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61章 勢如破竹

  第261章勢如破竹第261章勢如破竹←→::mayiwsk

  “唳…”

  三月初五,積雪融化后,涼州漸漸恢復綠意,遍地草場。

  野兔在草原上撒歡,蒼鷹在空中掠食,瞬息間撲擊,將野兔抓上天穹后拋下摔死,隨后落地啄食其尸體。

  在大唐將注意力放到濮州和浙東的時候,得到涼州的嗢末、回鶻人可謂翻身把歌唱。

  涼州那七八十萬畝熟地被他們種上了粟米,數十萬牛羊隨意啃食草原,不再受到約束。

  昌松城內,嗢末部的族人占據了所有屋舍,將城內俘獲的吐蕃人視作奴隸,動則打殺。

  他們的行為,讓昌松城內的番口意識到一件事。

  相比較吐蕃與嗢末,歸義軍更把他們當人看…

  “番奴,動作快些!”

  “啪!”

  嗢末的胡兵揮鞭打在城內番民的身上,催促著他們修葺城墻。

  他們忍耐著馬鞭抽打,只能埋頭修葺城墻。

  大風獵獵,馬道上的嗢末旌旗不斷激蕩作響。

  箭樓上的胡兵感覺到眼睛朦朧,等他揉了揉眼睛再睜開眼睛時,卻見遠方飄來一片紅云。

  他仔細瞇了瞇眼睛,呼吸漸漸粗重,瞬息間抓起木哨吹響。

  “城外出現敵軍!”

  哨聲與叫嚷聲打破了昌松城內的平靜,無數番民眼底閃爍起了光芒,試圖向外看去,知曉是誰前來。

  哪怕是曾經他們視作惡毒的索勛,此刻都能顯得格外可愛。

  只是不等他們看清,胡兵們就驅趕著他們走下馬道。

  與此同時,嗢末城內大批胡兵穿戴甲胄,從各處街道涌上城墻。

  只是兩刻鐘的時間,城頭站立三千余名披著扎甲的胡兵。

  他們身上的扎甲,有的是嗢末人自己打造的,有的是繳獲的涼州軍甲胄。

  拿下姑臧與昌松后,嗢末人迎來了自己最強盛的時候…甲兵八千,控弦五萬。

  如今的他們,根本不擔心唐軍來援。

  不過當他們看清包圍昌松城的敵軍時,城頭許多胡兵臉色驟變。

  “簌簌…”

  三辰旗中隱藏的“劉”與“隴右”等字眼出現,即便嗢末人看不懂,但駐守此處的那些嗢末將領卻能看懂。

  “派出輕騎,是隴右的劉繼隆!!”

  昌松城都督杜槐節連忙下令,獲得軍令的輕騎立馬從城下向西門奔走,試圖突圍報信。

  數十名輕騎沖出西門,向著西邊姑臧城疾馳而去。

  對于他們,將昌松漸漸合攏的隴右馬步兵并未行動。

  不過不等他們沖出包圍圈,數量更多的精騎出現在了他們的前方。

  膘肥體壯的河隴大馬上,馱載著虎背熊腰的隴右精騎。

  數百精騎堵住了他們的前路,不等他們開口投降,便是一陣箭雨落下。

  馬匹嘶鳴間,馬背上的嗢末輕騎被甩下馬,馬失前蹄而翻滾數下后重創而死。

  杜槐節派出的數十名輕騎,只是眨眼時間便被數百隴右精騎包圍,盡數被俘。

  “這嗢末人還真覺得拿下涼州后就天下無敵了?外圍竟然連哨騎都不放!”

  待隴右大軍包圍昌松城,張昶策馬走到劉繼隆身旁,冷聲吐槽起了嗢末人對待外部局勢時,那輕視的態度。

  對此,劉繼隆隔著二百余步眺望昌松城,心中想到昔日自己說降昌松城的經歷,片刻后才回應道:

  “他們畢竟才起勢十余年,沒有底蘊和足夠的雄才。”

  “這種小族即便起勢,距離衰敗也不過幾十年罷了。”

  劉繼隆向來不把嗢末放在眼里,這不僅僅是因為嗢末是個新生民族,更重要的是嗢末沒有什么雄才。

  歷史上,嗢末作為河西第一個對歸義軍撕破臉的民族,嗢末確實從歸義軍手中奪去了涼州。

  不過他們奪走涼州后沒幾年,涼州再度被張淮深收復。

  即便幾年后張淮深遇刺身亡,嗢末再度占據涼州,但與歸義軍爭奪涼州的嗢末部,還是不可不免的因為下場太早而消耗太多人口。

  正因如此,嗢末在后續的河西爭雄中被六谷吐蕃擊潰,再度逃亡到了北部的草原上。

  這一次,他們連白亭海都沒能保住。

  底蘊太淺薄,貪念太重,下場太早,最終導致了嗢末未能在河西延續統治,最后淹沒在歷史之中。

  相比較他們,甘州回鶻下場稍晚,即便也和河西有所爭斗,但甘州回鶻有西域回鶻各部不斷輸血,因此問題不大。

  如果沒有黨項的異軍突起,說不定河西最后還真的歸屬回鶻了。

  只可惜,這些始終是原歷史的遺憾,而非劉繼隆的遺憾。

  他如今既然來了,那不管是甘州回鶻還是涼州嗢末,留給他們的只有西遷和滅亡這兩項選擇。

  “大軍不必扎營,組裝盾車進攻,今夜進入昌松休息!”

  劉繼隆眼眸沉著,語氣平靜的仿佛在討論晚上吃什么。

  張昶、馬成、竇斌、李商隱、曹茂等人聞言作揖:“末將領命!”

  “嗚嗚嗚——”

  號角聲作響,數十輛挽馬車被推到陣前并組裝。

  昌松城頭的杜槐節見狀疑惑:“遠道而來就攻城,我倒要看看你帶來了多少臺投石機!”

  “來人,把武庫中的投石機帶出來!”

  攻破涼州后,甘州回鶻與涼州嗢末都獲得了劉繼隆留在河西的配重式投石機技術。

  盡管這項技術不如劉繼隆到隴右發展后的絞盤配重投石機技術,但放在這個時代也足夠先進。

  不論是稱勒還是杜噶支,他們都認為他們獲得了足夠攻守城池的先進技術,卻不曾想這項技術是誰帶來的。

  “進!!”

  昌松城外呼聲焦躁,二十臺盾車與十臺渡橋組裝完成。

  隨著張昶揮動手中令旗,三百隴右甲兵推動盾車與渡橋開始進軍。

  與此同時,城內的嗢末人才剛剛把投石機運出來,還未組裝。

  “五十步放箭矢,我倒要看看他們怎么在沒有投石機的局勢下渡河!”

  杜槐節對昌松的城防無比自信,哪怕此時的昌松城墻還有多處豁口,但也不是沖車能撞破的。

  他如曾經的拓跋懷光那般,將隴右軍的盾車視作沖撞城墻的沖車。

  箭如驟雨,不斷朝著三百甲兵射去。

  箭簇與甲片碰撞,除了帶來凹陷外,鮮少能射穿甲片。

  即便偶爾有箭矢射穿甲片,但扎甲背后還有鎖子甲和戰襖。

  正因如此,三百甲兵雖然被射成了刺猬,但他們并未受什么嚴重的傷勢。

  只要低著頭,埋頭推動攻城器械,箭矢很難重傷他們。

  “推!!”

  渡橋被推入護城河內,沖下河水后,直接搭在了護城河對岸。

  推動盾車的甲兵們見狀鉆入盾車內,在盾車內擁擠的推動著盾車。

  如此距離,箭矢已經對他們產生威脅了,而鉆入盾車則是能保護住他們不受箭矢干擾。

  一輛輛盾車渡過那兩丈寬的護城河,隨后登陸昌松城下。

  “嘭!”

  待盾車撞在城下,嗢末甲兵開始傾倒石脂,丟下火把將盾車點燃。

  蒙上一層濕牛皮的盾車并未被焚毀,而是在緩慢燃燒著。

  “把城墻鑿出爆破口,快!”

  感受著那嗆人的味道,盾車內的甲兵手忙腳亂的開始對昌松城墻開鑿。

  二十輛盾車,有的在過河時翻倒水里,有的則是被石脂和擂石、滾木重點招呼,最后能撞在城墻上的,只有十二臺。

  它們并排撞在昌松城下,隨后開鑿夯土城墻。

  隨著一聲聲木哨聲響起,準備就緒的盾車也越來越多。

  “嗚嗚嗚——”

  待十二臺哨聲作響,號角聲也隨之傳來。

  所有甲兵點燃火繩,隨后從盾車尾部舉盾跑出盾車,向著城外本陣逃去。

  “逃了逃了!”

  “狗漢奴逃了!”

  “哈哈哈哈哈…”

  城頭的嗢末人還在嘲笑“逃跑”的隴右兵卒,城樓前的杜槐節也將長刀收鞘,面露不屑。

  “部落里把劉繼隆傳的和神明一樣,現在看來,他也不過是一個漢奴罷了!”

  他還在洋洋得意,隴右軍的兵卒們卻頭也不回的跑出六七十步外。

  “看看,他們落荒而逃的樣子,劉繼隆恐怕要氣得把他們督戰陣斬了!”

  “哈哈哈哈…”

  “轟轟轟——”

  杜槐節的笑聲還沒結束,他便突然感覺到一陣地動山搖,雷暴作響。

  揚塵在瞬息間籠罩了整個昌松城,并以極快的速度向外四散擴去。

  那些“逃跑”的隴右兵卒也被掩蓋,但不等揚塵吹到劉繼隆他們面前,便被涼州凜冽的大風吹散。

  “額啊…”

  “咳咳…”

  “救救我!我被埋住了!”

  “救人!”

  “我的手!我的手!”

  “都督!!”

  待揚塵被吹散,昌松城墻被炸出了一道寬十余丈的大豁口。

  即便隔了二百步,劉繼隆卻依稀能聽到那些凄慘的叫聲和求救聲。

  “節帥,這新火藥就是比老的威力大,才一千二百斤就能把城墻炸成這個樣!”

  張昶激動看向劉繼隆,而竇斌、李商隱和馬成則是瞪大眼睛,還未從震驚中走出來。

  眾人之中,唯有已經見識過黑火藥攻城威力的曹茂才勉強鎮定。

  對此,劉繼隆沉著道:“不要耽擱了,趁他們沒有反應過來,現在立即攻城!”

  “是!”張昶作揖應下,馬成等人也反應了過來。

  “進攻,先登縣衙者拔擢三級!”

  隨著張昶揮舞令旗,城外的八千隴右馬步兵立即結陣進軍。

  由于隴右軍爆破的地點距離城門樓太近,作為昌松守將的杜槐節在第一時間便被炸死掩埋,以至于昌松城的嗢末兵馬指揮混亂。

  待隴右軍已經殺到城下,他們才勉強在那豁口處結陣數百人。

  一千二百斤黑火藥的威力確實嚇人,若是面對夯土包磚的堅城時,威力興許還沒有那么大。

  但是面對夯土修建,還沒來得及包磚的昌松城而言,這十余丈城墻被炸飛炸塌,想要攻入城內易如反掌。

  嗢末人以弓箭、長槍對敵,而隴右軍則是以外圍長槍、刀牌,內線弓弩招呼。

  一時間竟然將左右兩段城墻上的嗢末人打得抬不起頭來,而正面的嗢末人更是從原本占據坍塌城墻高地,被隴右軍推入城內。

  相比較虎背熊腰,嚴守紀律的隴右軍,嗢末軍更像是穿上甲胄的猴子,消瘦得撐不起甲胄。

  兩軍對陣,長槍碰撞間,手持丈三長槍的隴右軍,對陣持槍九尺的嗢末軍,即便長槍沒有碰撞,也能先一步捅穿他們的面頰。

  嗢末人的打法五花八門,而隴右軍的打法卻顯得十分笨重。

  以堂堂之陣,長槍如叢戳去,如叢收來,向前推動,無往不利。

  只是交鋒兩刻鐘不到,嗢末軍就徹底從豁口敗入城內。

  進入城內之后,隴右軍內的弓弩手切換為長槍,結陣向左右兩邊城墻殺去。

  他們在馬道上結陣,將嗢末人從馬道上推走,墜落城下不可計數。

  “隴右的劉節帥殺來了!幫忙啊!!”

  城內的番民見到三辰旗,比見到他們曾經的信仰還要激動。

  他們為隴右軍引路,恨不得親自提刀殺死幾個嗢末人。

  在他們的引路下,隴右軍有序分散,以隊為單位,每五十人沿著各條巷子突襲干道上的嗢末人,使其首尾不能相顧。

  在此情況下,嗢末雖然還有兩千余甲兵,但頹勢已顯,敗亡不過朝夕之間。

  與此同時,劉繼隆他們走入城內,登上了城樓。

  李商隱眼見吐蕃人與隴右軍那團結的模樣,當即感嘆道:

  “這世間果然如節帥所說,興亡無非都是百姓受苦。”

  “百姓若是同仇敵愾,些許嗢末賊寇,不過跳梁小丑罷了!”

  在此之前,李商隱不敢相信,番漢百年仇恨間,番人竟然會幫著漢人收拾其他人。

  哪怕他在隴右已經感受到了番漢團結的力量,但他始終認為那是番人被打服了才會這般。

  可如今來看,昌松番人與絕大部分隴右軍都不相熟,如今卻能同仇敵愾,可見劉繼隆說的很對。

  “不管番人還是漢人,無非都是遭受盤剝的可憐人罷了。”

  “他們所求不多,只是希望能吃口飽飯,不受官吏盤剝而已。”

  劉繼隆望著昌松番人與隴右軍同仇敵愾的場景,心里無比欣慰。

  如何化解河隴番漢百年矛盾?

  文化認同是最強的手段,但在此之前,還得消除雙方間隙。

  嗢末與回鶻的入侵,就是消除雙方間隙的最好機會。

  只有讓涼州的吐蕃人認識到,吐蕃與嗢末和回鶻都是一樣后,他們才會由衷認同隴右軍的入主。

  只要有了這種認同感,接下來再傳播文化,讓番人學漢話、寫漢字,認同番人與漢人同宗同源后,河隴才會真正的穩定下來。

  “殺…”

  殘陽如血,昌松城的嗢末人已經獨木難支,三千甲兵被殺千余人,剩余兩千不到的嗢末人選擇了投降。

  對于投降的嗢末人,劉繼隆也沒有為難他們。

  對于沒有自己文字和語言的嗢末人,同化他們可比同化吐蕃人容易太多了。

  昌松城內人口四萬多,比當初巔峰時還多,但這四萬人基本都是吐蕃人和嗢末人。

  除此之外,昌松西南方向的草原還有兩萬多嗢末牧民。

  劉繼隆沒有著急去俘虜他們,而是沉下心來,示意大軍好好休息,明日開拔收復姑臧。

  “今日昌松如此容易的收復,除了我軍火藥犀利外,主要還是昌松城墻還未包磚。”

  昌松衙門內,劉繼隆坐在主位與眾人總結此戰。

  “明日大軍前往姑臧后,姑臧比較昌松就要難打許多了。”

  “姑臧經過張使君、索勛等人修葺,城墻內部夯土壘石而成,外部包磚,易守難攻。”

  “當初若非嗢末以十萬眾強攻,加之索勛兵少,嗢末也無法那么容易就能拿下姑臧。”

  “明日我軍包圍姑臧后,先以投石機進攻,將包磚破壞后,再以黑火藥炸開夯土城墻。”

  劉繼隆交代結束,這時一名軍吏也走入堂內,李商隱見狀起身接過文冊,翻閱后遞給劉繼隆道:

  “算好了,倉庫之中有價值七千多貫的錢帛香料,另外還有兩萬三千余石糧食和七千多斤的肉干。”

  “城內另有三千余頭黃牛及四千余匹馬,牧群在南邊放牧,唯有圍剿俘獲,才能知道具體有多少數量。”

  李商隱說罷,劉繼隆簡單翻閱文冊后看向曹茂:

  “傳信蘭州,讓高進達、崔恕派兵遷徙廣武四千戶百姓前往涼州,一千戶安置昌松,余者送往姑臧。”

  “此外,從蘭州官倉運糧十萬石前來。”

  “是!”曹茂作揖應下,劉繼隆也合上文冊后看向馬成:

  “馬成,明日你率一千兵馬駐守昌松,另外從兩萬民夫中征募兵卒,只要愿意當兵的,我們都歡迎。”

  “末將領命!”馬成果斷作揖應下。

  見狀,劉繼隆看向竇斌:“明日卯時,你率精騎先行出發,將我軍行軍路上三十里范圍偵查清楚。”

  “我率大軍于辰時出發,讓乘車的弟兄多休息一個時辰,吃了早飯再走。”

  “末將領命!”竇斌同樣作揖應下,隨后便見劉繼隆擺手道:

  “好了,趕了一天路,又耗費半日強攻拿下長松,明日還得馳往姑臧,你們也都累了,早些下去休息吧。”

  “我等告退…”

  張昶等人確實累了,因此在劉繼隆開口后,他們也不曾耽擱,當即退下休息。

  不過在他們退下時,曹茂卻留了下來,對劉繼隆作揖道:

  “節帥,兩個時辰前五泉傳來消息,陳瑛回來了。”

  “回來了?”劉繼隆頷首道:“回來正好,讓他把事情交代好,然后來涼州任職吧。”

  “是!”曹茂笑著應下,隨后在劉繼隆目光下轉身走去。

  在他走后,劉繼隆將目光放到面前桌案上,擺在他的眼前的,還有涼州的姑臧、嘉麟、番和三城。

  唐廷內部混亂,江南與河南更是因為王守文和裘甫而亂成一鍋粥,無暇東顧。

  “亂些好,越亂越能渾水摸魚…”:mayiwsk←→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歸義非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