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7章安祿山的緩兵之計

  長安城,大明宮。

  輔璆琳從范陽郡返回長安城,他立刻來到宮中稟報情況。

  李隆基坐在皇位上開口問道:“輔璆琳,朕讓你攜帶旨意去慰問安祿山,他是否跟坊間傳言那樣存有反意?”

  “陛下,安祿山為了前線戰事忙得不可開交,可他還是在百忙之中擠出時間接待奴婢,赤膽忠心可見日月,奴婢實在看不出他有何反意。”

  輔璆琳信誓旦旦保證安祿山絕無二心。

  “好,那你先退下吧!”

  李隆基本來都要把安祿山召來長安,可他聽到輔璆琳信誓旦旦的保證,入朝拜相解除兵權的計劃就此不了了之。

  輔璆琳恭恭敬敬退出宮殿以后。

  李隆基當即命人燒掉任命詔書,他對著楊國忠和韋見素兩人說道:“朕對安祿山推心置腹,他是絕對不會謀反。”

  “況且奚人和契丹還要靠他來鎮壓,朕可以當他的保人,還望兩位愛卿不必如此擔憂。”

  李隆基作為皇帝把話都說到這份上,楊國忠苦于沒有證據自然不敢再說什么。

  然而韋見素還想說服皇帝收回成命,他聲淚俱下勸諫道:“陛下,安祿山之所以不敢在輔璆琳面前顯露反意,那是因為姜天驕率領大軍正在塞外草原討伐契丹。”

  “要是等到姜天驕討滅契丹得勝歸來,那么安祿山再無后顧之憂,屆時他肯定會帶著三鎮將士起兵造反,這是我們消除隱患的唯一機會,還望陛下明察啊!!!”

  李隆基聽聞此言勃然大怒,他干脆指著楊國忠和韋見素兩人怒罵道:“安祿山只不過是一介胡人蕃將,朕如此推心置腹待他,豈肯藏有異心?”

  “當年李林甫也是這樣污蔑王忠嗣欲奉太子,朕一時疏忽誤中他的奸計,這才不得已解除王忠嗣的兵權,難道這樣的事情還要重蹈覆側嗎?”

  “爾等心胸狹隘疑神疑鬼,嫉賢妒能惹是生非,今后涉及到安祿山的事情,全部由朕獨自決斷,朕也不想再聽到這些流言蜚語!”

  楊國忠見到李隆基明顯動怒,他趕緊拉住韋見素的衣袖,使用眼神示意他不要再說下去了。

  韋見素只能眼睜睜看著安祿山欺騙過李隆基,他跟楊國忠兩人已經快要絕望。

  后來證明這是安祿山的緩兵之計,他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就算不想造反那也由不得他。

  東宮,書房。

  太子李亨坐在書案后面思考問題。

  他身邊站著廣平郡王李俶和建寧郡王李倓兄弟兩人。

  廣平郡王李俶乃是太子李亨的長子。

  建寧郡王李倓則是太子李亨的三子。

  “這安祿山明明造反在即,就連楊國忠這奸相都能看得出來,為何父皇就是不相信呢?”

  太子李亨頓時陷入深深思考,他真搞不懂自家父皇到底在想什么。

  李俶思考片刻開口說道:“父親,這會不會是楊國忠的陰謀?當年李林甫曾經污蔑王忠嗣欲尊奉您,害得他遭到解除兵權,并且受到酷吏的嚴刑拷打。”

  “事后王忠嗣被貶外放暴斃而亡,他死得不明不白,皇爺爺為此還傷心過一段時間,那他自然不會再輕易相信這類事情。”

  “更何況安祿山的妻兒都在長安為質,去年皇爺爺不也有把他召到長安覲見嗎?我實在看不出他有造反的膽量。”

  太子李亨微微點頭說道:“按你所說安祿山確實不太可能造反,可他確實是有造反的實力,而他又是我的死敵,孤倒是樂意看著他跟楊國忠兩人斗起來。”

  李倓聽聞父親這番言論,他內心實在不敢茍同,于是站出來說道:“父親,楊國忠是拿著大唐江山在玩火,要是他逼反安祿山又該怎么辦?”

  “倓弟,如若安祿山真敢起兵造反,那么首當其沖便是楊國忠,大家只會認為是他逼反安祿山,到時候他就要面對全天下的怒火,就連皇爺爺也保不住他。”

  李俶巴不得安祿山和楊國忠打起來,這樣東宮才能坐收漁翁之利。

  太子李亨對此深以為然,他微微點頭贊同道:“無論是楊國忠還是安祿山,他們兩人都是孤的死敵,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可要好好把握,最好能把他們兩人一網打盡。”

  雖然李倓不太贊同逼反安祿山,可他又不敢出言頂撞父兄。

  李倓作為太子李亨的第三子,不像其他皇子皇孫那樣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文不讀書,武不知兵。

  相反李倓身上頗有太宗皇帝李世民之風,他生性英勇善于騎射,富有才略,明顯比大哥李俶和二哥李系更加出色。

  只是李倓不敢在別人面前表現出來,他害怕會引起不必要的嫉恨。

  由于李倓故意在李亨面前進行藏拙,所以李亨根本沒把這警告放在心上。

  李俶見到李倓好像在擔心什么,他自信滿滿說道:“三弟,你就放心好啦!楊國忠也不是吃干飯的人,更何況他還有韋見素在背后幫忙出謀劃策。”

  “我聽說韋見素已經派人前往安西都護府,打算讓封常清回朝述職,此舉說明他跟楊國忠兩人是有在暗中準備。”

  “雖然安祿山名義上還是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但是他實際所能掌握僅僅只有范陽藩鎮,河東藩鎮和平盧藩鎮他根本說了不算,因此不必擔心他能鬧出多大動靜。”

  李亨和李俶父子兩人明顯出現嚴重誤判,還以為安祿山就算造反那也問題不大,大唐朝廷輕而易舉就能將其撲滅。

  他們父子兩人之所以會有這種錯覺,還是因為安祿山出身雜胡,大家認為他撐破天就是清君側而已,到時候還能借他之手除掉楊國忠。

  可惜李亨和李俶父子兩人都沒意識到人心變了,他們還以為大唐王朝仍然處于開元盛世,殊不知現在是盛極而衰的天寶末年。

  幽燕胡人和河北漢人聯合起來的這一時刻,崛起于華北平原的河北集團,便會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強大實力,這股力量強大到足以掀翻天下,哪怕處于盛世時期的大唐王朝也是無力鎮壓。

  無論是李隆基還是安祿山,或許他們自始至終都沒意識到,這場大戰將會影響今后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歷史走向。

飛翔鳥中文    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藩鎮割據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