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國謀士第376章曹直麻了:又要決定開不開城門?_歷史軍事_極簡書城 第376章曹直麻了:又要決定開不開城門?
第376章曹直麻了:又要決定開不開城門?(1/2)韓國亂了!
青苗法的初衷是解決百姓糧食、糧種不足的問題。
因為有鄧琦的推動,青苗法從制定到推行都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事涉耕種,自然是土地廣袤的州府影響最大。
韓國最大的產糧大州新安、宜陽、平陰、尹闕等地先后爆發了大規模的百姓暴亂。
大批的百姓沖進當地士紳、豪紳的府院破門、搶糧、燒房。
開始時官府接士紳報官,出動衙役抓捕百姓。
不少地方的縣衙、州府大牢一時人滿為患。
但百姓的憤怒卻并未因此停歇,反倒愈演愈烈。
終于,在韓國東面重地尹闕爆發了百姓跟衙役的大面積沖突。
在當地衙役當著一個中年百姓的面親手砍死了他剛滿十歲的兒子后,百姓們徹底瘋狂,抄起各自農具跟衙役拼起命來。
其結果就是暴亂發展成了造反!
尹闕城的百姓憤怒地沖進城內衙署,將衙署付之一炬。
縣令、縣丞、縣尉被當地百姓一鍋端,全部殺了!
而后尹闕城推舉當地一個有學問、有聲望,且口碑一直很好的人做縣令。
但縣令屬官的備注是“宋國尹闕城…”
新任縣令應百姓所需,召集當地所有士紳,強行要求他們在糧食跟性命之間做選擇。
此后新任縣令便將所獲所有糧食全分給當地百姓,那些借貸的字據、抵押的地契,全被付之一炬!
更讓百姓們擁戴的是新縣令提出“每家每戶憑人頭分得相應土地”“人人有其地”“不借高息糧貸”等口號,獲得百姓擁護。
尹闕城的做法卻獲得了臨近皋城、陽丘等地的效仿。
陽丘百姓甚至結群趕往尹闕,請尹闕新任縣令也到他們那里“主持大局”!
此舉等若是公然造反。
似與尹闕等地相呼應,韓國邊境幾座重城也掀起了反對當地士紳豪門甚至官府的百姓暴動。
動靜大到讓韓禹子都震怒的要數丹陵城的動亂。
丹陵知府呂光州,同知周顯祖等人的府衙被百姓攻破。
奉召傳旨的太監楊金水被百姓們擁立為丹陵王。
而駐守丹陵的大將曹直因剛受過封賞,率軍平叛。
其結果是亂民頭子楊金水被擒,曹直在率軍殺了十幾個帶頭鬧事的百姓之后實行全城軍管。
城內所有人、所有事都要經過他的同意!
此事傳到韓國新鄭,立刻引起軒然大波!
朝堂上,群臣吵嚷不休。
“曹直這就是擁兵自重,趁此機會要挾朝廷!”
“鄧相,若下官沒記錯的話,此前你再三為這曹直請功的吧,現在倒好,這么多銀錢都助他造反!”
“陛下,此風不可長!”
面對群臣的發難,韓禹子卻并未顯得有多慌張。
“鄧愛卿,你覺得如今局面,如何破之?”
鄧琦躬身拱手,“陛下,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青苗法推行,利國利民。
只是個別州府的地方官鉆了空子,給朝廷的聲譽造成了損失。
陛下只消懲處幾個典型,再張榜告示百姓,強令當地士紳降息,則各地所謂的民亂自然消弭。
至于曹將軍之事…”
鄧琦看向朝堂眾臣,面上露出譏諷之色。
“曹將軍若想造反,直接與當地百姓聯手,可輕易守住丹陵城。
他又何必大費周章地實行軍管,限制百姓的一應舉動呢?”
人群中,申不同豁然站出,“鄧大人,你未免將局勢看得過于樂觀了。
你所說的個別州府實則是整個韓國十之八九的地方官都在這么做。
各地的民亂不僅僅是對當地官府的不滿,也是對朝廷的不滿!”
鄧琦瞇眼,“聽申大人所說,出現如今局面,是朝廷一手促成,是陛下推行青苗法所致?”
歷史軍事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