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來自海軍的單子!(第三更!)_小米重工,第一次創業!__筆尖中文 在馮振華的再三邀請下,高海還是決定去車間看一看。
時間不等人,如果看完這邊能找到說服大佬們的理由,也不是不可以。
于是,在馮振華的帶領下,他第1次走進空間技術研究所的組裝車間,然后,看到一群人在磨洋工!
也不能說磨洋工,這些人正在調整設備,調整生產線。
在模擬生產。
但說到底,沒有產品產出!
“馮所長?”高海回頭,滿臉不解地看向馮振華,馮振華縮了一下脖子:“如你所見,整個航天航空集團的人,都在忙著生產小米重工的衛星零件。”
“我們也不例外。”
“小米重工自己生產的零件,已經送到我們倉庫了。”
“但其他零件還沒到,我們也沒法整裝,現在就處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狀態。”
“隨便看看吧!”
這幾句話,如同一瓢冷水,將高海內心的激動澆滅,他長嘆一口氣,從馮振華身邊離開,如同一個幽魂一樣,飄在生產車間這些人身邊,看他們操作。
高海是軍代表,主要工作是負責駐扎工廠,監督相關零件生產。
但他主要負責的零件,是船體結構零件。
全是一些大鐵坨子。
而航天技術研究所生產的東西,全都是精細電子零件,他看了半天,只知道那是個零件,知道那有電路板,至于這東西干什么,他啥也不知道。
他不想知道,也不想問,知道多了就有可能泄密,還是不要給自己找麻煩。
看了一會兒,他就很干脆的提出告辭。
從航天技術研究所離開,他又馬不停蹄地趕回總裝處,找到海軍裝備部門的負責人朱靖垚。
雙手往對方桌上一按,高海迫不及待地說道:
“我覺得不應該要報告!”
“我覺得要!”朱靖垚不咸不淡地回了一句,抬手指了一下旁邊的飲水機:
“自己去泡杯茶,然后我們慢慢聊,你說說為什么不要。”
茶水泡好,高海端著茶杯回到面前朱靖垚面前:
“我們只是一次嘗試,把一些不那么緊要的零件外包給這個公司,讓這個公司嘗試制作。”
“如果質量好,我們就要,如果質量不好…”
“打住!”朱靖垚抬手,將高海剩下的話全部打回肚子里。
眼見面前的人還不理解,朱靖垚整個人往椅子上一攤,雙手對著自己的臉一頓拍,隨后就是恨鐵不成鋼的話:
“我從來不懷疑小米重工生產的產品質量,就那個航母阻攔索的測試視頻,現在整個海軍系統的高層都在看,都高興,都歡喜。”
“你提出讓小米重工生產我們所需要的一些零部件,其實大家心里都是揣著明白當糊涂,都想這么搞。”
“但是…”
“艦船是國之重器!”
“在這上面要慎重!”
“我讓你弄報告,是讓你把流程走好!”
“如果是我們自己體系內的工廠,我們都不需要打這個報告,直接下任務就行。”
“但這個小米重工不是。”
“雖然上面已經批示過,可以和小米重工合作開發裝備,但是,該有的流程必須要有。”
“這是為我們好,也是為他們好!”
“流程走好,你別說那些無關緊要的零件,就是那些核心零件,也可以委托他們嘗試生產。”
“結果你倒好…”朱靖垚開始齜牙咧嘴,學著高海的動作:
“我們應該拋棄成見,我們要著眼未來,我們要大膽…”
“大個球!”
“明天早上之前報告不交上來,以后你再說這事,我就直接把你扔出去。”
被朱靖垚指著鼻子罵了一通,高海沒有生氣,只是歡天喜地的將熱茶一口喝掉,轉身,回屬于自己的辦公室寫報告。
這一寫,就寫到了凌晨。
寫完,把報告又審查了幾遍,確認里面沒有問題,他這才放下緊繃的神經,將目光投向窗外。
窗外的天空出現了一縷紅霞,那是早上的太陽。
將報告打印出來,裝訂好,又署上自己的名字,高海就這樣拿著報告,蹲在了朱靖垚辦公室門前。
等到上班時間,朱靖垚才姍姍來遲,看見門口的高海,剛想問對方有沒有吃早餐,高海立馬就將手中的報告遞了過去。
朱靖垚還沒說出口的話,在那些報告面前,也只能無奈的憋了回去。
開門走進辦公室,把東西放好,他這才接過高海手中的報告。
從頭到尾翻看了一遍,輕輕點了一下腦袋:
“這早餐歸你了!”
“我現在就把這玩意兒給領導們送過去。”
“快一點,下午就有結果,慢一點,明天或后天就有結果。”
“我先走了!”
朱靖垚如風一般消失在門口,目送對方離去后,高海這才轉身看向辦公桌,看向朱靖垚帶的早餐。
油條!包子!還有一份應該是豆漿!
怎么感覺有點粘稠?
高海打開那份“豆漿”袋子,袋子打開的瞬間,袋子里的熱氣裹挾著一股微微發酸的味道撲面而來,聞到這股味道,他又迅速將袋子系上。
媽的豆汁兒!
吃完早餐,高海將朱靖垚辦公室鎖上,回到自己辦公室就開始睡覺。
再次醒來,是被朱靖垚搖醒的。
眼見高海清醒過來,朱靖垚順手就將手中文件扔到他頭上:
“領導們的批復,先進行小批量的零件試驗。”
“把那些加工要求高的,不容易看出用途的零件圖紙給他們發一份。”
“讓他們看看能不能做,能做,就趕緊做,做出成品來。”
“有足夠的成品到手,領導們也更好說話。”
伴隨著聲音,高海打開文件夾,也看到了里面那份新鮮的批復。
關于總裝處海軍部門將部分艦船零件交由小米重工生產的申請批復!
根據江南船廠提供的航母阻攔索測試視頻顯示,小米重工集團擁有足夠強大的加工制造能力。
該加工制造能力可以加速我國海防建設。
因此同意總裝處海軍部門申請,同意按批次,按進度將一部分重要零件圖紙交于小米重工進行試驗生產。
在這份函件下方,是6個公章和簽名。
看著公章和簽名,高海忍不住發出一聲仰天長嘯。
“哦——”
尖銳的聲音,刺得朱靖垚耳朵生疼,他摳著耳朵,不耐煩地說道:“別鬼叫了。”
“接下來的事情交給你,你自己去協商好哪些零件圖紙可以給出去。”
“然后多久能拿出成品。”
“拿出成品之后,你又該去如何面對之前的生產企業。”
“這些都是你該考慮的問題,不要來找我,你敢來找我,我就弄死你!”
“再見!”交代完畢,朱靖垚,轉身就往外走,走到門邊,他又繞了回來,劈手奪過文件夾,把文件夾里面的批復文件取出,給高海留下一份,拿著剩下的走出了辦公室。
辦公室里,高海拿著剩下的那份文件,越看越想笑,到最后,直接哈哈大笑起來。
笑過了。
他回到電腦面前,打開電腦上的總成目錄,開始在目錄里翻找哪個項目比較合適。
可以生產核心零件,那就沒必要在那些不重要的零件上浪費時間。
翻著翻著,他的目光就落到了一個名字上面。
瓦良格改建項目——蒸汽輪機改進 看清楚這個名字,高海的目光就再也沒法離開了。
蘇聯設計瓦良格號航母時,動力系統采用的是傳統蒸汽輪機推進。
把瓦良格號弄到手里后,相關的專家團隊經過幾年摸索,復原圖紙,同時比對國內的生產廠家。
最終還是決定沿用蘇聯的設計,也就是原本艦船上沒有拆除的TB124蒸汽輪機組。
但這玩意兒是前蘇聯時代的產物。
擁有很大的局限性。
這玩意每一臺重量高達300噸,按照設計,需要四臺蒸汽輪機,而蒸汽輪機還得配合重油鍋爐使用。
除了重油鍋爐和蒸汽輪機組成的主動力系統,航母還得配備柴油發電機,作為低速行駛,普通供電的備用系統。
這一套動力系統下來,沒有個3000噸打不住!
所以,改建團隊一直都在嘗試,將這玩意兒小型化,或者,替換掉內部的核心零件,將這玩意的熱效率提升起來。
高海并不需要林易的小米重工可以生產這種蒸汽輪機,他只需要小米重工可以加工這種蒸汽輪機的核心。
也就是蒸汽輪機的葉片,還有中間的轉軸。
現在船還沒有下水。
只要小米重工能夠加工這兩個核心,那對應的動力團隊,就有足夠的資本來試錯。
不會壞一臺少一臺。
錯誤的次數多了,總能碰出一個好的來。
如果小米重工能夠把這個東西弄出來,就可以一鳴驚人,讓上面的領導們徹底滿意。
而且,這東西技術突破,還可以反饋到其他地方。
可謂是一舉多得,一魚多吃!
心里有了主意,他立馬按照項目名錄上留存的聯系方式,聯系瓦良格號改建項目的負責人。
當他告知對方有公司可能有能力生產蒸汽輪機核心時,瓦良格號改建項目的負責人二話沒說,直接就應下高海要圖紙的要求。
并且還約定好送圖紙的時間。
放下電話,高海再次拿起那份批復文件,隨后輕輕親一口,轉過頭,就將這份文件裝了起來。
如果小米重工真的能夠做出這些東西,那艘瓦良格號,或許可以更快的下水。
再次出現在姑蘇,看著梅雨季節煙雨朦朧的城市,高海心中沒有傷感,有的只有無限的雀躍。
目光從車窗外收回,拍了拍手中的手提箱,他又將目光投向前方。
在不遠處的視線盡頭,一個嶄新的標示牌矗立在那里。
標示牌上,是一個銀白色的米字。
看到這個新標識牌,高海知道,自己距離目標又近了。
車輛在小米重工通信公司門前停下,登記好信息,這才被保衛處的人領進停車場。
停好車,又在保衛處的人的帶領下上樓。
時隔多日見到林易,高海只覺得面前這個年輕人越看越順眼。
看到走過來的人,他將右手拎著的箱子放到左手,右手伸出:
“林總,好久不見!”
“高代表好久不見!”林易伸出手,和高海寒暄了兩句,又迅速放開手。
他總覺得對面的人看自己眼神不太對勁,有點別扭。
把人引進辦公室,又奉上茶水,這才笑呵呵地問道:
“高代表這次過來,是準備采購阻攔索嗎?”
“暫時不是!”高海捧著茶杯搖頭,“上次從你這里嫖到的那四根阻攔索,江南船廠的工程師團隊現在只測試完兩根。”
“還有兩根還在進行測試。”
“等這兩根測試完,我們會采購一批,進行新一輪測試。”
“我這次過來,主要還是從阻攔索上,看到了貴公司的實力。”
“所以呢,我就向上面的領導打了申請,想請貴公司幫忙,生產一些小玩意兒。”
伴隨著話語,高海將手中的手提箱放到桌上,打開,從里面取出資料,還有裝有資料的硬盤放到林易面前。
將資料拿到手中,林易帶著狐疑翻開。
看清楚是蒸汽輪機的資料,他很快就反應了過來。
這是給那臺航母用的。
知道歸知道,但他終究還是沒問出來。
將資料放下,他笑著向高海問道:“我記得國內,尤其是魯省那邊,有不少重工企業都可以生產蒸汽輪機葉片,還有轉軸。”
“高代表怎么會想著舍近求遠,跑來找我呢?”
“我這可沒有生產蒸汽輪機葉片的先例。”
高海攤開雙手:“大家都沒有!”
“你說的那幾個工廠,其實也在我們的考察范圍內。”
“并且在來找你之前,我也和他們聊過。”
“TB124蒸汽輪機的末級葉片長度是1200毫米,說人話就是1.2米。”
“魯省那幾個工廠,能夠生產的最大的末級葉片長度是一米。”
“而且從整體的強度來說,和蘇聯原裝的沒有可比性。”
“我們要用,就只能是降低標準使用。”
“所以,我才會來找你!”
“你們能夠造出歷經250次使用,才開始出現明顯形變的航母阻攔索。”
“我相信你們在材料工藝,還有加工工藝上有獨到之處。”
“也相信你們能夠加工出1.2米級別的末級葉片。”
“也能加工出更好的前端葉片。”
“最最重要的,是這些東西,會用在我國的第1艘航母上!”badaoge/book/139997/53508843.html
請:m.badaoge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