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走的鄭五和另外兩個安南人被殺了?還拋尸在衙門口?”
海玥神色鄭重起來:“此事非同小可,對了,你們是怎么找到…那英的親人的?”
隆哥兒解釋:“起初都是在漢人里面詢問,確實都說不認得,直到仵作再驗尸,發現了尸體上有獨特的刺青,這才醒悟,此人可能是黎人!”
“原來如此!”
黎族中紋身是習俗,女子會親手在臉部、腿部、腳踝紋,“自持針筆向肌理,刺涅分明極微細”,男子紋身相對少,部位則往往被衣服遮擋。
王子替身遇害后,莫正勇用不可褻瀆尸身為由,制止了驗尸,僅讓仵作用眼睛看看,衣服都不許脫下,當然發現不了紋身。
而后獲取證據的那一次,又是調虎離山,匆匆忙忙,光顧著找尸體的傷痕了。
直到真相大白,仵作仔細復驗,這才發現紋身,疑似黎族。
帶著這個特征,八哥再派人去了一趟崖州,特意尋找黎族,終于知曉了死者的身份。
了解完這些,海玥沉聲道:“鄭五三人能從快班捕手的合圍中逃走,彼此的配合不容小覷,他們的尸體丟到府衙門前,能否確定是黎人的有意復仇?”
堯哥兒道:“不僅是那三具血淋淋的尸體,地上還用鮮血繪制了一個可怖的紋路,瞧著正是黎族的圖騰!再者瓊州地界,除了那些屢屢造反的黎人,還能有誰膽敢如此挑釁府衙?”
“若是這般,就怕又起沖突啊!”
海玥輕嘆。
海南島上,黎族與漢人朝廷的矛盾一直存在,不說其他朝代,明朝從洪武六年到崇禎十四年,黎族起義多達三十多次,規模較大的就有十四次。
最近的一次是弘治十四年,即公元1501年,海南發生了符南蛇起義,整個瓊州府所轄的三州十縣黎民起兵造反,先后圍困儋州、昌化、臨高等地。
明廷一開始派兩萬大軍征討,被符南蛇擊敗,使得起義軍的聲勢愈發浩大,其兵力最多甚至達十萬之眾,后來朝廷出動了十五萬大軍,歷時四個月,才終于將這股起義給鎮壓下去。
而歷史上的二十年后,海南島上還會爆發出一場規模更大的黎人起義,廣東省都無法應付,最后調集俞大猷等將領率軍南下,才將之平定。
就是那燕起義。
這些叛亂,對于瓊山自然有著強烈的沖擊,所以歷史上的海瑞,前半生都在研究如何解決黎亂。
他親自跋山涉水,去往生黎所居住的部落考察,甚至進入五指山,收集第一手資料,參加鄉試時,寫了一篇《治黎策》,后來去京城參加會試,又進獻《平黎策》《平黎圖說》《上兵部條議七事》,都是解決當地民生矛盾的策略,甚至為此敢立軍令狀,“事如不效,請甘服上刑”。
后世考察,其中許多方略與俞大猷等將領平定那燕起義時不謀而合,不知是互相參考,還是英雄所見略同。
很可惜的是,海瑞前半輩子的心血,朝廷根本沒有采納。
直到清朝光緒年間,馮子材將軍按照海瑞當年的建議和對策具體執行,這才大大化解了漢黎之間的民族矛盾和戰爭對峙,“前有海瑞,后有馮公;通道設縣,志繼剛峰。”
海玥了解這些原有的歷史進程,才會希望弟弟早日發跡。
何必等三百多年,由后人把自己的想法付之于實踐呢,自己來做不好么?
況且不僅僅是海南,還能改變更多的地方!
當然現在說那些遠了,隆哥兒前來報信也是擔心黎人不計后果的復仇:“玥哥兒,此案終究與你有關,現在外面都在傳你的神探之名,黎族當然也聽說了,要當心啊,萬一他們殺紅了眼,遷怒于你…”
‘冤有頭債有主,黎人不是不講道理,也是被壓迫的…’
海玥對于黎族倒沒什么壞印象,但也沒有一廂情愿,點了點頭:“我記下了,會防備的!”
送走了這位,海玥回到桌案前,溫習功課的眼神也更加專注。
經歷此事后,他更不想當一位身不由己的小民。
第一步。
專心備考,拿下縣試!
相比起每三年一次的正考,縣試屬于預考,對于地方州縣而言,依舊是一場盛會。
哪怕瓊州府這種海南島的政治樞紐,也不例外。
這一日,東坡書院外,聚集了三百多名趕考的學子,外加給他們鼓氣壯行的親友,烏泱泱的一大片,將一整條街都擠得水泄不通。
海氏兄弟正在其中,不僅大哥、二哥、三哥、四哥齊聚,就連文化荒漠的五哥和身體略有殘疾的七哥都來了,老八、老九、老十更是八九不離十。
“十三弟!十四弟!以二位的學識,縣試不在話下,便要看能否得個案首!”
“來日中個小三元,揚我瓊山海氏的威名!哈哈!”
在一眾兄弟的殷切鼓勵下,海玥和海瑞經過了簡單的搜身,各自帶著考籃,消失在了龍門口。
本就是之前進學的書院,兩人輕車熟路,來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將考籃里的考證、校卡、文房四寶、食物等紛紛取出,第一時間翻看起答題紙。
這玩意厚厚一沓,最上面是封面,寫著“縣考甲字七十三號,海玥。年十七,體貌豐偉,面容上佳。民籍。曾祖福,祖寬,父浩。認保人梁經、吳勛、付遠…”
←→孫行者小說:、、、、、、、、、、、、、、、、、、、、、、、、、、、、、、、、、、、、、、、、、、、、、、、、、孫行者小說收藏榜:、、、、、、、、、、、、、、、、、、、、、、、、、、、、、、、、、、、、、、、、、、、、、、、、、孫行者小說最新小說:、、、、、、、、、、、、、、、、、、、、、、、、、、、、、、、、、、、、、、、、、、、、、、、、、本站孫行者小說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版權所有孫行者小說