垂下來的一個布袋。
這自然不是真的布袋,而是“布馬鐙”。
如今馬鐙已經是流傳開來,但這樣的“布馬鐙”并不是為了戰事而服務,僅僅是作為輔助騎兵上下戰馬的一個工具。
劉邈指著“布馬鐙”:“將此物也一并拿下!”
左右雖然不解,卻還是解下這個馬鐙,帶著與劉邈浩浩蕩蕩的前往西面的冶城。
冶城隨著金陵不斷的發展,早已不是劉邈第一次來時,只有孤零零光禿禿的一座小城。
相反。
如今的冶城,周圍人來人往,城南、城東門前,都已經設有集市,用以販賣出售冶城中鍛造的鐵具。
隨著之前宿鐵之法的出現,冶城的鐵器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都有了彌足增長。外加有大量百姓遷徙到金陵后需要農具,以及各項手工業發展起來之后,對鐵器的需求也超越了任何時候。
供需關系的平衡與擴大,使得如今的冶城在金陵幾乎是僅次于城南市肆的繁華之地,導致劉邈等人從北門進入冶城的時候,還引發無數百姓觀看,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
劉邈剛一進入冶城,立即就看到一個熟悉的人。
“嘿!你小子還在呢?”
劉邈指著一個工匠和周圍人介紹:“就是這小子,當年把尿撒在水里,然后做出了第一把宿鐵刀!”
那工匠又是不好意思又是驚奇:“陛下還記得草民?”
“當然記得!”
劉邈還詢問對方:“你師父呢?”
“師父走了。”
劉邈頓時沉默:“節哀。”
“不是不是!師父是離開冶城了!他說現在干私活比在冶城里干賺的多多了!”
“混小子!”
劉邈剛才還有些傷感的心情瞬間無影無蹤,隨后直接將箭簇、馬槊、布馬鐙一并丟給他。
“把你師父也一并叫來,就說來活了!”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