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稱帝是件麻煩事_朕,都是為了大漢!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第337章稱帝是件麻煩事 第337章稱帝是件麻煩事←→:
天子禪位,天下啼哭!
尤其是中原和南方,有許多之前和劉邈看不順眼的大儒此時也蹦跶出來,開始斥責袁紹,惋惜大漢。
還在青州,全程都在計劃外的呂布聽聞此事亦是驚駭,立即以陳宮為使,令其來見劉邈。
關中的鐘繇、夏侯惇此時也是六神無主,向劉邈派來使者。
西涼馬騰、漢中張魯、遼東公孫度,則是分別往河北、江東派去使者,顯然是想要繼續當一顆安靜的墻頭草。
益州劉璋、交州士燮因為距離河北太遠,距離江東太近,都不敢主動聯系袁紹,而是都將使者派往江東,詢問劉邈的意圖。
不過劉璋在派遣使者的時候,還頗有些猶豫。
只因此時蜀地有人已經開始鼓動,以為如今天子被袁紹脅迫禪讓,故此合該有圣君站出來延續漢祚!
而益州有天子氣!這可是流傳了許久的讖緯之言!
劉璋專門詢問自己的別駕張肅以及其弟張松:“近來蜀地流傳的那些事情,君矯和子喬可聽過嗎?”
張肅一聽就知道劉璋想要做什么!
他趕忙出言勸阻:“瑯琊劉邈,是天子冊封的驃騎將軍,同時也是天子親口承認的皇叔。他還剛剛在昆陽擊敗了袁紹,占據了大半個中原,其勢力要遠遠勝過益州,主公現在應該做的,就是派遣使者與他修好,最好能夠上勸進之表,爭取功勞!”
張肅看的真切。
如今天下,左右不過劉袁!
尤其是伴隨著袁紹通過禪位建制稱帝,劉邈繼承漢統也是早晚的事!
這個時候若是要搶在劉邈之前做些什么,那可就是同時得罪了劉、袁兩家!
張肅只能是奉勸劉璋,千萬不要做什么傻事!
劉璋本就性情懦弱,之所以有此一問,不過是因為心中終究抱著一絲不切實際的幻想。
如今聽到張肅制止,劉璋也是打起了退堂鼓。
可劉璋還是有些不大樂意這么快就投靠劉邈。
倘若劉邈是孝靈皇帝嫡系血脈,劉璋投了也就投了。
可劉邈是個漢室宗親,他也是個漢室宗親!
雖然劉璋這一脈是漢景帝之子魯恭王劉余的后裔,不及劉邈血脈親近,但若就這樣奉劉邈為天子,屬實還是令人心中難受。
忽然。
劉璋詢問張肅:“吾可以勸進劉邈,但卻不想讓劉邈沾染蜀地,請問有什么辦法嗎?”
其實不僅僅是劉璋不想劉邈沾染蜀地,大部分蜀地豪族都不想讓劉邈沾染蜀地。
大家只是想找一個靠山,而不是想要將自己的肉砍下來喂給劉邈。
對于劉邈,蜀地的豪族官僚想做的,基本都是白嫖!
張肅思索了片刻,想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
“主公可以先在成都稱王,保全蜀地,之后再往江東,勸表劉邈為帝!”
“如此,劉邈就算心中不快,恐怕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對主公不利!”
劉璋聽后,撫掌稱善!
隨即,劉璋便在成都南面設置祭臺,先是哭訴了一番大漢社稷,隨即便以光復漢室為名,祭祀蜀地山河,以巴、蜀、廣漢、犍四郡建立蜀國,進位蜀王。
自稱蜀王之后,劉璋這才派遣張松為使者,前往江東,為劉邈奉上勸進之表,請求劉邈稱帝。
其他幾家諸侯起初還沒有反應過來。
不過隨著劉璋的動作完成,也是紛紛模仿起來!
可因為其體量太小,遠不如割據一州的劉璋,所以并未先稱王稱公,而是將其納入支持劉邈稱帝的條件當中。
劉邈在聽到袁紹確定稱帝的消息后,也率兵返回到了江東。
一路上,荊、揚二地勸進的表文簡直猶如過江之鯽!幾乎要將劉邈淹沒!
劉邈每日看著那些源源不斷的表文,也是有些無奈:“這幫官吏不知道節約用紙嗎?還有那幾個用帛書寫的,讓人好好查查他們,看看是不是貪官污吏!”
劉邈的大煞風景讓左右忍俊不禁。
“主公,啊不對,現在是不是要稱作陛下了?”
面對周泰的揶揄,劉邈毫不客氣的賞了他一腳。
“滾!哪有那么容易?”
劉邈趕走周泰,自己則是一個人閉門沉思起來。
稱帝。
雖然是劉邈自己提出來的,但是劉邈總覺得好像有些不太真切。
太早了,也太急了。
但袁紹的先人一步,也就逼著劉邈必須緊隨其后。
可當真正跨出這一步的時候,劉邈才知道如今的困難重重。
不提如今詭譎的天下形勢。
單單是內部的框架都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袁紹那邊,雖然也是急不可耐的完成了禪讓,建立趙國。
但是因為袁紹勢力的底色就與后漢的政治底色完全一致,袁紹顯然沒有必要大刀闊斧的去修整整個框架,而是直接將后漢那套國家制度套用過來之后即可。
就這,袁紹也是耗費了數月時間才完成。
可這套框架,劉邈能用嗎?
劉邈知道,自己雖然是正兒八經的漢室宗親,但是其制度與所有人熟悉的后漢已經完全是兩個東西。
照搬后漢,照搬袁紹的那一套,方便是方便了,但失去的東西,遠遠要比得到的東西更多!
除了制度,還有最關鍵的一點,也是現在劉邈必須要解決的東西,那就是內部各個勢力的存在與矛盾。
跟隨劉邈的元老之臣,如陸康、周瑜、周泰,還有程普等孫堅舊部。
并不是追隨劉邈,而是自始至終都以漢臣自居所以才聽從劉邈的王朗等人。
還有征服后的荊州、中原,其士人、百姓的利益。
劉邈覺得,此時自己眼前就是一塊巨大且紛亂的拼圖。
只要一個地方放不對,那最后呈現出的效果很有可能就是天差地別,慘不忍睹!
這一切的問題,導致劉邈在返回金陵之后,竟然難得第一時間沒有跑去女閭看看有沒有什么新人或者花活,而是跑到了張昭、魯肅面前,然后一臉煩悶的坐在他們面前,讓他們自個去猜!
張昭、魯肅見到劉邈那副表情,立即知道劉邈在苦惱些什么事情。
既然之前有些話劉邈自己都說出來,他們自然也就敢說出來。
魯肅率先笑道:“臣聽聞昔日袁術稱帝的時候,早在一月前便已經開心的睡不著覺,逢人就予以重賞。雖然沒見過袁紹的樣子,但想必也和袁術差不了多少,怎么到了主公這里,主公就愁眉苦臉的呢?”
“廢話!”
劉邈搖著頭:“做天子,哪里有那么容易的事情?”
“袁術、袁紹稱帝,都以為只要稱帝,便是萬事大吉。但是你們應當知道,稱不稱帝,能解決一部分事情,卻不可能解決所有的事情!現在一大堆事情都擺在這,叫我如何開心的起來?”
魯肅啞然。
而從來不拍劉邈馬屁的張昭則是難得稱贊劉邈道:“二賊稱帝,乃是為了自己;唯有主公建制,才是為了天下啊!”
“張公少說兩句!不然外面的人還以為你是我的托呢!”
劉邈就這樣盤坐在榻上,用手撐著下巴。
現在要做的事情太多,反倒是讓劉邈找不到頭緒,只能是有一茬是一茬的詢問——
“怎么處理河北那個大漢天子的問題?”
“主公大可將耿紀之事昭告天下。”
“天下人會信嗎?”
“無論信與不信,但這確實是事實。”
劉邈又問:“在哪里建都的好?”
“自然是金陵!”
“年號取做怎么?”
“主公乃是為了光復漢室,自當效仿世祖光武皇帝!以武為名!可稱作武德。”
劉邈皺皺鼻子:“好難聽的年號!”
張昭被駁,也不焦急,反正此事可以慢慢討論,并非要緊之事。
劉邈又問了許多事情,張昭和魯肅都一一作答,雖然都不過是草案,但至少一個草臺班子的雛形已經慢慢出現。
而劉邈也是越來越不當人,問出的問題也是越來越古怪——
“你們說,到時候的三公應該設立誰?”
“陸忠義德高望重,當為三公之首,是為太尉。”
劉邈點頭。
吃水不忘挖井人,陸老爺子對劉邈政權的貢獻稱作第二,那就沒人敢稱作第一了。
“王朗王景升為天下名儒,士子楷模,可為司徒。”
王司徒?
但劉邈一想到王朗為自己一直默默鎮守會稽,壓制南方的山越,保證江東的穩定,也是默認了此事。
“此外,陳瑀陳公瑋為已故三公陳球之子,其本人又博學多才,自從提出“復興百家”之論后,已經是為一代大儒,可為司空。”
“嗯?”
劉邈懷疑自己聽錯了:“你說誰?陳瑀?”
“正是。”
“張公是不是搞錯了?就他?”
魯肅看著劉邈滿眼的嫌棄,也是笑道:“主公不過是與陳公太過熟悉罷了…其實陳公的聲望,當真不淺!”
話雖如此。
但劉邈總感覺哪里不對!
就好像平日里一起撒尿活泥巴的玩伴忽然偷來大人的衣服穿在身上一樣,哪哪都顯得古怪!
劉邈搖搖頭,暫且不考慮這個問題,而是興致勃勃的詢問下一個問題:“你們說,等我死了以后,我的廟號和謚號應該是什么?”
張昭:“…”
魯肅:“…”
現在就討論這個問題,是不是未免太早了些?:mayiwsk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