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零四章 角色審判會,未來花木蘭

華娛:從神棍到大娛樂家_第五百零四章角色審判會,未來花木蘭影書  :yingsx第五百零四章角色審判會,未來花木蘭第五百零四章角色審判會,未來花木蘭←→:

  問界大廈七樓會議室,工作人員簡單地掛了個“歡迎《球狀閃電》各位演員同志蒞臨指導”的橫幅,措辭比較古板、客氣。

  有底氣、格局的大公司,一般都不吝于向來賓展現自己的謙遜,或者說,當黃小名、段毅宏等相對年輕的演員正式踏入這座大廈時,他們的心情是完全不同的。

  這是從2001年開始就嶄露頭角、2004年堪堪登頂國內電影制作巔峰,此后就一直稱王稱霸的存在。

  對于圈內包括演員、燈光、攝影等所有電影業工作鏈條上的從業者而言,這座大廈代表的就是業界頂級水平和逼格。

  大家經常能聽到一些有趣的傳聞。

  譬如問界大廈食堂飯菜的質量之高、環境之好,甚至有時候區里領導開大會都會商量臨時借用聚餐,這體現的是問界體系同上層、基層機關的良好關系;

  譬如每到晚上九、十點鐘,附近的出租車都會爭先恐后地在大樓底下齊聚排隊,因為從2005年開始,問界就開始給員工提供免費晚餐和加班打車費報銷的福利;

  譬如問界嚴密的安保制度,特別是智界合署辦公之后,有著多項專利的技術部門實行了RFID工卡指紋雙認證、USB禁用、水印追蹤系統等等。

  特別是一個大數據研發部門,有著十幾名外籍員工,是現在公司里最神秘的所在。

  黃小名等人踏入問界大廈,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出了七層電梯。

  看到“蒞臨指導”這樣的謙辭,反倒叫他們以更加謹慎的姿態來面對今天這次會面。

  和路寬這位國際知名導演的第一次工作會面。

  黃小名、段毅宏等人還沒進入會議室,就聽到李幼兵寬厚沉穩的嗓音。

  拖在最后的段毅宏情不自禁地看了眼手機,離約好的9點甚至還差10分鐘,自己幾人這算是被動遲到了。

  “李老師,《驚天動地》拍得怎么樣?”

  李幼兵懷里抱著茶杯,一看茶垢就是老家伙式兒了:“主旋律嘛,按部就班地拍,只是再重溫一次地動山搖,叫人感慨啊!”

  這說的是地震題材的紀念電影,今年年初開始拍攝,準備在2009年5月12號一周年時上映。

  李幼兵飾演抗震救災前線總指揮梁志東中將。

  路寬和李幼兵很早就認識,因為這一世的問界在2004年就籌拍了《亮劍》,彼時也是靠這部作品打響了旅游衛視黃金檔的名頭。

  黃小名三人面面相覷,有些拘謹地剛想敲門,身后傳來一個雀躍的女聲。

  “你們站這兒干嘛?進去呀?”

  幾人回頭,是挺著大肚子的劉伊妃跟周訊,兩人剛剛在問界食堂吃完早飯。

  “伊妃啊!你都這樣了還到處跑啊?”黃小名看得有些驚悚,他面前的少女不但肚子比《讓子彈飛》首映時大了些,似乎身高都長了點。

  這是因為孕期分泌的松弛素會使骨盆韌帶和脊柱關節松弛,導致椎間隙輕微增寬,從而暫時增加身高。

  現在穿著平底鞋的劉伊妃,真實身高在173左右,加上女孩腿長的視覺效果,看得黃小名有些壓抑。

  此刻的他和彼時的杰侖心理活動類似,身材中等的男星在劉伊妃身邊,高大偉岸的形象很難塑造得出來。

  段毅宏在黃小名的介紹下和兩人問好,小劉一本正經道:“我現在活動地點嚴格受限,只有家里、公司、醫院,別的地方我也去不了啊。”

  “你們上午搞劇本圍讀,當然要來湊湊熱鬧,怎么說我也是通讀過劇本的呢,興許能幫上點兒小忙。”

  周訊揶揄:“讀了也沒用,現在角色是我的了。”

  “不過有柏林影后給咱們配戲讀旁白,這個咖位還是拉滿了,哈哈。”

  眾人談笑了兩句,一起走進會議室。

  李幼兵、辛柏青、路寬三人回頭,后者起身笑道:“歡迎啊,大家。”

  段毅宏在三年前的《士兵突擊》里就見過路寬,只是沒有太多接觸,關于這位天才導演的印象,都是從王保強等人嘴里聽到的。

  他面色有些拘謹:“不好意思路導,我們遲到了。”

  “你們早到了,現在還不到九點。”路寬笑道:“下次還是卡著時間來,別像李幼兵老師這樣,早早就過來聊劇本,搞得我早飯都沒吃好。”

  “哈哈哈!”

  李幼兵:?我的意大利炮呢?

  這位老戲骨知道他在玩笑,也知道這是給幾位首次合作的男演員放松情緒。

  這個場景叫他想起了1985年,27歲的自己第一次參演電影《死證》時的異常緊張。

  眼前這幾位青年演員雖然已經不是嫩雛,但畢竟面對這樣的大導演,心里還是有些發怵。

  誠然,這和路老板在業界的權勢有關。

  但對于段毅宏、馮遠爭、辛柏青這類喜歡鉆研的優秀演員而言,他們固然因為路寬的權勢而忐忑,但更因他對表演的嚴苛追求、對電影藝術的極致雕琢而心生敬畏。

  他們知道,眼前這位還未到三十歲的導演,在專業上是國內最頂尖的存在。

  面對他妙到毫巔的鏡頭把控、近乎偏執的細節要求,這些平日里以“戲癡”著稱的演員也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容不得絲毫含糊。

  人已到齊,幾位演員在會議室里依次坐開,這就是《球狀閃電》的主演陣容了。

  年齡和形象契合度不用多談,在藝德和演技上也是國內適齡演員中最頂級的存在。

  但作為商業片來講,《球狀閃電》存在一個很明顯的問題:

  四年前的《異域》都有萊昂納多打底,這次的全華班陣容,頂多加上影帝劉易斯等電影中外國角色的客串,如何保證全球票房?

  這就涉及到科幻電影在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顯著性改變,即對傳統“巨星依賴”路徑的顛覆,轉而通過獨特的商業屬性構建邏輯。

  譬如導演的號召力、技術革新和世界觀敘事為核心驅動力等等。

  就像是卡梅隆《阿凡達》的主演薩姆·沃辛頓、佐伊·索爾達娜等任,雖有一定知名度,但遠非一線巨星。

  薩姆后來好歹還有《血戰鋼鋸嶺》這樣的作品,但索爾達娜這位女主,國內觀眾就算看過很多次電影,也很難記得住她的名字。

  因為卡車司機的選角邏輯是演員服務于角色:

  通過動作捕捉技術,演員的表演被轉化為納美人的形象,演員個人特征被大幅弱化,觀眾記住的是“藍皮膚戰士”而非演員本人。

  《球狀閃電》亦是如此。

  但同《阿凡達》不同的是,《球閃》是通過對科幻概念的構造、宏大世界觀的展開,以及深入電影內核的民族敘事來實現的。

  雖然劉慈心的《三體》才寫到第一部,甚至這一世是在北平奧運會的點火儀式中收到了“升維、降維”的啟發,但《球閃》是完全可以作為《三體》系列的前傳而存在的。

  因此,卡梅隆通過技術手段消解演員存在感;

  而路寬則通過思想性命題、世界觀構建,讓角色成為意識形態容器,殊途同歸地實現“去巨星化”的科幻表達。

  他需要的是能夠完美展現人物特性的優秀演員,一起去創作出一部瑰麗、壯美的科幻巨制。

  像《異域》中小李子一類的偏流量代表,在選角邏輯上是要居于次要位置的,當然萊昂納多本身演技也并不差,只是被那張臉搶了風頭。

  “好,大家應該都讀過原著和劇本了。”路寬拿起寫著密密麻麻小字的紙稿,“各位都是專業演員,經驗豐富,特別是李老師,已經從業快三十年了。”

  “我認為不能拿普通演員的要求來對待大家,所以今天這個劇本圍讀,我想換一種方式。”

  包括劉伊妃在內,所有人都有些懵逼地抬頭看著這位青年導演,無端地有些緊張起來。

  畢業多少年了,又有這種熟悉的感覺了。

  那些年寫不完的人物小傳,做不完的人物觀察,排不完的畢業大戲,還有來自學院派老師們的嚴厲訓斥。

  李幼兵笑道:“我就知道這次來對了,這還沒開拍就很有意思嘛!”

  “路導,你提要求吧?”

  路老板笑道:“紐約的斯特拉學派有一種給戲劇演員上課的方式,叫做角色審判會,特別是針對劇情沖突、人物關系較為復雜的影視和戲劇片段。”

  角色審判會?

  這是連潛心鉆研表演的格派傳人劉伊妃都沒聽過的名詞,遑論其他人了。

  路老板解釋道:“首先,請大家言簡意賅地敘述自己的人物姓名、生平、性格特點,就像是法庭陳述。”

  “緊接著,我會以‘法官’身份,逐一質問你們所飾演的角色,你們必須以角色的立場回答,不能跳出人物邏輯。”

  “其他和被審判者有重大互動和沖突的角色,可以作為陪審團協助審判,深挖問題。”

  “被審判者回答錯誤、猶豫,或者偏離角色內核,就算有罪。”

  劉伊妃看熱鬧不嫌事大:“有罪的是不是有懲罰呀?”

  “懲罰啊?懲罰簡單,晚上聚個餐,表現最差的掏錢就是了,或者多喝兩杯酒也行。”

  路老板笑道:“李老師好酒,我是知道的,就看有沒有人能陪好他了。”

  眾人皆笑,不過面色都不大輕松,除了李幼兵有些超然、周訊比較淡定外,誰不想在這位頂級導演面前好好表現?

  角色也是互相存在競爭關系的,都是優秀演員,在專業上沒有說誰會輕易服氣。

  唯一可能演技稍弱的黃小名,當年也是正兒八經科班出身的學院派,何況這次提前很久就通讀了劇本和原著,精心準備過。

  “給大家五分鐘時間思考一下。”

  隨著導演的指令,室內陷入沉寂,只有沙沙的翻頁聲。

  球狀閃電是電影中的核心命題,是一種超自然現象,但學者和軍事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捕獲和研究它。

  嚴格來說,《球狀閃電》沒有男主角,只有女主角,但故事是從男主角的人生際遇開始的——

  男主陳光,在少年時目睹父母被神秘的球狀閃電化為灰燼,從而決定畢生追尋其奧秘。

  成年后的陳博士加入軍方“球閃”研究項目,結識了偏執的天才女軍官林云。

  林云堅信球狀閃電可作為新型武器,甚至不惜用活體目標如動物、戰俘進行實驗,陳光無法認同林云的價值觀,選擇退出。

  在整個過程中,他結識了教授張彬、林云的未婚夫江星辰、林云的父親林峰等人,不斷地窺見“球閃”的奧秘和深層次的科學倫理。

  最終在外敵入侵的災禍面前,當國家面臨外敵入侵的危機——

  林云選擇將自己作為實驗對象,主動讓球狀閃電擊中自己,從而使自身坍縮為“量子態,擊退了來犯的敵人。

  而這一切和陳光的研究為敵軍所用脫不開關系。

  也正是在此時,他才看懂了這位偏執、天才、瘋狂、冷漠卻又熱血的愛國女軍官。

  比任何人都最早通讀過劇本的劉伊妃,心情輕松地看著會議室里一字排開的各位演員,有一種保送生看別人考研的閑適。

  挨虐了這么多年,終于也能看看別人被洗衣機嚴格要求了,還有點兒小爽呢!

  “好,開始吧,不要說我們都知道的東西,講一些深埋在你的角色心底的渴望、訴求、精神桎梏。”

  “我先來吧。”辛柏青舉手。

  “我是陳光,十四歲生日那晚,球狀閃電在我面前把父母燒成兩堆灰。從此我成了它的‘獵犬’,但當我發現林云想把它變成武器時,我才明白:我追逐的從來不是復仇,而是不想讓更多人變成我這樣的孤兒。”

  兒時的創傷驅動了陳光的科研使命,但劇烈的科學倫理的撕扯和戰爭的兇險,也讓他體現出了人物懦弱的一面。

  周訊斟酌道:

  “我是林云,軍銜少校。我的母親死于敵人的生物武器,所以我畢生追求‘以戰止戰’的終極武器,球狀閃電宏聚變帶來的后果,對我來說并不重要,戰爭本就是篩選,只有活下來的人才有資格談代價。重要的是,我在守護我的國家。”

  林云是這部電影的題眼。

  她是用極端理性包裹著兒時創傷的偏執狂、武器專家,甘愿背負罪孽,是極致的鷹派人物。

  男女主角打了樣兒,也是最復雜的兩個角色得以闡述,剩下的演員相對簡單許多。

  黃小名正色道:“我是江星辰,‘珠峰號’航母的艦長,也是林云的未婚夫,我具有中國傳統軍人的責任感,和林云‘以毀滅換和平’的激進有別,但我的犧牲,也是推動林云自我觀察成為量子態的導火索。”

  江星辰戲份不多,但他是典型的中國“藏鋒者”的典范,以謙和包裹力量,以犧牲警示瘋狂,和林云產生了強烈對比。

  與此相類的還有李幼兵扮演的林峰,他的總結言簡意賅,又無比凝練。

  “我親手把女兒培養成武器專家,又親手簽下對她的逮捕令,軍裝之下,沒有父親。”

  小劉聽到這里暗暗點頭,李幼兵歷來飾演的軍人形象令人印象深刻,2008年剛剛因為《闖關東》榮獲金鷹獎,也是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

  長期的角色供養,和演員本身的專業素養結合,這個林峰的表演難度對他而言不大。

  隨即是被上一世劉慈心的讀者稱之為“六分儀”的丁儀,由段毅宏飾演。

  他在電影和中都是一個類似工具人的存在,負責給觀眾解讀有關“量子糾纏”、“量子態”、“量子坍縮”等概念。

  最后是馮遠爭。

  “我是張彬,陳光在大學的導師,我以自身悲劇警示科研執念的危險性,卻無形中成為陳光的精神引路人,也是科學倫理的殉道者。”

  他轉向周訊:“林云!你的母親死于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生化武器,你卻造出更加危險的球狀閃電武器。”

  “你拯救了國家,但宏聚變也帶來巨大的負面效應,于你而言,這是一種救贖,還是更深層次的沉淪?”

  周訊愣了幾秒,陷入沉思,所有人也都面色一震。

  這間會議室里最年輕的就是劉伊妃,其余誰不是出道多年的演員?

  無論起步如何,但總歸經歷過的劇組不會少。

  有些劇組甚至不會有劇本圍讀這回事,但有的劇組,上來就從初中水平的“劇本圍讀”,上升到了研究生水平的“靈魂拷問”。

  路寬為什么要跳過基礎的劇情解析、講戲,直接去窺探每個人對自己角色的核心認知?

  在場也許只有幾位之前和他合作過演員,譬如周訊、劉伊妃等人能領會到這種導演意圖。

  究其原因,還是要回到科幻作品的詮釋中來。

  比如《球狀閃電》中的“量子態”,它既不是爆炸的火光,也不是機械的變形,而是一種違背常識的“存在與虛無的迭加”。

  傳統特效容易把它拍成簡單的“透明鬼魂”或“電子特效”,反而削弱了原著中“科學恐怖”的震撼力。

  他在同妻子在南美的蜜月旅行中,產生了利用色彩方法,即“雙色域撕裂銀幕”和“負面三原色”的想法。

  這只是一方面,導演通過電影的色彩、構圖、剪輯、聲音、特效和演員表演,都能為最終目的服務。

  那怎么通過演員的表演,來協同闡述這種科幻理念和人文內涵?

  這就是他現在要做的事:

  引導演員將科幻的冰冷設定,轉化為角色的情感邏輯。

  只有這樣,才能讓觀眾相信超現實情節,相信那些光年之外的眼淚。

  面對這個問題,周訊顯然是有些心得的:“我認為是救贖,是對童年那道無法痊愈的傷疤的救贖。”

  “我的母親在戰場上,被化學毒劑腐蝕成血水,這是我永遠的噩夢。”

  “球狀閃電對我來說不只是武器,也是對“不可控死亡”的復仇儀式,由我來決定如何用最小的代價,去結束戰爭、毀滅敵人。”

  辛柏青打斷她:“這并不叫救贖,這是更深層次的毀滅,只不過你是用擊退強敵的家國大義掩蓋,你的自我犧牲是偉大的,但也具有兩面性。”

  這段話符合辛柏青扮演的男主陳光,所體現出的懦弱性和兒時創傷。

  演員現在進行的對話,本就是對自己角色內核的解讀。

  扮演科學家丁儀的段毅宏道:“真理需要殉道者,林云是軍人,也是科學家,犧牲自己為國家贏得戰爭的勝利,同時獻祭給了研究一生的軍事科學。”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認為林云是救贖。”

  劉伊妃皺眉翻著劇本,她原先也是林云的扮演者,也是下過苦功的。

  在電影中,林云有過兩次“道德困境”的選擇:

  一次是是否選擇用球狀閃電打擊匪徒,救出被挾持的孩子,但有可能誤殺部分孩子,她選擇了強行攻擊,造成了人員傷亡;

  一次就是電影的大高潮,這位軍事科學家毅然決然地自我犧牲,完成對敵人的戰略威懾,也帶來了負面后果。

  小劉的觀點和周訊一樣,林云其實是在救贖自己,即便手段是如此的極端。

  眾人爭論不休,最后只有看向導演路寬。

  后者沒有直接給出答案,面露微笑道:“大家通過這個問題,應當能理解我的用意吧?”

  “僅僅從剛剛的回答中,陳光、林云、丁儀三個角色的核心形象躍然紙上——”

  “陳博士的創傷性執念,林云的極端理性,丁儀的冷酷神性,這是什么?這是我們給觀眾貼的標簽,是他們對人物最基礎的認知。”

  在正式開拍前,路寬努力向對科幻還沒有什么經驗的演員們做著表演引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鋼鐵俠》這類漫威電影,在這種電影中,正反兩派涇渭分明,角色只有一個標簽。”

  “但在科幻電影中,我們不能這么簡單地賦予人物單薄的形象,那就太扁平了。”

  “大家要知道,每個角色都是構建科幻世界觀的一部分,你們不但是自己,還要承擔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沖突。”

  對電影的解構闡述到這里,包括李幼兵在內的演員們已經非常沉浸了,卻也充滿疑惑。

  在大部分演員看來,拿到角色,分析行動鏈條、邏輯心理,然后設計細節,完成表演就可以了。

  怎么現在感覺拍電影是這么一件玄之又玄的事情了?

  可從今天進門開始仔細回想起來,面前這位享譽中外的導演在做什么?

  他似乎一直在把所有人往這個《球狀閃電》的世界里推,校準、對齊。

  把大家當成拼圖一樣,慢慢地湊出這個科幻世界的真相。

  路寬知道這一點比較難理解,于是舉了個例子:

  “所謂人物不能扁平化,簡單體現就是矛盾沖突。”

  “剛剛讓大家參與角色審判,基于自己人物的立場互相‘攻訐’,目的就是體現沖突。”

  “比如陳光和林云的價值觀沖突,林峰父女的決策沖突。”

  “而在這些沖突之中,最大的沖突就是林云對自身精神世界的探索,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

  “林云是軍事科學家,她是軍人,也是科學家,她最后選擇了同歸于盡的方式,不惜可能帶來的巨大傷害,完成了對敵人的戰略威懾。”

  路寬看著大家沉聲道:“軍人,是用秩序來對抗混沌。”

  “科學,是把混沌鍛造成秩序。”

  他突然轉向周訊:“所以我要求你演出來的林云是什么?當你自我量化的時候,演員要在特效、科幻世界觀的配合下,給觀眾傳遞至少幾重情感——”

  “你聲線平穩地報坐標,那是科學家的冷靜。”

  “你毅然決然地自我犧牲,那是中國式軍人的決絕。”

  “在此之外,你還是一個遭遇童年創傷的女兒,是一個擔負‘漠視兒童生命’的劊子手。”

  “這里面有我們東方集體主義的價值觀,也有西方個人英雄主義的體現,對人文理想的終極思考。”

  “觀眾們、特別是西方觀眾,從你身上看到的是存在主義的悲劇,是人類在宇宙規則前的永恒孤獨,這是最能觸動人心的。”

  隨著他的循循善誘、娓娓道來,一副悲愴、冷峻、理性,最后又帶著人文主義的溫暖畫卷,悄然在大家眼前鋪陳。

  這是遠比他們從劇本和原著里,能夠獲取得多得多的理解和深思。

  路寬又講了幾句題外話:“大家最近應當都聽過《阿凡達》的名頭了,問界和他們有合作,我也看過一部分電影素材。”

  “毫不夸張地說,這是一部將要席卷全世界的巨作,不但是商業,更是價值觀。”

  “我們今天關起門來講,《阿凡達》的價值觀是什么?”

  “是白人領袖接管文明改造權,是用科技完成文化殖民,是基督教救世主框架,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

  李幼兵是少將編制,參加過大大小小的會議,對于文化價值觀這一塊尤為敏感。

  他沉聲道:“這已經是普遍的文化現象了,從《泰坦尼克號》就開始,可惜全球沒有哪個市場能抵抗。”

  路寬正色道:“這么說可能有些陰謀論,但在拿到這部時,在改編這部劇本時,我一直在問自己,我心中的目標是什么?”

  “我們的功夫片曾經通行全球,俠義仁義是內核,但在科幻電影這一塊,如果照搬西方的思想內核,中國科幻也許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因為從技術上來講,想要在十年內同他們齊頭并進,幾乎不可能!”

  “所以,作為導演,我想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創作理念——”

  “我認為,中國科幻的獨特使命,就是在鋼鐵蒼穹下播種人文根系,通過電影把東方智慧包裝成普世的價值觀,避免淪落在技術追趕的無力感中。”

  會議室里所有人都沉默不語。

  這番話如果給后世的小生、小花們講,應該說是對牛彈琴。

  他們連基本的表演都完成不了,遑論對于自己的角色、電影更深層次的探究。

  但今天路寬從角色基本形象、深刻內涵開始,一直引導、挖掘、升華到整部電影的核心思想,對于現場的李幼兵等人來說,很是振聾發聵。

  畢竟國內有能力、有勇氣,還有思路去拍攝科幻的,這位還是獨一份。

  上一世的《流浪地球》之所以成功,成為中國科幻電影的代表作,因為它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科幻的價值觀:

  與好萊塢科幻片中宣揚個人英雄主義不同,《流浪地球》中人類成立了聯合政府,以中國人為代表的全人類團結在一起共謀解決方案。

  《流浪地球》擺脫了美式科幻片主導的“逃離地球”范式,獨創出嶄新的“流浪地球”范式,體現了對地球家園的深厚感情。

  這種范式植根于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深層,傳承了由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等神話所代表的保衛自身家園的傳統。

  《球狀閃電》亦然。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路寬在為這部電影創造了所有便利條件、前置條件后,所要做的就是植入文化、“妥善包裝”,然后推向世界。

  《阿凡達》來了,我便帶著《球狀閃電》去了。

  包括讓餃子去構思中國神話體系,用奈飛潛移默化地影響西方觀眾,連同這一次的科幻巨作一同,都是穿越者的“陰謀”。

  電影出海,文化輸出。

  當然,在未來的營銷推廣中還要妥善處理各種細節,才能潤物細無聲。

  “角色審判會”繼續進行。

  從最復雜的林云開始,所有演員都在進行激烈的思想碰撞,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對角色本質的定位。

  科幻邏輯,以一種更加直觀的情感轉化,由演員們領會,再傳遞給觀眾。

  所謂的懲罰“被審判者”只是個噱頭,晚上還是在問界的豪華食堂開了個小灶,主演們的第一次碰頭會就此結束。

  一天下來,包括李幼兵在內的所有演員都感觸良多。

  他們還是第一次以這種程度參與到影片的創作中來,深度參與方式讓演員們獲得了突破性的專業成長。

  這就是和頂級導演合作的魅力。

  僅從對演員的調教來說,路寬這位公認的未來電影大師,已經具有相當的宗師氣度。

  匠人導演只能手把手地教演員去模仿,但大師往往能夠成為演員的精神鏡像:

  革新創作流程,構建表演體系,塑造演員文化認知的全面能力。

  以致于晚上回到家再書房里,小劉還是悶悶不樂。

  “很不甘心啊!林云這個角色太有意思了,遺憾錯過。”

  少女無奈地撫摸著自己日益隆起的腹部,俄爾笑道:“還有你講的中國科幻承載的使命和內涵,聽你那么一鼓吹,就感覺不是在拍電影,而是在向西方搞反文化殖民呢!”

  路老板玩笑道:“騙騙他們也就算了,你還真信啊!還不是為了壓一壓片酬。”

  “這部電影投資太高,能省一點兒是一點兒。”

  小劉莞爾:“一整天都是正面胎教,被你一句話毀了,寶寶又要長心眼子了。”

  “其實,現在做的一切也都是嘗試罷了。”路寬沉吟道:“要顧及電影的商品屬性,也要關注藝術性,還要考慮文化價值和意義。”

  “只是能夠同時滿足這幾點的題材很少,可遇而不可求。”

  劉伊妃思忖道:“武俠功夫片算一個,不過已經拍爛了。你跟楊宇說的用動畫電影完善中國神話體系算一個吧?”

  “算,例如拍個《封神》系列,動畫還是真人電影都可以,但首先要成體系,對導演的立場和藝術造詣要求也高。”

  “科幻也算一種,就是《球狀閃電》里嵌套的思想意識部分。”少女抬頭看著他:“還有什么?”

  “戰爭片,而且是古代戰爭,近代戰爭意識形態傾向嚴重,無法在西方傳播。”路寬笑道。

  劉伊妃突然想起什么:“今年不是有一部陳昆和趙微的《花木蘭》上映嗎,這其實是個好題材,我以前還看過迪士尼的《花木蘭》呢。”

  迪士尼動畫版《花木蘭》在1998年上映時,全球票房超3億美元,是90年代最賣座的動畫電影之一,衍生品長期熱銷。

  這部動畫首次將中國民間故事改編為好萊塢主流動畫,主題曲《Reflection》成為經典,木蘭形象被納入迪士尼公主系列,影響了一代西方觀眾對“中國英雄”的認知。

  這也是之前路寬講動畫片更容易傳播的例證之一。

  但迪士尼的花木蘭,也有很多諸如價值觀西化、符號化中國和歷史失真的問題,這難以避免。

  而我們國內這一版由香江導演馬楚成拍攝的雁子版《花木蘭》更是不堪入目——

  戰爭場面依賴人海戰術,特效水平停留在90年代電視劇水準,跟老《三國》有的一拼。

  再加上香江導演在歷史題材影片上歷來的隨意和戲說,馬楚成致力于把歷史正劇、木蘭和文泰的愛情、胡君飾演的反派單于的武俠風格三個元素雜糅,最終成為一泡臭不可聞的答辯。

  小劉很可愛地拿手指頭偷偷戳了戳洗衣機,聲音帶著幾分俏皮:“實不相瞞,在下有一個外號叫小花木蘭,你曉得伐?”

  “曉得,騎馬挺厲害的,騎得我胯疼。”

  “滾!”

  劉伊妃忽而起身,輕盈地跨坐在路寬腿上。

  圓潤的孕肚微微抵著丈夫,卻絲毫不妨礙她“搔首弄姿”的動作。

  孕期激素讓她的臀部比平時更加豐腴柔軟,像兩團溫熱的棉花糖般陷進男子的大腿肌肉里。

  她纖細的手臂環住脖頸,指尖若有若無地撥弄著他的后頸碎發,咬著下嘴唇,媚眼中春情瀲滟:

  “路導你看我行不行嘛”

  少女濃密的睫毛像小扇子似的撲閃,明明挺著孕肚,卻偏要擺出一副風情萬種的模樣。

  只可惜圓潤的腰身讓“色誘”顯得格外嬌憨好笑。

  “《花木蘭》是公共IP,要么你叫人也寫一版劇本,讓我來挑戰一下這個角色。”

  上次才被《消失的愛人》撩撥過的女演員戲癮又犯了,離開丈夫的懷抱,挺著肚子擺出一副英姿颯爽的架勢。

  她右手虛握,仿佛持劍,左手作拉弓狀,眼神凌厲地一瞇:“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怎么樣,是不是很有感覺?”

  路寬嗤笑道:“等你卸了貨,我親自考校一下你的騎馬功夫,叫你嘗嘗我槍法的厲害,再做定奪!”

  “哼哼!”小劉輕輕倒進他的懷里,變本加厲地往前蹭了蹭,圓潤的臀肉幾乎要溢出他的大腿邊緣。

  她故意撅著嘴,飽滿的唇珠幾乎貼上他的鼻尖:“放學別走!到時候叫你下不了床!”

  2009年1月10,證監會通過對更名后的“吾悅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審查后認為:

  該公司主營業務情況符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2006年)第13條“最近3年主營業務未發生重大變化”的要求。

  雖經歷股權變動,范兵兵成為第一大股東,但核心業務未變更,且重組后注冊資本實繳到位。

  繼而在保薦人對公司進行盈利能力、資產完整性和內控制度的審查報告提交后,證監會正式回函——

  經發行審核委員會審議,認為吾悅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符合《證券法》第13條“具備健全且運行良好的組織機構”及“持續盈利能力”;

  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無虛假記載或誤導性陳述;

  業務模式清晰,符合國家文化產業政策導向。

  最終批復,于2009年1月9號,正式核準吾悅文化在鵬城證券交易所中小板的IPO申請,募集資金主要用于影視項目制作及院線合作建設。

  已經能正常出院的兵兵,連同中信建投和煥然一新的管理層一起,開始了激動人心的上市路演。

  與此同時,大麥網在10號周六當天,通過線上、線下各種渠道,推出了賀歲檔、春節檔電影優惠活動。

  此時距離春節還有兩周時間,正是賀歲檔的尾聲和春節檔的開端。

  大麥網在原來首單立減10元的基礎上繼續加碼,搞出了眼花繚亂的“大放血”、“大酬賓”、“再補貼”,差點就要復制江南皮革廠的做派。

  還處于萌芽期的中國電影電子票務的撒幣大戰,一觸即發。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華娛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華娛:從神棍到大娛樂家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