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大漢亡了_朕,都是為了大漢!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第336章大漢亡了 第336章大漢亡了←→:
大漢皇帝禪位詔 朕承世祖鴻業,御極十載,夙夜惕厲,未敢寧息。然則天象示變,炎精黯曜,熒惑侵于紫微,赤伏衰于冀野。袁士本初,四世三公之胄,九州雄杰之英。昔執珪瓚以盟諸侯,今揮戟鉞而清寰宇。破公孫于易京,梟逆虜于漳濱;拯黎庶于倒懸,扶漢鼎于將墜。
觀夫玄圭應讖,白水呈符。河洛告祥,靈龜負圖而顯瑞;河北騰氣,赤烏集社而昭昌。朕仰稽乾象,俯察人心,知神器不可以虛御,天命不可以久稽。昔陶唐禪舜,全至公于蒼生;有虞授禹,成大讓于萬國。今循古道,效先賢,特將大位傳于袁氏。
公紹宜順昊穹之命,膺億兆之歸。承黃虞之至德,繼炎漢之丕基。布仁風以綏八表,執玉斗而正三辰。祭天闕以告宗廟,臨四海而撫黔黎。庶使皇天后土,知此誠非私授;山岳川瀆,鑒其心在公衡。
天子,親自前往世祖光武皇帝之原陵祖廟,上表禪位詔書。
袁紹聞言大驚失色,跪伏在原陵,告罪于天子,直言自己不敢竊取神器,并拉著天子的手,當著大漢公卿的面將天子拉出原陵,盡顯君臣和睦。
建安五年三月庚子日,大漢例行朝會。
天子再發禪位詔書,百官一并上書請求袁紹稱帝建制,被袁紹呵斥:“吾汝南袁氏素來忠君愛國!怎么能夠因為我袁紹而使得家族蒙羞?”
袁紹親自祭拜后漢諸帝的陵寢,并且找來工匠修繕埋葬在邙山中功臣的墳墓,被公卿稱為賢。
處理完這些后,袁紹不敢在劉邈眼皮子底下大搖大擺的出虎牢,走黎陽回到河北,于是便從孟津前往河北。
天子乘舟渡河時,忽有狂風驟雨。
袁紹上前救援,頓時雨過天晴,使得百官再次驚呼袁紹果真天命之人!
等渡過大河之后,天子趴在岸邊哭泣:“朕這樣的福薄之人,如何能夠承受天命呢?”
“還請袁公答應朕的請求!不然的話,朕這就跳入這大河中去!”
袁紹跪在天子腳邊流著淚:“臣袁紹,一心只想要驅除逆賊,匡扶漢室,使得天下平定,百姓安居樂業!陛下何以至此啊!”
在二人的哭哭啼啼下,袁紹終于同意即皇帝位!
待在河南的劉邈聽說袁紹已經接受禪讓之后,也是心中一沉。
不過劉邈表情還是裝作欣喜:“至少,我等不用被稱作漢賊了不是?”
但劉邈發現,這次并無人發笑。
君主講笑話,你們這些做臣子的居然不笑?真是豈有此理!
可當劉邈發現周泰此時眼角都掛上一點淚痕的時候,才發現事情貌似比自己想的還要嚴重。
“主公,大漢…真的完了嗎?”
“可是,我們不是打贏了嗎?為何大漢還是沒了呢?”
周泰眼中噙著淚光。
他也不知道,為何大漢沒了,竟然會這樣傷心。
按理說,大漢沒有給過他一分俸祿,甚至周泰之前還是匪寇,嚴格來說應該算是大漢的敵人。
可即便是這樣,始終還是有股悲傷不斷從心中涌出,無論怎么堵都堵不住,和決堤之水一樣不斷朝外淹沒,遠比劉邈之前在昆陽給袁紹的那場大水更加洶涌。
不僅僅是周泰。
陸康、陳瑀,周瑜、太史慈這些人,都是一臉沉痛。
陸康一個七十余歲的老爺子,卻是哭成一個淚人。
基本上不喝酒的陳瑀卻主動將自己灌醉,寫下悼文。
周瑜這些人臉上也不見往日的風采,個個面如死灰。
周圍人的深度靜默,反倒是讓劉邈覺得自己有些格格不入。
對大漢的滅亡,劉邈并沒有感到十分悲傷的情緒。
相反。
劉邈覺得今日之事,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假如已經知道故事的結局,無論那個結果有多么不能令人接受,但真到了最后的時候,心中也絕不會起太多的波瀾。
而且…
一個天子罷了。
僅僅是一個天子罷了!
大漢的天子沒有了,就意味著大漢沒了?
狗屁!
“公明、文遠!”
選擇了兩個癥狀最輕的人,劉邈給他們下令——
“去堵人!”
“一個個垂頭喪氣的!別忘了!這仗贏的是咱們!”
“現在中原大部分世家估計都想趁亂帶著糧草錢財前往河北…去他大爺的!這些都是咱們的!”
“將他們堵住!有可能的話,盡量把人和錢糧都留下!若是留不下的,也不能讓他們將錢糧帶回河北去!”
“喏!”
“還有你們其他人!吊著個臉給誰看呢?要甩臉子回家給你媽甩去!別在老子面前甩!”
“大漢的天子沒了!你們就不過日子了?你們就不吃飯了?不睡婆娘了?”
劉邈見眾人被罵的臉上終于是有了一些神采,也是嘴巴一撇,頗有些嫌棄。
“公瑾!別給我擺那死出!這都督之位,你能干就干,不能干就趁早讓賢!”
周瑜重重咬了一下嘴唇:“主公難道真的就不傷心嗎?”
“傷心?我傷心個屁!是我爹死了還是我娘死了?你現在要我學袁紹那惡心樣哭一場?抱歉!我做不到!”
劉邈上去拽住周瑜的衣領:“我問你,大漢亡了嗎?”
“要是大漢亡了,你是什么人?我又是什么人?那些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無數年的百姓又是什么人?捧著經義研習道理的儒生士人又是什么人?”
“就一個禪位,就把你們哭成這樣!”
“若是你們真的需要一個天子,那就讓我來當!”
劉邈最后一句話,驚愕眾人。
“主公說什么?”
“耳朵聾了?”
劉邈拍拍自己的胸脯:“我說,你們要是真的缺一名大漢天子,那就由我來!”
面對眾人的一臉錯愕,劉邈也是惱了。
“怎么?覺得我不配?”
眾人開始面面相覷。
劉邈,哪里有不配的道理?
只是…大家總覺得,天子,就應該是高高在上的上天之子。
但是劉邈,和大家都太熟了!
這種感覺,就和一同撒尿和泥巴的玩伴忽然就變成了高高在上的老爺一樣,總覺得有股莫名的違和感…
而且劉邈未免太不客氣了些!
這種事情,哪里有自己親自說出口的道理?
就算不像袁紹一樣三請三辭,至少也該讓別人上表諫言吧?
如此…是不是有些太過張狂了些?
“干嘛?”
劉邈見眾人神色有異,用屁股思考一下都知道這些人腦子里想的是什么東西。
“再說一遍,袁紹那套做的實在惡心!還不如咱們的后將軍做的直率,我才不學他!”
劉邈重重往輿圖上一拍。
“而且現在是什么時候?是吃肉的時候!”
“袁紹跑了!偌大一個中原放在面前,你們都他娘的不要?”
在劉邈三番五次的強調下,眾人這才反應過來。
哪里有時間為那個傀儡天子哀悼?
和袁紹的戰事,歸根到底,還是劉邈贏了!
而且袁紹如今帶走曹操,整個中原都是無主之地!
這好比什么?
這還比在餓狼面前放了一塊肥肉!在劉邈面前放了一個美婦!
這種時候,自己竟然在一個素未謀面的人傷心?
混賬!
反應過來的眾人,自己都想罵自己一句!
“嘿?活過來了?”
見到這些將軍謀士終于從死氣沉沉變成了活力四射,劉邈嘿嘿笑了兩聲。
“傳令下去!連續三日,犒賞三軍!!!”
“什么大漢,什么天子,都不如吃到自己肚子里的肉實在!”
不就一個天子嘛?
既然所有人都認為缺一個天子,那劉邈也可以成為這個天子!
劉邈麾下諸將也終于不再糾結大漢與天子的失去。
因為他們猛然發現,還有一個劉邈能夠為大漢兜底。
不對,不是劉邈。
是自己等人,在為大漢兜底!
眼下每將中原的一塊郡縣拿下,就是保住了大漢的一塊土地!
劉邈說的不錯,眼下,確實是沒有時間為那什么牢子天子哀悼!多扒拉幾塊肉到自己碗里,那比什么都強!
河北的袁軍也察覺到劉邈瓜分中原的舉動,于是也派兵馬來與劉邈爭奪。
劉邈雖然擊敗袁紹,但在中原缺乏騎兵,也是不爭的事實。
隨著主動放棄掉一些地方后,又與袁軍在中原進行了幾十場中小規模的戰事,雙方的疆域終于穩定,那便是以濟水(濮水)為界,分作南北。
濟水以北的濮陽歸于袁紹,而濟水以南的潁川、陳留則歸于劉邈。
如此,昔日曹操中原的地盤,大致便被劃為三份,劉邈得其二,袁紹則得其一。
而有件大事,也終于是在這場瓜分中原的饕餮盛宴中迎來尾聲。
建安五年五月,天子冊封袁紹為趙公,加九錫、建趙國,定國都于鄴城。
六月,天子又冊封袁紹為趙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出入得稱警蹕,宗廟、祖、臘皆如漢制,國都鄴城。王子皆為列侯。
七月,天子賜予袁紹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
庚午日。
袁紹升壇即阼,百官陪位。事訖,降壇,視燎成禮而返。
辛未,袁紹登壇受禪,公卿、列侯、諸將、匈奴單于、四夷朝者數萬人陪位,燎祭天地、五岳、四瀆,曰——
“皇帝臣紹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漢歷世二十有四,踐年四百有六,四海困窮,三綱不立,五緯錯行,靈祥并見,推術數者,慮之古道,咸以為天之歷數,運終茲世,凡諸嘉祥民神之意,比昭有漢數終之極,袁家受命之符。漢主以神器宜授於臣,憲章有虞,致位于紹。紹震畏天命,雖休勿休。群公庶尹六事之人,外及將士,洎于蠻夷君長,僉曰:'天命不可以辭拒,神器不可以久曠,群臣不可以無主,萬幾不可以無統。趙祗承皇象,敢不欽承。卜之守龜,兆有大橫,筮之三易,兆有革兆,謹擇元日,與群寮登壇受帝璽綬,告類于爾大神;唯爾有神,尚饗永吉,兆民之望,祚于有趙世享。“遂制詔三公:“上古之始有君也,必崇恩化以美風俗,然百姓順教而刑辟厝焉。今朕承帝王之緒,其以建安為太初元年,議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同律度量,承土行,大赦天下;自殊死以下,諸不當得赦,皆赦除之!“
當袁紹稱帝的消息傳來后,劉邈則是輕微聳肩:“現在,你們可以哭了!”
“因為大漢,真的亡了!”:mayiwsk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