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重工,第一次創業!第300章不對勁,有鬼!(第一更!)_365
第300章不對勁,有鬼!(第一更!)
看著已經調整到位的設備,小組長像一只貓頭鷹一樣,將腦袋歪著,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設備。
面前這些設備,都是研究所的前輩們殫精竭慮,絞盡腦汁一點點改進來的設備。
可以說,面前這一臺設備,就可以寫十幾篇論文。
也正是因為這樣,研究所里的人都格外寶貝這些設備。
招進來的新人,尤其是分到對應小組的人,想要觸碰設備,必須要學很久的理論,然后模擬操作,最后才能實操。
這一次愿意讓這些年輕人來實操,也是因為那個合作公司,給的價格不錯。
把零件生產完,他們可以換兩臺新的設備。
按照理論,這些年輕人至少得兩三天時間,才能初步掌握,然后才能慢慢熟練。
可是…
難道是自己老了?
帶著這個疑惑,他親自上手,將設備又重新調整一遍,確認調整到位,從懷里掏出鑰匙,將旁邊鎖著的柜子打開,從里面取出一卷包裝好的光纖。
將光纖放到設備上,又將光纖陀螺儀的光纖盤固定住。
將剛才調整設備的人推到設備前:
“回想一下剛才看的圖紙,把圖紙上的參數輸入設備。”
“然后按照我給你說過的,還有你學過的,現在開始繞線!”
光纖陀螺儀繞線,是一組正一組反。
兩組線相輔相成。
而光纖陀螺儀的精度,和光纖的長度息息相關。
光纖越長,旋轉引起的相位差越顯著,靈敏度越高。
但也并不是越長越好,光纖的長度,還受限于光源,光纖原生材料等。
同時,因為光纖材料的特殊性,還有光的特殊性,在纏繞過程中,需要嚴格保證纏繞的角度。
否則,1正1負兩條原本應該一樣長短的光纖,有可能就是因為一點點角度差,導致材料的位置不一樣,從而導致光纖長度不一樣。
使得這一個光纖盤從一開始就存在誤差。
在一群人的注視下,被趕鴨子上架的年輕組員站到設備前,開始小心操控設備繞線。
航天用的光纖陀螺儀精度要求比較高,使用的光纖長度,根據光纖本身的粗細和加工工藝,長度從5公里到10公里不等。
所以,人工繞線,死路一條。
人工加設備一起繞線,還勉強還有活路。
設備繞線,每繞一圈,人員就得控制設備停下,仔細檢查光纖盤上的光纖,確認繞線角度沒有問題,確認兩條光纖放出的長度一致,才開始下一圈的繞線。
在檢查這些光纖時,年輕組員的動作很快,幾乎是一眼掃過,就確定了繞線是否有問題。
旁邊,小組長看他如此快速,也將心提到了嗓子眼。
年輕組員檢查一遍,他也跟著檢查一遍。
按照正常流程,兩個人檢查,效率應該會放緩,可又因為設備運行順暢,雙方檢查的速度都很快,整個繞線流程不但沒有降速,反而整體生產速度還有所加快。
僅僅三個小時,他們調整設備后的第1個光纖盤,就制作完成。
高精度探頭和高精度攝像頭從光纖盤上掃過,反饋的探測結果和畫面完整展示在小組眾人面前。
繞線十分均勻,堪稱完美!
將光纖盤從固定設備上取下,小組長很快又將光纖盤固定到另一臺設備上。
將光線盤兩端的線頭,和設備上的線頭焊接到一起,合上機蓋,開始進行光信號測試。
設備開始運行,光信號從光纖這一頭輸入,又從另一頭輸出。
設備的計時器彈出時間。
兩道信號同時抵達!
緊接著,設備內部開始運轉,控制光纖盤東倒西歪,開始模擬光纖陀螺儀在太空的工作情況。
信號一個接一個的輸出,每一次都是兩個信號,兩個信號后面,還帶著抵達的時間。
測試完畢,小組長將光線盤從設備中取出,雙手捧著,展示在冷白的燈光下:
“這就是光纖盤,也就是光纖陀螺儀中最重要的一個東西。”
“小付剛才已經給大家展示了如何制作這個東西,接下來,我們換個人!”
將光纖盤放下,小組長深吸一口氣,目光從面前這幾個期待的人臉上掃過,掃到角落里,那個看起來怯生生的女生身上,輕輕招了招手,對女生說道:
“小夏,你來!”
被叫到名字的女生下意識愣住,用手指了一下自己:“我?我可以操作設備嗎?”
小組長咬咬牙,上前將設備的控制頭拆開,把零件分門別類放好,抬手一指設備:“上!”
“從安裝控制頭開始,到最后的繞線,你來完整走一套。”
說著,他后退半步,對剛才繞線的小付說道:
“你來盯著小夏,幫她糾正!”
得到許可,女生提心吊膽地走到設備前。
隨后,小組長的聲音響起:“不要急,先想一下安裝的步驟!”
這個女生被分配到他們小組,一直在搞的都是文員工作。
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收發一下報表,通知事項,聯系其他小組。
所以,基本沒有實操經驗。
剛才的小付有實操經驗,他能上手,小組長能夠理解。
如果小夏也能上手,那就tnd有問題了!
在小付的幫助下,小夏開始安裝零件,然后開始調整設備。
速度很快,不過半個小時,設備就調整完畢。
將光纖盤安裝好,新一輪繞線開始。
相比于小付,小夏的動作要慢一些,但也慢得有限。
三個半小時不到,一個全新的光纖盤成功亮相。
看完最后的檢測結果,小夏抬起雙手,一雙眼睛死死盯著自己的手,不敢相信自己完成了這樣的工作。
看著看著,她就嘿嘿嘿傻笑起來。
時不時還發出兩聲怪笑:“我成功了?”
“我居然完成了這樣的工作?”
“我太厲害了!”
她在嘿嘿嘿的傻笑,旁邊幾個還未上手的年輕組員則是滿臉羨慕的看向她。
而小組里剩下的老人,卻是一臉凝重地將目光在設備還有小夏身上來回打量。
看了一會兒,其中一個人湊到小組長身邊:
“組長,你相信天才嗎?”
小組長點點頭:“我相信有天才,有那種不管是什么項目,只要一上手,都能輕松解決的天才。”
“但是…”
他話語一頓,手指點了一下小夏:“很明顯,她不是!”
這一句話,讓旁邊幾個想再說兩句的組員話語噎住。
想再說兩句,但是又搞不清楚該怎么說。
畢竟,長在紅旗下,還是搞航天的人,轉過頭去搞封建迷信,就有點過分了。
小組長抱著頭,揉搓了半天,也沒想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讓手下人的手藝在今天開始突飛猛進。
嘆一口氣,他邁步走到小夏幾人面前,雙手抬起拍了拍:
“小付和小夏,他們兩個人完成了實操。”
“速度很快一些,制作出的成品也很完美。”
“大家要向他們學習。”
“今天呢,快下班了。”
“你們回去之后,好好研究圖紙,好好回憶一下剛才自己看到的畫面。”
“然后明天早上一上班,就給我上手弄。”
“除了上手操作設備,你們還要給我想,要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讓設備節省我們的工作時間,讓效率提起來,讓良品率提起來。”
“我要考的!”
“下班!”
說著下班,小組長卻并沒有急著下班,而是等所有人都走了,他抱著筆記本電腦,一屁股坐到設備面前,從頭到尾,重新開始看圖紙。
把那些加工工藝說明重新看了一遍,他啟動設備,開始繞線。
繞了沒多大一會兒,一陣腳步聲從他身后傳來。
回過頭,卻發現是總工古書川,他手里還拎著一份盒飯。
“古工,你帶盒飯是要加班嗎?”
古書川將盒飯推到小組長面前,手指了一下設備:“你呢?現在都下班了,中午我就沒看你吃飯,下午你還不吃飯?”
“不想吃,腦子里有點想法,想試試!”小組長回過頭,繼續繞線。
相比于小付和小夏兩個人,他控制設備繞線的動作更快,甚至,都不需要停機檢查。
在這種速度加持下,不到50分鐘,一個全新的光纖盤加工完成。
將光纖盤從設備里取下,他又馬不停蹄地將光線盤放到檢測設備里,將光纖焊接好,又立馬開始測試。
10分鐘,測試結束。
測試結果很完美!
拿著測試結果看了一會兒,小組長放下光纖盤,拎起冷掉的盒飯,三兩口扒掉,又開始新的一輪繞線。
但這一次,他用的是研究所之前的方案。
調整設備,固定光纖盤。
繞線開始。
然而繞線的工作才開始幾分鐘,他就直接關掉設備,抱著雙臂看著設備發呆。
這時候,古書川拿著一個光纖盤走了過來,伸手在小組長肩膀上拍了拍:
“小白呀,這一次的任務很重,但是我們心里不要有壓力。”
“明白嗎?”
“不是我有壓力!”小組長搖頭,指了一下停止的繞線設備,隨后又接過古書川手中的光纖盤:
“我感覺有問題!”
“就是弄這個小米重工的零件時,我感覺很順暢!”
“就是那種你肚子疼了半天,然后往廁所里一蹲,一瀉千里的順暢。”
“不管是調整設備,還是試運行生產,都很順暢。”
“但是我用我們的方案,我就發現雖然也很順暢,但達不到弄小米重工的設備的那種順暢感。”
“就好像…就好像拉了一半,還有一半死不出來那種感覺。”
古書川用手按著頭,滿臉無語的回答道:
“你這個比喻,我是不知道該回答,還是不該回答!”
“其實不光是你,其他人也有這種感覺。”
“就是生產小米重工的零件,感覺就很順暢,有一種大腦豁然開朗的感覺。”
“但一旦弄其他的東西,比如弄我們自己的零件,那種大腦豁然開朗的感覺就會消失。”
“我聽其他人說你還沒下班,我就猜到你應該也發現了這種感覺。”
“怎么樣?”
“找出原因了嗎?”
面對詢問,小組長白峰雙手一攤,滿臉無奈地說道:
“我不知道!”
“而且這種事,我這個小組長還得問您老人家,還得向您老人家取經,確認這事兒是不是真的。”
“結果你老人家跑過來問我,我能說什么?”
“我只能說不曉得!”
聽了幾句廢話,古書川手一揮,“算了!”
“早點下班,明天早點上班,然后走的時候記得把電閘關掉!”
交代完,古書川回頭往外走,幾步就消失在車間。
從車間離開,古書川并沒有回家,而是回到行政樓,在所長辦公室。抓到了,準備開溜的周學民:
“所長,我有一個非常嚴肅的事情要和你說。”
準備回家被逮到,周學民板著臉:“你說!”
“我懷疑我們所里有鬼!”
聽到有鬼,周學民眼睛一瞬間瞪大,隨后快速掃一眼周圍,發現周圍沒有人,這才按住古書川的肩膀,把他拉到角落里,背對著墻壁,目光看向外面,問道:
“你的意思是,我們研究所有間諜?”
古書川原本還在好奇周學民的動作,然而這一句話,徹底打破了他的好奇。
他將腰桿挺直,拍了拍屁股上蹭到的灰塵,翻著白眼說道:
“不是間諜!”
“我的意思是,我們研究所可能鬧鬼了。”
“就那個小米重工的零件,今天大家拿到圖紙,還是按照圖紙上的設計說明,還有相關的加工工藝,開始模擬生產。”
“然后呢,我們所有的人全都變成天驕了!”
“他們一個個的手腳變得非常麻利,以往生產同樣的零部件。”
“我們單個零件的良品率,不到50,整體的零件良品率,也只有37。”
“但是今天,我們研究所的人,打破了他們以往的記錄。”
“繞線小組,他們今天總共就生產了兩個光纖盤。”
“然后兩個都通過了檢測。”
“而且,連他們小組里面的文員,都可以直接上機操作。”
“來找你之前,我剛和白峰聊完。”
“用他的話來說,就是生產小米重工的零件的時候,有一種大腦特別輕松的感覺,而生產我們自己的零件,感覺就不太好。”
“這種情況,我下午也問了其他小組。”
“所以我才說,我們所里鬧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