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81章 大小姐說喜歡他

續弦小夫人_第381章大小姐說喜歡他_其他小說_頂點小說書名作者閱讀記錄字號:小第381章大小姐說喜歡他  “蕭將軍傷得很重嗎,怎么還請了御醫來?”

  恒陽公主好奇發問,蕭夜辰輕咳一聲道:“沒有很重,就是一點小傷。”

  蕭夜辰邊說邊給蕭清禾遞眼色,蕭清禾全當沒看見,柔聲道:“雖然是小傷,但也不能不當回事,還是得請御醫看看,不然萬一落下什么傷疾就不好了。”

  御醫也跟著勸:“是啊,蕭將軍,就讓下官幫你看看吧。”

  這么多雙眼睛看著,蕭夜辰沒辦法,只能讓御醫拆開繃帶查看傷勢。

  很快,御醫便得出結論:“蕭將軍的......

  夏至之后,長安城的暑氣一日濃過一日。烈日灼金,街巷間行人稀疏,唯有參政院門前槐樹下,蟬鳴不絕如縷。林氏端坐堂中,案前堆疊著自各地呈報而來的“女子科舉特科”初選名冊。三百七十二人入圍,皆經義學三年以上修習,通曉律令、算術、農政或醫理,其中竟有六十七人曾主持鄉里賑災、調解田產糾紛無誤,政績卓著。

  她翻至一名來自隴右道敦煌縣的女子卷宗,名喚李蕓娘,年二十八,父早亡,母病癱,獨力撐家十余年。去年春旱,她以所學水利圖式設計引渠方案,率村民鑿山三月,終得活水入田,救禾萬余畝。當地刺史感其才德,破例薦舉。

  “此女可用。”林氏提筆批注,“授涇州司戶參軍試職,期滿考評優異者,即正任。”

  正欲合卷,忽聞外頭腳步急促。沈知微掀簾而入,面色凝重,手中握一封密函,火漆已拆。“吐蕃使團昨夜離京,未見王瓔蹤影。但…他們在城南永安坊留下一名死士,服毒前咬破指尖,在袖內寫下兩個字‘玉冊’。”

  林氏瞳孔微縮。“玉冊?”她低聲道,“莫非是…先帝遺詔副本?”

  沈知微點頭:“當年先帝病重,曾秘密擬定一份儲君更替詔書,以防太子程景元勾結清議盟篡權。詔書一式三份,正本藏于太廟密匣,副本兩份分別由裴承志與大長公主保管。裴將軍那份在他死后失蹤,大長公主那份據說已在火災中焚毀。可若真有一份流落民間…”

  “那便是足以動搖國本的利器。”林氏緩緩起身,踱至窗邊。窗外陽光斜照,將她的影子拉得很長,像一把出鞘的劍。

  她忽然想起十年前那個雪夜。裴承志臨終前握住她的手,氣息微弱:“…有些事我不能說,但你要記住,若有一天朝局崩亂,有人提起‘玉冊’二字,切勿輕信任何旨意,除非見到那枚刻著雙鳳銜珠的銅印。”

  那枚銅印,如今靜靜躺在她臥房暗格之中,十年未曾啟用。

  “傳令飛鳶營,徹查永安坊所有客棧、車馬行、藥鋪與尼寺。尤其注意是否有女子攜帶紫檀木匣,或使用西域密語交談之人。”林氏回身下令,“另外,召李蕓娘提前進京,我要親自問話。”

  三日后,李蕓娘抵達長安。一身粗布麻衣,眉目清瘦卻堅毅。她在參政院外候了兩個時辰,滴水未進,只默默從懷中取出一本手抄賬簿,遞給接見的小吏:“這是我縣近三年賦稅出入明細,若有差錯,愿當場對質。”

  林氏見狀,親自迎出廳門。

  “你可知為何召你來?”她問。

  李蕓娘抬頭直視,目光清明:“為新政之試,也為天下女子立范。若我敗,非獨一人之恥;若我成,則千百寒門女兒可見天光。”

  林氏心頭一震,竟覺這眼神熟悉至極那是當年自己站在宮門前,面對群臣譏笑時的模樣。

  她當即命人賜座,細詢其治水、理賬、斷案諸法,無不條理清晰,引經據典而不拘泥。末了,她試探問道:“倘若朝廷派你去一個敵視女子為官的地方,百姓拒不受令,豪強公然抗稅,你當如何?”

  李蕓娘不假思索:“先辦一所義學,招十名幼女入學,教她們識字、算數、讀《大唐律》。一年后,讓她們回家告訴父母:誰克扣糧餉,誰私吞公款,誰欺壓良民。人心自有公道,只要火種不滅,終會燎原。”

  林氏撫掌而嘆:“好一個‘火種不滅’!”

  當夜,她修書奏請皇帝,建議立即啟動特科殿試,地點設在國子監外廣場,允許百姓圍觀,全程公開謄錄、密封閱卷。并提議由李蕓娘等十位代表先行赴各州宣講新政,名為“巡講”,實為震懾地方守舊勢力。

  皇帝準奏。

  七月十五,中元節。長安萬民空巷,不僅因鬼節放河燈,更因一場前所未有的“女子殿試”即將舉行。消息傳出,四方學子云集,連許多男子也趕來觀禮,欲親眼見證“巾幗登第”是否真能實現。

  國子監前搭起高臺,紅氈鋪地,三百考生列隊入場。她們穿著統一制式的青灰色儒衫,發髻束帛,步履沉穩。臺下黑壓壓人群屏息凝神,老者拄杖,婦人抱嬰,少年踮腳張望。

  林氏作為主考官宣讀策問題目:

  “今欲興水利而缺銀,勸農耕而民不信,治冤獄而官庇奸,三者何先?且當以何法破局?”

  全場寂靜,唯聞風動紙頁之聲。

  半個時辰后,已有考生提筆作答。飛鳶營女兵扮作雜役穿梭其間,暗中記錄每位考生神情舉止,尤其關注那些眉頭緊鎖、似有所思者這些人,往往是真正心系蒼生之人。

  與此同時,永安坊的搜查終于有了突破。

  一名飛鳶營女探偽裝成賣花女,在一家廢棄藥鋪后院發現地道入口。深入百步,竟見一間密室,墻上掛滿地圖,標注著各地義學位置與兵力布防,桌上散落半封書信,墨跡未干:

  “…玉冊已得,待九月初九重陽祭天之時,于太廟發難。屆時內外呼應,必使妖女伏誅,還禮教清明。”

  落款赫然是:“清議余燼,王氏孤忠。”

  “王瓔?”沈知微怒極,“她竟詐降!”

  林氏卻搖頭:“不,這不是王瓔的字跡。她是被人利用了。真正的幕后之人,還在暗處。”

  她立刻下令封鎖太廟周邊五里,調裴昭率領飛鳶營精銳潛伏各處要道,并命工匠連夜趕制一批特制燈籠外表尋常,內藏磷粉標記,一旦點燃,可在黑暗中顯現出隱形符號線索。

  八月初七,李蕓娘帶隊啟程巡講。第一站選定江南東道蘇州府,因其士紳勢力盤根錯節,多次抵制女子入學,甚至燒毀義學堂舍。

  她們抵達當日,便有鄉紳聯名上書刺史,稱“婦人干政,悖逆綱常”,要求驅逐宣講團。更有匿名告帖張貼街頭,污蔑李蕓娘“私通外官,圖謀不軌”。

  面對圍攻,李蕓娘不怒不懼。她在城中心設壇開講,首日主題為《女子為何要懂律法》。

  她舉起一紙訴狀:“這是我母親寫的。她被族叔奪走祖產,跪求無門,遂自學《唐律疏議》,逐條對照,最終在縣衙當庭駁倒對方偽證。可你知道嗎?她為此熬瞎了一只眼,因為夜里借著灶火讀書,煙熏所致。”

  臺下一片靜默。

  她又取出一本賬冊:“這是我十三歲開始記的。家中每粒米、每文錢進出都寫清楚。后來我用它揭發村正貪污修橋銀兩三百兩,讓他跪在祠堂前磕頭認罪。”

  人群中傳來抽泣聲。

  最后一刻,她打開隨行車廂內的投影裝置。光影映出一幅幅畫面:女子在田間丈量土地、在市集核對契約、在法庭陳述案情…最后定格在一行大字上:

  “我們不是要取代男人,而是要讓這個世界聽見我們的聲音。”

  那一夜,蘇州城有十七戶人家送女兒報名義學。一位白發老婦顫巍巍遞上一張泛黃的地契:“這是我娘留給我的,可我一直不敢拿出來,怕惹禍。今天我才明白,這張紙,是我的命。”

  九月初八,重陽前夕。長安城戒備森嚴。皇帝按例將親自主持太廟祭典,百官隨行。林氏以參政身份協理禮儀,實則布下天羅地網。

  深夜,一道黑影悄然翻越太廟外墻,懷中緊抱紫檀木匣。他剛欲撬開供桌下機關,忽覺腳下踩空原來地面已被替換為活動板層。一聲鈴響,數十支弩箭自檐角射出,將其釘于原地。

  飛鳶營迅速包圍現場。那人臨死前獰笑:“你們贏不了…玉冊早已公布天下,明日早朝,自有忠臣彈劾你牝雞司晨,禍亂朝綱!”

  林氏冷然俯視:“你說的玉冊,不過是一份偽造詔書罷了。真正的遺詔上有雙鳳銅印印記,而你這份,連印章方位都不對。”

  她轉身下令:“搜查所有參與起草奏章的翰林官員宅邸,重點排查近日頻繁接觸吐蕃譯語者的人員。”

  次日清晨,果然在禮部侍郎府中查獲另一份“玉冊”副本,以及與吐蕃往來的密信十余封。此人原是王縉門生,一直隱忍未發,只待今日借“忠君”之名掀起政變。

  朝會上,皇帝當眾焚毀偽詔,厲聲斥責:“朕觀此輩,口稱禮法,實則結黨營私,勾結外邦,圖謀傾覆社稷!自今日起,凡阻撓女子科舉、破壞義學者,一律視為叛逆同黨,嚴懲不貸!”

  滿殿寂然,無人敢應。

  十日后,首批女子科舉榜單揭曉。李蕓娘名列榜首,授涇州司馬;另有二十三人分任各縣副職,掌財政、司法或教育。她們赴任之日,百姓夾道相送,孩童爭睹“女官風采”。

  而在南詔,阿亦傳來捷報:新設三十所女子學堂,編纂本土教材《滇南女訓》,剔除“三從四德”糟粕,新增“理財、醫護、商貿”實務課程。更有少女組織“繡甲隊”,以刺繡技藝繪制山川地形圖,獻予邊防軍備用。

  林氏讀罷書信,久久無言。她走到庭院深處,點燃一盞河燈,放入池中。燈火隨波蕩漾,映出滿天星斗。

  沈知微走來,輕聲道:“他們不會罷休的。清議殘黨仍在暗處,宗廟長老也在醞釀反撲。”

  林氏望著水面漣漪,淡淡一笑:“我知道。但他們忘了,從前我們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如今,已有千千萬萬雙眼睛看著這條路。”

  她頓了頓,聲音輕卻堅定:

  “而且,這一次,執燈的人,是女人。”

  冬至那日,長安飄起第一場雪。林氏收到一份特殊賀禮由三百名女學生親手編織的錦袍,絲線交織成一幅巨大地圖,上面標注著全國所有義學的位置。每一處亮點,都綴有一顆小小銅鈴,風吹即響,宛如誓言回蕩。

  她披上錦袍,登上鐘樓。遠處,一群年輕女吏正冒雪前行,車廂上寫著“百女巡講團西北線”。她們的身影漸行漸遠,消失在茫茫雪野之中。

  風雪中,隱約傳來歌聲:

  “我不拜高堂,只敬真理;

  不求誰庇護,但求己站立。

  一筆一劃,寫盡人間不平事,

  一步一印,踏出女兒新天地。”

  林氏閉目聆聽,唇角微揚。

  這一局棋,她下了十年。

  而這盤棋的結局,才剛剛開始。

  驗證碼:

飛翔鳥中文    續弦小夫人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