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93章 不會打仗周公瑾

朕,都是為了大漢!_第293章不會打仗周公瑾影書  :yingsx第293章不會打仗周公瑾第293章不會打仗周公瑾←→:

  對岸的袁譚,同樣也察覺出對面周瑜的心思。

  起初聽到劉邈派遣周瑜進入關中后,袁譚還是有些驚懼。

  之前他在金陵“探親”的時候住過一段時間,對江東的情況多少也是了解一些。

  如今江東的五名雜號將軍——周瑜、孫策、陸康、張昭、太史慈中,公認能力最強的,始終都是周瑜。

  現在周瑜、太史慈皆出現在關中,讓袁譚的壓力不可謂不大。

  可在知道對面周瑜竟然只領了五千兵馬支援后,袁譚瞬間就沒有了后顧之憂。

  便是周瑜用兵如神,便是太史慈以一當百,這五千兵馬又能夠做什么?

  而在周瑜燒掉蒲坂等渡口后,更是讓袁譚篤定——

  “周公瑾,畏懼我軍兵勢!”

  “燒掉渡口,固然讓我等無法從河東直接渡河,卻也證明了周瑜如今無力和我軍爭鋒,沒有多少進取之心!”

  “我等要做的,就是一鼓作氣,拿下關中,不給周瑜負隅抵抗的機會!”

  兵法云: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

  善于利用態勢的人,他們指揮軍隊作戰就像轉動木頭、石頭一樣。木頭、石頭的特性便是放在安穩平坦的地勢上就靜止不動,放在險峻陡峭的斜坡上就會滾動。因此,善于指揮作戰的人所造成的態勢,就該像圓石從萬丈高山滾下來那樣,無堅不摧!

  既然周瑜已經退讓,就證明了周瑜心中已經有了怯意!而袁譚要做的,就是將周瑜心中這股怯意不斷放大,最終讓周瑜形成山崩之勢!

  袁譚畢竟曾經單獨領兵奪取過青州,對于自己兵法的造詣還是相當自信!

  即便在青州敗過一場,被劉邈請到江東“探親”,但袁譚始終都以為非戰之罪也!

  畢竟,誰能想到,江東有了長距離航行的海船?

  而且,誰又能想到,許攸為了些許錢財,竟然真的會選擇在軍事上伸手,引發了呂布和臧霸那檔子事?

  上次敗給劉邈,純屬意外!

  這次正面作戰,袁譚有信心直接擊敗周瑜,為自己正名!

  并州刺史高干聽說袁譚要直接從龍門渡進攻關中后,也是專門來到袁譚身前向袁譚諫言——

  “大公子,既然如今舟船不能通行,何不等待一陣,等到馬騰、韓遂的援軍出現在長安附近,再兩面夾擊,擊敗周瑜!”

  高干之策,雖然緩慢,但毫無疑問要穩妥的多。

  可袁譚毫不猶豫拒絕了這條建議。

  “周公瑾不過五千兵馬,我等卻在河東有三萬大軍,有何懼哉?”

  “而且周公瑾燒毀渡口,明顯是畏懼我軍兵勢,若不能趁著現在連續進攻,讓對方適應戰事,那落入下風的可就是我們了!”

  此外,袁譚還有一個原因沒有說出口。

  那日郭圖給自己說的話,袁譚始終都銘記于心.。

  這一次,就是袁譚向袁紹,向所有人證明,他袁譚,是袁紹繼承者的最好時機!

  只要袁譚能夠打一場漂亮仗,甚至干脆就是直接打到許昌城下,憑借如此戰功,必然能夠順勢讓袁紹冊立世子!

  進攻關中,本就是袁譚的一張考卷!

  這個時候,將馬騰、韓遂拉進來,不是白白增加了自己的扣分項嗎?

  故此,袁譚依舊是選擇從龍門渡強攻關中!

  足足召集兩萬兵馬,從北面渡河。

  自始至終,袁軍所有人都密切關注著韓城方向周瑜的動向。

  半渡而擊之!

  這是連三歲小兒都知道的兵法俚語,眾人不信周瑜會不知道此事。

  渡河的時候,從來都是一支軍隊最為脆弱的時候,周瑜身為江東名將,沒理由不在這個時候發動進攻。

  但是讓袁譚還有袁營將領驚奇的是,周瑜竟然一直毫無動靜,任由袁譚安全的將兩萬兵馬盡數運往西岸,完成了大營的扎建。

  便是跟著袁譚一起渡河的匈奴右賢王劉去卑也是有些意外:“這對面的敵將,竟然是個不會打仗的書生嗎?”

  袁譚起初也是心有疑慮,不過等到大營立好之后,袁譚也就放下心來。

  “那周瑜畢竟是劉邈的將領,麾下士卒也盡是些荊州士卒,沒理由為了關中與我們死磕,所以畏戰怯戰,也不是沒有理由!”

  仿佛是襯托袁譚的“算無遺策”。

  在袁軍大營立好不久,就有周瑜士卒自韓城中奔來,與袁譚帶來周瑜的求和之言——

  “都督說了,如今真正的戰事,應該發生在中原,發生在袁紹與曹操之間。而并不應該發生在我們與大公子之間啊!”

  “大公子與劉驃騎乃是親眷,雙方本就不應該兵戎相見,而是應該行君子之間的禮儀,大公子難道不是這樣認為的嗎?”

  果然!

  周瑜,果然是不想用自己麾下的士卒,來為曹操的關中而戰!

  袁譚心中竊喜,面上卻沒有表現出來,而是淡然對周瑜使者說道:“我也是奉父親之命行事,并不是真心想要與劉驃騎為敵。只要周郎答應不去進攻河東、并州,那我自然愿意退兵而去。”

  當周瑜使者將袁譚的答復轉給給周瑜后,周瑜卻笑了。

  “小狐貍。”

  “沒有老狐貍的道行,還非要賣弄自己的聰明,這分明就是自尋死路!”

  周瑜看穿了袁譚的虛與委蛇,也立即答應下來,保證不會進攻河東。

  袁譚得到周瑜的保證,又是一陣竊喜,隨后便將自己的部分兵馬撤到東岸上去,同時要斥候仔細觀察韓城的防范。

  “大公子,韓城城頭的旗幟足有上千!”

  “大公子,韓城城頭的旗幟不過數百!”

  “大公子,韓城城頭,不過寥寥數面旗幟,并且城門大開,已經開始放百姓、商賈隨意出入城門!”

  袁譚在聽到自己想聽到的情報立即大喜!

  “傳我號令,全軍出擊!”

  本來作勢要渡河返回河東的軍隊忽然如猛虎下山一般,直接撲向韓城,打了周瑜一個措手不及!

  周瑜根本不能抵抗袁譚,趕緊倉皇后撤。

  袁譚立即命令劉去卑領匈奴騎兵趕緊追去,盡全力將周瑜追上,可不成想就在快要追上的時候,周瑜麾下的士卒忽然丟下大量財物,惹得那些匈奴騎兵都是極為眼紅!

  別說是匈奴騎兵,就是劉去卑看到那么多財物后,都忍不住動心。

  他非但沒有約束士卒,反而自己也加入到爭搶財物的行列!

  畢竟,在匈奴的習俗中,可沒有統一賞賜。那每一次作戰,都是誰搶到就算誰的!

  有了大批財物拖延,這些匈奴騎兵終究沒有追上周瑜,讓知道事情經過的袁譚極為生氣!

  “那可是周瑜!是劉邈最為倚重的戰將!是為劉邈拿下江東、荊州之地的最大功臣!他一人,就比十萬黃金還要貴重,結果你們竟然只知道貪圖一些財物?”

  如今得了河東,得了財物的劉去卑也不慣著袁譚。

  “我出兵,不過協助大公子而已!要是看不慣我們,只管把我們趕到河東去便是!何必在這里說這些風涼話?”

  袁譚眼看南匈奴是越來越不聽話,頓時有些后悔,后悔不該這么早就將河東讓給匈奴。

  馴養惡狼,讓它半饑半飽才是最為合適的,哪有一口喂飽的道理?

  不過一想到畢竟是戰勝了周瑜,袁譚也就沒有過分苛責劉去卑,而是休整片刻之后,就繼續南下!

  袁軍侵襲如火,接連攻破合陽、澄城,很快就到了關中西面的軍事要鎮,同時也是馮翊郡的郡治——臨晉!

  來到臨晉城下,袁譚卻是大笑!

  “大公子何故發笑?”

  “我笑那周瑜機關算盡,卻是白費工夫!”

  “他燒掉渡口,就是不想我軍接近臨晉!”

  “可如今,我等不是好好的就站在這臨晉城下嗎?哈哈哈哈!”

  左右諸將也是大笑,更有甚者說道:“江東不過蠻荒之地,如何能出現人杰?”

  袁譚的笑聲戛然而止,有些幽怨的看向對方。

  別人都不知道金陵的繁華,他卻是知道的!

  如果江東都算蠻荒之地,那中原算什么?

  袁譚這才發現一個扎心的事實。

  自己戰勝周瑜而高興,是因為自己知道周瑜完全是強的離譜!

  但身邊這些將領不過局限于中原之地,哪里知道周瑜的名聲?

  尤其是那股河北人自帶對南方人的傲慢,更是讓諸將都以為擊敗周瑜,其實并不算什么本事…

  “對牛彈琴。”

  袁譚說了句讓給諸將莫名其妙的話,而此時臨晉城內,也再次出來周瑜的使者,斥責袁譚為何不守信用!

  袁譚也是輕飄飄回了一句——

  “兵不厭詐!”

  “他周瑜好歹也是名將,該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吧?”

  臨晉城內。

  周瑜神情自若,哪里有半點被袁紹用計擊敗的頹廢?

  而在聽到袁譚的回復后,周瑜更是嘴角勾起一絲弧度。

  “既然如此,那袁譚也就怪不得我了。”

  “畢竟…兵不厭詐嘛!”

  關于錯字問題想和各位讀者大大說一下。就是作者雖然每次寫完都會檢查,并且還會用碼字軟件自帶的糾錯功能檢查一遍,但依舊還是會有錯字出現,所以實在抱歉。另外就是起點這邊改革,以前是只要讀者糾錯,不管前面多遠的章節作者都能修改錯字,但現在把這個功能封了,也就是說即便是作者本人也無權修改前面的內容,僅僅是能修改最近幾天發布的章節。所以如果大家發現新章節的錯字,作者都會立即改掉,讓讀者大大們有良好的閱讀體驗,但是一旦超過時限,就算糾錯后也無法修改,實在是相當抱歉。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朕,都是為了大漢!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