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平臺建設完成(4.6K彌補下前兩章讀者受傷的心靈)_美利堅打獵:從荒野獨居開始__筆尖中文 當他再次回到那片熟悉的、堆滿了木材和建材的工地時,看著那個已經初具雛形的巨大地基平臺,他的心才真正地安定了下來。
連續兩天,林予安都像一臺不知疲倦的機器,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
他照料著溫室里那些生機勃勃的菜苗,心中充滿了田園般的寧靜。
而極晝那漫長的白天,他則啟動便攜式帶鋸機,將一根又一根巨大的原木,加工成可以用于建造的標準化建材。
他刻意地不去想艾米麗,不去想那棟木屋里發生的一切。
二十天的養護期,在忙碌中飛逝而過。
時間來到了七月初。
這二十多天林予安經歷的一切,感覺比一年的經歷都長。
當大衛和邁克乘坐的直升機,再次降落在威斯曼的停機坪時,前來接他們的,依然是林予安和他那臺拉風的宗申三輪。
“嗨,林!假期結束了!”大衛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這二十天你過得怎么樣?”
“做了一些有趣的小東西。”林予安神秘地笑了笑。
當福特征服者再次駛入木森林地時,大衛和邁克被眼前的景象徹底驚呆了。
在他們離開前,這里還只是一片剛剛澆筑完混凝土樁基的工地。
而現在,在工地的東南角,一座巨大的塑料薄膜材質的,現代化溫室大棚已經拔地而起!透過明亮的棚膜,甚至能看到里面一片生機勃勃的綠色!
但這還不是最震撼的。
在營地的另一側,那座原本雜亂的“白木山”,已經消失了大半。
取而代之的,是數個由上下削平的標準化建材,堆積而成的木料堆!
每一堆都用墊木架高,空氣在其中自由流通,整個工地,看起來就像一個專業的木材加工廠!
“我的上帝…林!”
大衛指著那座溫室,又指著那堆積如山的建材,嘴巴張得能塞下一個雞蛋,他甚至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以為是極晝的陽光讓他產生了幻覺!
“這…這是什么?你在我們離開的這二十天里…不僅建了一座溫室,還把一半的木頭都加工好了?”
林予安笑了笑,帶著他們走進溫暖濕潤的溫室,看著那些已經開始攀爬藤架的黃瓜和西紅柿秧苗,平靜地說道。
“我只是做了一些準備工作而已。”
眾人很快就進入狀態,開始了錄制。
在大衛強烈的要求下,林予安脫掉上衣,露出古銅色線條分明的肌肉,然后抄起那臺斯蒂爾油鋸,拉動了啟動繩。
“嗡——嗡——嗡——”
震耳欲聾的咆哮聲,再次響徹了整個山谷。
僅僅錄了幾個鏡頭,他就把衣服穿了起來,蚊子實在是太多了.
阿拉斯加的夏天,終于開始展現出它慷慨和狂野的一面。
極晝的太陽,如同一個熔爐炙烤著大地。
木森林地通往道爾頓公路那條曾經泥濘不堪的土路,在連續數周的暴曬和蒸發下,如今也變得堅實干硬,足以承受重型車輛的通行。
這一天,一陣久違的柴油引擎的轟鳴聲,從遠方傳來,打破了“木森林地”的寧靜。
一輛巨大的重型平板卡車,像一頭鋼鐵長龍,小心翼翼地沿著那條狹窄的土路,緩緩地駛進了林予安的營地。
這正是之前他聯系的“北極星物流”公司,在確認道路可以通行后,第一時間將他預定好的所有現代化建筑材料,運送到了這片荒野的腹地。
林予安叫來老喬治和斯坦,幾人早早的就已經在此等候,看到卡車安全抵達,眾人立刻忙碌起驗收的工作。
老喬治興奮地搓著手:“林,彈藥總算到了!”
他那張飽經風霜的臉上,寫滿了即將大干一場的激動。
大衛和邁克也扛著攝像機,興奮地記錄著這重要的一刻。
對于真人秀來說,這種萬事俱備的場面,總是充滿了開啟新篇章的儀式感。
林予安啟動徐工XC760K裝載機,開始有條不紊地卸貨。
大衛的鏡頭,忠實地記錄著這些即將被用于建造家園的關鍵物資,并用畫外音般的提問,引導著林予安進行講解。
“林,這些看起來像馬鞍一樣的東西是什么?”
大衛指著一堆閃爍著銀色金屬光澤的重型五金件問道。
林予安一邊小心翼翼地將一整摞支架叉起,一邊解釋道:“這是重型鍍鋅鋼樁頂支架,也叫柱頭連接件,它們是連接混凝土與木材的橋梁,也是保證木結構防潮防腐的關鍵。”
接著,他又叉起一堆堆碼放整齊的厚重木板。
“這些是三厘米厚的舌榫結構膠合板,看到它邊緣的凹凸榫槽了嗎?這能讓板與板之間完美咬合,形成一個整體,強度遠高于普通的膠合板。我們將用它來鋪設一樓的地板。”
除此之外,還有一捆捆不同規格的鍍鋅方頭螺桿,以及數個巨大的裝滿了數萬顆螺絲的木箱。
最后,是一整卷如同黑色地毯般的防水防潮卷材和幾大桶粘稠的瀝青膠。
當所有建材都被整齊地卸在工地旁,分門別類地碼放好后,
老喬治的目光,投向了那二十一個靜靜矗立的混凝土樁柱:“是時候,讓它們派上用場了。”
“在架設任何一根木頭之前,我們必須確保所有的樁頂,都在同一個絕對的水平面上。”
老喬治從他那輛老福特的工具箱里,拖出了一卷盤得整整齊齊的透明軟管,軟管的兩端各接了一個帶有清晰刻度的玻璃管。
大衛好奇地問:“喬治,這是一根普通的水管嗎?”
老喬治不屑地哼了一聲,像看外行一樣看著他,用他那帶著德州口音的腔調說道:“普通水管?小子,這玩意兒可比你那些花里胡哨的激光儀器準多了,而且它永遠不會沒電!”
他將水管的一頭遞給斯坦,另一端自己拿著,從一個大水桶里開始往里灌水。
他一邊灌,一邊不斷地抬高和放低管子,嘴里還念叨著:“把氣泡都排干凈,任何一個氣泡,都會影響最終的精度。”
當水管里灌滿了水,并且確認沒有任何氣泡后,開始進行測量。
老喬治選擇了一個位于地基中心、位置最適中的混凝土樁柱作為“高程基準點”。
他拿出卷尺,在這個樁柱的側面,從頂端向下量取了10厘米的距離,用一支紅色的記號筆,畫下了一個清晰的十字標記。
“為什么不直接以樁頂為基準?”大衛再次提出了疑問。
“因為樁頂本身有誤差,我們的目的就是要消除這個誤差。”林予安在一旁替老喬治解釋道。
老喬治對拿著水管另一端的斯坦大聲喊道:“斯坦!到你了!把你的那頭拿到基準點上!”
斯坦走上前,將他手中那根玻璃管,緊緊地貼在基準樁柱的側面。
他小心翼翼地上下移動,同時讓老喬治繼續玻璃管中加水,直到水位線的最頂端,與那個紅色十字標記的中心,完全對齊。
“好了喬治!這邊可以了!到水位線了!”
“好的!穩住!別動!”老喬治確認斯坦那邊已經對準后,大聲命令道。
然后,老喬治自己拿著水管的另一端,走向了離基準點最遠的一個角樁。
他同樣將自己手中的玻璃管,貼在角樁的側面。
由于連通器原理,他這邊的水位線,無論管子高低,都會自動地與斯坦那邊的水位線,保持在同一個絕對的水平高度上。
他等待著水面徹底停止晃動,然后瞇起眼睛,用那支紅色的記號筆,在自己這邊玻璃管的水位線位置,同樣畫下了一個十字標記。
“第一個點完成了!”
老喬治直起身,對眾人說:“現在,這個角樁上的標記,和我們中心基準樁上的標記,它們的高度是完全一樣的,誤差不會超過一毫米!”
接下來,眾人開始了標準化的流水線作業。
斯坦作為基準點控制員,始終保持他那一端的水管位置不動。
而老喬治和林予安,則拿著水管的另一端,依次走向剩下的十九個樁柱。
每到一個地方,他們都會重復同樣的操作,將玻璃管貼緊樁柱等待水位穩定在水位線處做出精準標記。
花了近一個小時,當所有二十一個樁柱上,都擁有了一個位于絕對水平線上的紅色標記時,第一步工作才算圓滿完成。
“好了,現在我們有了一條看不見的水平線了。”
老喬治指著那些標記點說道:“接下來的活,就是把所有高出這條線的水泥疙瘩,全部都給我磨掉!”
只見老喬治走到他那輛老福特的車斗旁,從上面拖出了一臺看起來極其彪悍的、橙色的斯蒂爾TS800油動切割機。
“我的天,喬治!你連這玩意兒都有?”大衛看到這臺機器,眼睛都直了。
他認得這個大家伙,這是專業道路救援和建筑隊才會配備的利器。
老喬治自豪地拍了拍機器的外殼,笑道:“在阿拉斯加這該死又美好的地方混飯吃,沒幾件趁手的家伙可不行!”
“這臺機器,我當年用它切開過油田上凍住的管道,今天,用它來對付這幾個小水泥樁,輕輕松松。”
老喬治指揮道:“小子,你年輕,力氣大,這個體力活你來干!我負責指揮,斯坦負責澆水降溫!”
林予安戴上最厚重的3M防塵面罩、護目鏡和降噪耳罩,接過了這臺兇猛利器。
他拉動啟動繩,那張直徑近400毫米的巨大金剛石鋸片開始高速旋轉。
林予安雙手緊握著機器,將高速旋轉的鋸片,精準地對準了第一個樁柱的紅色標記線。
“滋——!!!”
鋸片與堅硬的混凝土接觸的瞬間,迸射出了大量耀眼的火星!
斯坦立刻行動起來,他拿著一根連接著水桶和小型水泵的水管,對準切割處,噴出細細的水流。
在水流的輔助下,原本應該彌漫的粉塵,變成了一股股灰色的泥漿,順著樁柱流下。
林予安神情專注,他先是沿著紅線,在樁柱的四周,切出了一道深達十幾厘米的環形深槽。
切好環槽后,老喬治又從他的工具箱里,拿出了一把大功率的電鎬。
“噠噠噠噠噠——!”
伴隨著一陣密集的、強有力的沖擊聲,大塊的混凝土被輕而易舉地鑿了下來,露出了內部的鋼筋籠。
最后,林予安才拿出他自己的那臺小巧的角磨機,換上打磨片,對切割后的粗糙表面,進行最后的精細打磨,直到整個樁頂的切面,變得光滑平整。
當所有二十一個樁頂都處理完畢后,老喬治拿出了一把長達一米二的德國斯塔比拉高精度水平尺,在任意兩個樁頂之間進行最終檢驗。
當他看到尺子上的氣泡,無論放在哪里,都完美地停留在中心刻度之間時,他爆發出一聲滿意的贊嘆。
“漂亮!小子們,很平整!”
找平工作完美收官,緊接著,就是為這些堅實的混凝土基石安裝那二十一個“鋼鐵寶座”。
老喬治從運來的物資中,打開了一個沉重的木箱,露出了里面碼放整齊的,鋼制鍍鋅樁頂支架。
“林,這些小東西看起來可真結實。”大衛湊上前,拿起一個掂了掂,發現它遠比看起來要重得多。
老喬治在一旁解釋道:“當然,這叫熱浸鍍鋅,能保證它在阿拉斯加潮濕的夏天和冰封的冬天里,一百年都不會生銹。”
“它是木頭和混凝土之間的'隔離帶',能防止地下的濕氣通過混凝土傳到木梁上,導致木頭發霉腐爛。”
“好了,林,到你的沖擊鉆表演了。”老喬治說道。
林予安換上了一把大功率的博世沖擊鉆,并裝上了一根直徑20毫米的,專門用于鉆混凝土的四坑合金鉆頭。
“突突突突——”
伴隨著強勁有力的沖擊聲,堅硬的混凝土在合金鉆頭下被迅速地粉碎。
林予安的身體隨著沖擊鉆的節奏微微震動,但他下盤極穩,始終保持著鉆頭的絕對垂直。
斯坦則拿著一把皮尺,時刻測量著孔洞的深度。
“好了!十五厘米!夠了!”
當斯坦發出指令,林予安立刻停手。
接下來,輪到老喬治的——植筋。
他先是拿出一支高壓氣槍,將長長的氣嘴伸入孔洞底部,用力吹了幾下,將孔洞里的粉塵徹底吹凈。
確認孔洞潔凈后,他將那如同巨大針管般的植筋膠槍,對準孔洞直到填滿孔洞的三分之二。
然后,將一根M20規格的L型地腳螺栓,以旋轉的方式,慢慢地插入充滿膠體的孔中,直到達到預定的深度。
“等這種結構膠完全固化后,它會把這根螺桿和整根混凝土樁,通過化學的方式,徹底粘合在一起。”
接下來的幾天。
他們三人分工合作,林予安負責鉆孔,斯坦負責清孔,老喬治負責注膠和安放螺桿,流水線般的作業,讓效率大大提高。
當植筋膠達到了初步固化強度,他們便準備開始了最后的安裝。
需要更多人力的工作,林予安主動邀請了,巴頓、科迪他們來幫忙,眾人將馬鞍形的厚重鋼制支架,套在已經牢固“生根”的螺桿上,墊上巨大的墊片。
然后用可以設定扭矩的扭力扳手,開始擰緊螺母。
“好了,設定300牛米。”老喬治對林予安說。
當扳手發出“咔噠”一聲清脆的聲響時,意味著螺母已經被擰緊到了預設的最完美扭矩值。
他們用同樣的方式,將二十一個鋼鐵寶座一一安裝。
當最后一個螺母被擰緊后,二十一個灰色的混凝土基石之上,整齊地矗立著二十一個閃爍著金屬光澤的鋼鐵支架。
“完美!”老喬治看著自己包工頭的杰作,滿意地拍了拍手。
“現在,林,你有了一個可以傳承一百年的基座。接下來,明天就該讓那些大家伙登場了!”
老喬治的目光,投向了不遠處那座原木建材山。
(同時也有了經驗,后續寫女配會鋪墊一下,不會這么生硬。)
(愛你們!)badaoge/book/143403/53643864.html
請:m.badaoge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