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能打招呼嗎?第八十六章能打招呼嗎?←→::mayiwsk
大學士是讀書人這輩子能夠享受到的最高榮譽,乾隆朝大學士有“三殿三閣”之說。
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加文淵閣、東閣、體仁閣。
能成為這三殿三閣大學士的,基本上都能稱中堂大人,讀書人這輩子的天花板存在。
紫光閣則是乾隆老太爺專門存放為國捐軀有功之臣畫像的地方,跟漢代的云閣、唐代的凌煙閣差不多。
“三殿三閣”又以保和殿最貴,只原保和殿大學士傅恒死后,該殿大學士不再授予官員,如此一來形成“二殿三閣”格局,文華殿成了最貴大學士。
趙安提出“生入文華殿、死入紫光閣”的口號,表面是以此激勵學生努力讀書,在科舉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成為超越前人的存在,光宗耀祖同時也為大清奉獻一生。
實則就是變相的將馬屁藝術上升到一個高到不能再高的高度,從而引起上司重視。
這個上司也包括老太爺。
趙安現在的品級跟老太爺也就差了十二級。
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努努力還是能縮短雙方差距的。
在此之前,各地官學可能也有一些激勵學子的標語口號存在,但哪句標語口號有趙安提出的這般響亮,這般動人心魄,這般振聾發聵,這般直擊靈魂深處,這般忠孝無雙?
沒有,肯定沒有。
沒有比趙安更不要臉的學官了。
別地的教授、教諭那都是經過正統教育在科舉場上殺出來的舉人老爺,再怎么想進步也得顧及一下最基本的臉面,不能被官場笑話是個馬屁精。
攤上這污點,一輩子都抬不起頭。
趙安在乎這?
老太爺都不在乎,他在乎個屁!
大清開國以來就沒有捐監的童生當府教育局長的先例。
你老太爺都不要臉了,趙安要臉這不就是跟老太爺唱反調么。
既然是大清教育界的獨一份,當然就得繼續標新立異,沿著這條成功的道路毅無反顧走到底。
這句口號也給趙安帶來一個直接好處,那就是他在揚州府學做的一切大膽嘗試都不容質疑。
因為,趙教授主打一個忠字在心頭。
任何對趙教授的質疑都是對老太爺的質疑,都是對“生入文華殿、死入紫光閣”這一偉大口號的質疑。
當天學廟的墻壁就被石灰水刷上了大大的“生入文華殿、死入紫光閣”的口號。
配上學廟正前方那根三尺高竹竿掛著的府試倒計時牌子,效果一下就來了。
不說有多大效果,起碼備戰府試的學生們在看到學廟口號那一刻,無一不是觸動心靈,思想覺悟乃至個人品德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升華。
趙校長這邊也升華了。
桌上那份官員子弟就讀名單讓他大大升華。
于府學就讀的官員子弟比例其實不太高,只有48人,約占學生總數的八分之一。
根據含權量,趙安將學生家長分成了三類。
第一類,就是實權官,也就是通常說的正印官。
共四人。
品級最高的是正四品的淮揚鹽海道喬巴山大人。
“道”這個官職是從前明布政使司左右參政演變過來,介于省和府之間,用后世理念講的話應屬于地區專員。
喬道臺駐地在淮安,專管淮安、揚州兩府的鹽法、漕務、海防事務,因此加了個提法使銜,就是可以調動兩府駐軍緝私捕盜。
半文半武的角色。
按理喬道臺常駐淮安,他家公子理當在淮安府學就讀,為何跑揚州府學來讀書呢。
也不是什么特別原因,就是喬道臺升任淮揚鹽海道前在揚州當過幾年同知,這幾年喬公子一直在揚州念書,淮安跟揚州又離的近,教育這一塊揚州也要好過淮安,所以沒必要轉學。
第二位實權官是正五品的高郵知州甄佑乾大人。
也不知甄大人他爹怎么給兒子起的名,乍聽跟真有錢差不多。
去江西當知縣的前任江教授留給趙安的照顧名單中就有甄公子的名字,擬內定為第十七名,也就是甲等。
另外兩位則是正七品的儀征知縣劉松濤大人,從五品的都轉鹽運使司副使馬維軍大人。
四位大人獨一檔,名字分別被趙安打了個圈。
第二檔是品級不高但有實權的基層官員。
以七八品為主,其中跟鹽業有關的運判、鹽課大使、鹽引批驗所大使、巡檢也被趙安圈了名字。
第三檔則是品級不高也沒有什么實權的,什么吏目、倉大使、河泊所大使的。
對第一檔的那四位實權人物,趙安必定是要巴結的,因為他的販私鹽買賣需要這四位給予方便。
第二檔的基層官員則是必須要收買拉攏,甚至不排除拉他們一起干。
第三檔的官員嘛,校長大人太忙沒時間找他們,他們要是關心孩子學業主動來找校長大人,吃頓便飯還是可以的。
不拒人千里之外是趙安前世就養成的良好作風。
眼下離府試沒幾天了,學生家長們又散在各地,不可能一個電話就坐小車趕來開家長會的,所以趙安打算等府試結束抽空搞個聯誼會,提前通知,確保需要巴結和拉攏的家長們都能抽出時間來同他這個府教授深入交流一下。
被知府大人內定府案首的兩淮鹽運使家的公子不在府學讀書,那小子是在家里上的私人家教,只是在揚州參加童試而矣。
原則上是不允許異地考試的,但原則這東西有的時候也不太好講原則,只要阿公子參加鄉試時不用民卷用官卷就行。
清朝官員子弟和平民子弟考的不是同一張卷,而是官、民分卷。
官卷為三十取一,民卷則是一百取一,如此既能保障官員子弟的仕途通道,又避免擠占寒門名額。
想到知府大人昨日在衙門對他的輕視,甚至想同婁老師一起剝奪他的副考官權力,趙安不由微哼一聲,雖然他這個學官拿捏不了知府大人,但給知府大人添添堵還是可以的。
只是那個阿公子是兩淮鹽政阿大人的兒子,自己要是出于報復心理在府試結束閱卷時卡阿公子一下,很有可能惹來他爹的重點關注。
雖然阿大人也管不了趙安這個學官,可趙安卻打算在人眼皮底下討碗飯吃的。
這要被阿大人盯上是相當麻煩的。
正琢磨如何能讓知府大人吃個癟又不得罪管鹽政的阿大人時,表叔王德發找到府學來了。
門房一聽是教授大人的嫡親表大爺,趕緊跟對待老太爺似的把王德發帶到了校長辦公室。
搞的不知自家表侄已經從學錄升為教授的王德發還挺欣慰。
“大爺,侄兒正想晚上去找您喝兩杯呢!”
趙安以為表叔是來通知他喝自家孫子滿月酒的,笑著就起身給表叔倒茶,未想表叔看了看外面見沒人,方才露出愁容焦急道:“小安子,你表哥打了你表嫂她大哥叫江都縣給拿了去,那邊說你表嫂她大哥是有功名的生員,要判你表哥個三年五載...
你如今大小也是府學的學官,能不能給江都縣打個招呼,叫他們判你表哥輕些,賠多少錢都行。”:mayiwsk←→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